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5篇

时间:2025-03-15 09:40:25 分类:工作计划

教案的实施过程是一个不断调整与优化的动态过程,需灵活应对,在制定教案时,教师应关注课程的整体规划,以确保教学内容与进度相匹配,下面是小文学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5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教学;学习多音字;积累古诗词;学习新生字;展示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在发现、研究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

(3)在背诵中积累。

(4)在展示中扩大见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

重难点、关键:1、进行口语交际。2、完成习作。3、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展示课余生活的照片

二、交流看相片的感受。

三、分小组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1、交流自己做了什么事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

3、交流有什么感受。

4、讲讲今后的打算。

四、请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课余生活。

1、生讲,师略记条理。

2、予以讲解、梳理。

五、评比。

1、每组选出一个上台。

2、评比谁讲得好。

六、作业:回家讲给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习作。

教具准备:带上各自与课余生活有关的'器具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几个同学课余生活的用品:书、画画、乐器……

2、让学生自由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二、引导写作

1、请几个同学上台讲述。

2、老师点评。

三、写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多音字。

2、背诵古诗。

3、从生字中学生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区别、组词、掌握多音字

二、古诗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2、师范读,学生跟读

3、议议诗意:一个小孩坐在河边学钓鱼,他倾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半掩着他的身体。过路人向他问路,他一句话也不回答,只是摆手示意不让问路人靠近,唯恐发出响声把要上钩的鱼儿吓跑了。

三、学习新生字。

四、作业:背诵古诗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向课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且认真执行计划。

2.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好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分享。

3.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

4.读“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5.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6.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

教学重点

学习多音字,读读认认和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口语交际和习作。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口语交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我们的课余生活

1.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这乐趣与大家分享。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a.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

b.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

c.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

d.可以讲讲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

e.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

3.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4.共同评议。

a.就刚才几位同学们交流的来看,他们的课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们评比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谁的课余生活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课余生活项目记录得多?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看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谁的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记录本上记录得多,而是要看谁的计划安排得切实可行,课余生活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得到真正落实。

b.评选出活动新颖、有趣,开展得认真深入,收获丰富、感受深刻、对大家启发大的同学,教师颁发“课余生活之星”奖章。

c.谈谈了解了他人的课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

课后记: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排列、规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排列、规则”等词语。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法国梧桐树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法国梧桐树。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法国梧桐树,大乔木,高可达20-30m,树冠阔钟形;干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状剥落。幼枝、幼叶密生褐色星状毛。叶掌状,花黄绿色。多数坚果聚全叶球形,3-6球成一串,呈刺毛状,果柄长而下垂。花期4-5月;果9-10月成熟。

它适应性强,又耐修剪整形,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有害气体,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

3.谈话导题。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与法国梧桐树有着密切的联系,板书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1)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巴掌为什么是金色的?水泥道上怎么会铺满金色巴掌?

(2)联系对梧桐树的介绍,请你把梧桐树和巴掌连起来,说一句话。

预设:秋天到了,巴掌似的树叶从梧桐树上纷纷落下。

二、学习生字、认读新词。

1.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字词

(1)出示生字

pū ní jīnɡ jǐn yuàn yìn pái liè ɡuī zé luàn zōng chí

铺 泥 晶 紧 院 印 排 列 规 则 乱 棕 迟

指名领读,正音。

“则”是平舌音,“迟”是翘舌音。

“紧、院、乱”是前鼻音,“晶”是后鼻音。

(2)出示新词

wā yìn línɡ zēnɡ zōnɡ xuē

水洼 印着 凌乱 增添 棕红色 雨靴

自由读,指名读,相机正音:

“增、棕”是平舌音,“印”是前鼻音,“凌”是后鼻音。

3.自由练读。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谁能读好它们,试试看。指名读。齐读。

5.下面加点的词语,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交流一下。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2)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3)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预设:我用联系上文的方法理解“明朗”就是“晴朗”的意思,因为上一个自然段有句话“天开始放晴了”。

预设:“熨帖”就是紧贴的意思。我是通过查字典查到的。

预设:“凌乱”就是“杂乱无条理”的意思,我是通过上文的“它们排列得并不整齐”。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给课文分段,理清层次。

全文共十一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第二段(第2至9自然段):“我”在上学路上看到的情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第三段(第10至11自然段):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3.熟读课文。

