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主题活动总结5篇

时间:2022-10-13 11:04:55 分类:活动总结

活动总结在撰写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内容明确,有趣的活动转眼间就结束了,赶紧写份详细的活动总结吧,下面是小文学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感恩节主题活动总结5篇,感谢您的参阅。

感恩节主题活动总结5篇

感恩节主题活动总结篇1

在11月xx日——11月xx日感恩节期间,xx幼儿园开展了以“知恩于心,感恩于行”为主题的大型感恩节系列活动。通过此次感恩节活动,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懂得了感恩,学会了感恩,为他们一生的成长积累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老师们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收获了感动,积累了经验,提升了能力。家长们收到了孩子爱的信息,感到温暖的同时,更多了一份对幼儿园和老师信任和支持。在活动后,卢园长及时组织全体教师针对本次活动开展分享式的学习,各班组教师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收获与感动。现就根据各教师的谈话内容及活动开展情况做一下总结。

一、从环境入手,营造感恩节氛围

环境作为一种 “潜型课程”,在这次活动中引起关注和重视。从园门上的主题横幅到门口的海报,从班级海报到植物园的“感恩树”、 园旗等。营造感恩节的氛围,不仅仅让幼儿有参与活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带给孩子们一种积极的思想、情感和态度。当然,如果能充分利用幼儿园宣传橱窗、走廊等环境进行感恩节文化的传递,那就更加到位了。

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有特色

此次活动,我们各教研组根据自己年龄组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形式的感恩活动。其中大中班组以园内感恩活动为起点拓展到社区、街道、单位及福利院等,涉及面广,影响范围较大,还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走出幼儿园的感恩活动方式,不仅真正实现了“感恩于行”的主题目标,也大大增强了幼儿的胆识和魄力,同时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大有益处。而托小班组的园内感恩活动也不乏意义。当家人接回孩子那一刻,收到孩子的爱心贺卡,听到稚嫩的一声:“妈妈,您辛苦了”、“i love you!”——家长们从未有过的喜悦诞生了。因为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表达,更学会了感恩。在分享感恩节传统美食中,孩子们不仅能了解到感恩节的传统文化,也相互传递了同伴间的感恩之情。

三、策划周全、铺垫到位、有序开展

活动的有序开展,离不开周全的策划和前期到位的铺垫工作。首先,各班组通过集体讨论制定方案,经过园长审核改进方案,再由各教研组长负责落实,在前期的落实过程中如有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力求完美。在此次活动策划和目标的落实中,中班组教师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如从卡片花环的策划到制作以及送出,再如确定感恩路线到感恩地点等等,无不仅仅围绕目标进行有序开展,工作细致入微,并且使目标得到提升。其次,各班组根据各环节工作的需要做好前期的铺垫工作,如幼儿常规训练、熟悉活动主题曲及祝福语等等 。

四、家长的高度配合

感恩节活动的成功开展,离不开家长的高度配合。在活动的开展中,出现了好多感人的例子。像小班组的吴xx小朋友家长为了配合此次活动,竟然全家总动员赶制春卷,让小朋友和老师都尝到了香喷喷、热乎乎的春卷。像中班组的张xx妈妈因为知道老师没有相机,一连打了十几个电话联系老师,直到把相机送到老师的手中。还有大班xx为了做出两个美丽的花环,用橡皮泥一直捏到深夜十二点多(老师问孩子才知道的)。当然像这样的例子还有不计其数。家长们都用自己的行动来感谢老师及周围的人,所以,此次活动的成功开展真的很感谢我们的家长。

感谢这次活动带给大家的收获,虽然感恩节已经过去了,相信xx老师xx的老师、孩子还有家长们将会感恩之心一直延续下去。

感恩节主题活动总结篇2

一、班会主题:

心存感恩,让爱永驻

二、班会意义:

如今的孩子,特别是城市里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的极大满足使他们习惯了养尊处优,他们接受了太多的爱,渐渐地,他们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而当今社会的风风雨雨对他们心灵的冲击,在很大程度上也扼杀了童心的淳朴和人性的美好,从而失落了一颗感恩的心。他们习惯了被爱,习惯了索取,习惯了接受,却不曾想过或是不习惯付出,不懂得感恩。面对他人的帮助,甚至连一声“谢谢”也难以出口,这不能不说是社会文明的一种悲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提醒他们,引导他们,通过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继而唤起那已被一层层习惯与世故压在灵魂最深处的善良本性与感恩之心,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同时,也让我们反躬自省,找回曾经失落的那份博爱。

