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留学生实习报告6篇
一段忙碌的实习生活终于接近尾声了,可以学习完成实习报告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或多或少接触实习报告,以下是小文学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留学生实习报告6篇,供大家参考。
小留学生实习报告篇1
正文:
到匈牙利已经一个月了,对这里的环境开始熟悉,工作和生活也渐渐步入正轨。
我所在的大学——考文纽斯大学是匈牙利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它的经济学,行政学和公共管理学都是在匈牙利排名第一的。一共有三个校区。
汉语课在这里是全校的选修课,由中国经济,行政与社会研究院开设,所有的学生都可以选修,并且记入学分。目前一共有4个水平等级的学生,四级的学生水平最高,已经学习了4个学期的汉语,在课堂基本可以使用汉语讲解,只是在必要的时候需要英语的辅助。三级的学生学习了3个学期,二级的学生学习了半年,一级的学生是零基础,是从这一学期才开始选修的。但是一级的学生人数最多,分成了a,b两个班,据院长贝山老师介绍,每学年选修汉语的学生人数都在增加,不仅因为中国和匈牙利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也因为匈牙利的学生认识到中国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地位日益重要,所以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学习汉语。四个层级,五个班的学生在一起有近60个。此外,每周学校还有一个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讲座”,是用匈牙利语来讲的,每次来听讲的学生都超过一百人。这在匈牙利的大学里,已经是非常多的了,
每个班每周有5节汉语课,其中3节是由匈牙利的老师来上,2节是由我来上,并且每周还有另外2节口语课,但是这不是每个学生都要来修的。他们使用的课本是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的《汉语301句》,我也会从《汉语教程》做一些补充。以前也曾经用过一段时间的北京大学出版的《汉语教程》。
我刚刚上了3周课,已经开始熟悉学生的情况,第一次课我给每个学生都起了中文的名字,学生都很高兴。总的感觉是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很高,对中国文化也很感兴趣,
不过这里的教学设备比较简单,没有投影仪,也没有电脑,所以基本上没有其他的辅助教学手段,只能似乎是传统的讲授方法,在黑板上板书。
为了避免课堂的乏味,我每节课都会给出时间让学生联系对话来表演。因为课时较少,所以总体来说,上课的进度比较慢,而且除了汉语综合课和口语之外,听力和写作训练几乎为零,这样也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初级一班还在拼音阶段,只要的是平舌音和翘舌音,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区分,而前鼻音和后鼻音,边音和鼻音的区分几乎都很好,没有太大困难。
在这里总体来说,汉字教学不够重视,主要是因为这个学院的院长贝山先生把重点放在了口语教学上,汉字教学在课堂上我只是给出笔顺,学生会写下来,回去练习,初级一班的学生还没有开始接触汉字,但是我让2,3,4级的学生在黑板上写汉字发现,笔顺颠倒的现象比较严重,而且有不少学生写一横会从右向左来写,写一撇会从下向上写,这可能是以前在起步阶段的时候,老师疏忽了这个问题,我开始有意识的纠正,并且在初级一班强调笔顺,给他们灌输笔顺的意识,强调笔画的书写方向,力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上了三周课就碰上他们所谓的秋假,整整歇了十多天,今天终于又要开始上课了。第一个月就这样过去,希望我在这里的生活和工作一切顺利,我越来越喜欢这个城市了。
小留学生实习报告篇2
