五四先进事迹7篇
我们在写事迹材料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实际的事件,我们所写的事迹材料一定要符合实际的工作和学习情况,以下是小文学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五四先进事迹7篇,供大家参考。
五四先进事迹篇1
郭汉中,1968年12月生,中国文物修复协会会员,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陈列保管部副部长、文物修复高级技工,从事文物修复工作38年,领导主持十余项省市级文物修复项目,先后荣获“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手”“四川好人”“德阳市技术能手示范个人”“德阳英才”“四川工匠”等荣誉称号,荣获全国文物修复职业技能竞赛瓷器修复项目三等奖,入围第三届中国质量奖个人受理名单。
作为四川广汉本土的文物修复技术专家,郭汉中一直保持着对文保修复事业的敬仰与热爱,坚守职业道德与初心使命,长期主持修复三星堆出土文物,近四十年来凭借过人的耐心与毅力,无怨无悔甘坐“冷板凳”,用精湛的修复技艺让三星堆文物的惊人价值与优美姿态得以完整呈现。
1984年,郭汉中家里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正在三星堆西泉坎台地进行发掘的考古人员。当时只有十几岁的郭汉中充满好奇,天天跟着考古队打杂,懵懂间对文物发掘产生兴趣。聪明勤奋的他,很快被考古队看中,开始跟随专业老师学习陶器修复。1986年,三星堆发现一、二号祭祀坑,出土大量青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亟须文物修复相关人才。有挖掘清理经验和陶器修复基础的郭汉中由此被调入四川省考古研究所,跟随文物修复大师杨晓邬走上了长达三十余年的文物修复之路。当时在省考古研究所,师徒二人守着一间二三十平方米的小办公室,在数千个日夜里分类、拼合、焊接、雕刻……共计完成了6000余件文物的修复工作,为三星堆乃至四川省的文物保护与修复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三星堆博物馆内陈列的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像、青铜大面具、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等文物重器,都是经杨晓邬、郭汉中师徒二人之手后才得以重新焕发光彩。其中,最受世人关注,也是郭汉中最引以为傲的作品,当属成功修复的一号青铜神树。神树高达3米多,发掘出土时,大部分枝叶已成为残片,郭汉中与师父杨晓邬一块一块对残片进行分类,结合残片的大小、材质、颜色、缺陷等具体特征,探讨辨析其所在位置,推测其原本属性。整整6年,青铜神树终于修复完成,以笔直优美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自律勤学,创新文物修复技术
文物修复是一门多学科融合、多工种融合的工作,它集雕塑艺术、美工、历史、考古为一体,对从业者有很高的要求。为不断提高自己的文物修复水平,郭汉中一直把自学、自练、自悟、自省作为自己的准则。他购置、研读了大量专业书籍资料,一有机会就向同行专家老师请教;同时坚持锤炼自己的实操水平,注重雕塑、冶炼、钣金、雕刻、美术等各方面技能的研究与实践。每一处接口的完美契合,每一个过程的精心构思,都是郭汉中长期思考、摸索和积累的成果。
文物修复中的整形、拼接、焊接、着色等修复方法,郭汉中不仅精通熟练,还能改良创新。他采用传统修复工艺与现代科技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创造性地使用塑形补配、黄泥石膏翻模等操作工艺,前者提高了文物修复的精细程度,后者则能保护文物不在修复中受到二次伤害,赢得了国内文物修复界同仁的普遍赞誉,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内文物修复技术向前迈步。2019年末,三星堆新发现6座祭祀坑,坑内的象牙提取是一个难点。为避免提取时糟朽的象牙发生断裂损坏,郭汉中自制泥土清理和贴附加固等小工具,采用给象牙打高分子“绷带”的蜡模固型加固方式,让上百根珍贵的象牙全部安全出坑,同时解决了材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以及后续去模清理保护问题,极大提升了发掘清理工作效率,开创了考古发掘过程保护的先河。
在近四十年的工作中,除修复三星堆文物外,他还负责主持了十多项省市级文物修复项目。汶川地震后,四川省文物局启动了一系列灾后可移动文物修复工程,作为省内青铜文物修复带头人的郭汉中勇担重任,承接修复了成都、德阳、绵阳、什邡、绵竹等市、区、县博物馆各类文物3000余件,获得了四川省文物局及业内专家一致好评,同时也为三星堆博物馆赢得了诸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创造了1200多万元的业务收入。
技术传承,发扬修复传统工艺