三、班会目标: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一种传统美德、一种处世行为。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精心培育校园“感恩文化”,积极营造感恩校园氛围,切实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学会感激,学会关心,学会回报。

(1)让学生学会“知恩”。感恩教育是一种人性唤醒人性的教育。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明白,在这个社会里,爱从来都是双向的,谁都没有只奉献不回报的义务,谁也没有只索取而不付出的权利。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父母、老师、同学、朋友和他人、学校和社会的恩惠,人人都需要一颗感恩的新来对待这一切。而没有感恩心的人格是不完整而且是不健康的。

(2)让学生学会“报恩”。感恩教育是一种以善换善,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产生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懂得对生活和他人心存感激,学会理解和关爱他人。不断增强学生的报恩意识和能力,学会如何回报父母、老师、同学、朋友、学校和社会。

(3)让学生学会“施恩”。要求学生从最基本做起,懂得知恩图报和施恩不图报的道理,既有报恩心,更有感恩行,理解“施恩”的前提是“不图报”。当我们能够做到“知恩图报”时,还应当怀着宽容的心态、愉快的心情,尽自己所能地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四、主要内容:

(一)前期准备:

(1)了解感恩节的来由和相关活动:

感恩节又被称作“火鸡节”,是北美洲独有的节日。17世纪初,英国的清教徒遭到迫害。1620年9月,102名清教徒登上“五月花”号帆船,于12月26日到达了美国的普利茅斯港,准备开始新的生活。然而,这些移民根本不适应当地环境,第一年冬天过后,只有50人幸存。第二年春天,当地印第安人送给他们很多必需品,并教会他们如何在这块土地上耕作。这一年秋天,移民们获得了大丰收,11月底,移民们请来印第安人共享玉米、南瓜、火鸡等制作成的佳肴,感谢他们的帮助,感谢上帝赐予了一个大丰收。自此,感恩节变成了美国的固定节日。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将它定为国家假日,并且规定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为美国的感恩节,有四天假期。借着长假,很多人都会赶回家庆祝佳节,所以,美国感恩节的热闹程度绝不亚于中国的中秋节。

(2)要求每个学生静心回想自己从小到大的生活,受过什么人什么样的帮助,心里有什么未表达出来的话,记录下来。

(二)班会课上:

(1)观看《感动中国》片段,请学生发表简短观后感;

(2)分以下版块体会受恩,培养感恩情感:

感恩父母——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学会孝敬父母长辈;

感恩社会——感悟社会的馈赠和祖国的关爱,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树立报效祖国思想;

感恩自然——感谢大自然的赐予,热爱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感恩师长——感谢老师的教诲,尊师重教;

感恩他人——感谢同学、朋友的支持照顾,促进互助互爱。

(3)小结:

教会学生心存感激,真情回馈,温情行动。从小抓起,从细节抓起,从身边抓起,让学生在班会活动中体会到受恩的荣幸和感恩的乐趣,变被动感恩为主动感恩,在自己心中培植感恩的情感,向身边的人发出真诚的问候和微笑。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能在正视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能顾及他人,学会感恩,懂得感恩,使人更豁达,心胸更开阔。

(三)后期总结:

要求学生写下班会课后自己的感悟,并表明自己的态度。

感恩节主题活动总结篇3

每年的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感恩节。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乐于助人、知恩图报,“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一度传为名句。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人的溺爱导致孩子觉得别人的关怀是理所当然,不少孩子不懂得感谢、感激,只知道索取;甚至对太过关心自己的家人产生逆反、厌烦情绪。

为了培养孩子懂得珍惜别人的爱,懂得感恩,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借这个节日,瑶头幼儿园开展了感恩节活动,一起来营造“爱”的氛围,开展“爱”的教育!每个班都以自己的特色开展活动:

小班让孩子了解感恩节的由来及其习俗,理解其意义,懂得感谢、尊重他人等,老师还带领孩子们给家长画了一幅画,感谢父母祖辈的辛勤付出。

中班请孩子回家对父母说一句感恩的话,动手给家长制作一幅花束等。

大班在幼儿园师生共同表演了“感恩的心”,并且每个小朋友都制作了一张心形卡片,回家请父母在卡片上写一句话。

各班都组织小朋友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请孩子回家做一件感恩的事情,如:为父母进门时拿一双拖鞋、为父母递上一杯温暖的茶等。让孩子了解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了解父母之爱的无私。

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了珍惜朋友,理解父母,真诚地去体贴和关心别人。在我们文明的社会,知道感谢,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是很有必要的。期待着我们的孩子们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快乐成长吧!