许多留学生可能面临这样的困惑:在国外留学多年,即便出身名校,毕业后回国工作,却在一些方面输于国内学生,比如对国内工作环境的适应、手中的人脉资源等。如何在短时间内尽快融入工作环境,成为海外留学生毕业后回国就业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又一个暑期将至,除旅游、休息外,留学生也趁这个时段寻找实习机会,为自己充电,许多留学生将目光投向国内。相关留学专家表示,利用假期回国实习,对将来想回国就业的留学生来说,既可以为自己的职业规划寻找实战支撑,又可以提前熟悉国内的工作环境,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回国实习还是不回
在日本九州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的王秋婷,最近一直在留意国内的实习岗位。她的专业是城市设计,实践性非常强。在学校中,她学到的大部分都是理论知识,并且多适用于日本的情况。王秋婷一直希望毕业后回国就业,因此,她非常想找到能将所学知识与国内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实践机会。“回国实习可以让我先知道国内的工作环境是什么样子,回到学校后,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去学习。经过这个过程,等毕业回国后,才可以更好、更快地适应国内的工作环境。”
“比如,我们做城市设计,需要一定的绘图技能,最好能够对各种绘图软件都熟练掌握。我在日本时使用的都是日文版的绘图软件,所以希望通过回国实习,看看国内同行都用哪些软件,回到日本后自己也可以多加练习。”
但在寻找国内实习机会的过程中,她还是面临着不少障碍。比如联系国内公司,或是协调实习时间都会比较麻烦。“我人在国外,在获取国内公司的信息、跟招聘单位取得联系等方面,远不如国内学生方便。”王秋婷说,“另外,日本学校的假期大多是在八、九月,期间很可能还会有暑期课程,因此实习时间非常难协调,可能要向导师请假才能回国实习。”
相比正在苦恼中的王秋婷,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读微电子专业研究生的李靖现在就要轻松得多。他在网上广投简历,花了3个星期,获得一家知名跨国企业北京分公司的暑期实习机会。目前,李靖已经回国,准备实习。
不过,“要不要回国实习”这个问题,曾困扰了李靖很久。“当初面临两个选择:在国外跟着导师做项目,或者回国实习。我需要衡量哪个更合适我,也要考虑如果国内的实习时间不合适,我是否需要在国外联系实习。”幸好,这次的实习岗位与他所学专业结合紧密,他还与部门经理沟通,将实习时间延长为6个月,希望能从中得到更多经验。
把不同转化为优势
与王秋婷和李靖不同,已取得英国卡迪夫大学公共关系学硕士学位的的应郅昭,现在则是以“过来人”的身份回顾她的实习经历。20xx年暑假,应郅昭还在英国莱斯特大学学习大众传播学本科课程,经朋友介绍,回国在中央电视台实习了近4个月。实习期间,她主要负责新闻节目的采访、剪辑、后期制作等,工作紧张而充实。通过实习,她发现中央电视台的运作模式和她留学期间所见的国外媒体有很大差别。“国内的机构更加注重系统性。比如报选题,要经过很多程序层层上报到部门主任那里,如果不回国实习的话,是体会不到的。”
在应郅昭看来,国外工作和国内工作有很大不同,就报道一则新闻来说,国外更注重团队分工合作,国内则侧重独立完成。从在国外学习多年,到返回国内工作,其中将近4个月的实习期对她能在工作岗位上平稳过渡帮助很大。
虽然尚未开始实习工作,但李靖也认为,国内外的实习可能会存在着很大差别。他觉得,在国外实习,公司更多地会教你怎样做事,而国内大多数单位则希望你能直接上手。不过,李靖更认同国内这种实习方式:“正因为如此,对于已经读研究生的我,或者说对于自学能力已达到一定程度的人来说,国内的工作会更具挑战性,也会更充实。”
实践中调整坐标
在国外学习和生活的经历,可能会影响海外学子的思维模式和人际沟通方式,同时也影响着留学生回国实习的工作状态。应郅昭认为,在国外学习的经历,使她更具有团队意识,更注重团队协作的能力。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她能更好地照顾别人的情绪和想法,并且保证项目及时跟进,这一点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
李靖也认为,留学期间潜移默化养成的工作习惯,对他实习或工作都会有影响。他挺喜欢国外的工作氛围:“宽松的工作环境和上下级关系,其实很利于入门级的员工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在国外1年多的,确实让他学到了许多国际化的工作方式,令他对自己更加自信,也对即将到来的实习和将来的就业有了底气。
