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总结新闻7篇
大家在写实习总结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将自己的实习情况回顾好,在实习中大家一定都学到了不少专业知识,那么是时候写一份实习总结了,以下是小文学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实习总结新闻7篇,供大家参考。
实习总结新闻篇1
已经大四,即将毕业的我进入了广电局进行毕业实习,我和我们专业的同学们都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同时也非常的忐忑。毕竟是一个新闻媒体行业,容不得丝毫马虎,我们都是还没有毕业的毛头小子,难免会畏手畏脚,不敢放开手脚的融入实习工作中。但是指导老师和广电局的领导给了我们莫大的鼓励和信任,让我们放开手脚大干一场,把我们的想法表达出来。他们说新闻业需要新鲜血液,需要我们这样充满青春的力量。打消了顾虑,我们开始融入其中,渐渐熟悉了,发现我们完全可以做好。回顾走过的点点滴滴,让我亲身体会到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艰辛,也让我对新闻这个行业有了新的认识。这次宝贵的实习经历,不仅增长了我的社会阅历,拓宽了我的社会实践面,也提高我的新闻采学写习能力。
“笔尖担道义,妙手着文章”是对新闻工作者的赞美,同时也是一份责任。新闻内容不容造假,而且要贴近民众,要敢于揭露丑陋面,宣扬正义。我们毕竟市实习生,所以从事的工作都是从最简单的开始,但我们牢牢记住了广电局领导们的教导。这次实习我不仅参与了采访的实际过程和写作,也开拓了视野,见识社会各界人士工作言谈。对于同一个事件,怎样抓住事件的关键,简明扼要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良好的文字能力是首要的。而新闻稿的写作必须是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必须交代起因、过程、结果。这些我们虽然在大学期间在课本中无数次提到,但是真真实践起来却慌了手脚,新闻讲究时效性,我们在学习的散漫作风完全无法适应新闻业快速高强度的作业。我们为此吃了不少苦头,但我们最后还是客服了。新闻业务能力方面,为优秀的新闻报道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好的新闻题材,好的采访技巧,好的写作手法。同时,我们要时时刻刻留意身边的十五,洞察一切有价值的新闻循序,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新闻来。而这是我们在学校无法学习和锻炼的,我很庆幸我有机会参加这次实习。
除此之外,工作时一定要一丝不苟,认真仔细。对待每一条新闻审稿一定要小心谨慎,不容有任何的失误,否则就会会影响广播播出的新闻质量,严重地甚至损害到新闻的公信力。因此认认真真地做每一件事情就显得尤其重要。新闻业不像大家想的那样每天都风风火火的,其实日常工作是比较繁琐、枯燥的,我们在工作岗位上一定要勤于思考,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虚心的向人学习,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及时的与他人沟通。
此次实习虽已结束,时间也不长,但不得不说这是我人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经历。它使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锻炼了我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不管将来会怎样,我都会将这次实习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带入到以后生活工作中。在此,我要感谢实习单位和指导老师不吝赐教和大力帮助。有了你们的精心呵护,我才能茁壮成长。你们的教导将成为前进的动力,让我有足够的勇气走出一条属于自己路。
实习总结新闻篇2
在假期间,作为实习生在市电视台度过了12天的假期生活。
省市位于省的西南部,是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圣人孔子,亚圣孟子等许多古代思想家都是出自于这块圣土,这块土地上不尽有那么多文人、思想家。并且有着水泊梁山中108将的英雄故事!而我实习所在的市电视台是市唯一的市级电视台,其内部包括一,二,三套,并且还有生活,教育两个频道。我所在的栏目组是生活频道的生活直通车,此栏目主要是报道老百姓的故事,在12天的实习期间,感受颇深!
在实习期间,我学会了很多的东西。首先,带人处世要真诚,这也是我们以后走向社会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带人方面,见到同事一句“您好”,已经让我养成了良好的礼貌习惯,也没多久就和同事打成一片。同样,在工作中,虽然是个实习生,是个所谓的后辈,但有好的意见和建议还是很坦诚提出来,领导同事也给了很不错的评价!其次,我学会了做什么事都要讲究条理,经过了三次出去跟随采访和参加后期制作节目,亲身经历了一个片子从idea到成品的全过程,深刻了解了制作节目的酸甜苦辣。再次,认识到了idea的重要性,并且也了解到自己idea的专利权,一个实习生可以学到很多技术方面的东西,但自己的idea是可以无限发展的,也让我有了很大的信心。最后,激情可能是我最大的收获,从电视台回来之后,我对电视节目的制作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在电视台的激情一直延续下去,让自己确立了自己的一个小小目标,这种激情也促使我努力奋斗着!
