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级语文教案模板7篇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教案的制定,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期望,教案可以根据学生的进展进行调整,以确保他们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小文学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6年级语文教案模板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6年级语文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11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理解生词意思。
3、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课前准备:
生字卡、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我们鼓掌时发出的声音叫什么?(板:掌声)
2、我们常常会在什么情况下听到掌声?
3、预习了课文后大家知不知道,知道文章写谁为谁鼓掌?为什么事鼓掌?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
2、生自读课后生字词。
3、师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班里愿意投向调来情况持久讲述交谈
珍惜慢吞吞困境残疾犹豫骤然鞠躬舞蹈
4、理解词义:
持久:保持的时间长。
困境:困难的处境。
犹豫:拿不定主意。
骤然:突然。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6、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①写英子因患有残疾而忧郁、自卑。
②老师由于不了解情况而让英子上台演讲,英子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上台演讲,获得成功。
③同学们的掌声使英子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不再忧郁了。
④点明中心:人人都需要掌声。
7、每组各读一段。
三、书写生字。
1、师指导写“班”“境”“愿”。
2、生习字,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说出文章各段的内容。
二、前后对比,感受英子变化。
1、英子曾经是怎样一个人?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一段。
2、英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胆小、自卑、没有勇气面对现实……)
3、这样的印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出示:
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2)指名读这句话。
(3)她为什么坐在教室的一角?
(4)“默默地”说明了什么?
(5)你从“总是”中又体会到了什么?
(6)齐读这句话。
可是不久以后,英子像变了个人似的,她变得怎样了?
(7)指名说。
(8)读读这一小节。
(出示:“说也奇怪……”)
(9)英子变得怎么样了?(自信、勇敢……)
(10)你认为省略号还省去了什么?谁来补充?
(11)是什么原因,使她变得判若两人?(指名说)
真替英子的变化感到高兴呀,就让我们高兴地来读读第5段吧!
英子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能从你的朗读中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吗?(分组读1、5两段。)
4、读到这儿,在我们心中一定留下一个很大的问号,那就是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你认为是因为什么?(掌声)
过渡:掌声竟会有这么神奇的作用!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演讲中去。
三、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
1、学生自由读2、3、4自然段。
2、同学们给了英子几次掌声?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表示掌声的词语。
3、第一次掌声“热烈、持久”。大家来鼓掌(指名读)英子感受到了吗?谁来读一读,让大家感受到掌声的力量?
4、同学们为什么要给英子这样的掌声呢?在掌声响起来之前发生了什么事?
5、出示: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1)谁来读第一段话?
英子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在那一刹那,英子首先想到的是什么?齐读第一段。
(2)自由读第二段话,注意体会带点的词语。
“犹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英子犹豫什么?(上去还是不上去)
英子想上去吗?(不想)为什么?英子能不上去吗?(不能)为什么?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红红的”我们体会到英子的内心是多么的——(生答:痛苦、无奈)。齐读。
(3)师: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终于——(引读)。
是啊,同学们已经走进了英子的心里,关注着她。其实同学们早已在关注她,这关注的目光里包含着什么?
(4)英子终于走上了讲台,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什么?包含着什么?(回顾前面的课文。)
(5)掌声渐渐平息,英子开始演讲了,她讲得怎么样?听了演讲,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6、同学们把要对英子说的话用什么表达出来?(第二次掌声)这时的掌声又是什么?这时的掌声又犹如什么?(学生自由说,并让说得精彩的同学把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
再次听到这经久不息的掌声,英子内心又是多么的——(生答:感激)
7、听到同学们的第二次掌声,英子怎样了?
出示: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
齐读。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她想说——(生答)英子什么也没说,只是向大家——(引读)
8、是啊,从那次演讲以后,英子像变了个人似的,她……(再次引读)
9、后来,英子上了中学,她给“我”写来了一封信,想看看吗?
指名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升华,读背作者感想。
这掌声仅仅是指这次掌声吗?这掌声包含着什么?(关爱、友情……)是呀,当别人需要你的掌声的时候,我们就要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别人。
出示:
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齐读这一段,把这一段话工工整整地抄下来,把这爱记在心里。以后如果有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就把这段话送给他;如果你自己遇到困难,你可以拿出来看看。记住:还有很多朋友在关心你,爱护你!