李靖对本次实习抱有厚望,一方面,由于实习所在公司是业内一流的名企,他希望这次实习经历能对他将来找工作有所帮助;另一方面,读研究生二年级的他,毕业课题还未能确定,因此他的导师希望他能从这次实习中得到启发,找到适合自己又具有创新的课题。
“无论是毕业后立即回国工作,还是暂时留在国外就业,利用假期回国找到一份好的实习岗位,在许多海外留学生眼中都越来越重要。”这是不少留学生的共识。
小留学生实习报告篇3
为大家带来一篇国外留学生在中国的实习生活。回首这一个月,让我真正体味到了时光飞逝的感觉。无论感触或是收获都是不胜枚举的。最初我以为只是来中国工作,而我却被荣幸地视为贵宾,几乎是受到女皇般的礼遇。为了表达我的感激之情,为了回赠些什么,我决定把在中国(这个无论是距离还是文化都与我土生土长的国度相去甚远的国家)实习期间的感触用文字表达出来。文中的许多事情对你来说也许是那么微不足道,因为它发生在你生活中的每一天,但对我来说却是那么新奇,那么让人激动不已。在决定参加这个实习交流项目之前,我对中国的了解甚微。亚洲对我而言(对其他欧洲人也是如此)是一个孕育着有着乌黑柔滑的头发,清一色黑色眼睛,用筷子吃饭的民族的土壤。从孩童眼中折射出的世界是扭曲的。孩时的我想象的中国人是头朝下生活的,因为他们住在世界的另一端。大人们总是对我们说,如果我们在地上打个足够深的洞,我们就可以穿过它来到中国了。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努力尝试过,但幸运之神从未青睐过我们。
当中国之旅已成型时,我就开始试图更多地获取关于中国的信息。我和reidun取得联系,为了听取她的亲身经历,我翻阅了旅游书籍,聆听了那些曾在中国渡假的人们的故事。没有亲自到过那个国度就想获取关于那个国度的正确印象是不可能的。有的甚至是以讹传讹。这儿就有这么一个关于吐痰的例子。来中国之前,我听到了许多关于中国人随地吐痰的恶习。但事实证明中国吐痰并非如我所害怕的那样普遍和令人作呕。
一个中、挪之间最突出的文化差异非食文化差异莫属。用筷子吃饭倒并未难倒我,这毕竟比每餐饭之前叫刀叉来得方便。真正令我惊异的差异在于食物本身和烹饪的方法。用筷子吃饭的差异和这个差异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一般来说,我对食物是很挑剔的,也不愿尝试新口味,但这次在中国,我变得敢于尝试了,而且还尝试了不少。中国的许多食物在我们寒冷的北部压根就不存在,或是我们根本就不视其为食物。第一个例子就是我的最爱——茄子,我正计划着把它引进挪威,并且种在我厨房的小罐中。我们不把其视为食物的例子是动物身体的某些部位,如:胃、脚。我们不食一些动物是因为它们看上去太恶心了。比如:青蛙、蛇。这些都源于动物的自身原因,而非它们的口味问题。当然,我们也不吃我们的宠物。
我还想就交通问题多谈些看法。有一件事是不庸质疑的:你在横穿马路时决不必过分的谨小慎微。我很欣喜地看到有如此多的人以自行车作为其交通工具而非汽车。这就使得中国一些大城市的交通比同类大国的交通要畅通得多,噪音和污染也少得多。挪威有一个问题是需要好好向中国讨教的——如何使得交通井然有序、怎样为骑车者创造良好的道路环境。关于噪音问题,中国做得还有些欠缺。中国人惯于冲着挡路的人或物不停地按喇叭。这使得刚来这的我很难入睡,在挪威我们只有在紧急的情况下才按喇叭。
在国内,我已习惯了在自己的盘子中用餐,而把盘中的食物吃光是一种礼貌的行为。而中国人视为最礼仪的用餐方式以及用餐结束后留有剩余物在盘中对刚到这的我来说是很奇怪的。但在经历了多次午餐和晚餐的商业聚餐后,我已渐渐适应了。即使用餐时间很长(在交际场上)也是很正常的。在挪威,我们通常有三十分钟的用餐时间(而你们常为两个半小时),在这段时间中,我们通常只是吃些面包和牛奶,而在中午或工作时间喝酒是不可思议的。
我不仅仅只有在步行过马路的时候才感到害怕(由交通引起的)。坐在车里也有此感。我总认为司机应该明白自己的职责,但这种想法并未让我放松警惕。在高速公路上的逆向行驶事件仍历历在目。从reidun那我早就听说中国的公共汽车是很拥挤的。在挪威时,由于我的身高比平均身高矮点儿,每每遇到拥挤的人群时,我总是被挤得喘不过气来。来到中国后才发现,这种情况并不常见。所以这的共车司机也更和善。
你们为我做得安排真是太棒了。我总是忙得都来不及思乡或觉得无聊。新鲜的事物总是层出不穷,我的每一周都过得与众不同:参观公司,参加会议,探访大学,旅游赏景。我看到了作为一个普通旅游者所不可能看到的中国。
中国的许多事物在我的脑海中都刻下了深深的印痕。因为她与我土生土长的国度事如此的不同。她的旧式建筑,语言(口头的和文字的),悠长的历史,传统习俗,这一切都是与众不同的。中国在保存自己悠长文化的同时,正以惊人的速度朝着摩登大国发展。
