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事迹7篇
详尽的事迹资料能够呈现出个人的特质和才能,记录生活中的重要事迹有助于提升个人修养水平和内在素养,下面是小文学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贡献事迹7篇,感谢您的参阅。
贡献事迹篇1
20世纪60年代初,米楚林和李森科的遗传理论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视野开阔,通读外国资料,学习了孟德尔和摩根的现代遗传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他为我们这一代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立人,终身学习,热爱和钻一线,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屈服,坚守岗位。弘扬时代精神,乐于服务,乐于奉献,振兴中国电力环保事业,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三,要学习袁隆平院士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当他人阶梯的合作精神。袁隆平院士自从事杂交水稻研究以来,一直着眼大局,从困难出发,考虑全局,所以每次项目启动,总能带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合作攻关。
20世纪70年代,他将研究团队发现的野生材料毫无保留地分发给国内18家研究机构,加快了合作研究的步伐,使后续的配套研究得以迅速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作为一个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应该有这种精神,团结协作,承上启下,倾听大家的声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要做一个合格的服务员,围绕整个公司和部门做决策,加强协调,开拓创新,全力以赴为项目服务好。努力加强自身修养,打造环保行业领先形象。最后要学习袁隆平院士的好品格,好作风,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谦逊豁达,不自命不凡;他作风朴实,关心他人;他热爱生活,健康乐观。在他身上,体现了忧国忧民、造福人类、自强不息、勇攀高峰、勇于面对困难、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创新精神。袁隆平院士对事业的坚持和奉献深深激励了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企业员工,我们的名声并不显赫,我们的地位并不高尚,我们的收入并不富裕,但是我们从事的职业却极其高尚,所以我会努力实现我个人的社会价值。可以说,袁隆平院士的这种精神不仅激励了我们,也净化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好地贯彻各级领导的工作安排,积极开展各部门的工作,认真学习节能环保新技术和新知识,努力掌握全球环保领域的新趋势,拓宽知识面,以适应现代生产和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环保设备的质量,建设一个项目,一座丰碑。同时,还不如组织部门员工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开展员工文化体育活动,关心员工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以袁隆平院士的先进事迹为榜样,以各方面的标准,不断鞭策自己,提高自己,以求更大的进步。
贡献事迹篇2
国电集团和国电科环集团党委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向伟大的科学家袁隆平同志学习的活动,并下发了《袁隆平传》一书,我怀着崇敬而好奇的心情开始翻看了这本以政治教育读本身份出现的书籍,但是,它传奇的色彩,丰富的内涵和感人的事迹立即吸引了我,使我迫不及待地一口气将它读完。袁隆平同志的传记,他代表一种精神,一种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民族精神和高贵品质。
学习袁隆平,首先要学习他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精神。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的党员,身处环保工程第一线,我应该把个人的理想同国电集团的环保事业及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的环保产业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兴国的实践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和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并立身本职,从做实、做大、做强着眼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
第二要学习袁隆平院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袁隆平院士认为:”成功的要决在于知识、汗水、灵感、机遇。”20世纪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遗传学说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视野开阔,通读外文资料,了解到了孟德尔、摩尔根现代遗传学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他为我们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立人,学一生,爱一行,钻一行,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屈服,在本职岗位上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并弘扬时代精神,乐于服务,甘于奉献,振兴我国电力环保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贡献事迹篇3