郭汉中同志作为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修复技术带头人,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还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不遗余力向年轻同志悉心传授文物修复知识和实操技术,为三星堆博物馆培养了一支作风硬、能力强、素质高的文物修复队伍。在这批队伍中,共有2人成为博物馆馆员,2人成为助理馆员,1人成为高级工,5人成为中级工,均是行业内文物修复的技术骨干。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管部部长余健就是其中一人,在三星堆的新一轮考古发掘过程中,郭汉中、余健等人带领文保修复团队,结合传统手段,运用多种科学技术,出色完成了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进行了有益探索。这种师徒传承制,也让三星堆博物馆的文物修复水平和文物保护学术地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近年来,国家对文物事业发展日益重视, _出“让文物活起来”的要求,多地文博单位派出馆内专业技术人员,专程到三星堆博物馆向郭汉中拜师学艺。秉承技术应当传承与分享的理念,郭汉中为四川省内包括成都、绵阳、德阳等多个地区的博物馆、文管所培养了一批可从事文物修复的技术人员,带动了全省文物修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学术研究,推动文保事业发展
现代文物保护修复已不是简单地将破损器物修复复原,还需在保护修复过程中开展科研。在多年文物修复工作中,郭汉中积累了丰富的文物知识与实践经验,促使他形成独特的学术眼光。他在文物修复工艺的研究方面建树颇丰,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代表性成果有《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玉石器环氧树脂的脱胶处理》《广汉宋墓出土文物抢救性保护修复》《仪陇5.12地震受损馆藏文物的修复》《3d技术在文物修复中的应用》《现代科学检测技术在文物保护修复中的应用》《三星堆青铜方罍铸造工艺研究》等。
2021年,在原文保中心基础上建设的三星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正式开馆,三星堆博物馆成为国内首家融文物保护修复与展示利用功能于一体的博物馆。在文物保护与修复馆,郭汉中领衔成立了文物修复技能大师工作室,配备了多种先进精密的文保修复仪器,他带领团队通过现代科技技术提高文保修复工作效率,开展馆内藏品保护修复课题研究,对外提供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支持及分析检测工作。同时,郭汉中还带领团队积极参与实施国保资金——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致力于为博物馆文物提供洁净和安全的保存环境,推动了国内文保事业在学术领域的发展。
总的来说,郭汉中同志业务精湛,在近四十年的文物修复工作中,他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孜孜不倦地追求文物修复技艺的更高境界,在文物修复技术上有多次创新,把传统修复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在国内举办的数届文物修复研讨会上作传统文物工艺的改进与创新方法的大会发言,获得国内文物修复专家与同仁的认可,是我国文物修复技术人才中的佼佼者。
五四先进事迹篇2
又到了春光明媚的五月,又到了百花争艳的季节。在新世纪的阳光和五月的鲜花播洒进每一个人的心灵的时候,我们又迎来了五四青年节。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每一个追求事业的人,每一个珍视生命、向往着美好前程的人,在这个时刻,都会强烈地感受到无限的活力与勃勃的生机。带给人们这活力与生机的,不是一张普通的日历。在这张日历上,人们看到的是青年人特有的朝气,是飘逸的青春的光彩,是迸发的炽烈的激情,是_年前烧起的一团火,它光亮、它耀眼、它激励着人们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一个世纪。
伟大的五四精神不但催醒了沉睡的雄狮,更推动了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人们不会忘记,那些在阴霾密布的旧中国为科学与__奔走呼号的仁人志士,人们更不会忘记,千百年来,那些为民族的解放和进步奋斗终生的英雄。此时此刻,如果有人问我,你心目中的当代英雄是什么样的人,我会大声地告诉他,那就是我亲爱的战友们、道里区检察院的青年检察官们!我们没有优秀共产党员、检察战士吴信林等许许多多英模人物那样的骄人业绩,我们没有海空卫士王伟那样的英雄壮举,但是,当我们用娴熟的办案技巧,把恶贯满盈的犯罪分子送上法庭的时候;当我们丰富的侦查谋略,把曾经显赫一时的腐败分子斩于马下的时候;当我们追踪千里,不负众望,把潜逃外地的人犯缉拿归案的时候;当我们历尽辛苦追为企业回赃款,看到企业职工的脸上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何止是欣慰与自豪!是的,我们没有奔驰,没有皮尔·卡丹,我们不要虚名,不图财富,我们无所谓荣辱、进退、得失……