这次来中国的时机真是太好了。我很幸运,因为我到的时候,所属公司的业务正在开展中。我有幸得到了去杭州以外其他城市的机会。有小梅、朱先生和其他两位男士的相伴,旅途生活有趣极了。一时期内,跟着参与一个特定的项目时件很有趣的事。能到北京见识到中国最赋盛名的文化景点——紫禁城、颐和园,真是件值得回味的事。它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中药,因为这和我所学的专业有关。在西方,中药并未被完全接受,且相关知识也是十分欠缺的。过去,懂得用植物或其它与自然界有关的东西医治病人的妇女被视为女巫或和其它精神领域扯上关系。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她们被大火活活烧死,为得就是防止她们的信仰、理念得以传播,为得就是保证基督教徒们的地位。许多人就这样葬送了生命,而她们的医学知识也就随之消亡了。
最让我感动的是中国的人民。你们有着和善的交友方式,并且在助人为乐的同时让人觉得似乎也帮了你的忙。我觉得自己到哪里都很受欢迎。当然你们的交友方式和挪威人的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只是你们幽默感更强,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在工作关系上,中、挪之间的区别可就大了。中国的商人比挪威的非正式多了,也不那么一板一眼。我相信你们的工作一定很有趣。在我看来你们根本就没做什么事,也许并非如此,毕竟我不懂你们的语言。在挪威,效率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的闲暇时间也许比你们多,但是工作时的压力也比你们大。
良好的交际关系和时常联络感情在中国显然是很重要的。也许这是因为你们中的许多人都认为在人群中熟悉彼此是很必要的。互赠名片就是由此产生的结果吧。来这没几天,我就发现在包里备着自己的名片是不可忽视的事情。我想你们光是整理名片就要花上好长一段时间吧。假如我想成为一个女商人,并且开办自己的公司,现在的我就已得知了一个很有潜力的市场:为中国人印制名片。
自从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后,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挪威有这么一句谚语:一个孩子会被宠坏。在中国,整个年轻一代都是独生子女,但被宠坏的孩子却不多见。只有在排队的时候才能感觉到他们不习惯有兄弟姐妹,因为他们总想排第一个。一旦他们进入了队伍,他们就变得焦躁不安,而走出了队伍又恢复了以往的悠闲。
我没有在中国找到任何消极的事物,但我相信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问题。也许我再长时间的呆上一段日子,熟知中文后就能发现问题了。假如一定要我说些对我的负面影响,那就是阴沟、水渠等排水系统问题。在bergen时,雨量也很大,但我们从未在校园中尝试着在高过膝盖的水中行进。但在中国,雨一大,你只能在室内饮茶、嗑瓜子了。
令我惊讶的是:你们没有建立回收垃圾的废物的系统(甚至连瓶瓶罐罐也不回收)。中国人口众多,相应的垃圾数量多也一定是个问题。在挪威,我参加回收工作是有偿的。当我们在商店里购买瓶装或罐装饮料时,我们都必须多付一个硬币。当我们把喝完后的瓶罐带回店中后,这枚硬币将归还给我们。而瓶罐将被放到另一个特殊处理器中,这些旧瓶罐也正是新瓶罐的原材料。假如有人懒得将废罐带回店中,小孩子或无家可归者将它们收集起来换钱。旧报纸在固定地点进行处理,它们将被用来制成卫生纸,这样就不需砍伐树木了。吃剩的食物将被用来喂猪或制成混合肥料。如果你的工作和环保有关,我希望以上这段文字将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小留学生实习报告篇4
回首这一个月,让我真正体味到了时光飞逝的感觉。无论感触或是收获都是不胜枚举的。最初我以为只是来中国工作,而我却被荣幸地视为贵宾,几乎是受到女皇般的礼遇。为了表达我的感激之情,为了回赠些什么,我决定把在中国(这个无论是距离还是文化都与我土生土长的国度相去甚远的国家)实习期间的感触用文字表达出来。文中的许多事情对你来说也许是那么微不足道,因为它发生在你生活中的每一天,但对我来说却是那么新奇,那么让人激动不已。在决定参加这个实习交流项目之前,我对中国的了解甚微。亚洲对我而言(对其他欧洲人也是如此)是一个孕育着有着乌黑柔滑的头发,清一色黑色眼睛,用筷子吃饭的民族的土壤。从孩童眼中折射出的世界是扭曲的。孩时的我想象的中国人是头朝下生活的,因为他们住在世界的另一端。大人们总是对我们说,如果我们在地上打个足够深的洞,我们就可以穿过它来到中国了。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努力尝试过,但幸运之神从未青睐过我们。