经过一夜忐忑等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军的中国超级杂交稻今日成功通过亩产900公斤世界纪录大考。这位年过八旬的耄耋老者当日向媒体揭秘了令世界侧目的中国“超级种子”。
2011年9月18日,由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率领的中国农业部超级杂交稻验收专家组,对位于湖南隆回县羊古坳乡雷锋村的107.9亩“y两优2号”超级稻试验田进行了现场抽签验收。程式华次日公布的验收结果称,这片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达926.6公斤,标志着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攻关大获成功。
在全世界一半以上人口依赖稻米作为主食的现状下,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一直是各国奋斗的目标。日本、国际水稻研究所都制定过水稻高产育种计划,仅日本曾在4.5分小面积土地上实现亩产800公斤的目标。杂交稻大面积亩产900公斤,始终是世界杂交水稻史上无人登临的高峰。
自上世纪以来,由袁隆平领衔的中国科研团队曾先后于1999年、2005年成功攻克超级杂交稻大面积亩产700公斤、800公斤两大世界难关,使中国杂交水稻超高产研究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贡献事迹篇4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终于实现了亩产900公斤的目标。而在试验田收割以后,种粮大户王化永告诉他第5号田599.1平米合0.897亩,毛重1172.5公斤,合1307公斤每亩。并要按通行的“七五折”来计算他的每亩净产量时,袁隆平谦虚的说,我们不按七五折,我们按七二折算吧好不好?就这样稻谷收获后经烘干、除杂后,按标准水分加权平均,七二折合每亩片平均亩产926.6公斤。
田里增产几公斤水稻也许算不上什么大事,但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来说可就意义非凡了。当年把杂交水稻的亩产量从600公斤提高到700公斤,袁隆平用去了4年时间。从700公斤攀上了800公斤,又耗去了4年心血。而现在从800公斤实现了亩产900公斤的目标,袁隆平整整摸爬滚打了7个年头。可想而知,在这期间,每增加一公斤的产量都要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付出数不清的心血。如果在这次验收中,袁隆平只要稍微做点手脚,甚至只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的1000公斤目标可能就会在现在同步实现了。然非但如此,袁隆平不仅在全程远离验收的专家组,更主动要求验收专家组放弃通行的“七五折”,而用“七二折”的净出率。这样一改变,袁隆平的成绩也超过了900公斤,但总成绩却也“打折”了。
我们中国人素来就有“好事可大不可小,坏事可小不可大”的“传统”。对于一个人的成绩,不但能“可大”,甚至还能“拔高”和“塑造”,就是“注点水”人们也能理解。因此不少英雄模范人物出现之初少有非议,而一经历史检验便难掩瑕疵。特别是如今所谓的这奖那杯更是非议重重,其主要原因就是成绩的内容并不是那么实在。按照袁隆平的声望和其贡献。别说成绩要“打折”,就是按照“毛重”1305公斤计入袁隆平的成绩单,甚至国家就按照这样一个成绩单奖励他,估计老百姓也很少有怨言。因为按照袁隆平的贡献,他现在早已远远超出国家的奖励界限了。
也正是袁隆平的这种对自己成绩的“打折”,也才酿造出中国科学界独具性格而又耀耀生辉的袁隆平。袁隆平是中国的科学家,按他对社会的贡献和他得到的奖励足够他有晚年享受不尽的奢华,更用不着在奔波于田间地头,但是我们看到虽然已经80出头的袁隆平仍然额也不停留的忙碌在稻田里,对奢华的生活更不屑一顾。他是中国最有钱的农民,但他也可能是世界上工作在最艰苦环境中的一流科学家。而袁隆平却说,要那么多钱做什么,那是个大包袱,背来背去。我觉得这种生活很好,搞豪华车有什么意思,穿着豪华的衣服还有什么鳄鱼的皮带,两千多块钱我从来没有,送给我,我不要。
事实上正是袁隆平的超然和洒脱,把一切看得都很淡然,才使他对成绩和荣誉有着非同一般的理解。人们常说,什么都能忽悠,人的肚子不能忽悠,吃不饱就要挨饿。水稻每亩达到900公斤,就能解决全球5000万人的吃饭问题,如果这个增产不是实打实的,就有可能还有几千万人挨饿。而袁隆平把这个成绩“打折”,就意味着夯实了这个成绩单,也就意味着不仅能保证5000万人的吃饭问题不会“打折”,更能够绰绰有余。他不仅对自己要求这样严格,同时也对自己所带的研究生、博士生也有“特殊要求”:“你要把名利丢开一点,不怕困难,努力钻研”。甚至提出:我培养研究生、博士生第一个条件你要下田,你怕下田,怕吃苦的,我就不接收你,我说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很重要,都是基础,但是电脑里面,书本里面种不出水稻出来的。这样一种认真求实的精神,足该成为中国科学家的“座右铭”。
贡献事迹篇5
___,中共党员,大学学历,1999年7月入伍,历任枪械室技术员、管理处战勤参谋、机关食堂主任、管理处军需助理、政治部保卫干事,因业务能力突出,多次荣获各类奖项。2017年1月,转业至中共白城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___对待工作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出色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庄严承诺。开展扶贫工作以来,他主动请缨,全身心地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改善了驻点村的集体经济,推动了全村脱贫攻坚进程,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___成为驻村工作队一员后,积极主动开展帮扶工作,在进行入户走访中,发现村里还有部分贫困户没有安装自来水,就积极协调乡政府和水利部门,使29户村民家接入了自来水。为扶持村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2019年,申请资金7万元,购买了8000只鸡雏,使每户村民发展庭院养殖年增收1500元以上。同时,他与当地企业多次沟通,与70多户贫困户签订大蒜生产订单,使贫困户当年增收2000元以上。为改善健康状况,他每年联系市级医院来村义诊,为广大村民提供了健康体检、诊疗和送医送药服务。
