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教案6篇
教案有助于教师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编写教案有助于提高教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关注,小文学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游戏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游戏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练习听信号走、跑交替,发展走跑的能力。
2、感受与树叶游戏的乐趣。
3、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绑好绳子的树叶每人一片,场地。
活动过程:
1.幼儿每人一片树叶,听教师口令“风起了”小朋友就拿着树叶在场地上四散的走,当听到“刮大风了。”幼儿带着树叶跑,当“风停了!”全体幼儿向老师靠拢。(游戏2—3遍,表扬能根据信号交替走、跑的幼儿)
2.游戏:“追树叶”。
(1)讲解游戏规则: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扮演树叶,一组做追树叶的小朋友。老师扮演风爷爷。游戏开始,风爷爷说:“风起了。”“树叶”和小朋友就在场地上四散的走。风爷爷说:“刮大风了。”“树叶”就跑,小朋友就追“树叶”,被小朋友抓到的'“树叶”暂时站在场外,待小朋友将树叶全部抓到以后,调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游戏结束时,风爷爷说:“风小了!”“树叶”和小朋友又开始走。风爷爷说:“风停了!”全体幼儿向老师靠拢。(要求幼儿按一个方向跑,避免幼儿相互碰撞)
提问:怎么样树叶不被抓到?a、要跑的快b、变化树叶飘的方向c、同伴间注意不要相互碰撞
(2)游戏2——3次。(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适当的给热的幼儿脱衣服)
(3)教师小结游戏的情况。
3、放松运动。
放较柔和的音乐,教师带幼儿自由的做放松动作。(鼓励幼儿相互敲敲腿揉一揉)
幼儿游戏教案篇2
目标:
养成孩子认真倾听的习惯,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培养孩子大胆探索的精神。
准备:
相同的玻璃杯七个,筷子两只,水若干。
玩法:
1、七个玻璃杯并排在桌上,请孩子数数共有几只杯子。
2、在杯子里注入不同高度的水,让孩子给杯子按照水位由低到高排队。
3、孩子用筷子敲击杯沿,听一听说一说像什麽音?
4、家长引导孩子观察比较水位与声音的关系。
5、家长调整水量,以便发出do、re、mi等音阶声音,然后演奏乐曲,激发孩子演奏兴趣。
6、亲子合作演奏歌唱,家长鼓励孩子边敲杯子边歌唱。
7、亲子轮流当乐师、歌唱家、舞蹈家。
活动反思:
幼儿刚听到音乐就欢快的舞动起来,在老师的带领下每位幼儿都愿意尝试在伴奏下运动,当看过一遍视频后,幼儿主动说出了,我在视频里看到有弹钢琴的动作,有的幼儿说我看到了敲小鼓的动作,有了以上的铺垫。幼儿也就能容易的学会了这个舞蹈。总体来说这节音乐课给幼儿带了活跃的气氛。
幼儿游戏教案篇3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培养幼儿的基本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三八”妇女节之际,特举办本次主题活动。旨在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充分了解母亲,真正从内心感到母亲对家庭的付出,对自己的关爱,培养孩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以及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二、活动主题:
妈妈,您辛苦了
三、活动目标:
1、知道三月八日是妇女节,是妈妈的节日。
2、通过表演节目和妈妈一起游戏,表达对妈妈的祝贺。
四、活动准备:
1、歌曲,如《我的好妈妈》等。
2、通知妈妈参加活动。
3、材料准备:幕布、音乐碟子、贺卡、红花等
五、活动流程:
(一)、导入活动:
(二)、节目表演:
小一: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小二:儿歌串烧
中班:歌曲《我的好妈妈》、《不再麻烦好妈妈》
大班:《妈妈的眼睛》
(三)、我爱妈妈
小一:吻妈妈
小二:送红花
中班:送红花
大班:送贺卡
(四)、亲子游戏:
小一:种豆
小二:毛毛虫总动员
中班:看谁跳的快
大班:守株待兔
(五)、亲亲好妈妈
孩子们送给妈妈一个甜蜜的吻,我相信这将会是妈妈今年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幼儿游戏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乐与参加数学活动
2、能发现物体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有颜色标记的鱼缸3只 钓鱼工具人手一套 每人一个小篓 3种颜色、大小不同彩色鱼若干(红黄绿 3种)钓鱼池的场景布置
猫妈妈的头饰 小猫胸饰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老师戴上猫妈妈头饰当猫妈妈 幼儿戴上胸饰当猫宝宝
一、幼儿闭上眼睛做睡觉状
老师:宝宝们 起床了(听音乐做日常生活模仿动作)
宝宝们 你们饿了吗 ?(饿了) 今天的天气真好啊,宝宝和妈妈一起到外面去钓鱼好不好?