当中国之旅已成型时,我就开始试图更多地获取关于中国的信息。我和reidun取得联系,为了听取她的亲身经历,我翻阅了旅游书籍,聆听了那些曾在中国渡假的人们的故事。没有亲自到过那个国度就想获取关于那个国度的正确印象是不可能的。有的甚至是以讹传讹。这儿就有这么一个关于吐痰的例子。来中国之前,我听到了许多关于中国人随地吐痰的恶习。但事实证明中国吐痰并非如我所害怕的那样普遍和令人作呕。
一个中、挪之间最突出的文化差异非食文化差异莫属。用筷子吃饭倒并未难倒我,这毕竟比每餐饭之前叫刀叉来得方便。真正令我惊异的差异在于食物本身和烹饪的方法。用筷子吃饭的差异和这个差异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一般来说,我对食物是很挑剔的,也不愿尝试新口味,但这次在中国,我变得敢于尝试了,而且还尝试了不少。中国的许多食物在我们寒冷的北部压根就不存在,或是我们根本就不视其为食物。第一个例子就是我的最爱——茄子,我正计划着把它引进挪威,并且种在我厨房的小罐中。我们不把其视为食物的例子是动物身体的某些部位,如:胃、脚。我们不食一些动物是因为它们看上去太恶心了。比如:青蛙、蛇。这些都源于动物的自身原因,而非它们的口味问题。当然,我们也不吃我们的宠物。
我还想就交通问题多谈些看法。有一件事是不庸质疑的:你在横穿马路时决不必过分的谨小慎微。我很欣喜地看到有如此多的人以自行车作为其交通工具而非汽车。这就使得中国一些大城市的交通比同类大国的交通要畅通得多,噪音和污染也少得多。挪威有一个问题是需要好好向中国讨教的——如何使得交通井然有序、怎样为骑车者创造良好的道路环境。关于噪音问题,中国做得还有些欠缺。中国人惯于冲着挡路的人或物不停地按喇叭。这使得刚来这的我很难入睡,在挪威我们只有在紧急的情况下才按喇叭。
在国内,我已习惯了在自己的盘子中用餐,而把盘中的食物吃光是一种礼貌的行为。而中国人视为最礼仪的用餐方式以及用餐结束后留有剩余物在盘中对刚到这的我来说是很奇怪的。但在经历了多次午餐和晚餐的商业聚餐后,我已渐渐适应了。即使用餐时间很长(在交际场上)也是很正常的。在挪威,我们通常有三十分钟的用餐时间(而你们常为两个半小时),在这段时间中,我们通常只是吃些面包和牛奶,而在中午或工作时间喝酒是不可思议的。
我不仅仅只有在步行过马路的时候才感到害怕(由交通引起的)。坐在车里也有此感。我总认为司机应该明白自己的职责,但这种想法并未让我放松警惕。在高速公路上的逆向行驶事件仍历历在目。从reidun那我早就听说中国的公共汽车是很拥挤的。在挪威时,由于我的身高比平均身高矮点儿,每每遇到拥挤的人群时,我总是被挤得喘不过气来。来到中国后才发现,这种情况并不常见。所以这的共车司机也更和善。
你们为我做得安排真是太棒了。我总是忙得都来不及思乡或觉得无聊。新鲜的事物总是层出不穷,我的每一周都过得与众不同:参观公司,参加会议,探访大学,旅游赏景。我看到了作为一个普通旅游者所不可能看到的中国。
中国的许多事物在我的脑海中都刻下了深深的印痕。因为她与我土生土长的国度事如此的不同。她的旧式建筑,语言(口头的和文字的),悠长的历史,传统习俗,这一切都是与众不同的。中国在保存自己悠长文化的同时,正以惊人的速度朝着摩登大国发展。
小留学生实习报告篇5
当中国之旅已成型时,我就开始试图更多地获取关于中国的信息。我和reidun取得联系,为了听取她的亲身经历,我翻阅了旅游书籍,聆听了那些曾在中国渡假的人们的故事。没有亲自到过那个国度就想获取关于那个国度的正确印象是不可能的。有的甚至是以讹传讹。这儿就有这么一个关于吐痰的例子。来中国之前,我听到了许多关于中国人随地吐痰的恶习。但事实证明中国吐痰并非如我所害怕的那样普遍和令人作呕。
一个中、挪之间最突出的文化差异非食文化差异莫属。用筷子吃饭倒并未难倒我,这毕竟比每餐饭之前叫刀叉来得方便。真正令我惊异的差异在于食物本身和烹饪的方法。用筷子吃饭的差异和这个差异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一般来说,我对食物是很挑剔的,也不愿尝试新口味,但这次在中国,我变得敢于尝试了,而且还尝试了不少。中国的许多食物在我们寒冷的北部压根就不存在,或是我们根本就不视其为食物。第一个例子就是我的最爱--茄子,我正计划着把它引进挪威,并且种在我厨房的小罐中。我们不把其视为食物的例子是动物身体的某些部位,如:胃、脚。我们不食一些动物是因为它们看上去太恶心了。比如:青蛙、蛇。这些都源于动物的自身原因,而非它们的口味问题。当然,我们也不吃我们的宠物。
