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5篇

时间:2024-12-14 13:40:04 分类:工作计划

通过认真准备教案,教师能够提前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有效应对课堂的各种挑战,高质量的教案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建立更加融洽的课堂氛围,以下是小文学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篇1

教学内容:

1、复习演唱《我们的田野》

2、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教学目的:

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2、通过以上的演唱和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小黑板、图画。

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乐,学生击拍进入教室。

二、组织教学(略)。

三、基本练习。

1、发声练习(小黑板)

1=4

05|13|65|54|3.5|21|1-‖

要求以平稳的呼吸,优美的音色发音,一气呵成,中间不能有任何停顿,后半拍起唱为难点,发音时先弱后强。发音时,上腭自然地抬高些,使高音容易唱得圆润、响亮些。

2、视唱练习

1=4

0134|5-|567i|5-|5654|31|2265|1-‖

教师展示板书后,用教鞭指谱视唱,并指出本练习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时出现连音线,使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的“5”时值增长,唱成二拍半。

视唱时,先放慢速度,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点,然后再加快速度视唱。

四、复习歌曲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丽、壮观、富饶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要求学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

(一)复习曲谱

1、分析曲谱,指出容易唱错的地方,

如:第一乐句65|3.5|132|错唱成65|3.5|132|20|

第二乐句35|66.6|53|2-|2032|错唱成35|66.6|53|2—|

第三乐句32|17|615|错唱成32|1.7|615|

最后12|33.3|333|25|1-|错唱成12|33.3|25|1-|

2、教师用钢琴弹奏曲谱1、5段,学生随琴声出拍认真默唱1、5段曲谱。

(二)复习歌词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壮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江山如此多骄。

1、分析歌词,探讨如何唱好本歌

提问、讨论:同学们,请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动、优美,那我们应该如何演唱好《我们的田野》这首歌呢(主要从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绪等方面入手。)

2、教师播放录音1、5段,学生认真细听,(利用空白磁带先录好1、5)

3、教师指挥,学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六、欣赏

启发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内容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板书:《牧童短笛》。

(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

1、《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

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三)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

第一乐段。1=g,4/4拍,这一乐段用对位手法写成,在这一乐段里,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乐曲的两个声部此起彼落,正如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对歌。

再播放录音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这一乐段由上面的c调转到g调,由4/4拍转到2/4拍,速度明显加快,通过听、讲、想、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对于想象丰富、发言大胆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如:有的学生认为两个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戏,而是从牛背上下来,两个人在打水仗)。这一乐段要听后再分析。

第三乐段

本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曲调稍加装饰,使乐曲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最后乐声渐弱,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给人以诗意未尽之感。本段也听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现的内容好象又回到第一乐段:两个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对歌,并且赶着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赏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赏全曲后,教师应让学生完整无缺地把全曲“听”一遍,以便学生加深对全曲(整体)的印象,这一遍,教师不能在中间作任何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五)讨论、谈体会

七、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养成安静聆听音乐的好习惯,积极参与体验乐曲带给人们的不同的情绪。

原文标题:新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篇2

教学内容:《我们的田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祖国田野的美丽。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cai课件、录音机(音乐《我们的田野》)、vcd(歌曲《我们的田野》)

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们的田野》。(课件出示课题)

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田野吗?

生:田野上有野花。

生:田野上有弯弯的小河,河里有小鱼。

生:田野上有花,有草,还有各种小动物。

师:这是你们眼中的田野,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绘田野的吧!

(二)指导阅读理解

师:请你们打开书,轻声把诗歌朗读两遍,边读边想:你认为诗歌中的那一句写的很美,为什么?

生:“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这句写的很美,因为河水很绿,稻田一眼望不到边。

师:你能读读这句吗?(生读)

出示课件:动画碧绿的河水。教师范读。

学生两人互读,指名读。

生:“无边的稻田,好象起伏的海面”这句写的很美。因为“起伏”特别美。

师:“起伏”是什么样子?(生做手势)大家也做做。

出示课件:稻田。

师:请大家在闭上眼,边听边想象:这无边的稻田,在微风的吹拂下,就象海面的波浪一样一起一伏,滚滚向前,这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

睁开眼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呢?