板书设计:
掌声
原先的英子:文静、默默、早早、最后不愿意(忧郁)
热烈的掌声(关爱)→受到鼓励、鼓起勇气
改变的英子:快乐游戏跳舞(开朗)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能抓住主线,突出重点,只要抓住两次掌声出现的时间、英子的神态及心理,以及同学们的表现,就抓住了本文的主干。另外在讲课时要把课堂的掌声与文本的掌声相结合。
6年级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积累格言警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熟读成诵。
2、阅读短文《给,永远比拿愉快》,抓住主要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讲述具体事例,说出自己对培养美德的看法,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听懂主要意思。
4、看相片,写出自己对美好往事的回忆。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拿愉快》课文挂图或放大图;挑选一张自己喜欢的相片。
?课时安排】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读读背背、阅读)
一、激发兴趣
1、教师提问导入。
⑴ 你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积累了哪些格言警句?有没有同学愿意说一说?学生背,教师相机鼓励,激发全班学生的兴趣。
⑵ 这些格言警句你为什么记得这么牢?(归纳背诵的方法。)
2、教师示范背诵一些格言警句,如:
温故而知新。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像这样的格言警句还有很多,大家想不想多积累一些呀?
二、引导学生读、背格言警句
1、读准字音。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恶念è,长念zhǎng。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恶念è。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念wù),为念wèi。
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2、注意不读破句。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在斜线处停顿,可避免读破句。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几遍后轻声自读,再指名学生高声朗读,然后齐读。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练习背诵。检查背诵情况。
三、阅读短文
1、反复阅读,了解主要内容。
⑴ 初读短文,了解大意。
⑵ 逐个自然段地阅读,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⑶ 把三个自然段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抓住短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
⑴ 读第一自然段,思考:高尔基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什么?
⑵ 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高尔基认为要怎样生活才会愉快?
⑶ 反复读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思考:给字后面为什么加上逗号?永远强调什么?
⑷ 联系生活实际,谈个人感受。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事例谈体会。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收集一些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的事迹等资料,了解周围老师、亲人、同学的事迹。
一、复习引入
教师出示《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拿愉快》的插图或者放大图,提问:大家还记得这三篇课文的主人公各有什么美德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分别在三幅图上写上诚信、诚实、善良、奉献。请同学们根据积累·运用八中口语交际的要求,就这一话题,交流各自的看法和感受。
二、自由组成小组,选择交流内容
各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联系《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拿愉快》等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应该怎样培养美德;可以列举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的事迹,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向他们学习;还可以就身边熟悉的人的故事,说说他们身上有什么美德值得我们学习。
要求:⑴ 讲的同学先想好内容和顺序,要做到语句通顺、连贯。⑵ 听的同学要抓住说话人所表达的主要意思。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小组可展开讨论。
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交流情况,适当进行点拨。
三、各组在全班汇报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师生评议:哪个小组说的内容最感人,哪个小组表达得最清楚。
四、教师总结
第三课时
(习作指导)
一、展示相片,回忆往事
1、激趣导入。
幸福美好的往事,令人回味无穷。留下美好瞬间的一张张相片,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今天,大家都带来了精心挑选的珍藏美好记忆的相片。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你的相片,让老师和同学们来分享你的快乐?