我还想就交通问题多谈些看法。有一件事是不庸质疑的:你在横穿马路时决不必过分的谨小慎微。我很欣喜地看到有如此多的人以自行车作为其交通工具而非汽车。这就使得中国一些大城市的交通比同类大国的交通要畅通得多,噪音和污染也少得多。挪威有一个问题是需要好好向中国讨教的--如何使得交通井然有序、怎样为骑车者创造良好的道路环境。关于噪音问题,中国做得还有些欠缺。中国人惯于冲着挡路的人或物不停地按喇叭。这使得刚来这的我很难入睡,在挪威我们只有在紧急的情况下才按喇叭。
在国内,我已习惯了在自己的盘子中用餐,而把盘中的食物吃光是一种礼貌的行为。而中国人视为最礼仪的用餐方式以及用餐结束后留有剩余物在盘中对刚到这的我来说是很奇怪的。但在经历了多次午餐和晚餐的商业聚餐后,我已渐渐适应了。即使用餐时间很长(在交际场上)也是很正常的。在挪威,我们通常有三十分钟的用餐时间(而你们常为两个半小时),在这段时间中,我们通常只是吃些面包和牛奶,而在中午或工作时间喝酒是不可思议的。
我不仅仅只有在步行过马路的时候才感到害怕(由交通引起的)。坐在车里也有此感。我总认为司机应该明白自己的职责,但这种想法并未让我放松警惕。在高速公路上的逆向行驶事件仍历历在目。从reidun那我早就听说中国的公共汽车是很拥挤的。在挪威时,由于我的身高比平均身高矮点儿,每每遇到拥挤的人群时,我总是被挤得喘不过气来。来到中国后才发现,这种情况并不常见。所以这的共车司机也更和善。
你们为我做得安排真是太棒了。我总是忙得都来不及思乡或觉得无聊。新鲜的事物总是层出不穷,我的每一周都过得与众不同:参观公司,参加会议,探访大学,旅游赏景。我看到了作为一个普通旅游者所不可能看到的中国。
中国的许多事物在我的脑海中都刻下了深深的印痕。因为她与我土生土长的国度事如此的不同。她的旧式建筑,语言(口头的和文字的),悠长的历史,传统习俗,这一切都是与众不同的。中国在保存自己悠长文化的同时,正以惊人的速度朝着摩登大国发展。
这次来中国的时机真是太好了。我很幸运,因为我到的时候,所属公司的业务正在开展中。我有幸得到了去杭州以外其他城市的机会。有小梅、朱先生和其他两位男士的相伴,旅途生活有趣极了。一时期内,跟着参与一个特定的项目时件很有趣的事。能到北京见识到中国最赋盛名的文化景点--紫禁城、颐和园,真是件值得回味的事。它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中药,因为这和我所学的专业有关。在西方,中药并未被完全接受,且相关知识也是十分欠缺的。过去,懂得用植物或其它与自然界有关的东西医治病人的妇女被视为女巫或和其它精神领域扯上关系。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她们被大火活活烧死,为得就是防止她们的信仰、理念得以传播,为得就是保证基督教徒们的地位。许多人就这样葬送了生命,而她们的医学知识也就随之消亡了。
最让我感动的是中国的人民。你们有着和善的交友方式,并且在助人为乐的同时让人觉得似乎也帮了你的忙。我觉得自己到哪里都很受欢迎。当然你们的交友方式和挪威人的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只是你们幽默感更强,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在工作关系上,中、挪之间的区别可就大了。中国的商人比挪威的非正式多了,也不那么一板一眼。我相信你们的工作一定很有趣。在我看来你们根本就没做什么事,也许并非如此,毕竟我不懂你们的语言。在挪威,效率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的闲暇时间也许比你们多,但是工作时的压力也比你们大。
良好的交际关系和时常联络感情在中国显然是很重要的。也许这是因为你们中的许多人都认为在人群中熟悉彼此是很必要的。互赠名片就是由此产生的结果吧。来这没几天,我就发现在包里备着自己的名片是不可忽视的事情。我想你们光是整理名片就要花上好长一段时间吧。假如我想成为一个女商人,并且开办自己的公司,现在的我就已得知了一个很有潜力的市场:为中国人印制名片。
自从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后,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挪威有这么一句谚语:一个孩子会被宠坏。在中国,整个年轻一代都是独生子女,但被宠坏的孩子却不多见。只有在排队的时候才能感觉到他们不习惯有兄弟姐妹,因为他们总想排第一个。一旦他们进入了队伍,他们就变得焦躁不安,而走出了队伍又恢复了以往的悠闲。