从电视台回来,依然想念一起做节目的那些同事,依然回味着那些做片的酸甜苦辣,但最重要的还是,我牢记同事在专业技术上,在为人处世对我这个将入社会的后辈的教育!这次实习让我收获很多,在我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的路上给了很大的启示!
实习总结新闻篇3
在这实习的期间,使我的生活很充实,自己感觉很快乐。衷心地感谢栏目组里老师们的的指导,让我我从每个老师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实习过程中点点滴滴的真实和刻骨铭心让我经历了一个逐渐成熟的心路历程,这会是我一生的财富。
一个月的实习经历让我心理更加成熟稳重,对社会对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第一次走进办公室,给我的感觉是每个人都那么热情,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在实习中我强烈地感受到了电视新闻工作者的辛苦和压力,充分了解到什么叫做跟时间赛跑,同时,我见证了节目组老师们的敬业精神,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做起,感受到了什么是专业态度铸造职业辉煌。
就拿20分钟的电视节目来说,先搜集资料,写出策划,稿子审定后,马上进行拍摄,在拍摄中要注意远、中、近景的搭配,光线强弱的组合,镜头要保持稳定不颤抖,画面的角度和历时,景别的运用等等,把拍回来的一个多小时的资料片,进行精剪、组合,镜头需要不停的修改,进而要上字幕,进行后期的包装编辑,编辑们编辑机前一坐就是一天,就为了编辑出观众满意的节目,他们一遍又一遍地精心修改。我在他们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有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的专注的,充满激情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我感受到他们对工作的热爱,我也真切地感到,唯有勤奋才能做一个称职的记者。
和第一天来报道的时候一样,当我实习结束的时候,我仍然是一个正在上学的学生,但唯一不同的,是我心间增添的那份对新闻工作的喜爱。或许以前,我更多的是把新闻当成一个专业来学习。从实习的开始到实习的深入,再到实习的结束,我进一步了解了自己,学会了思考,让我更加的现实化,我未来的努力也有了方向,也更加明确了我的下一步该做什么。 在很多人印象当中,实习,无非是暑期来临前向学校领一张实习表格,暑期结束后把填写了实习单位评估与印章的实习表格交给学校,实习时间长则四个月,短则一两个星期,到实习单位人头还没熟就回来了。可是,在越显竞争激烈的现实环境中,实习生已经变成成为正式员工前的第一份考卷,当你真正踏出这一步时才发现一切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蒙混过关。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是成为合格实习生的前提。
时间像流水,在不经意中的蹉跎和忙碌中,我的实习生活已经画上了句号。我不敢说这个句号是完美的,只能说我收获了很多。习惯了自由的学生生活,曾在开始的时候,对那么长的的实习时间有犯愁和些许不适应的感觉,觉得这日子是没有尽头,做任何事情都得一板一眼,规规范范。但是,现在回味起来时剩下的只是在实习过程中的各种各样的滋味:有为自己的稿子没写好而烦恼的时候,有为自己的小小成功而窃窃自喜的时候,有为受到领导批评时而生闷气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在成长,但是不可能直接就到达成熟,而只是不断地成长,在成长中不断地接近成熟。很庆幸的是,在实习这段日子里,我成长了不少。同时,又对自我有了一个更为深一层次的认识。
实习生通常是没有工资的,即便是有也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伙食费。很多人说,做实习生,就是变相的廉价劳动力。我不否认这一点,但换个角度思考,我把它看作收获应缴的学费,成功前必要的付出,因为从书本到实践,我完成了这种跨越。原来在课堂上做练习写的稿件,只要能获得老师的认可就行,而一旦进入实际操作,必须要保证所有人都能认可你。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我尽力像一名合格的电视媒体记者靠近。更重要的是,我从身边的员工身上感受到了什么是职业精神。比如,在学校我们总是习惯于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而真正到了工作中,每个人都会自觉地把前提工作做到最好,因为每一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我们做不好必定会影响到下一步,实习老师总是这样告诉我;比如,课堂上老师布置的新闻作业,我写完了就直接交出去,而在实习中,因为一点差错就会直接关联到整个电视台的工作,从稿件到同期视频不检查两三遍我不会放心;再比如,上面布置了一项看上去很辛苦很难完成任务,如果是在学校,我们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抱怨和抵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连续好几天加班到很晚,也一定会尽力完成。