我们凭的是一腔沸腾的热血,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我们靠的是一身凛然的正气,对事业、对职责的无限忠诚;我们仰仗的是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信赖。这一切,比权势更珍贵,比财富更殷实。有人说,鲜花的事业是甜美的,果实的事业是充实的,但我们选择的,是把自己辛勤的劳动,化作满天的雨露,洗净空气中的尘埃;把自己满腔的热情,化作燃烧的烈焰,把大地上的杂草连根烧掉,让我们的天空更加纯净,阳光更加灿烂,江河更加清澈,让我们的社会结出更多更美的花,更香更甜的果。一百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不过是白驹过隙的一瞬。新的世纪已经开始,历史的长河经历了无数个转折,正在领引着我们走向繁荣与强盛。八十二年前诞生的婴儿,如今已经垂垂老矣,但八十二年前诞生的五四精神,在今天,在将来,将永远璀璨夺目,因为,青年,将永远是时代的先锋,是未来的主人。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今天,是时代的潮头,我们,是今天的弄潮儿。让我们面对着世界,面对着明天,吼一声,燃烧吧,青春的火焰。
五四先进事迹篇3
在全国粮食产量地图上,四川省是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全国大豆生产大省;同时,又是全国粮食消费、转化第一大省和调入第二大省。实现产需平衡,四川重任在肩。继2020年时隔20年突破700亿斤大关后,2021年,四川省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达到716.4亿斤,是全国8个增产10亿斤粮食的省份之一。“七山一水两分田”,在这片山地、高原和丘陵面积超过97%的土地上,如何建设良田、推广多元种植,成为稳产保供的破题之道。
进入5月,四川盆地最繁忙的“双抢”时节到来了——小麦收完,就要赶紧种下水稻或其他耐旱作物。
成都崇州隆兴镇合作社村民何卫东说,每亩小麦产量预计比去年多了100斤。
何卫东:现在是全机械化,今年麦子的长势又好,产量又高,价格又好。
小麦收完,巴中市巴州区三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已经在地里种上了玉米,这几天,又在行间套种了大豆——播种机开进田里,开沟 、排种、覆土……合作社负责人王茂全算了笔账,农机耕种一亩地,成本能比人工省上一半。
王茂全:以前种一亩土地,假如说用人工背、挑、种的话,大概12个人一天才能种一亩,光人工最少得1200块钱。现在用半机械化种的话,一亩地也就是5个工左右。
地处西南的四川,除成都平原外,其他种植地区多为丘陵山地,耕地质量差、基础设施条件薄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牟锦毅说,提高粮食产量首先要在耕地上做文章。
牟锦毅:四川既是农业大省、产粮大省,同时也是人口大省和粮食消费大省,四川实现了粮食总体自求平衡,也存在一些结构性的缺口。我们必须树立大的粮食安全观,特别是优先保障种粮的用地,建设好高标准良田,同时强化耕地环境质量的保护,加强种业和粮食的科技创新。
以前零散的地块全靠人工耕种,机种、机收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王茂全回忆到:条件太差了,丘陵地带,高的高、低的低,田太小了,都靠人工背挑,根本就没有路,种一亩大米的话,全都用人工去收割,完了背回来还要晾晒。
2011年,《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和《四川省高标准农田验收认定办法》正式印发,要求建设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土壤肥,无污染,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农田”。牟锦毅解释,四川大部分耕地都在丘陵山区,所以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更高。
牟锦毅: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是实现生产能力的提升,内涵是在它的耕地地力提升方面。比如说,土壤有机质低的区域增施什么样有机肥等等,保证了它改造以后的地力不下降,逐步有提升;改善农田的生态环境;强化工程建设与农机、农业技术的集成应用,中型、小型机器能够进去;加强耕地地力提升的科技创新,探索一系列适合四川的农田建设制度化、机制化的研究。
巴州区被列入了四川省100个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县名单,2010年从浙江回乡承包土地搞合作社的王茂全,很快尝到了甜头。
王茂全:假如全靠我们合作社出钱整理土地的话,等我老了本钱也收不回来。当地政府给一些政策,前期土地给整理了,所有的机械都能下田,耕作道全都弄好了。假如说(农户)自己不能种的话,通过集体整体流转出去,让我们合作社来承包土地。去年我又多包了300多亩,开始机种、机收。
零星坡地,被整理成平整通畅的梯田;小田并大田,水渠修到地头。规模化种植成为可能,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大大提高了,这意味着,种田容易了,成本下来了,收益能跟上了。达州市粮食产量已经连续九年稳居四川省第一,稻田蓄水、排水,一直是困扰当地农户的难题。