幼儿边听音乐边钓鱼
(领幼儿到鱼池的场景布置,让幼儿自由钓鱼。钓到的鱼放在小篓里,等鱼池里没有鱼了让幼儿回到座位上坐好。)
老师: 鱼池里的鱼都钓完了 ,我们回家吧。带领幼儿回到座位做好。(把鱼竿收起来放在小椅子下面)
老师:宝宝们真厉害,钓了怎么多的鱼,我们来看看这些小鱼好吗?
请个别幼儿拿着自己的小篓上前说说你钓了些什么样子的鱼,它们是不是一样的?(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它们都有些什么颜色?( 红、黄、绿、)(还有什么地方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大有的小)
请幼儿把大的鱼给妈妈吃。
老师:小鱼太多了,我们先把它们养在鱼缸里好吗?
(出示有颜色标记的鱼缸3只)(红、黄、绿、)提问:这个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一样?(颜色不一样)这个是什么颜色啊?
今天妈妈要来考考宝宝。妈妈要请宝宝把小鱼按照它们身上的颜色,把它们送到一样颜色的鱼缸里。
幼儿操作活动
那就请宝宝轻轻地把小鱼送到鱼缸里,要有秩序,一个一个放,千万不要把他们送错了。
请你们看看找对了吗?(如找错了,请一名幼儿再找,并说说为什么?)
哇,宝宝可真棒啊!把红的鱼送到了红色的鱼缸里,把黄的鱼送到了黄色的鱼缸里,把绿的鱼送到了绿色的鱼池里,真厉害!
妈妈现在给你们每个宝宝一条鱼 你们自己出去玩,可以和别的宝宝互相说说你的小鱼是什么颜色的。
?看谁抓得多》数学教学反思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看谁抓得多》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是幼儿生活中常会碰到的的事情。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用途,并且学会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对数字的兴趣,也培养了孩子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孩子学会记录的方法。所以在整个活动中,我分了三个步骤。1、怎样玩。2、抓玩具。3、猜猜看。在第一环节中利用幼儿每天都玩的积木来引出课题,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主动去想办法,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引导时交代清楚记录单记录不仅自己能看懂,也要让别人看懂。让孩子带着目的.去操作。第二环节幼儿操作记录由于是大班了而且在数学活动中已经多次使用过记录表了因此这次也不例外孩子对记录表格非常熟悉。让孩子玩看谁抓得多的游戏,孩子通过玩游戏自然的导出了数的概念和认知,通过不同的数量进行观察、数数、记录,比比谁的眼力快谁的动作速度快,这样让孩子感受到了数字的神奇和有趣,并将幼儿对数字的理解、运用进一步加以扩展和延伸。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必回归生活。通过这一过程,孩子可以进一步体验到数字的妙用,感受到运用数字的快乐,从中也增强了孩子学习数学的信心。
在最后的猜猜看中我们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如:老师抓了28个我怎么抓了8个等问题值得孩子们进一不去思考。所以我把这些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孩子继续去探索发现。
幼儿游戏教案篇5
——准备:
1、幼儿在家观察父母煮汤圆的过程,尝尝汤团的味道。
2、李斯特的《匈牙利舞曲》。
——玩法:
1、首先请幼儿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汤圆,教师用缓慢柔和的语调叙述煮汤团的过程:想象自己是一个汤团,现在被放入热水中,慢慢觉得自己越来越热,越来越胖,水开了,汤团开始翻滚起来,越来越强烈,身体不断地扭动、弯曲、旋转……最后从水中被捞起。
2、汤团下锅,一个个安静地躺在锅底,加入冷水动一动。
3、开火煮汤团,慢慢热起来,汤团慢慢变大,水开了,汤团不断地翻滚、漂动,在锅里跳起了舞。
4、关火,汤团慢慢停下来不动了静静地浮在水中。被漏勺捞起(幼儿教育m、smtxjs、com)
,汤团圆圆的、软软的、白白的,被放在盘子上(以场地上的圆圈为盛放的盘子)。
——提示:
1、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用夸张的动作来模仿和表演。
2、游戏中幼儿容易兴奋,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情绪控制。
幼儿游戏教案篇6
一、情况分析
