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的认识教案模板8篇
教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准备教案是备课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面是小文学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五的认识教案模板8篇,感谢您的参阅。
五的认识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三角形。
2、引导幼儿分辨出三角形的物品。
二、活动准备
1、三角形模型
2、三角形相关物品
3、三角形泡棉
4、幼儿操作卡
三、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点心时间到了,小动物们都围在桌子旁边吃着点心。
请你们看看点心的形状都是不同的,你认识这些形状吗?
2、交流探索:引导幼儿认识三角形,分辨出三角形物品。
(1)教师带领幼儿进入认知环节,引导幼儿初步感知三角形。
(2)看,小老虎和小狗的点心形状是一样的,你知道这是什么形状的吗?
3、教师引导幼儿认识三角形的主要特征。
(1)教师出示三角形卡片和三角形的泡棉学具,引导幼儿说出三角形的主要特征。
(2)小朋友们,请仔细观察,说一说三角形是什么样的?
(3)想一想,正方形和三角形有什么不同?
4、实践操作:引导幼儿操作卡片上内容。引导幼儿区分物品的形状,找出三角形物品。
5、小结总结: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封闭图形是三角形,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三角形的物品,就像小红旗、衣架、屋顶等。
四、活动建议
引导幼儿自助操作练习卡,学习探索,找出拼合图形之中的三角形。
五、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从活动室、家里或者其他场所寻找三角形物品。
(2)在区角中,引导幼儿用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积木或卡片拼搭图形。
五的认识教案篇2
一、情境导入。
1.谈话:之前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从这些图片上你能找到哪些平面图形呢?
(学生交流并且指一指。)
出示:
2.提问:你还能找到什么平面图形呢?
(估计有学生能说出:梯形。)
3.揭题: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梯形。(板书:认识梯形)
二、探究新知。
1.谈话:根据手中的材料,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梯形吗?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做法最多!
2.学生小组活动。
各小组展示交流,展示同学说说怎么做的。
3.提问:用你们手中的梯形与上节课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比较一下,有什么区别?
(1)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
(2)全班交流。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板书)
4.谈话:拿出你刚才做好的梯形,你能不能量出这个梯形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的距离?先想一想,可以怎样做?
(1)学生独立思考、操作,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在小组里讨论。
(2)指名交流画图和测量的方法。
5.学生阅读书本第47页中的内容。
(1)指名交流阅读后知道了些什么?
(2)请学生在纸上标出梯形的各部分的名称。
6.出示:等腰梯形
提问:这是梯形吗?仔细观察,跟我们所做的梯形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1)学生观察比较后交流,发现:两腰相等。
(2)请同学们进行验证。
(3)指出:像两个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7.完成试一试。
谈话:现在我们已经对梯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出示:请同学们量出下面每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交流、汇报。
质疑:第二个图形的高在哪里?第三个梯形为什么不在上、下两条边之间画高?
三、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
1.第1题。
先说出下面哪些图形是梯形,再分别指出这些梯形的上底、下底和腰。
(1)学生审题后判断、交流。
提问:为什么第三个图形不是梯形?
(2)如果产生分歧,可借助工具进行检验。
2.第2题。
(1)学生根据题意找一找,同桌交流。
(2)谈话:你能在七巧板中选几块拼出不同的梯形吗?
学生独立思考,拼一拼。
(3)全班展示交流,引导学生有序的根据七巧板块数的.增多拼一拼。
3.第3题。
(1)学生审题后独立尝试分一分。
(2)展示一份作业交流。
画一条高,可以把梯形分成两个梯形。
画一条高,可以把梯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
4.第4题。
(1)学生审题后理解题意,独立按要求画一画、量一量。
(2)指名不同画法学生展示交流,并说说自己测量的结果。
观察比较:所画梯形的异同点。
(3)同样完成第2个小问题。
(4)提问: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学生交流)
5.第5题。
动手剪一剪。
(1)用两张长方形纸,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2)把这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呢?