达州市达川区万家镇迎风村的种粮大户王正宣:没整治之前这个田,因为没有水沟,排的时候全部就往田里面冲了。整改了以后,像这块田,去年种的油菜,每亩增产50斤左右。
藏粮于地,更要藏粮于技。稳产保供,四川省打出的另一张牌是提高现有耕地的利用率,推广多元化种植。2024年,源起四川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并在全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推广。
中国对大豆的消费十分旺盛。牟锦毅说,尽管四川省老百姓有种植大豆的习惯,但大豆单产水平低,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一直都是利用边角田地零星种植。
牟锦毅:四川是典型的“三季不足,两季有余”这么一个温光条件,种三季,光热条件不够,但是种两季好像又浪费了一点。四川农民有历史上都有的小麦、玉米、红薯套种,也会种点大豆,但是我们是丘陵地,一般都是边角地套种,产量低,光热利用效应也没有充分发挥好。
四川农业大学多年以前就开始探索如何能让耕作模式更科学?拿出的解决方案是“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与循环利用”。
团队青年教师、博士生导师刘江解释: 红薯种也麻烦,收也麻烦,市场需求也不行;最严重的是,玉米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化肥高投入的作物,红薯它也是耗地的作物,“麦玉薯”搭配起来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不断下降。我们当时考虑,是不是可以在四川丘区把红薯改成大豆;其实,大豆除了有经济收益以外,它的根瘤还有很好的固氮作用,这对于土壤肥力的维持、水土的保持都有比较好的效果。
科研人员还培育了适应套种的大豆新品种——夏大豆,5月中旬播种,10月中旬收获。四川的大豆产量从20年前的十名开外,跃升至如今的全国第三。
刘江:传统的这种单行间套作的,玉米对大豆遮阴非常严重,几乎没有产量优势。而两行玉米搭配2-6行大豆这种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大豆之间的间距至少要维持到60公分,玉米大豆光合作用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升;它的行距拉宽了,我们就把它的株距缩小,这就保证它的密度,群体产量就有保障了;这种带状种植的话,农业机械也能进去了。包括四川的丘陵山区这些地方,我们种植模式能维持玉米的产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技术优化,增加100到150公斤的大豆,一亩地就相当于产出了1.5亩地的粮食。
2021年,全国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达到700多万亩,2024年,农业农村部安排四川实施310万亩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占全国任务的五分之一。
王茂全的合作社920亩土地中,拿出了621亩做套种。
王茂全:玉米种上之后套种大豆,第一个地里不长草;第二个,大豆、玉米收了过后,就可以种点小麦也可以种土豆,反正地里就没有空闲的时候。
地形崎岖的四川,不少农田曾是“望天田”,属于“靠天吃饭”。如今,“弯腰躬身耕作难”正成为历史,站在高处俯瞰,梯田层层叠叠,种满水稻、玉米、大豆……一片葱茏。粮食种植面积要稳、产量也要稳,怎么稳得住?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肖小余:目前来看,我省粮食生产情况总体较好。下一步,为确保完成全年粮食扩面增产任务,我们将落实好惠农政策;组织开展好农资、农技、农机和助耕帮扶等“四个服务”;着力推动川粮结构优化提升等重点工作……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巴州区三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茂全:现在全都是套种,包括机收这块,我也全都弄好了;今年在原来的基础上,增长20%应该没问题。
四川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刘江:今年是全国大面积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第一年,要示范推广1510万亩,能够把示范给做好,带动当地农民真正的看到效果,高标准完成推广任务。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肖小余:向撂荒地要粮、向科技要粮、向种粮大户要粮,今年全省粮食产量710亿斤,这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五四先进事迹篇4
李俊一名极为出色的团员。在三年的初中生活中,她以自身良好的素质修养、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勤奋好学、热爱劳动、关心他人、积极积极的精神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好评,树立了良好的共青团团员的形象。