2、提出要求。
展示的时候,要讲清楚拍相片的时间和地点;说说相片上的内容,或者是拍照时发生的事,再说说自己为什么选这张相片。
3、自由组合,分小组展示相片。
组内同学分别介绍自己带来的相片。教师巡视,有意识地发现一些表现不同事情而又有代表性的相片。如:
⑴ 家庭里值得纪念的日子:爷爷奶奶过生日;我第一次获奖;某位亲戚的开业典礼;堂兄、堂姐或表哥表姐的婚礼
⑵ 值得纪念的地方:随家人游览名胜古迹;乔迁新居;海滨度假;某公园或大楼建成
⑶ 难忘的童年趣事:坐在碰碰车上;与小朋友抢洋娃娃;做有趣的小实验;某项小型比赛
教师巡视,鼓励学生开拓思路。
二、讲述相片,拓展思路
1、小组推荐同学向全班展示。边展示边讲述,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2、组织评议。要求就讲述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肯定优点,提出修改意见。
3、指导讲述思路。为了让别人更好地分享你的快乐,除了要把拍相片的时间和地点讲清楚之外,还要把相片内容,或者拍照时发生的事说具体,说生动。如,相片上都有些什么人,在什么情景下干什么,人物的神情、动作怎样,也可以说说拍照时你曾经想了些什么,还可以说说拍照时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是怎么发生、发展和结束的。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只要你觉得有意思就行。
4、再次分组交流,把有关相片的内容说得更具体些。
学生互相评议,提出改进意见。
三、学生起草习作
6年级语文教案篇3
一、概述
1、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第一册中的《gkh》。
2、本课所需课时三课时,120分钟。
3、本课包括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三个声母g、k、h,配有一幅图,图上的和平鸽、蝌蚪和两个小孩喝饮料分别提示了g、k、h的音和形。第二部分是g、k、h与单韵母的拼音练习。第三部分是g、k、h的书写格式和笔顺。第四部分是三拼音节。第五部分是认字,配有图画和一首儿歌。通过以上五部分内容的学习,鼓励学生自主编声母的顺口溜来记忆字形和读音。
4、在本节课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资源,在进行拼音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并鼓励学生进行网上阅读。还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表达,自主编写顺口溜和儿歌,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的.提高,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学目标分析
1、学会g、k、h三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读准g、k、h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3、初步掌握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
4、认识5个生字,会读儿歌。
5、能够自主编顺口溜和儿歌,并在留言版进行打写。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刚入学三个星期的学生,对于课堂常规还需要进一步训练。
2、学生掌握了基本的pc机操作,但还不熟练,对于在网络中浏览资料还不熟悉,在留言版中打字的速度也很慢。
3、学生对网络环境下的拼音学习、生字学习和儿歌学习很感兴趣。
4、学生初步知道了编写顺口溜和儿歌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开火车、编顺口溜和儿歌等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和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创新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五、资源
1、本节课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完成的。
2、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
3、专门为本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4、拼音卡片(教师一套大号演示卡片,学生每人一套小的卡片),生字卡片和配套图片。
六、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复习学过的声母和单韵母。
2、出示g、k、h,学生通过课件自主学习g、k、h的发音和字形,教师通过开火车的游戏检查。
3、教师引导学生口头编顺口溜和儿歌来记忆g、k、h的发音和字形。
4、仔细观察g、k、h在四线格中的位置,知道笔顺,书空或练写几遍。
5、创设情景教学g、k、h和单韵母组成的音节,学生在课件上学习拼读,并进行组词练习,教师指导检查。
6、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以上音节的四声的读音,老师开火车检查。
7、进入资源平台进行拓展阅读。
8、学生在网络留言版中打写自己编写顺口溜和儿歌。
〖教学流程图
开始
1、复习学过的声母和单韵母
2、出示本课要教学的三个单韵母:课件
3、学生自主进行发音练习
4、指导写g、k、h
⑴学生写声母
⑵做开火车游戏检查读音
5、教师指导学生编顺口溜和儿歌
6、学生自主编写顺口溜和儿歌
7、创设情景教学
8、单音节的拼读:课件
学生在课件中进行单音节的练读
开火车游戏进行检查,边检查边请学生来说一说相关的音节词,或用音节词说一句话。
9、小组合作学习所学单音节的四声读音:课件
10、学生练读
〖资源平台
学生在电脑上阅读
在留言版中打写自己编写的顺口溜和儿歌展示给同学看
结束
七、评价方法
本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学生学习的评价融入到各个教学活动过程中。
1、课堂学生参与的情况。
2、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
3、能够正确读准声母、单音节以及单音节四声的读音。
4、能够准确认清三个声母的字形和会写这三个声母。
5、学生的创造思维是否活跃。
6年级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体会小蚂蚁给这本书带来的影响,级法学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欲望,体会童话的神奇力量。
2、认识十四个生字,体会童话的神奇魅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小蚂蚁住进书里后发生那些有趣的事情,特别是它让陈旧的书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教学难点:
感受童话的神奇,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回顾体会神奇
师说: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书里的蚂蚁》,你们还记得小姑娘曾有一本什么样的书?当蚂蚁被夹进书里后,所有的字都感到怎样呢?(学生回答师板书:新奇,陈旧) 今天我们就抓住着这“新与旧”的对比来读课文,去感受童话的神奇魅力,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二、深入课文朗读感悟
师:你还记得文中的小蚂蚁原来在哪吗?