最初开始角色游戏,大部分幼儿对于这种自主的、摆弄性强的游戏是很感兴趣的,但是游戏水平具有很大差异,是否上过托儿所,个性开朗或内向都是影响游戏水平的因素。常常会发现:当大部分孩子兴致勃勃地“办家家”时,有一部分孩子却在教室中闲逛或抱着娃娃无所事事。有个别对新环境还没适应的孩子,一听到“妈妈”两字,竟然触景生情哭了起来……
此外,对于还在游戏的孩子,有半数左右出现以下现象:当问在喂娃娃吃饭的孩子”。再问:“你在干什么”?“我在喂娃娃吃饭”。再问:“你是谁?”得到的回答却是:“我是张熠”。 可见,这类幼儿有装扮动作,尚没有扮演角色的意识。
说明
以上那些尽管处于游戏群体中,却无所事事,到处游荡的孩子,不能算是真正的游戏。因为,一般认为游戏呈现出一种积极的活动状态,只有积极地参与活动的才是游戏。另外,不能分辩现实中的自己与游戏中自己扮演的角色,说明幼儿尚未确立角色意识,角色意识的出现晚于角色行为。因此,对于前者教师应使其愉快投入游戏激发角色行为。后者可深入一步进行角色意识的培养。
二、游戏要求
1,学做爸爸、妈妈,激发角色行为,培养角色意识。
2.建立游戏常规:正确使用玩具,爱护玩具。
三、游戏准备
1.提供材料:设置阶梯
(1)一人一娃娃,餐具若干;
(2)两人一娃娃,一诀大积木(桌子),两个凳子(床),餐具若干。
2.丰富经验:
(1)观察爸爸、妈妈平时做些什么;
(2)谈话: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为孩子做了哪些事?
说明
角色行为是包括了角色动作、语言所构成的扮演过程,是角色扮演的基本要素。当零星、个别的装扮动作成为动作系列,也即以连续的方式将个别动作组织起来,形成系列动作,这时装扮动作就成了典型的角色行为。所以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生活,通过谈话加强记忆表象,帮助幼儿积累装扮动作经验,逐步形成动作系列,从而激发角色行动。
四、游戏指导
1.自由选择
(1)启发:托儿所放学了,爸爸妈妈快来接宝宝回家吧。
(2)观察:幼儿投入游戏的情况
(3)指导:激发幼儿尽快投入游戏。
a.当材料设置为一人一娃娃时,鼓励每个幼儿来抱娃娃,指导语:哪个是你的宝宝?快快带他回家去吧!
b.当材料设置为两人一娃娃时,帮助幼儿进行简单的两两组合,并找到游戏场地,指导语:你们两个是一家的吧,哪个宝宝是你们的?你们家在哪儿呢?
c.对那些无所事事、到处游荡或哭泣的孩子,教师可带着他一起玩,或与能力强的幼儿结对。
说明
由于游戏呈现出一种积极的活动状态,所以是一种可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这种外显行为是辩别儿童是否在游戏的标志,它可以将游戏从闲荡静观中标识出来。而孩子只有处在外显的活动状态,能参呈现出积极的想象、情绪和思维。特别是小班幼儿,其内心世界越显示出外显活动的特征,其想象越依赖于对物的操作,所以教师应引导幼儿去操作游戏材料,尽快投入游戏。
2.自主展开:
(1)重点观察:幼儿有哪些装扮动作?是否形成角色行为?角色意识如何?
(2)指导:
a.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可以启发:这是你的宝宝吗?你打算为宝宝做什么?也可以用游戏情节感染幼儿:你的宝宝好象在哭嘛?她想做什么呀?她是不是肚子饿了?
b.丰富装扮动作,形成角色行为。当幼儿反复做着喂饭动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宝宝光吃饭,没有营养,这里有些菜和汤要不要?;宝宝呛着了,快快拍拍他,“宝宝乖,不哭了,慢慢吃”……使幼儿具备一系列装扮动作和语言,逐步形成喂饭的角色行为。
c.建立初步的角色意识。当幼儿不知道自己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时,可以引导:你是宝宝的什么人?是妈妈吧?你的'宝宝叫什么名字?妈妈正在做什么呢?爸爸呢?
说明
这个阶段,应大量采用个别指导,了解幼儿游戏水平,并针对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在游戏的情境中进行一一时应的具体帮助,使幼儿沉浸到游戏中去、愉快游戏,并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提高。
3.自发交流
(1)鼓励幼儿畅言:今天我是谁?我的宝宝叫什么?我做了些什么?
(2)丰富幼儿的装扮动作和角色行为,采用情景表演和集体模仿推广介绍。
如:哄宝宝睡觉、喂饭等。
说明
小班幼儿语言能力较弱,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把自己的行为用语言表达出来。要营造宽松的氛围,促使幼儿乐于表达、大胆表达,尤其要鼓励能力较差的孩子,树立其自信心。奠定良好的开端,使幼儿在今后的角色游戏中充分体现自发自主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