我没有在中国找到任何消极的事物,但我相信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问题。也许我再长时间的呆上一段日子,熟知中文后就能发现问题了。假如一定要我说些对我的负面影响,那就是阴沟、水渠等排水系统问题。在bergen时,雨量也很大,但我们从未在校园中尝试着在高过膝盖的水中行进。但在中国,雨一大,你只能在室内饮茶、嗑瓜子了。
令我惊讶的是:你们没有建立回收垃圾的废物的系统(甚至连瓶瓶罐罐也不回收)。中国人口众多,相应的垃圾数量多也一定是个问题。在挪威,我参加回收工作是有偿的。当我们在商店里购买瓶装或罐装饮料时,我们都必须多付一个硬币。当我们把喝完后的瓶罐带回店中后,这枚硬币将归还给我们。而瓶罐将被放到另一个特殊处理器中,这些旧瓶罐也正是新瓶罐的原材料。假如有人懒得将废罐带回店中,小孩子或无家可归者将它们收集起来换钱。旧报纸在固定地点进行处理,它们将被用来制成卫生纸,这样就不需砍伐树木了。吃剩的食物将被用来喂猪或制成混合肥料。如果你的工作和环保有关,我希望以上这段文字将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小留学生实习报告篇6
在中国的`实习生活转眼就结束了.回首这一个月,让我真正体味到了时光飞逝的感觉.无论感触或是收获都是不胜枚举的.最初我以为只是来中国工作,而我却被荣幸地视为贵宾,几乎是受到女皇般的礼遇.为了表达我的感激之情,为了回赠些什么,我决定把在中国(这个无论是距离还是文化都与我土生土长的国度相去甚远的国家)实习期间的感触用文字表达出来.文中的许多事情对你来说也许是那么微不足道,因为它发生在你生活中的每一天,但对我来说却是那么新奇,那么让人激动不已.在决定参加这个实习交流项目之前,我对中国的了解甚微.
亚洲对我而言(对其他欧洲人也是如此)是一个孕育着有着乌黑柔滑的头发,清一色黑色眼睛,用筷子吃饭的民族的土壤.从孩童眼中折射出的世界是扭曲的.孩时的我想象的中国人是头朝下生活的,因为他们住在世界的另一端.大人们总是对我们说,如果我们在地上打个足够深的洞,我们就可以穿过它来到中国了.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努力尝试过,但幸运之神从未青睐过我们.
当中国之旅已成型时,我就开始试图更多地获取关于中国的信息.我和reidun取得联系,为了听取她的亲身经历,我翻阅了旅游书籍,聆听了那些曾在中国渡假的人们的故事.没有亲自到过那个国度就想获取关于那个国度的正确印象是不可能的.有的甚至是以讹传讹.这儿就有这么一个关于吐痰的例子.来中国之前,我听到了许多关于中国人随地吐痰的恶习.但事实证明中国吐痰并非如我所害怕的那样普遍和令人作呕.
一个中、挪之间最突出的文化差异非食文化差异莫属,用筷子吃饭倒并未难倒我,这毕竟比每餐饭之前叫刀叉来得方便。真正令我惊异的差异在于食物本身和烹饪的方法。用筷子吃饭的差异和这个差异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一般来说,我对食物是很挑剔的,也不愿尝试新口味,但这次在中国,我变得敢于尝试了,而且还尝试了不少。中国的许多食物在我们寒冷的北部压根就不存在,或是我们根本就不视其为食物。
第一个例子就是我的最爱--茄子,我正计划着把它引进挪威,并且种在我厨房的小罐中。我们不把其视为食物的例子是动物身体的某些部位,如:胃、脚。我们不食一些动物是因为它们看上去太恶心了。比如:青蛙、蛇。这些都源于动物的自身原因,而非它们的口味问题。当然,我们也不吃我们的宠物。
在国内,我已习惯了在自己的盘子中用餐,而把盘中的食物吃光是一种礼貌的行为。而中国人视为最礼仪的用餐方式以及用餐结束后留有剩余物在盘中对刚到这的我来说是很奇怪的。但在经历了多次午餐和晚餐的商业聚餐后,我已渐渐适应了。即使用餐时间很长(在交际场上)也是很正常的。在挪威,我们通常有三十分钟的用餐时间(而你们常为两个半小时),在这段时间中,我们通常只是吃些面包和牛奶,而在中午或工作时间喝酒是不可思议的。 我还想就交通问题多谈些看法。
有一件事是不庸质疑的:你在横穿马路时决不必过分的谨小慎微。我很欣喜地看到有如此多的人以自行车作为其交通工具而非汽车。这就使得中国一些大城市的交通比同类大国的交通要畅通得多,噪音和污染也少得多。挪威有一个问题是需要好好向中国讨教的--如何使得交通井然有序、怎样为骑车者创造良好的道路环境。
关于噪音问题,中国做得还有些欠缺。中国人惯于冲着挡路的人或物不停地按喇叭。这使得刚来这的我很难入睡,在挪威我们只有在紧急的情况下才按喇叭。我不仅仅只有在步行过马路的时候才感到害怕(由交通引起的)。坐在车里也有此感。我总认为司机应该明白自己的职责,但这种想法并未让我放松警惕。在高速公路上的逆向行驶事件仍历历在目。从reidun那我早就听说中国的公共汽车是很拥挤的。在挪威时,由于我的身高比平均身高矮点儿,每每遇到拥挤的人群时,我总是被挤得喘不过气来。来到中国后才发现,这种情况并不常见。所以这的共车司机也更和善。