师:它又是怎样来到花蕊里的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 )的墙角边,( )地开着一朵小花,在风里( )地唱着歌。
师问
(1)古老是什么意思?你还能说古老的( )?
(2)孤零零怎么理解?可以换成什么词,什么时候孤独呢/你孤独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3)这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小姑娘的心情呢?试着读读吧。
师:是呀,这朵小花非常孤单,有一天花旁边来了一位朋友是谁?课件出示
一只黑黑的蚂蚁,顺着花枝往上( ),静静地( )在花蕊里睡觉。
(1)谁来学学蚂蚁爬一爬的样子?同学们做一个趴的动作。
(2)同学们在想象一下,小蚂蚁会梦到什么了?
(3)此时小蚂蚁的心情怎么样,你能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吗?
师:就这样,小蚂蚁被小姑娘夹进了一本陈旧书里,夹得扁扁的,
(1) 陈旧是什么样的?
(2)假如你就是那只蚂蚁,被夹在书里心里会怎么想,什么感受?能读出你的感觉吗?
师:这只蚂蚁来到这本陈旧的书里会发生哪些新奇的事呢,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的3 — 6自然段。
(1)学生回答
(2)请同学动笔画出描写小蚂蚁与书的对话的句子,同桌互相读读
(3)找几组学生试着分角色练读同时提问“细碎的声音谁发出的,奇怪的样子你会做出来吗,不好意思可以换哪个词”每句都表达怎样的感情?学生试读。
(4)再找学生分角色练读,加动作。
师:这只乐意做字的小蚂蚁,又做了哪些让自己快乐开心的事呢?
(1)学生回答。
(2)如果你就是书里的字,看到小蚂蚁这个会走路的字会怎样一种感受会说什么?
师:书里的字和你有同样的感受,看看第七自然段中哪些语句是描写所有字的想法的?
(1)指导朗读这句话
(2)出示“我们真的太傻了”子为什么这么说同桌讨论一下。
(3)指导朗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师:此时旧书怎么样了?
(1)男生读第九自然段,女生读第十自然段
(2)因为书中的字在串门,所以每天的故事不同,我们没有这本书就让我们来玩个“文字串门”游戏好吗?
(3)出示带子的头饰,找朋友。
(4)用词组句子
(5)这些游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发现什么了?
师: 第三天早晨,小姑娘在旧书的封皮上发现个字,他呀,走得太远了不认识回家的路了,这个字是“丑”师带上这丑字头饰说:我没有朋友你们谁帮帮我?组词。
师:其实每个字都有它的作用,缺一不可所以(出示课件)“不过······”学生齐读此句话。
(1)你知道小姑娘为什么没有买过其他的故事吗?
(2)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三、抒发情感彰显个性
师
1、读了这个童话你最喜欢文中的谁呀?