“知屋漏者在宇下”,长期驻村过程中,使他了解困难群众的疾苦,更格外关注特殊困难家庭,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2020年,当贫困户家畜和农产品销售遇到困难时,他多方联系销售,共销售大蒜3000余斤、小米2000斤、生猪10头和家禽300余只。为帮助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他联系订单、争取资金、代言产品,使100余户贫困户通过庭院种植、养殖,年增收1500元以上。在贫困户遇到资金困难时,他还积极帮助贫困户办理小额信贷。当他了解到年老体弱的贫困户庭院闲置,适合发展庭院经济时,就和其他队员从白城市苗圃买来800余棵李子树,价值约3万余元,捐赠给20个贫困户,并请来园艺师上门剪枝和进行技术指导,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为更好开展工作,他创新扶贫基础工作,在集体智慧下制作了《贫困人口基本信息及精准帮扶情况一览板》《精准帮扶台账》和全村人口及住房分布示意图等软件。2019年,八家子村作为典型,在红岗子乡召开了现场会,推广八家子村扶贫软件方面的成功做法,八家子村在扶贫基础工作上起到了标杆带头作用。
他胸怀大爱,无私照顾五保户和老年贫困户,帮助老人维修房屋,买米买面,买衣买药,甚至上门理发。他用爱心和真情帮助群众,也感动着质朴的村民。
他坚持志智双扶,帮助贫困户乔有臣、张义、赵凤楼等脱贫致富,并成为全市励志脱贫典型。他积极投身于文明乡村建设,八家子村先后获得白城市“智志双扶·共建美丽乡村示范村”和“白城市文明村”荣誉。2018年,该村提前实现130户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村出列的目标。贫困户乔有臣被评为白城市“励志脱贫之星”、大安市“文明之星”。倪晓杰家被评为“吉林省最美家庭标兵”和“白城市最美家庭”。2019年4月,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来到村里调研,对八家子村在贫困村建设和解决“两不愁三保障”方面的做法给予肯定。
___同志因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表现出色,于2021年5月荣获吉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并连续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和个人三等功。
贡献事迹篇6
一朝入伍,军魂入骨,一声“到”,一生到。无论是身着戎装保家卫国,还是脱下军装,退役军人在各条战线上都书写着精彩篇章,在国家需要的紧急时刻,他们都冲锋在前,用行动践行着“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铮铮誓言。
李树荣,“全区最美退役军人”、托县人大代表,从退役到现在,一直保持着军人的优良传统,默默无闻、自力更生,在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和财富的同时,积极主动投入到家乡经济建设和公益事业中,成就了一位人大代表爱家爱国为民的情怀。
一、主动奋战疫情一线,捐款助力疫情防控战
在新冠疫情突发的情况下,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李树荣积极响应中央、自治区、呼市和我县人大常委会号召,奋力践行“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退役军人誓言,主动冲在疫情防控一线,加入到双河镇云中小区临时党支部,多方筹措各类防疫物资,按时对小区进出口进行环境消杀、人员摸排。“疫情就是命令,生命重于泰山”,自疫情发生后,李树荣以党支部党员身份捐款500元后,又将自己的2万元积蓄无偿捐赠给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支援武汉,助力疫情防控战。
2024年2月,因呼市地区疫情严峻,李树荣又一次主动请缨,申请加入疫情防控检测点执勤队伍,克服严寒气候等困难条件,主动配合社区人员进行盘查登记、宣讲防疫知识、统计人员数据等,为小区住户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疫情防线。同时,他还自筹资金3万元给县里50多个检测点购买了25吨精煤,为防控人员解决了取暖问题。
二、始终坚持扶危济困,彰显人大代表社会担当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今后,我还会一如既往、无怨无悔地做下去的”。李树荣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9年8月的一天,李树荣偶然得知燕山营村有个考上大学的孩子,因父亲早年得脑瘤丧失劳动能力,母亲一人一边务农一边照顾病人,无力供孩子念大学的情况后,马上筹集一万元直奔孩子家,把学费交到愁肠百结的母子手里,并留下联系方式,让孩子有困难随时给他打电话,千万别放弃学业。托县郝家窑村的退役军人王天明,母亲体弱多病,常年药不离身,王天明妻子身体也不太好,家里全靠王天明一人务农,日子常常过得捉襟见肘,李树荣退役后,时常伸出援助之手,帮王天明渡过难关。2020年,李树荣还组织三名战友给托克托县第六小学捐赠体操运动服120套......一直以来,李树荣尽自己所能主动帮助困难群众渡过难关,不论是看到街上募捐的、听说战友孩子病了的、亲戚朋友有难的、慕名而来的等等,他从来都不皱一下眉头,三千、五千,一万、两万,尽所能去帮助他们,始终彰显了人大代表的为民初心。
三、勇于担当贡献人大智慧,率先垂范践行文明行为
城市因文明而美丽,生活因文明而美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也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
今年以来,正值全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时期,李树荣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始终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职能优势,围绕创建文明城市重点任务和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积极参与创城活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切实履行了人大代表的职责。自创城工作以来,李树荣主动深入创城工作一线,积极参与各类创城活动,走进社区、贴近群众,广泛了解社情民意。在走访群众中,李树荣了解到托县双河镇退役军人宋永明房屋破损严重,与县人大代表李永军经过商量,一拍即合,自掏腰包,共同为其维修房屋。同时,他还大力宣传创建文明城市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积极营造全社会广泛支持、各方面主动参与创建文明城市的浓厚氛围。