轻声练习,再指名读,齐读。

生:“平静的湖中,开满了荷花”这句很美。因为荷花很多,都“开满”了湖。

师:你认为这句该怎么读?读一读。(生读)

出示课件:湖中开满了荷花。

师:看这荷花,荷叶在湖面上挨挨挤挤,花朵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经盛开,真是美丽极了!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画面这么美 ,那怎样通过朗读把这美尽可能的展现出来呢?(范读)轻声读读。两个人互相读读。指名读。

生:“金色的鲤鱼,长的多么肥大。”这句我特别喜欢,因为我喜欢鱼,鲤鱼颜色特别美,还很肥大。

师:那你就读一读这句话吧!(生读)

师:听的出来这句话确实很美,大家也读读吧。指名读。两人互相读。

出示课件:鲤鱼。

师:看这颜色,看这个儿,怎么样。你们喜欢吗?那就把你们的喜爱之情溶入到这句话中吧。范读。互读。指名读。齐读。

师:你们还找到了哪句?

生:“湖边的芦苇中,藏着成群的野鸭。”这句话美,因为我喜欢野鸭,野鸭很多还藏着。(读这句)

出示课件:芦苇和野鸭。

师:这高高的就是芦苇。咦,不是成群的野鸭吗,那些呢?

生:藏起来了。

师:这些野鸭时隐时现,有些被芦苇挡住了,就像在和我们捉迷藏似的。谁来读读这句?(指名读)

师:还有要补充的吗?(没有)

师: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老师读全文)

睁开眼睛,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全文读一读。指名读第一节和第二节。

(三)提高、欣赏

师:诗歌通过河水、稻田、荷花、鲤鱼与野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多么生动美丽的田野画面。我想你们了解的田野景色肯定不仅仅是这些,现在就请你们把自己了解的田野景色给我们描绘一下。两个人先互相说说。然后指名描述。

师:你们描绘的真是多姿多彩,我也想描绘一下老视眼中的田野,愿意欣赏吗?

播放音乐《我们的田野》,同时演示cai课件五个动画。

配词:

1、田地里,满眼绿色,农民们在辛勤的耕耘。

2、秋天,高粱成熟了。看,这红红的高粱,在微风中向我们点头微笑。

3、青青的草地上野花遍地,有紫的,有黄的,有红的,有粉的,它们在争香斗艳。

4、一屡屡灿烂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照在林间,使林间的绿各式各样,或深、或浅、或明、或暗。5、水塘里,碧玉盘似的莲叶浮在水面,淡黄色的莲蓬亭亭玉立,雪白的莲花张开了笑脸。蜻蜓飞来,更是别有情趣。

师:这就是我为大家描绘的几幅田野风光,喜欢吗?

师:课本上《我们的田野》这首诗歌优美生动,如果配上美妙动听的音乐更是锦上添花。愿意听一听吗?(播放vcd《我们的田野》)。

教学反思:学生在歌词中体会美好的画面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柔美的声音熟练演唱歌曲《茉莉花》,并能背唱歌曲。

2、通过演唱、欣赏等活动感受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中所包含的文化差异。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茉莉花》。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舒展、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歌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美丽的传说,想听吗?(生答)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沙漠中的楼兰国有一位美丽动人的公主,名叫图兰多,但她很残酷。据说她给来自各国的求婚者提出了个条件,能回答出她提出的三个问题,就可以娶她,并赢得皇位,但如果答不出来,就得被砍头。因此,很多人包括国外的王子都死在了她的刀下。有个鞑靼国王子也被图兰多的美貌打动,决心不顾一切要娶到图兰多。他对图兰多提出的三个问题,对答如流,终于获胜,可图兰多仍不甘心。这时,王子倒慷慨地来帮她,请她在天亮之前能猜中他的名字,他就情愿象没有猜中图兰多的问题那样,被处死刑。当天晚上,全城无人入睡,百姓和僧侣们都在向月神祈祷,希望图兰多诚服,从此结束杀戮。瞧,月亮出来了,僧侣的祈祷乐响起(播放背景音乐),或许就是这动人的音乐感化了美丽残酷的公主。终于,她良心发现,从此改邪归正。音乐的魅力在这一刻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师问:这首曲子大家听过吗?有谁能哼唱两句吗?