2、今天你当了书中的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四、课外拓展
师: 今天我们学了这个童话有趣吗?王一梅阿姨还有好多作品,如《住在雨街的猫》,《想走的树和想留下的兔子》等作品,希望同学课下欣赏吧。
师: 最后老师要送给同学一组读书的相关名言警句,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的人。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2、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裴松之
板书设计:
书里的蚂蚁
会 说 话
陈旧 新奇
会 走 路
6年级语文教案篇5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其中5个会认的字,6个会写的字,7个要掌握的词语。)
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课文3、4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1课:观潮。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
生:钱塘江大潮。
师: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成千上万的海外游客都会到这儿来观赏,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真可称为“天下奇观”了。
(板书:天下奇观)
师:“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生:“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的“观”……
师:快请教一下字典,查查是什么意思。
(学生查字典)
生:“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
师:那么“奇观”的意思呢
生:“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
生:“奇观”就是奇异的景象。
师:谁能说说“天下奇观”的意思。
生:“天下奇观”就是世界上奇妙的景象。
生:“天下奇观”就是天底下奇异的景象。
师:回答正确。
[“观潮”和“天下奇观”都有一个“观”字,但意思却不相同。教师及时抓住这个“观”字,让学生查字典,不仅理解了“观”的意思,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先理解“观”字,再理解“奇观”,最后理解“天下奇观”,由字到词,一层进一层,显得很扎实。]
二、检查预习,反馈交流
师:昨天,你们回家预习了课文,自己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
生:作者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过之后。
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
师:学得真不错,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有没有见到过
生:(遗憾地摇摇头)没见过。
师:别遗憾,我呀,把这大潮给录下来了,想不想看
生:想。
师: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
(学生看钱塘江潮录像,不时发出惊叹声。)
四、突破重点,指导朗读
师:刚才录像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
生:课文3、4自然段。
师: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生:(自由读)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学生可以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师:读得不错。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
生:激动。
师:读出这种感觉来。
生:(齐读)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师: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多么壮观!你们能读出壮观的感觉吗
生:(分组比赛读)
生:(齐读)
[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既能帮助理解,又能帮助记忆。]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喜欢这句的举手。
(学生全体举手)
师:(举手)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在下边也再准备一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
(指名学生个别赛读,教师加以鼓励,并与学生一起为朗读进步者、优秀者鼓掌。)
师:你们读得真不错,我们再来嘟嘟。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棒极了!
生:我特别喜欢这句。“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师:闪雷滚动的声音是什么样儿的谁来学学看。
生:轰隆隆隆……
师:还学得真像,雷的声音比较的沉闷,我们一起学学看。
生:(一齐模拟)轰隆隆……
师:这声音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
生:闷雷滚动。
师: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学生齐读)
师:读得真好,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学生闭眼齐背)
[熟读后紧接着让学生背诵,强化一下记忆,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生:我特别喜欢这一句。“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人群又沸腾起来。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咱们来演演看,好吗
生:好!
师:准备,开始!
生:(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
师:沸腾了!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生:(齐答)人声鼎沸。
师: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
生:(齐读)
[让全体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表演来体现对“沸腾”这个词的理解,然后又从这一情境中巧妙地引出另一个词语“人声鼎沸”,从概念到形象,又从形象到概念,这样学词语学生印象深刻,理解正确,也便于今后运用。]
师:把出现白线和白线横贯江面这两个句子连起来读读。
生:(齐读)
师: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正如课文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的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
五、听听读读,体会顺序
师: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师: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生:(动笔在练习纸上填写)
(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教师用投影打出一位学生的作业,集体反馈校对。)
师:发现没有,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
生:作者从远到近描写潮水。
师:是啊!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的变化。来,老师和你们一块儿读读这段话,再来体会一下。
(师生齐读这段话)
师:现在,我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
(学生自由准备背诵)
师:能行的起立!
生:(全体起立)
师:真有信心!给你们配上录像好吗
生:(兴奋地点头)
师:配着录像,让我们带着对钱塘江大潮的无限赞叹之情来背诵这些描写潮水的精彩语句。
生:(有感情地看录像背诵)
师: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先读后背,先扶后放,先分解再综合,最后学生水到渠成,很轻松地将这一段课文背诵下来。这样达到了及时将学到的精彩的语言积累起来的目的。]
六、品读“潮来前”的“静”、潮来后的“静”的不同
1、课文当中除了描写潮来时的景象还描写了什么?板书:潮来前 、潮来后
2、课文哪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农历……等着,盼着。”
3、江潮来的时候那么有气势,而江潮来前给我们什么感觉? 板书:静
4、课文中那句话写出了潮来前的静。
“平静的江面……”
5、谁再来读读?(生读)你读得真美,大家给点掌声。
6、自主品读“潮去后”的“静”。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潮来前的静,潮来时的壮观,潮退了时候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观了?