一直以来,他一路艰苦创业,热心公益事业,从1998年抗洪抢险,到2008年汶川地震,再到2020年新冠疫情,每一次国家和同胞有难,李树荣总会慷慨解囊,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一名退伍军人敢于担当、甘于奉献、不断开拓奋斗的精神,闪耀着他“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光芒,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作用,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贡献事迹篇7
____,男,中共党员,本科文化程度,1967年3月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85年10月入伍,198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____年12月转业安置在____市民政局,先后任优抚安置科副科长、基层政权与区划科科长、优抚安置科科长。____年12月因机构改革调入____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现任拥军优抚科科长至今。22年的军旅生涯,9年多的优抚安置工作经历,该同志始终保持军人优良传统,秉承党员淳朴本色,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一、服从安排,做政治合格的“明白人”
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该同志始终加强党性锤炼,增强党性观念,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一方面,他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另一方面,他能自觉服从局党组和领导的工作安排,对党组织和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不讲价钱、不打折扣、坚决服从和落实到位。工作中积极主动,对同志真诚相待,关系融洽和睦。他时常提醒自己:“作为一名军转干部,要做一块钢铁长城的基石,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为人民的安居乐业献出光和热”。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新时期拥军优抚的新篇章。
二、热爱学习,做业务精通的“发言人”
优抚工作涉及的法律、政策最多,工作政策性强,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特别是随着国家各种优抚政策的出台,及时准确掌握各类法律法规是开展优抚工作的前提。____同志作为一名副团职转业干部,能迅速转换角色,虽然没有经过业务培训,一切从零开始,但他不等不靠,凭着军人那种拼劲和韧劲,硬是给自己立下了“军令状”,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弄懂优抚安置业务、掌握工作本领。为了尽快进入角色,工作中他虚心向科室有优抚工作经验和方法的同事学习,并找来了各种业务书籍、文件资料阅读。通过不断学习,该同志很快就从一名“门外汉”成为优抚工作战线上的行家里手。特别是____年担任优抚科长以来,他带领科室工作人员勤勤恳恳、尽心竭力,对每一个来访人员家庭情况、政策落实情况和当前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等问题都分门别类,建立人员信息台帐并熟记于心。他业务精通、政策水平高、把握政策准确,既全面执行了国家各项政策,又保证了涉军群体大体稳定。
三、心系群众,做优抚对象的“贴心人”
优抚工作不仅是执行上级各项优抚政策,更主要是了解他们的疾苦,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我市有优抚对象7.5万人,有10大类涉军群体,每天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里办事、咨询政策的超过30人。____同志无论工作有多忙,在接待来访群众时都能坚持做到“四个一”,即一幅笑脸相迎、一声亲切问候、一杯茶水送上手、一颗真心相待。遇到有些退役军人因政策原因没有享受生活补助,要求享受抚恤待遇时,他从不厌烦,主动出示相关文件给来访者明确答复,属于其他部门的,耐心引导到相关部门,让来访者心悦诚服,满意而归。如:____年,____同志在得知____县三圣乡援越抗美残疾军人唐汇志和鼎城区石公桥镇王新华想伤残等级调整,但因长期卧病在床无法前往参加体检后,第一时间他主动向省民政厅汇报,并多次与省荣军医院联系,希望医生能够够上门为其体检。经过多次协调,年内省荣军医院组织了医疗专家小组,分别到____县和鼎城区上门为两位重病在床的伤残军人进行了体检,并顺利提高了伤残等级。每年“八·一”期间,____同志都要组织全市部分退役军人开展“八·一”红色教育活动,丰富退役军人的业余生活。通过开展系列活动,不仅拉近了与他们之间的距离,更成为了他们的知心朋友。由原来的一封封信访件变成了一封封感谢信。
四、敢于担当,做维护稳定的“调解人”
近些年,随着各项优抚政策的出台,不稳定的涉军群体日益增多。我市有伤残军人、工程兵、转业士官、复员士官、参战退伍军人、援越抗美退役老兵等多个不稳定群体,他们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上访。面对重重困难,该同志没有畏难和气馁,而是迎难而上,一边接待来访的对象,一边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摸索出一套涉军维稳的工作方法:一是全面落实国家政策,不欠政策账;二是与退役军人交心谈心,和他们交朋友,不欠友情账;三是尽力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不欠感情账。
多年来,____同志始终把全市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当作自己的亲人,用自己的耐心、爱心、细心、诚心温暖着他们,保障了他们的各项待遇,化解了许多涉军矛盾,阻止了多起聚众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为全市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