实践然后知不足。我发现自己在沟通、交流方面,还有许多不足。在学生时代的时候,并没有有意识地去发展自己在这些方面的素质能力,等到实践的时候,才发觉问题一个接一个的出现。曾经是那么的自以为是,在遭遇了这些事情后,便收起了那种锋芒,变得谦虚低调多了。能够知道天高地厚的人不多,我有幸对此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几个月的实习也让我明白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实习是一段独特的经历,当记者更是一种让人受益匪浅的体验。实习对人是一种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考验,更是对我们的人生态度的衡量。在这场考验中,我相信从四川音乐学院国际演艺学院文艺新闻班走出去的实习生肯定是经受得住的,我们决不会退缩,我们决不会成为懦弱者,虽然我们可能没有做到最好,但我们肯定是拼尽全力的。先做人后做事,这是一个社会生存的潜规则,在这次实习的过程中是一样的。在与实习老师,其他的记者,编辑以及电视台领导交往的过程中,我更是深深地体会到了怎样做人、怎样与人交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不可能独立存在,我们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当我以前学习这样的抽象理论的时候,感觉是那么的陌生,而在实践的时候,切实体会到了其中的深刻道理。做事同样重要,这是检测一个人的又一个重要标准。
实习总结新闻篇4
一、我的实习目的 实习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性的活动,是一个由学校向社会接轨的环节,是学校学习向 社会工作转型的一大模块。 实习是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过程, 学习的目的就是 运用, 就是去指导工作, 而实习正好扮演了把学到的文化理论知识正确运用的工作中去的角 色。我们必须要做到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用实践去证明理论。所学的知识只有运用到实践中 去,才能体现其价值。实习是一个锻炼的平台,是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 新闻学,它主要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它要求极强的动手能力,它所接触的对象是 包罗万象的,是各具特色的,是真实的、新鲜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实习给一个初学者提 供了锻炼的机会,实习教会一名记者怎样去观察事物,怎样去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怎样 用事实说话,怎样才能做到新闻的及时。实习是由课堂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如果能把第一步 走好,以后的路自然会畅通。
二、我的实习内容 据我所知,新闻学的实习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实地采访 只有深入到现场去做实际调查,才能写出有意义的作品,才能懂得采访的基本流程,懂得什 么是采访?新闻采访学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强, 偏重于应用与操作。 实地采访是新闻的第一 课,它是新闻信息采集,新闻报道的第一步。 2. 访后写作 新闻写作是新闻制作的第二步, 是对采访中采集到的信息、 新闻事实做进一步加工制作的过 程, 是对采访的进一步补充。 亲自动手采写一些东西, 才能更好地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 力争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观众去” ,把时代精神写到作品中,写一些有价值的事,写 一些老百姓关心的事。 3. 编辑整理 当写完初稿后,编辑,整理和修改稿件是新闻作品的最后一个环节,俗话说: “文怕修 改” ,只有修改,才能写出精辟的文章。还要提炼新闻主题,因为新闻主题是新闻报道的 “灵 魂” ,可以通过素材的取舍,结构的安排和导语的构思各个方面提炼主题,通过综合思维提 炼主题。其次要写好新闻的导语,熟练的运用各种新闻写作的笔法,巧妙的运用各种新闻语 言。 我的实习单位是《滁州市广播电视报》 。广播电视报是周报,一个星期出一次报纸,周 期较长,而且时效性也不强,所以,广电报并没有专业的记者。我们的实习指导老师全都是 编辑,如果有新闻,也可以充当记者。我的实习指导老师是张银川。