四、识记生字,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铺 泥 晶 紧 院 印 排 列 规 则 乱 棕 迟

2.仔细观察,分析字形,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1)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铺、泥、院、列、棕、迟。如“铺”,“钅”是形旁表义,表示这个字和金属有关,“甫”是声旁,表音。[

(2 )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排:扌+非 规:见+夫 则:贝+刂

(3)组词巩固:如“铺满水泥 泥塘 水晶 院墙 规则 排列 凌乱 棕红色 迟到”

3.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田字格课件,弄清生字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并交流:

“铺、泥、院、排”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印 列 规 则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迟”半包围结构,“尺”的最后一捺变成点。

师重点指导“规、印、泥”。

“规”左右结构,左边的“夫”的捺变成了点,右边是“见”,不是“贝”。注意笔画的穿插和避让。

“印”左右结构,第二笔是竖提,右边是单耳旁,不是双耳。

“泥”左右结构,第七笔是撇,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反馈检查,比赛认读。

1.师生合作,老师抽读生字卡片,学生比赛读,看谁读的又对又快。

2.小组合作,给生字找朋友,看哪个组找的多。

3.同位合作,一人读课文,另一人听,指出读的好的地方或是不太好的地方。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话能力。

教学重点: 口语交际(学生开口说)

教学难点: 习作(学生动笔写)

教法学法: 读、说、写相结合

教学用具: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教学设计

1.实物投影仪。

2.把自己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画成图画。

3.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理由,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画或挂图(可以是前面课文的挂图,也可生画的)。

师: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 大家带来很多的来的快乐,是吗?板书:秋天的快乐

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在秋天做事时高兴的心情。

2.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a、请学生说说自己在金秋时节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让学生自己先说说。

b、具体说说自己在秋天所做的事,各自准备。要求:

(1)把做的`事儿说清楚。

(2)说出自己的快乐。

(3)可以边说边演,可以请同桌一起说说演演。

3.讲评结合,促进交流。

a、指名学生上台口述,师生结合要求评点。

b、以示范为例,和同桌或在小组内互述,并推荐出让自己感受最快乐的同桌上大堂交流。

c、师生评选最佳学生。

4.学习小结,指导实践。

小结学生交际的情况(以肯定为主的不足,以指导学生生活实践。

5.拓展活动

画一画秋天的图画或所做的快乐的事。

教学后记:这节课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让学生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篇5

明确目标:

1、认读2个生字。能够借助注释、字典理解古文重点字词的意思,能说出古文的意思。

2、理解古文蕴含的'教育意义,懂得学习应该诚实、有兴趣、善质疑。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解析思路预设过程: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二、精读内容

三、回归整体体会道理配乐朗读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师配乐范读,学生自由学读。

3、师生同读。

4、展示朗读。

二、精读内容体会道理

(一)感受学习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板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学生质疑,依疑导学。

2、理解意思,体会道理。

3、角色朗读,积累知识。

(二)感受学习要有浓厚的兴趣

出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运用学法自学

2、汇报、质疑。

3、讨论:为什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整合前两句,体会联系。

5、角色朗读。

(三)感受唐彪的论学习之教诲

出示:

“凡理不疑必不生悟,唯疑而后悟也。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

1、依法自主学习。

2、互相说说意思。

3、小结内容。

4、指导朗读。

三、回归整体配乐朗读

1、师:通过学习你有何收获?你知道该如何学习吗?

2、配乐朗读。

指名诵读。(古筝曲)

全体诵读。(配乐)

3、师小结

半部《论语》平天下,读《论语》不同之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希望同学们能多读,善思,勤学,把我国古典文学发扬光大。

板书设计:

27、古人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应诚实

(知道) (聪明)

知好乐有兴趣

疑悟善提问

布置作业:

必做:

1、背诵课文。

2、把你搜集到的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摘录在积累本上。

选做:

写一写学习的收获或体会。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
付费查看全文和复制
限时特价: 5元/篇原价10元
在线支付
联系客服
复制成功!
付费成功后,若无法使用请联系客服 微信号:bigfish5135 打开微信
在线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2:30 14:00-18:30 周六 9:00-12:30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如您已付费,请耐心等待,切勿二次付费。
支付成功 已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