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后问:你又从这体会到什么?
好久才恢复了平静,足以证明在浪潮来的时侯有多么的雄伟壮观。
板书:静
6年级语文教案篇6
?画》是人教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一年级上册教材的一篇古诗。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这首谜语诗的内容浅显易懂,很多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就会背了,但是在识字写字和感情朗读方面还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因此应该结合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好表现”的身心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图文对应,让学生能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水”“去”“来”“不”4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辶”“ ”。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然后演一演诗中的内容,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诵读古诗,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古诗的情感。
难点
了解诗句中所说的特点与画的关系。
教师:准备一幅山水画、认字卡片及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生字;收集谜语。
2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本课中的生字。
2.会写“水”“去”“来”“不”4个生字。
一、切入举隅。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谁能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
(同学之间互相出谜语,互相猜,教师也参与其中)老师也出个谜语给大家猜一猜好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
2.(出示挂图或课件)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一幅山水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
二、欣赏。
教师配乐朗诵诗歌,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三、识字。
1.同学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2.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说说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学生识字的信心和识字的愿望。对识字量大的学生及时鼓励)
3.自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4.利用生字卡片在组内交流识字方法。(认识“辶”“ ”两个新偏旁)
5.提醒大家在识字的时候注意什么?(注意区分平翘舌:“色”是平舌音,“声”是翘舌音)
6.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记“远”“近”“还”;用给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无”;用给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识记“来”。
7.认读带拼音的生字。(可以指名读、领读、齐读)
8.摘掉拼音帽子的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请你通过这一关!
四、朗读。
1.生字宝宝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它们设的关卡你们顺利通过了,可它们又调皮地跑回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它们吗?(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3.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五、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水”“去”“来”“不”,认读,说说这四个字应该怎样写,书空。
2.提示学生注意笔顺规则:先撇后捺。注意“不”的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去”的第四笔是“撇折”。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教师范写,示范笔画的写法。
5.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注意写字姿势)
6.组内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六、作业。
回家请教家长,或者在书中查找谜语,下节课开展猜谜语竞赛活动。
画
水
去
来
不
第二课时
1.借助拼音朗读谜语诗,熟读成诵。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一、导入。
摘苹果游戏:每个苹果后面都有一个上节课学过的生字,把摘到的苹果后面的字读出来就会得到一个红苹果。
二、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简单地说出诗意,发现问题并质疑)
2.结合图说说你是怎样猜出这首谜语诗的谜底的。
三、背诵。
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练习背诵。
四、表演。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个人的感悟设计动作,结合音乐进行表演。先组内练习,再指名表演,最后大家一齐表演。
(根据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感到乐在其中)
五、游戏。
找朋友:找14名同学到前面,每人手里拿一张卡片,找到与自己手里卡片意思相反的字,站在一起,其他同学做裁判,给找对的同学以掌声鼓励。(这14个字是:远——近、开——关、来——去、大——小、正——反、男——女、有——无)你还能说出其他的反义词吗?
六、拓展。
1.结合课前收集的谜语,举行猜谜语竞赛,评出“猜谜小能手”。
2.你喜欢这幅画吗?喜欢的话就动动你的小巧手把这幅画画出来吧!
画
山水图花鸟
远——近去——来有——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年级语文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汉字”一组形声字的学习,引导学生发现汉字偏旁表义的特点,根据汉字形旁来区别基本的字义,帮助辨别和识记汉字。培养学生对于汉字的兴趣。
2.指导学生辨别形近字,按笔顺规则书写形近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3.通过选词写话,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写句子,培养学生组织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4.阅读欣赏短文《树真好》,引导学生体会树的好处,懂得爱护树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朗读感悟能力。
5.语文生活,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培养学生敢于表现,乐于交流的品质。引导学生发展正当的兴趣爱好。
[教学重点]
区别形近字;规范地书写;选词写话;进行阅读和语文活动。
[教学难点]
开展“我来露一手”的语文活动,培养口语交际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准备]
形近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阅读欣赏范读录音。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1.导入:看看这幅图上有些什么?