三、 我的实习收获 从 9 月 16 日到 12 月 25 日,我在滁州广播电视报社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在这段 时期内,虽然出去采访的次数并不多,阅历倒是增加不少,应该说留心处处皆学问,用心去 感受就会发现很多学问。 发觉书本所讲的理论与实践多少是有距离的, 我们学生要在实践中 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起来并不是容易的事。 只有真正经历过亲身感受过才知道其中所蕴含 的道理。 以下是我的实习报告总结: 第一次进入广电报社,发现它并没有想象中的神秘。报社并不大,照排室、编辑部、 会议室等。前面说了,广电报没有自己的专职记者,所以编辑部五个编辑成了指导我们的老师,我们的主要实习内容就是报纸编辑。我的老师是张银川。张老师外表很儒雅,为人很谦 和,教给了我很多书本上没有学过的知识。 因为我们有五个人,编辑部有没有多余的办公桌,会议室就成了我们的阵地。一天又 一天,我们坐在会议室里,除了打扫卫生端茶倒水,基本上就是看报纸、校对……校对、看 报纸……看报纸、校对……有时也会去照排室,跟着美编学习版面的编辑,在此期间,我们 学会了用方正飞腾软件编辑报纸,学会了如何扫描文件等等。
9 月 27 日,对我来说是一个大日子,因为那天,我终于盼来了传说中的外出采访,张 老师终于要带我出去采访了! 市中心血站在人民广场举行了一次无偿献血, 市交广爱心车队 集体献血。到了地点,才发现,书上学的什么如何提问啊、如何挖掘新闻热点啊,全都是浮 云,根本一点都用不上,理论只能与实践结合才能发挥它真正的作用。还好,我一直是跟在 张老师后面,看老师是如何提问,如何拍照。回去以后,张老师让我写一篇短消息,几百字 就可以了。谁知,写了四百多字,竟然还被删掉一半,在报纸上就拇指大的一片呀。而且 27 号的稿子,拖到 10 月 1 号才发。看来广电报的时效性确实——很差。不过,不管怎么说, 我的第一篇新闻稿件终于变成铅字了,这也是一件挺让人高兴的事。 张老师是法治版的编辑,很少到外面跑新闻,我经常是跟着钟成玉老师去采访。钟老师 经常说,做一名打大记者,文字一定要大气,文章要写出大记者的风范。在钟老师身边,我 学到了很多东西,真正的锻炼自己的采访能力,提高了自己的提问水平,锻炼了心理素质。 做到了不怯场,运用自如,现场处理灵活。我曾采访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兵、滁州书记、安徽省副省长、抗美援朝的文艺兵、社会福利院、副市长等等,在采访后写了很多的 新闻稿件, 《一个志愿军了老兵的烽火记忆》《战地黄花在朝鲜战场怒放》《情牵朝霞暖 爱 、 、 系夕阳红》等。熟练地掌握了各种新闻文体的写法,尤其是人物通讯的写法。深刻地认识到 了作为一名记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体会到了记者的角色, 怎样才能做到记者的 “识” 才” 、 “ 、 “学” ,认识到了记者和编辑的关系。 通过这次实习,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大大地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强了,语言运用能 力增强了,写作能力提升了,真正跨出了,走好了新闻道路上的第一步。 当我发现,我已经爱上了记者这个职业和这里的生活的时候,离别的钟声也敲响了。幸 好,总有一些记忆驻留下来,总有一些感触潜移默化。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为自己当初的 选择和现在的进步感到骄傲。 最后,感谢带我实习的老师和一起实习的同事们,是你们教会我如何做新闻,也带给我 愉快的实习生活。
四.我在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实习发现, 自己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包括文化知识的欠缺, “书到用时方恨少” 真是 。 学习涉及的面太窄,学到的知识太单一,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体系。联系实际的能力太差, 将学到的知识不能运用到实践中去,没有一个知识储备体系,用到哪学到哪。在采访中,还 容易犯一些低级的错误, 一些先进的现代设备的熟练运用能力还不够。 在今后还需要在各方 面去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尽可能完善自己。
五. 我对实习工作的一点意见 实习主要是面向社会的过程,应尽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尽可能多的让每一个实践者走出去,到第一线上。只有走出去,才能看得远,只有走出 去,才能采集到更多的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到现场采访是记者的本职工作。
2.尽可能扩大社会的接触面,深入到广大群众中去。新闻所反映的是广大人民的生活问题, 所报道的是老百姓犯罪关心的问题, 只有深入到每一个层面中去, 才能写出更加有特色的作
品,才能扩大记者的知识面,开阔眼界,使报道更有特色。