胡军同学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班级体。她思想积极要求进步,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她十分注意个人修养,时时处处地严格要求自己,以身垂范。她积极积极,热爱劳动,乐于助人,关心同学,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谁有困难她就去帮助解决。学校大扫除,她总是带动同学积极打扫厕所卫生,地段卫生,不怕脏不怕累。她每一天都带着阳光般的笑脸,火一样的热情投入生活和学习中。
在学习上,她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认真学习各科知识,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在注重提高自身各学科成绩水平的同时,她还注重塑造自身的竞争优势。她乐于助人,在要求自己进步的同时,她还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共同营造浓厚的学习风气,使班级具有了更强的凝聚力。乐于向同学提供帮助,当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热情地帮他们答疑解惑,扫清障碍。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经常和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以求大家共同进步。在生活上节俭朴实,热情助人,尊敬师长,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她不仅在学习上名列前茅,在文体活动中更力争上游,不仅紧抓学习,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锻炼身体。
在制订好学习计划后,她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她每次上课前,她都认真预习相关的内容,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带着疑问和求知的心情来听辅导课。在听课中,她对重点与难点做好相应的笔记,跟着教师的思路积极思考。当遇到听不懂的部分,她利用课后的时间,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老师平时布置的作业她能独立完成,因为只有通过独立完成作业,才能帮助她检查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需要温习和欠缺的部分,同时还能使目前所学的知识和以前学过的内容间建立联系。在作业完成后他还通过实践达到巩固、复习的目的。她认为只有不断挑战自己一、超越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的创新人才。无论是班级的公益活动,还是社会实践活动,还是清洁卫生,在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团员的她都能走在同学的前面,处处做同学的表率。
她不仅紧抓学习,积极参加团组织的各项活动,并且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努力在各方面做好带头作用。她节俭朴实,热情助人,尊敬师长,热爱集体,关心同学,是一位优秀的共青团员。
五四先进事迹篇5
刘江,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曾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作物科技奖、第25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5月25日,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区,刘江一大早就赶往学校教学科研农场给学生现场讲课。当天,他们要完成夏玉米的播种。
当下这段时间,刘江非常忙碌:作为农业专家,他要去附近区县培训农技人员,示范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作为团队科研骨干,他正协调全国8家单位,联合共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创新中心;作为研究生导师,毕业季即将来临,他要指导学生论文答辩;作为川农大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他近期要确立学院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的相关办法,主持本科课程和教案修订……
然而,忙碌非但没有让刘江焦虑,反而让他充满激情——就像他常对学生说的:“我们年轻人要快一点,对人民富有感情,对事业饱含热情,对工作充满激情,以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更多、更大的社会价值。”
做国家最亟须、对人民最有价值的科研
与众多农业科研工作者不同,刘江的科研路其实并非“一农到底”——从医学学士、农学硕士到留学日本的药学博士。即使在2013年回国之初,刘江还在犹豫,是继续开展药学研究,还是从事农业科研工作?