(有公鸡在报晓,有好看的花草,有美丽的彩云。)
2.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歌谣。(出示小黑板:黎明鸡报晓,彩云山中绕。花草清水浇,晚霞似火烧。)
3.仔细观察歌谣中带点的汉字,你发现了什么?
这四个字是形声字,它们的形近,音近,只是偏旁不同。
4.你能根据这些字的偏旁说说你所理解的字义吗?
5.小结:这些都是形声字,它们的形旁表示了字义,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字的形旁区别它们,这样就不会把它们弄混淆了。
二、写字板。
1.认读要写的六个字:晓、浇、卷、巷、旧、归
2.辨别它们的字形。
3.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4.教师范写,提示学生观察教师书写时的运笔方法和笔顺规则。
5.学生描红,提醒学生注意“晓”和“浇”右边不要多一点,“卷”和“巷”下面的写法不一样,“卷”字的下面部分是两笔写成:横折钩,竖弯钩。“巷”字的下面部分是三笔写成:横折,横,竖弯钩。
6.学生将每个字书写两遍,写完以后同桌互相评一评。
三、选词写话。
1.玩过搭积木的游戏吗?将一块块积木想办法搭成一座房子,真好玩。我们今天来玩一玩用“词语积木”搭“句子房”的游戏吧。
2.小小建筑师,来看看有哪些词语积木可以让我们选用吧。
出示词语:芳香向往坚定迎接非常敬佩
3.想一想:你准备用其中的哪些词语写话呢?
4.同桌互相说一说。
5.学生写句子,写完后在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在黑板上画出几棵树:同学们,你们喜欢树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小结引入:同学们很喜欢树,树的好处真多啊!我们今天来读一篇美丽的短文《树真好》。
二、阅读欣赏。
1.听录音范读短文,听清楚字音,想想短文里说了树的哪些好处。
2.学生自由朗读短文,不会读的字请教同学或老师。
3.快速默读短文,标出自然段。这篇短文共有9个自然段,请9名同学开火车读,集体纠音。
4.读好词语:筑巢勤施肥
5.再读短文,想一想:短文中说了树的哪些好处?
找出文中的相关段,多种形式朗读。
6.指导有感情朗读。
同学们读了这篇短文,一定对树更加了解,更加喜爱了。那么,我们要怎么样读出喜爱的感情呢?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全班有感情读。
三、语文生活。
1.过渡:刚才几个同学的朗读真好,让我们一起享受了树的好处。这几个同学有朗读的特长,这是他们的长处。我知道,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爱好,有的同学有自己的特长,你们想来露一手吗?
2.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有的喜欢朗诵,有的喜欢书法,有的喜欢绘画,有的喜欢模仿……
你们看,图上的小朋友有什么爱好?
指名说说图意,师生共同评价(图上的小朋友小明是个小航模迷,他正和小伙伴一起研究他做的飞机模型呢)。
把你的特长介绍一下,可以边介绍边给大家展示一下,可以当场表演,如朗诵,模仿,唱歌,跳舞,器乐等,也可以拿出自己准备的书法绘画作品给大家看。
3.小记者采访问爱好和特长。
(1)你想知道同学有什么爱好和特长吗?让我们互相采访一下吧!
(2)指名示范,评价双方的说话态度是否礼貌,声音是否响亮,问题是否清楚,回答是否完整具体。
(3)提示:你想问同学哪些问题?如:你最喜欢干什么?为什么喜欢?你有什么特长?怎么学的?等等。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老师适当点拨。
(4)分小组进行采访交流。教师巡视,请同学示范。
4.你愿意把你的爱好和特长写出来吗?
请把刚才对“小记者”说的内容写下来吧,写的时候要注意把句子写通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5.学生写话。教师巡视。
6.交流写话作业,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互帮互学。
7.老师点评学生的写话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