你们为我做得安排真是太棒了。我总是忙得都来不及思乡或觉得无聊。新鲜的事物总是层出不穷,我的每一周都过得与众不同:参观公司,参加会议,探访大学,旅游赏景,实习总结。我看到了作为一个普通旅游者所不可能看到的中国。这次来中国的时机真是太好了。我很幸运,因为我到的时候,所属公司的业务正在开展中。我有幸得到了去杭州以外其他城市的机会。有小梅、朱先生和其他两位男士的相伴,旅途生活有趣极了。一时期内,跟着参与一个特定的项目时件很有趣的事。能到北京见识到中国最赋盛名的文化景点--紫禁城、颐和园,真是件值得回味的事。它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的许多事物在我的脑海中都刻下了深深的印痕。因为她与我土生土长的国度事如此的不同。她的旧式建筑,语言(口头的和文字的),悠长的历史,传统习俗,这一切都是与众不同的。中国在保存自己悠长文化的同时,正以惊人的速度朝着摩登大国发展。
另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中药,因为这和我所学的专业有关。在西方,中药并未被完全接受,且相关知识也是十分欠缺的。过去,懂得用植物或其它与自然界有关的东西医治病人的妇女被视为女巫或和其它精神领域扯上关系。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她们被大火活活烧死,为得就是防止她们的信仰、理念得以传播,为得就是保证基督教徒们的地位。许多人就这样葬送了生命,而她们的医学知识也就随之消亡了。
最让我感动的是中国的人民。你们有着和善的交友方式,并且在助人为乐的同时让人觉得似乎也帮了你的忙。我觉得自己到哪里都很受欢迎。当然你们的交友方式和挪威人的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只是你们幽默感更强,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在工作关系上,中、挪之间的区别可就大了。中国的商人比挪威的非正式多了,也不那么一板一眼。我相信你们的工作一定很有趣。在我看来你们根本就没做什么事,也许并非如此,毕竟我不懂你们的语言。在挪威,效率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的闲暇时间也许比你们多,但是工作时的压力也比你们大。
良好的交际关系和时常联络感情在中国显然是很重要的。也许这是因为你们中的许多人都认为在人群中熟悉彼此是很必要的。互赠名片就是由此产生的结果吧。来这没几天,我就发现在包里备着自己的名片是不可忽视的事情。我想你们光是整理名片就要花上好长一段时间吧。假如我想成为一个女商人,并且开办自己的公司,现在的我就已得知了一个很有潜力的市场:为中国人印制名片。
自从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后,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挪威有这么一句谚语:一个孩子会被宠坏。在中国,整个年轻一代都是独生子女,但被宠坏的孩子却不多见。只有在排队的时候才能感觉到他们不习惯有兄弟姐妹,因为他们总想排第一个。一旦他们进入了队伍,他们就变得焦躁不安,而走出了队伍又恢复了以往的悠闲。
我没有在中国找到任何消极的事物,但我相信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问题。也许我再长时间的呆上一段日子,熟知中文后就能发现问题了。假如一定要我说些对我的负面影响,那就是阴沟、水渠等排水系统问题。在bergen时,雨量也很大,但我们从未在校园中尝试着在高过膝盖的水中行进。但在中国,雨一大,你只能在室内饮茶、嗑瓜子了。
令我惊讶的是:你们没有建立回收垃圾的废物的系统(甚至连瓶瓶罐罐也不回收)。中国人口众多,相应的垃圾数量多也一定是个问题。在挪威,我参加回收工作是有偿的。当我们在商店里购买瓶装或罐装饮料时,我们都必须多付一个硬币。当我们把喝完后的瓶罐带回店中后,这枚硬币将归还给我们。而瓶罐将被放到另一个特殊处理器中,这些旧瓶罐也正是新瓶罐的原材料。假如有人懒得将废罐带回店中,小孩子或无家可归者将它们收集起来换钱。旧报纸在固定地点进行处理,它们将被用来制成卫生纸,这样就不需砍伐树木了。吃剩的食物将被用来喂猪或制成混合肥料。如果你的工作和环保有关,我希望以上这段文字将给你带来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