感恩节主题活动总结篇4

今天,我们举行了以“大学生感恩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通过此次班会我们更加坚信了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素质,是做人起码的修养,更应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道德素质。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出生于20世纪80、90年代,其所接触和感受到的多是经济社会中个人的存在价值,而对“知恩图报”等中国的传统美德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经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倾向,把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关怀和帮助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此,应该通过向大学生进行传统的感恩思想教育来引导和提升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让他们自觉自愿地接受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以感恩的心态回报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关怀呵护,并使感恩成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

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适应社会的能力,也是决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感恩是传统美德,是真善美的行为,是人文素质的重要内容。知道感恩的人一定是讲道德、讲诚信的人,他们在为人处事方面肯定会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尊重,因而成为受社会欢迎的人,容易获得承担一定责任的工作和岗位,从而得到相应的锻炼迅速成长起来,适应社会的能力大大增强。

感恩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感恩母校和他人的意识,增强回报社会的责任感。近年来,有不少贫困大学生依靠社会资助和国家助学贷款完成了大学学业,但其中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对国家的助学贷款不予偿还;有些大学生对学校催交学费和贷款表示不满甚至因此憎恨母校;有些大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获得出国深造的机会,学成后却毁约不回单位工作;有些企业为到本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垫付了所欠学费,然而工作一、两年后,学生跳槽时却义无返顾,甚至不还企业为自己垫付的学费。这些现象充分说明感恩教育对增强我们大学生认识社会和回报社会有着重要作用。

感恩节主题活动总结篇5

在学校党支部、政教处的组织下,七年级全体班主任进行了以“感恩”为主题的题班会展示。在活动过程中,全体班主任都高度认识、积极准备、热情参与。班主任们为了真正实现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各出奇招、形式多样,展现了七年级班主任队伍的风采,体现了七年级班级管理的高水平,实现了打造七年级组团结、合作、竞争的班级组织者队伍。为使此项活动能向纵深方向发展,进一步总结主题班会组织经验,提高七年级班主任整体素质,现将开展主题班会展示活动情况小结如下:

一、主题选择有针对性、实效性。

感恩教育永远是一个不过时的话题,感恩教育更是一种以人为本、人情化的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认为父母为自己所做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亲情较为麻木,不懂得珍视亲情,对师长、集体就更不会有情有义了,这样的孩子将是危险的。基于此,七年级组选择了“感恩的心”这一主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且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二、情境设置真实、有效。

在主题班会上,老师们通过ppt、视频等媒体创设了多个真实、有效的情境:感受母爱、感受师恩、感恩故事、感恩调查、唱感恩歌曲、回报恩情等,让学生体验情感,体验亲情,触动学生的心灵,达到了预期目的。在这方面表现得突出的是马杰、倪永梅、吴庆琼老师,他利用同学们身边的事例、组织表演、开展课堂小调查、向老师致感谢诗歌等。

三、表现形式有层次性。

老师们的教学过程安排上有层次性,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充分感受身边的爱以及如何回报身边的恩情,如何将爱传递下去。如陈春梅老师的《感恩父母、塑造美好品质》一课,她通过视频观看、学生谈父母的爱、唱《感恩的心》、感恩调查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父母的爱后,再让学生畅谈如何回报父母,整体教学过程过渡自然,富有层次性,水到渠成。

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在教学过程中,多数老师真正做到了教师是倾听者,点拨者,学生是主体。整个过程是学生主持、全员参与的过程,是学生真实的思想内化与生成的过程。其中表现尤为突出的是冯意老师,他在课堂上让学生做“节目主持人”,老师在学生的活动中进行适时指导,真正实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做到了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以健全学生人格为本。

五、值得思考的地方。

一是部分主题班会课堂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虽然老师们都认真准备、精心组织,但由于部分学生没有真正进入到学习状态,所以在课堂学习中沉默在过多,参与的太少,甚至个别班级的课堂成了老师的“独角戏”。

二是老师在课堂引用案例和事迹离学生太远,这会让学生感觉“感恩”与自己远,不能很好地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是有些班级的班会比较平淡,没有高潮,没有激发出学生对父母、对老师、对社会、对国家“感恩”的情感。

《感恩节主题活动总结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