四、课堂小结。
1.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第36页。
五的认识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体育活动,感受集体游戏的快乐。
2、掌握侧身钻的动作要领,能在侧身钻时控制好方向。
3、遵守集体体育游戏中的简单规则。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观察过并了解小螃蟹的行走方式。
2、物质准备:拱形门6个、用布连接的拱形门3个、大圆环塑料玩具2个
3、场地准备:如图。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学习侧身钻的动作要领。
活动难点:
幼儿能弯腰、低头、侧身钻过拱门。
活动过程:
1、通过游戏“小螃蟹快长大”,指导幼儿充分活动身体。
2、听音乐做律动“小螃蟹学走路”,练习侧身走的动作。
(1)指导幼儿练习侧身走的动作,要求幼儿在上身直立的基础上,把身体侧过来,头转向行走的方向,屈腿侧身走。
(2)教师带领幼儿沿场地上的粉笔线,练习侧身走的动作。
3、通过游戏“回到大海找妈妈”,练习侧面钻的动作。
(1)说儿歌:“小螃蟹,长大了,大海才是它的家。不怕艰难和险阻,回到大海找妈妈。”
(2)教师带领幼儿沿着粉笔画好的线侧身行走,然后侧身钻过小山洞,侧身钻过用布连接的拱形门(珊瑚群),侧面钻过大圆门,最后找到妈妈。
(3)请个别幼儿示范动作,教师重点讲解动作要领。
(4)教师带领幼儿按要求玩游戏,练习动作。
(5)请两名幼儿面对面站好,把自己的双手搭在对方的肩膀上。
4、放松游戏:“回到家里真快乐”。
听音乐模仿小螃蟹的动作,复习侧身走的动作,基本动作用开始部分的内容。
活动评价:
活动以完整的故事情节贯穿,引导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感受体育活动的快乐!教师能够结合活动的目标,重点强调动作要领,较清楚地为幼儿讲解,并能结合示范动作,将间接的语言讲解变得直观化。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侧身钻的运动量比较小,应该提供更多形式的障碍,把侧身走作为本次活动的一个侧重点,引导孩子在侧身走的基础上完成侧身钻的动作。这样既增加了运动量,也是活动更有层次。
五的认识教案篇4
教学内容:
课本第444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结合具体事物或者图形,使学生初步认识周长。
2、能够计算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与其它多边图形的周长。
3、结合情境,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教学重点:
建立对周长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事物,理解周长的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玩具。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一年一度的森林运动会快要举行了,蚂蚁王国正在紧锣密鼓的选拔爬行运动员,快乐和幸福两只小蚂蚁作为优胜者做最后的比赛,胜利的一个将代表蚂蚁王国参赛。它们两个分别沿着两片树叶的边线,看谁先爬完一圈谁胜利。让我们来看一看,幸福先爬完,幸福队胜利了。
生:不公平,幸福的树叶小,它爬一周的距离就短,所以它虽然先爬完,也不一定它爬得就快。
师:对,那么幸福和快乐沿树叶边线爬一周就是树叶的周长,那么到底哪个长呢?我们今天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认识物体的周长。
二、 摸一摸,描一描,建立周长的概念认识。
卡片:银杏叶 枫叶
教师介绍银杏叶和枫叶的价值,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环保意识和审美意识。
鼓励学生动手摸一摸树叶的边线,两位同学合作将树叶沿边缘描在黑板上,介绍树叶的周长。
三、运用生活素材,拓宽对周长的感性认识
(1)出示素材:各种图片、硬币、课本、汽车等
学生自由选择物品,根据自己的理解来介绍物品的周长。如果学生选择的是实物,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所介绍的只是其中某个面的周长,而不是整个物体的周长。
(2)指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物体的着手,用摸一摸、描一描或者量一量等方法给大家介绍物体的周长,可以独立活动,也可以小组协作。
4、通过比较,初步理解周长的意义。
将学生介绍过的图形的周长与实物相比较,如:比较车的图片和玩具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周长一般是针对平面图形或者立体图形的某个面而言的。
五、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出示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的图形,计算出图形的周长。
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周长就是图形一周的长度。
六、拓展练习。
比较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大小。
七、解决情境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我们今天认识了周长,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的棒,那么咱们再来看一看蚂蚁王国的爬行比赛。哎呀,蚂蚁王国因为刚才同学们的一句话,现在已经乱成一锅粥了,看来还得咱们同学们出马解决才行。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生:给他们找两片周长一样的叶子。
师:你们怎么确定两片周长的叶子一样呢?我们有什么办法测量出树叶的周长呢?