3.在采访,写作,编辑等一系列过程中应当教会实习者使用先进的仪器,教会记者如何把 握事件的闪光点。记者是一个杂家,应该懂得各种工具的使用,才能提高新闻制作的效率, 提高高科技手段的运用能力,新闻单位映尽可能多的为每一位采访者提供锻炼平台。
4.记者应当在采访写作中打破陈旧的模式,要富于创新思维。新闻单位要鼓励记者开拓创 新,不要被一些陈旧的模式所束缚,要创新思维,更新观点。
5.新闻单位要尽可能多的给每一位记者提供一个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初学记者的经验不 足,应当更多地接触一些新闻的制作过程,运用到实践中去,应该多动手操作。 总之, 新闻是一种客观的报道事实的学科, 它具有真实性和新鲜性, 时效性特强的学科, 新闻更是注重实践的学科,所以应抓好实习中的每一个环节,深刻体会,认真学习
实习总结新闻篇5
在大学里我学的是新闻专业,说的明白点就是写文章的专业,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就成为了记者,因为去别的工作岗位上不是很合适,专业也不对口。
为了以后的工作,我必须要出去实习,因为现在的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了社会难题。为了毕业后我至于毕业就失业,我必须要及早打算。在学校里就把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提高到可以直接工作的水平。
我决定在暑假里出去实习,地方我已经找好了,是一家不错的报社。
今年暑假,我有幸来到《__晚报》热线部,进行为期三周的专业实习。在这宝贵的三周时间里,我不仅对专业知识有了更为深刻地了解,同时也学到课本外的实践经验。这些收获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使我受益匪浅。
第一天到报社时,我心里七上八下的,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完全不知该从哪里下手。负责带我的小彦老师给我介绍了部门的大体情况,采访的具体流程以及新闻记者需要注意的基本事项。第一天,老师没有带我采访,而是让我在阅览室阅读报纸。说实话,以前看报纸往往只是看个热闹,根本没有意识去观察新闻的思路和写法。
从第二天起,我就跟着老师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采访。一旦接到新闻线索,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立刻奔赴现场。用老师的话讲,记者就是一台不分昼夜时刻待命的机器。我所在热线部的主要采访任务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新闻。在这__多天里,我随老师深入北京大街小巷,跑遍了大半个__城。无论风吹日晒,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我们的脚印。我是一个比较娇气的女孩,平时出门打伞,下雨打车。但是在采访期间,我明白记者是来不及顾及这些的。随着我渐渐融入工作,这些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忽略了。我们一般的工作流程是上午在报社接热线电话,下午出去采访,晚上回家写稿。任务多时,稿子往往不止一个,回家后常常要写到深夜。这也让我深深体会到记者的生活并非像想象中那么浪漫,记者不仅是无冕之王,更是一个肩负重大使命的职业群体。
新闻容易忽略一些事实细节,而恰恰是这些细节比如人物,时间,地点等必须要精确。刚开始采访时,自己总不注意,人名地名没有留心去反复核实。在老师的嘱咐下,我知道了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其实是新闻中最重要的。一个错误的人名甚至会影响整个新闻的真实性。另外,新闻中每一个字,每一个称谓都要准确具体。比如,在一次城市雕塑的采访稿中,负责管理城市雕塑的部门我用了城管部门这个称谓。主任在审稿时指出这个称谓过于笼统,让我打电话再次确认。确认之后城管部门变成了____街道办事处城管指挥中心。主任告诉我,越是这种责任单位,名称越要具体,绝不能出丝毫的差错。
在和老师采访的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无论走到哪里,老师总能细心留意身边的细节。记得在采访盲人老人为簋街制作忙问地图时,我观察到的是两位老人半小时完成一份、因此,我从老人效率高的角度采写。然而,老师告诉我,她粗略掐表算了一下,一份盲文地图上的地名只有40来字,半个小时意味着老人平均扎一个盲文需要将近一分钟的时间,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这让我明白采访时不仅要观察,还要细心。