生答。

师:是的,这首曲子所用的旋律正是我们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刚才老师讲的美丽的传说,是100多年前意大利的歌家普契尼所创作的歌剧《图兰多》,在剧中把《茉莉花》曲调作为该剧的主要音乐素材之一。从此,《茉莉花》的芳香,随着这部经典歌剧走遍了世界各地。

大家想不想学唱这首歌呢?

生答。

(出示歌页)

二、初听歌曲。

师:请大家听一遍歌曲《茉莉花》。请大家听一听,再次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听听歌曲是怎样赞美茉莉花的?

(师播放歌曲范唱录音)

学生听后,师问:谁能说说歌曲的情绪怎样?(优美抒情)

生答。

师:歌曲是怎样赞美茉莉花的?(芬芳美丽满枝丫,又香又白人人夸。)

生答。

师:有谁见过茉莉花吗?

生答。

师:老师这里有两张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师出示茉莉花图片。)茉莉花也叫茉莉,为白色的小花,小巧玲珑,清香四溢。原产印尼、菲律宾等国,早在宋代传入我国。它还是菲律宾的国花,也是印尼的国花。它不仅可以用来观赏,还可以用来熏制茶叶。

三、演唱歌曲。

1、师:下面,让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的范唱录音,边听边在心里哼唱,感受一下歌曲抒情、优美的情绪。

播放歌曲录音,与学生一起内心哼唱,边画旋律线。

2、师:现在,我们用哼鸣轻声练习演唱,请大家边唱边画旋律线好吗?

学生跟老师的电子琴用哼鸣练习演唱歌曲旋律。

3、师:刚才的哼鸣练习中,你记住了哪些好听的句子?

学生回忆演唱歌曲《茉莉花》中的句子,老师用电子琴伴奏,并及时纠正音准、节奏。

师:大家记住的句子可真多,你们发现这些句子中,有没有相同或是相似的句子啊?请你唱唱它们的谱子。

指生唱。

请前后四个学生一起试着唱唱歌谱。(提示学生唱好连音线,和比较长的句子。)

请大家一起演唱一遍歌曲的谱子。

师:同学们唱得不错,我们在演唱时要注意唱好有连音线的地方,要唱得流畅连贯,我们再唱一遍。

生跟琴唱。

师:接下来,我们试着填词演唱。

(和学生一起演唱,要求学生跟琴慢速演唱,在连音线处提示学生注意。)

四、教师小结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欣赏民乐合奏《丰收欢乐而归》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达的不同情绪。

2.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境。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要求

能为《丰收欢乐而归》的几段音乐填上适当的速度记号。

教材分析

?丰收欢乐而归》

?丰收欢乐而归》是民乐合奏《东海渔歌》的第四部分。由马胜龙、顾冠群作曲,全曲共分四部分,分别是(1)黎明时的海洋。(2)渔民出海捕鱼。(3)战胜惊涛骇浪。(4)丰收欢乐而归。乐曲表现了东海渔民的劳动生活。

?丰收欢乐而归》由三个部分组成:

1.乐曲开始:在弦乐震音和扬琴分解和弦的琶音伴奏下,由笛子吹出悠扬的、节奏自由的散板旋律,表现了人们在战胜惊涛海浪之后的喜悦心情。

2.中间部分:表现了渔民们战胜风浪之后,自豪的驾驶着渔船,乘风破浪,满载着丰收而归。

3.结束部分:音乐的速度转为快板,节奏紧凑,再现了乐曲第二部分欢快的主题,这是根据浙东锣鼓的民间音乐改编的旋律,是全曲的核心音调,经过不断的变化,渐快、渐强,最后,鼓乐齐鸣,在最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教学过程

1.第一遍欣赏乐曲《丰收欢乐而归》。感受音乐中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情绪?