生:先用绳子沿边线量,然后用尺子量出长度。
生:我只用绳子就行了,先拿一段绳子量出一片的周长,作上记号,再拿这根绳子量另外一片树叶,找到一个和它一样的树叶就行了。
生:我用软尺量。
师:同学们的办法太好了,蚂蚁王国的小蚂蚁终于在同学们的建议下进行了一次公平的比赛。你们听它们在表扬你们呢!(小朋友们,谢谢你们给我们出的好点子,你们真的太棒了。)
八、小结。
咱们今天学习了什么是周长,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都有周长,我们去量一量常见物体的周长,看哪个同学的方法最好,量的最准确。
五的认识教案篇5
目标:
1.认识时钟,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转规律。
2.通过辨一辨、说一说、拨一拨等形式,能正确辨认整点与半点。
3.感受时钟与人们生活、学习的关系,培养初步的时间意识。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重点:
能正确辨认整点和半点
难点:
在正确区分时针、分针的基础上准确拨出整点与半点
准备:
ppt、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老狼图片
过程:
1.认识时钟,知道时钟名称及用途。
(1)猜谜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滴滴答答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你猜是什么?
(2)教师出示钟的图片。
师:谜底是什么呀?你们在哪里见到过时钟?它有什么用呢?
2.观察认识钟面。
师:你们想和时钟做朋友吗?一起看看钟面上有什么?(数字、刻度、时针、分针、秒针)师:钟面上的指针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师:最短的指针叫时针,粗粗长长的指针叫分针,又细又长指针叫秒针。
3.探索时针及分针的运转规律。
(1)播放课件《龟兔赛跑》
师:今天我们来看一场比赛,(放课件)兔子和乌龟要在这个圆形的跑道上赛跑,现在它们在最上面的一棵树的起跑线上,你们猜谁会赢?(幼儿猜)究竟谁会赢呢?好,比赛开始了,预备开始。
师:比赛的结果谁赢了?
(2)讨论:龟兔赛跑时,兔子跑了一圈又回到起跑线上,乌龟跑了多远?(一颗树远)
(3)继续播放课件,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师:告诉你们哦!这个圆还会变魔法呢。瞧!每一棵树变成了一个数字,兔子变成了分针,乌龟变成了时针,时针和分针都是朝一个方向顺时针走的,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也就是说分针跑一圈,回到起点12上,时针才跑一个数字(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4.认识整点。
(1)出示两个整点钟面,鼓励幼儿观察,了解整点时分针、时针的特点。
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向12)师: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2)教师报时间,请个别幼儿演示拨指针,其余幼儿检查,初步理解整点的意义。
5.认识半点。
(1)出示两个半点钟面,鼓励幼儿观察,了解半点时分针、时针的特点。师:分针从12开始走起,经过1、2、3、4、5指在6上面,正好走了多远?(半圈)。分针走半圈,指在6上面,时针走半格,在2个数字中间时就是半点钟。
(2)教师请个别幼儿上来拨出半点钟。
6.通过实践操作和游戏,进一步巩固对钟点的认识。
(1)出示自制硬纸片钟,复习对时针、分针的认识。
师:瞧!老师给每个小朋友也准备了一个钟面,你们能告诉我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吗?
(2)放ppt,请幼儿看一日作息图,在自制的硬纸片钟面上拨出各个钟点。
师:小朋友我们从小就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间进行各项活动,我们来看看小朋友的一日作息时间表,请你们在自己的钟面上拨一拨这些时间,记住边拨边说说这个时间你干什么。
(3)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师:咦,你们看我是谁?老狼今天要和大家玩个游戏,你们敢不敢?(讲游戏规则:老师扮演老狼,请小朋友来当小羊。老狼在前面手拿钟面边拨时间边问“小羊,小羊几点了?”小羊一起说几点了,如果认错,就要给老狼吃掉。
五的认识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教学重点: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教学难点: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红领巾、三角板、纸、两根硬纸条做成的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制作吗?有一天,小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后,突然像发现了一个大秘密似的叫了起来:“快来看啊,快来看,红五星上有许多---”
学生:观察剪好的五角星。
师:对,就是角,同学们你们观察的真仔细。
看到这儿,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哪里还有角?
(2)、什么是角?……
二、学习新知:
师:在图中你发现那里有角?能上来指一指吗?
学生:同为交流观察到的角,再到前台指给全班同学看。
师:你能说说观察到的角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学生通过自己感知的角,用自己的话谈谈对角的感受。
演示角从实物(钟表、三角板、扇子)中抽出来的过程。结合刚抽出来的图形讲述什么样的图形是角。
学生:理解角,认识角。
师:你能给角的各部分起个名字吗?