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原则之一。前不久的纸陷包子和华南虎事件使大众对新闻真实性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也给新闻工作者敲响了警钟。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无论新闻线索来自何方,无论新闻事件大小,我们都必须深入现场采访。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做真实的新闻,为社会负责也为自己负责。老师告诉我,这种情况对于记者再普遍不过,虽然很多时候在做无谓的劳动,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必须亲历而为。
在报社,我发现很多记者并非新闻专业出身,理工科的记者作新闻也非常优秀。的确,记者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相比之下社会知识和经验也同样很重要。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就必须有全面的知识结构。记者是综合性人才,对每一领域虽然不能都像本专业那样投入,但至少都应有一定的涉猎。在我的采访中,有一次是关于网上银行密码被盗的新闻。当当事人拿着米多长的银行对账单给我们看时,我发现由于相关知识的缺乏,我很难理解。于是,我立刻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弥补这方面的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弄清了网上银行的具体流程和网络黑客的基本情况。这件事也提醒我对不同的领域,如果一点儿不了解的话,在采访中就可能受阻。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应深入,提前了解所采访的领域。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勤看书,多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灵活变通是记者需要掌握的一个技巧。有些时候做新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很多新闻是在换了一种思路后得到的。比如,在跟老师采访某盲人学校时,我们原定思路是采写一篇类似会议新闻。由于活动本身的形式化,因此很难挖掘出亮点。但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坐在前排有一位拄着盲杖,手持录音器的盲人记者。这似乎有点不同寻常。于是我们在活动结束后对这位盲人记者进行了采访。没想到,她身上有一段坎坷的经历。和老师一合计,我们决定改变之前的选题。
实习期间,我翻阅了大量的报纸杂志,了解了很多报业知识,。在采访过程中,接触到了各个阶层的人群,在与他们打交道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欠缺的东西人际交流。作为新闻记者,这个能力意味着你能否是采访对象信任你,把积压在心底的话向你透露,把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特别是在人物专访时,这往往也是一条新闻取胜的关键。除了不断练习与人交往的能力,我的体会还有采访前务必对你的采访对象做一个全方位的背景了解。这样做可以是使你的采访对象感到自己不适合一个陌生人交谈,不仅会很快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像老朋友一样聊天,也会获得对方的尊重。
通过这一次在报社里的实习,我感觉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都提高了一大截。以前写文章,就是没有任何实际的空写,没有任何的可信力,现在我感觉自己写东西就是“下笔如有神”,可以很快的将我要写的东西表达出来,这都是实习的来的。
以后我还是会出去实习的,一次实习可是让我提高这么多,那多几次实习那我不就可以提高的更多了,在毕业以后找工作的时候我可以和任何报社拍板,我写文章很好,实习过几次,工作找起来应该不难。
同时我也希望在校的大学生应该多出来走走,实习一下,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这样毕业以后才不至于在人生路上迷失自己,迎接自己美好的未来!
实习总结新闻篇6
按照《中国政法大学本科生专业实习管理办法》,及教务处《关于2007-2008学年本科生专业实习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及新闻专业教学计划,新闻系2005级的61名同学于2007年2—6月份进行了专业实习。经过这120天的实习,同学们重回校园时带回了如下成果:署名文章237篇,广播报道132个,编辑版面88个,电视节目31期,网络专题33个,参与编辑的稿件万余篇。
更令人可喜的是,同学们在专业技能、新闻素养、社会经验和人生观的确立等方面都得到了培育和提升。现将集体实习经验汇报、总结如下:
五条举措是实习的前提
早在去年年底,我们就召开会议,成立了专业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由副院长兼系主任宋建武老师挂帅担任实习指导小组组长,班主任做策应,细化任务,分工明确。同时,科学设计实习目标,提出标志性媒体概念,合理安排实习单位、流程和日程。具体来说,是做好了以下五条举措:
一、责任细化
2007年11月,人文学院新闻系组成了由新闻教研室副主任刘徐州老师牵头、2005级两个班主任王永亮、王佳航老师参加的实习指导小组,具体负责实施实习指导工作。
根据2005级本科生的实际情况,依据2006年制定的《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专业2005级本科生实习计划》、《新闻专业实习的标志性媒体》等实习制度及标准,实习指导小组明确了本届学生总体的实习原则、实习工作的组织和指导任务、注意事项等。2005级学生的实习指导本着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和以学生为本两个原则,要求从实习工作启动到实习表彰总结,各实习指导老师严格要求,细化指导工作,帮助每位同学完成既增长才干,又体现个人专业兴趣的实习计划。
考虑到新闻专业实习时间长、实习中涉及范围广等特殊性,新闻系强调要从细节入手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按照学院的有关规定,新闻系及时为全体实习同学购买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二、摸清意向
为了保证同学对实习有积极明确的认识,消除各种不必要的担心和顾虑,实习指导小组要求各班主任首先在班级内召开班会,讲清实习目的、介绍实习要求。
为了更好的了解同学的实习意向,2007年12月,实习指导小组还通过下发调查表、随时解答同学问题等方式,对每位同学的实际目标和规划进行摸底。这一系列摸底的目的,是为了使实习分配方案能够尽量满足每位同学的要求,与同学未来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充分体现了高校专业实习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服务的原则。
摸清同学们的实习意向后,人文学院新闻教研室随即开会布置实习单位的联系工作。这一工作涉及到教研室的每一位老师,需要老师通过自己的资源联系到合适的媒体。经过全体教师近一个月的共同努力,共联系到实习岗位约80个,为同学们提供了充分的选择机会。
此后,实习指导小组一一对应,精心为同学们安排了实习岗位。
2008年1月初,实习博客正式开通。实习指导小组在1月16日首次贴出实习分配初步方案。经过两个星期的反馈,实习小组再次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了部分调整。于2月13日确定了实习岗位分配的最终方案。
三、充分动员
2008年1月初,新闻系召开2005级实习动员大会。士气不可以不鼓,动员会是号角,是预防针,是心理咨询,是预案会。会议现场,2004级的优秀实习生首先向学弟学妹们介绍了自己的实习表现、实习经验及心得,告诉同学们如何快速地适应新环境和巧妙处理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她们的讲述言简意赅,言之有物,实用性强,现场反应热烈。而后,人文学院副院长兼系主任宋建武教授详细介绍了系里为2005级同学实习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强调了新闻实习的特殊性及其在四年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并提醒同学应当如何正确处理实习当中遇到的各种冲突。刘徐州、王永亮和王佳航老师也分别为大家鼓劲。同学们对未来四个月的实习充满了期待和热情,他们也提出了许多关于实习单位、饮食住宿等实际的问题,在场的老师和2004级优秀实习生也纷纷用自己的经历进行了解答。
为了管理上的通畅,根据指导老师专业特点,同学们分成了9个实习小组,形成了指导老师—实习组长—每位同学的阶梯式管理路径。
四、陪送到岗
根据实习指导工作原则的要求,实习生到岗应由指导教师选择性陪送,以体现新闻系对实习工作的重视以及对实习单位的尊重。实习单位对我校实习生也非常重视,按同学各自的兴趣将他们分到了不同的版组,并分配了指导教师。
就这样,实习第一阶段准备、上岗工作,截至3月12日全部完成。同学们投入到了紧张的实习当中,实习生活也揭开了新的篇章。截至3月21日,同学们均已进入较好实习状态,在各自岗位上按照实习单位要求热情工作。
五、重视总结
我们非常重视实习总结会,这样保证了实习工作的有头有尾,是收心会,是鼓劲会,是温暖会。实践证明,我们建立的实习小组长制度、实习博客交流制度、实习简报发布制度、实习指导教师激励制度、优秀实习生奖励制度等对于保证专业实习的顺利实施,达到理想的实习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也为总结实习中的经验教训提供了素材。同时,我们适应多媒体融合的时代新格局,专门引导学生制作了实习杂志《蜕变》(包括电子版)和电视片《寻宝记》,在新闻系广大师生中受到较好赞誉。
四个阶段是实习的动力