彼时,我国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产量逐年降低,大部分需要从国外进口,大豆自给问题显得愈发迫切。然而,国内耕地面积有限,同为旱地作物的玉米、大豆争地矛盾突出。考虑到这些情况,再加深受母校川农大知名农学专家杨文钰精神感染,刘江毅然选择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全身心投入玉米大豆间套作的应用基础研究。“我选择把科研论文写在试验田上,做国家最亟须、对人民最有价值的科学研究。”
在后来的研究中,刘江充分发挥跨学科专业特长,逐渐形成“复合种植大豆化学生态学”研究新方向。近年来,他瞄准复合种植大豆次生代谢与抗逆机制研究,主持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项目,获学校首批优秀青年人才培养专项资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如今,团队研发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新技术已走出四川,推广到甘肃、山东等20多个省份,应用面积累计8960万亩。
科研指导一丝不苟,做爱学生的好老师
在川农大博士生陈建华眼中,刘江对待学生、对待科研,绝对是一丝不苟。“老师常说,‘一事,万事’,再小的细节也要做好。”陈建华回忆刘江指导自己的硕士毕业论文时,从提纲搭建到文稿撰写,反复讨论斟酌,密密麻麻的批注,“甚至连一个标点也不放过,力求完美。”
最难得的是以身作则,带头示范。202 _,川农大学生延期返校,人手紧缺,而试验基地里的玉米亟待播种。二话不说,刘江带上陈建华等3名学生,每天一早就扎进地里耕作;为改良土质,刘江还运回来数十吨腐殖土,师生四人顶着烈日卸车、搬运、撒施……就这样高强度地连续劳动了半个多月。为抢农时,刘江还带领研究生白天旋耕、除草、施肥,晚上打着车灯灌溉,经常忙到深夜才从位于崇州的科研基地返回成都校区,基地的值班师傅给刘江取了一个绰号——“刘半夜”。
而在刘江带的第一名硕士研究生、省农科院的吴海军看来,“刘半夜”这个绰号一点也不新鲜。“别说半夜回家,老师是全年无休。记得2016年春节假期第一天大早,老师还专门打来电话,跟我讨论相关科研问题。”
视科研如生命的刘江,还特别关爱学生。吴海军介绍,当初硕士毕业论文一度进展不顺利,不少人劝他“调整方向”,那段时间自己很受挫。“然而,有天深夜,我把实验结果发给老师,本以为老师第二天才回复,结果他很快就打电话来详细询问实验情况,详细分析了实验情况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给我留言。”吴海军回忆,次日一早,刘江就带着自己开车去农场做实验,“一直干到第二天深夜,终于解决了问题。”
据悉,刘江指导的研究生多次获得国内外各类学术奖励,几乎每年都有学生获得“优秀毕业论文”等荣誉。
五四先进事迹篇6
在学习方面,____刻苦努力,以严谨的态度,扎实的作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积极求教于他人,慎思善问,真正把知识吃透弄懂。因此,在学校的各次考试中,他能够以优异的成绩跻身前茅。
在高中阶段,____先后担任学校艺术设计室副社长,宣传部副部长,班长,学习部部长等职。工作作风踏实,严谨,练就了较强的组织和应变能力。
自初中以来,____一直担当班长一职。他热心为同学服务,在各方面以身作则,力争起模范带头作用。同时他组织同学开展各项活动,如运动会、合唱节等活动。在班级常规方面,____坚持做好每一次班级常规总结,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他认真做好班会的组织工作,丰富同学的校园生活。
作为学生会干部,____曾组织校园辩论大赛。协调老师,选手等各方,同大家共同奉上了一场高水平的辩论大赛,获得师生的广泛好评。此外,作为学习部部长,他通过主持学习经验交流会,采访实验优秀学子等方式搭建起师生沟通,优秀学子分享经验的互动平台,促进同学的共同进步。而作为校园杂志社的一员,他组建了“自主招生优秀学子经验介绍专栏”,为同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分享。