学生:学生给角的各部分命名。
教师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你能做一个角吗?
学生:学生独立做角,可能会根据情景图的提示剪一剪、摆一摆,也可能用画一画,折一折等方法作角。
三、认识直角:
出示情景图
师:你能指一指图上其他的角吗?
学生:到情景图上找角。
出示:
显示在实物中抽象出来的角。
学生:观察并再一次认识角。
师:观察这些角,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学生可能发现:
(1)这些角有大有小。
(2)第三幅和第四幅图中的角形状一样……
师:这样的角叫做直角,我们可以给它标上直角符号。你看,直角符号像什么?你还在哪见过直角?
学生:在直角上标上直角符号。学生可以在教室里找,也可以在其他地方找。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再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说画面中的角,然后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角。由此引出对角的认识和学习。
五的认识教案篇7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并了解一些常见的交通信号、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的作用。
2.知道出行要按交通标志行走,要服从交警指挥,有初步的`交通安全意识。
3.学习收集整理材料的方法,通过交流分享主动获取新知识。
二、活动准备
安全事例,幼儿搜集的交通标志记录单
三、活动过程
(一)、讲述交通事故案例
导入:教师讲述交通事故
你觉得为什么会发生车祸的呢?(幼儿交流讨论可能发生车祸的原因。)
师:发生车祸太可怕了。为了不让这样的事情再发生,交通管理部门设计了很多交通信号和交通标志,提醒大家要注意交通安全。
(二)、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信号
1.分组交流
2.集体分享。
师:请每组推荐一个代表来介绍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
3.认识标志幼儿寻找设计目标
师:小朋友,现在你就出去找找我们教室或者是幼儿园哪些地方需要标志(幼儿寻找,师可跟随指引)。让幼儿在幼儿的各处找一找各种标志
(三)、了解简单的交通指挥手势
教师出示警察叔叔各种常见的交通指挥手势图片,让幼儿认识。
(四)游戏:我当交通指挥员
五的认识教案篇8
活动设计背景
我设计的本次活动“认识颜色”。活动中主要是引导幼儿在游戏与观察中感知各种颜色,在看看、讲讲、玩玩中进一步强化感知
活动目标
1、感知红、黄、蓝、绿4种颜色,对颜色感兴趣。
2、体验游戏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在活动中感识颜色,激发幼儿对各种颜色不同玩法
活动准备
塑料篮子(红、黄、蓝、绿)4个、塑料果蔬模型(红、黄、蓝、绿)若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出示一个大盒子)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份礼物,请小朋友猜猜盒子里面有什么呢?(幼儿自由谈)
二、观察交流:
1、(围坐)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拿的是什么东西?(从盒子里拿出实物西红柿,引导幼儿说出实物的名称、颜色)。
(幼儿可集体自由说说:也可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认一认)
(幼儿讨论还有什么东西是红色的)
2、出示第二种实物,香蕉
师:孩子们说说它是什么,像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实物名称、颜色)
(幼儿讨论,展开想像。)老师肯定每个幼儿的想法。
3、出示第3、第4个实物(绿色的大树叶、蓝色的杯子)
(问题设计同(1、))
三、游戏:
1、出示红、黄、蓝、绿四个塑料篮子。(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颜色。)
师:现在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个水果或一种蔬菜(幼儿自由拿)
(个别提问幼儿手上拿的是什么颜色的水果或蔬菜。)
2、师:老师手上拿的是红色的西红柿,谁手上拿的东西也是红色的请站到老师这里来。(引导幼儿再次说出各自拿的.是红色的)
3以同样的方法,让幼儿辨认自己所拿的东西认黄色、蓝色、绿色。
师:我们要把果宝宝,菜宝宝送回它们的家,谁手上抓的是红色的水果或蔬菜就送到红色的篮子,拿着黄色水果或蔬菜的就送到黄色的篮子,拿着蓝色的水果或蔬菜就送到蓝色的篮子,拿着绿色的水果或蔬菜就送到绿色的篮子。
——放背景音乐《丰收》。活动在歌声中结束
教学反思
我认为这次活动设计能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体现在以下几点
1、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红、黄、蓝、绿4种颜色。
2、活动中,我通过游戏活动看一看、拿一拿、辩一辩强化幼儿的感官。
不足:我设计的问题过于单调、乏味,不新颖,请专家老师给以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