2.教师介绍乐曲。

3.分段欣赏:分辨三个不同的乐段。

4.为各段音乐填上速度记号,并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景。

5.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6.课后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弱起小节”,并能在歌曲中运用;

2、技能目标:用气息支持歌唱,声音连贯,能用不同的粒度演唱歌曲《可爱的家》,并能用竖笛吹奏此曲;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热爱与感恩之情。

?教学重点】

用气息支持歌唱,声音连贯,并能用不同的粒度演唱歌曲《可爱的家》,感受家的温馨与和谐。

?教学难点】

1、换气记号处的节奏准确;

2、相似乐句末尾音的音高走向。

?教学准备】

学生:音乐课本、文具盒;

教师:音乐课本、钢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聊“家常”:

1、同学们,0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首歌曲曾深深地打动着我的心,今天,我将它带来了,与大家一起分享。(开始播放《让爱住我家》的mtv)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轻轻唱一唱。

2、这一家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请用一个词语表述。

3、那你能说说自己家人间一些幸福的事情吗?

二、学唱《可爱的家》:

1、导语:听着这些有趣的事情,让人觉得,生活在这个家庭中真是件幸福的事。那么,在英国作曲家比肖普的眼中,可爱的家又是怎样的呢?请把音乐书翻到33页。

2、让我们仔细聆听,用心感受:

△歌曲带给你什么感受?

△说说让你感动的歌词。

3、曲谱教学:

△自学指南:

换气记号(换气记号前的音符是两拍,别唱足,注意悄悄换气);

四分休止符(每一乐句后都是一个四分休止符,注意停顿);

音高走向(已标识音符的音高走向,要唱准)。

△师单手弹曲谱,生轻唱。

△设问:你觉得什么地方有困难?困难句教学。

△加入左手伴奏,齐唱曲谱。

4、填词唱:

△让我们再听范唱,第一遍静听,第二遍轻唱;

△师生接力唱,师先生后,再交换;

△生齐唱。

三、音乐知识:弱起小节

1、导语:学到这儿,我突然有个疑问,我觉得我们这首歌有一个重大的错误。师生互动对话:

△这首歌曲的拍号是什么?(四四拍子)

△那四四拍子的含义是什么呢?(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

△这不就得了,那这首歌曲中是否每小节都是四拍呢?(不是,首尾两小节不是)

2、那我们怎样解释这个怪现象呢?(知识点:弱起小节)

3、请四人小组讨论这个知识点,说说你们发现些什么?生答后师生对话总结:

△每小节有四拍的是“完全小节”;不足四拍的是“不完全小节”;

△完全小节的强弱关系是:强、弱、次强、弱;而第一小节是弱,所以也称“弱起小节”;最后一小节有三拍,是强、弱、弱。

△弱起小节要唱得弱一些,我们来试着唱唱第一句。弱起带给你什么感受?

四、歌曲处理:

1、导语:那么,在整首歌曲中,力度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2、mf——f——p——mf

△f处:“虽然没有大厅堂,冬天温暖夏天凉”一句,作者表达对家的热爱时,情绪非常激动,所以要唱得“强”一些;

△p处:“可爱的家庭啊”一句,速度减慢,作者将对这个家的爱又深埋心底,所以,要唱得“弱”一些;

△把这两句来试试。

3、跟着琴,完整体验。

4、抽生表演唱。

五、竖笛练习:

1、导语:让我们试着用竖笛吹奏《可爱的家》。

2、学生自学。

3、说说困难处,讨论解决,并练吹困难句。注意气息。

4、集体吹奏。

六、小结:

1、同学们,你们的笛声虽然还不流畅,但里面有你们的深情;你们的歌声虽然还不委婉,但里面饱含你们对家的热爱,在这儿,你想给你的家人怎样的祝福呢?

2、同学们,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珍惜你所拥有的幸福,别忘了对你的家人道一声“谢谢”。

3、在《爸妈谢谢你》的歌声中走出教室。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
付费查看全文和复制
限时特价: 5元/篇原价10元
在线支付
联系客服
复制成功!
付费成功后,若无法使用请联系客服 微信号:bigfish5135 打开微信
在线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2:30 14:00-18:30 周六 9:00-12:30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如您已付费,请耐心等待,切勿二次付费。
支付成功 已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