不仅在校内,在校外也有我活跃的身影。____曾参与____环保联盟主办的“地球一小时”大型公益活动,并在益田村分会场组织同学进行环保宣传活动。在大运年,他有幸以大运志愿者的身份为____大运出一份力。除此之外,____多次参加书城义工活动,严谨的工作作风给书城管理人员留下良好的印象。他在活动中,提升了组织能力,交际水平,合作意识,促进了自我全面发展。
____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在学校studybush组织的农民工子女支教活动中,常常有他的身影,为农民工子女辅导学习,并组织爱心捐助,为农民工子女送去各种学习用具。
五四先进事迹篇7
穿岁月峰头,伴历史云烟,我们迎来了又一个五四青年节。忆往昔,一代代优秀青年踏着五四的脚步,跟随时代的强音,建功立业,成为了时代的英雄。作为新一代90后铁路人,我们承载中国铁路的希望,肩负着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重任。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我们应该以舍我其谁的决心展现出新时代铁路人的新担当、新作为,回馈新时代的初心不改,造福中华民族的热情不减,锐意进取,奋勇向前。
还记得20_年身为刚刚参加工作的我,面对所有的一切都不是很熟悉,刚开始真是有点力不从心。此时,很多人帮助了我,令我很是感动:队长和车长经常关心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无私分享自己的经验方法,一直提醒我们注意安全,还陪同我们夜间值乘,陪同我们熬夜作业;车长在我值乘过程中亲自示范指导,帮助我疏通洗面间堵塞的管道,帮助我解决比较棘手的旅客纠纷;临车厢的老乘务员也给了我很多建议,当中途旅客骤然增多时,帮助我查验车票,当车门因冰难开时及时给予我帮助,提点我很多注意事项和工作技巧……这一桩桩一件件的感人举动都深深烙印在我内心深处,大家就像一家人。
在加入铁路客运这个大家庭后,“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的服务宗旨就一直作为我工作的准则,因为只有用高品质服务才能才能让客户的满心满意;只有待旅客为亲人才能真正的把工作落到实处。细微地见服务,点滴处显真情,颤颤巍巍的老人上车了,我们赶忙上前扶一把;抱着孩子的妇女下车了,我们急忙用手接一下;疲惫的顾客困了,我们提醒注意个人财产安全;饥饿的旅客拿起了零食,我们就随手递给她一个方便袋;顾客起身了,提醒他带好物品;在列车即将到达车站后,提醒即将到站的旅客不要忘记下车……乘务员虽然是一个平凡的工作,但是只要我们从工作的点滴做起,从细微处着手,我们一定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20_年的中秋、国庆,双节一前一后结伴而来,自古以来中秋佳节就是家人团聚的时刻,但是作为一名乘务员,从参加工作那一天开始,就意味着节日放假的概念从此与自己无关。铁路是半军事化管理单位,乘务员就是战斗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排头兵。相对于平时,因为过节大家都着急回家,这时候我们的工作更要细致认真,虽然万家灯火时不能与家人团聚,但是能把天南海北的旅客安全的送达目的地,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心中有种莫名的成就感。
还记得今年春运时的情景,因为自己也经历了几次春运了,所有工作已经是得心应手,开门、挂牌、检票、关门、开厕所门、互检边门、整理行李……而且乘客们也很配合地整理自己的行李,行李架上的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过道旁也堆放着行李。经历了一个多钟头的嘈杂后,车厢里的乘客都安静下来了,有的在座位上闭着眼睛休息,有的在过道上用报纸垫着坐互相靠着休息,有的站着靠着座位或过道的一些门壁上。春运期间最难的就是打扫车厢卫生,因为人多而且空间有限,给我们的清洁工作造成了很大障碍,但乘客的理解与感谢却可以给我们无限的动力。虽然有时候心中有点委屈,也会无端的产生对家人的思念,但能看到那么多乘客能回家过年的喜悦,我们的心早已满足。
我们正值风华正茂,满腔热血,我们一定能以“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共同努力,以我们的前辈们给我们留下的宏伟蓝图,去续写铁路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