经过四个月的实习,同学们普遍反映对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切身的感受。大家在总结实习生活时,既感到沉甸甸的收获,也感受到在竞争激烈的传媒业自己即将面临的挑战。虽然由于岗位性质不同,同学们最终表现在媒体上的有形成果多寡不均,甚至一些参加团队作业的同学可能没有署名成果,但一样努力过,大家的收获是相同的。具体而言,在实习的四个阶段有不同表现:
一、实习第一阶段的表现:适应环境,踏实起步
实习使同学们体会到另一种成长。张邸同学总结说:实习,作为我们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教会我们的不仅是怎样去工作,更意味着我们从此长大成熟了。长大了的我们,学着用一个积极的心来面对未知的新生活,学着用一个学习的心来充实自己,学着用一个勇敢的心来应对竞争。长大了的我们,更加爱护与珍惜自己的集体、学校,并主动维护她们的荣誉。长大了的我们,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亲情和友情的真谛。
对于实习期间可能遇到的困难,同学们也有冷静的认识,那些细致、实实在在的工作内容,同学们有脚踏实地认真面对的态度。从实习第一阶段的表现来看,未来几个月,同学们将凭借自己的努力辛苦而从容地顺利度过。
二、实习第二阶段的表现:巩固思想,初试锋芒
2008年4月,人文学院新闻专业的学生进入实习学期的第2个月。在实习单位老师和学校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已经基本适应了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各自的岗位上初尝收获。现在,实习过半,同学们业务能力增长,专业思想巩固,对新闻工作及未来职业状态也加深了理解。
为适应传媒业新媒介增长迅猛,多种媒介共同发展的格局,2005级新闻专业学生也被精心安排在报纸、期刊、广播之声、电视台、网络、通讯社等不同类型的媒体实习。在度过实习适应期之后,大多数同学已调整好心态,积极投入工作。目前同学们已经基本适应了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熟悉了所在岗位的工作规律和业务要求,并能综合运用在校期间所学知识,初试锋芒。一个多月来,同学们对不同类型媒体的运作规律逐渐熟悉,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同学们的实习作品分布在经济、政治、外交、法制、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通过实习,同学们也增长了知识和见识。
经过两个月的磨练,同学们开始培养起职业精神。《经济观察报》的杨文玥谈到了她实习中的心理转变:遭受过许多次拒绝采访,最初总会觉得气馁,但是编辑说‘只要我们做的事问心无愧,只要是真诚的,总会被感动,虽然被拒绝采访是很经常的事情,但是以后回头再看,不会毫无收获。’参加各种大型会议、电话采访让我对各种环境、氛围下的采访更加熟悉而不惧怕,渐渐有了勇气。
在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实习的陈海斌同学说:记得刚刚来办公室,见到那些指导老师的时候,我们羞涩得连一句整话都说不好,而现在已经很好地融入了这个整体。忙的时候,我们一起编辑稿件,空闲下来,在办公室一起进行飞镖比赛。可是说是其乐融融。交际能力的提高也是我们这次实习一大收获。
三、实习第三阶段的表现:心态成熟,感受进步
5月,人文学院新闻专业的学生进入实习的第三个月,同学们从最初的兴奋、好奇慢慢走向平静、平和,实习开始进入到较深层次的专业思考和实践阶段。而且,今年春季以来,新闻大事多,突发事件、政治敏感事件、灾难性事件多发。面对紧张复杂的局面,同学们在实习单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显示出了专业精神和良好的新闻职业素质。突如其来的地震考验了同学们的职业技能和素养,也显示出同学们牢固的专业思想。在灾难面前,很多同学都意识到作为一个传媒人的责任,做力所能及的事并对媒体的报道有自己的思考。同学们基本熟悉了媒体的工作流程,经过初期的训练,绝大部分同学变得更加安心和用心,并开始进入深层的专业实践,多数同学已经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经过三个月的实习,同学们的心态、情绪以及行为,开始逐渐分化,大部分同学经过前两个月的锻炼,对实习单位的环境、人员、规则都越来越熟悉、适应,心态也越来越从容、成熟;一小部分同学则在连续三个月、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感觉到了疲惫和失落。这个新情况引起实习工作指导小组的高度重视,本月实习指导工作加强了对同学们实习心态的辅导。
四、实习第四阶段的表现:受益良多,依依不舍
6月,人文学院2005级新闻专业同学进入实习的最后一个月。这一阶段同学们在实习岗位上越来越得心应手,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实习即将结束,很多同学感到受益良多和依依不舍。
在经过最初的适应期之后,同学们的业务水平从熟悉程序转入提升阶段。经过四个月的学习锻炼,同学们已经摆脱实习之初的青涩与懵懂,在各自岗位上工作得越来越熟练,独立担纲进行新闻采编工作的机会越来越多,一些同学开始承担比较重要的工作任务。由于表现出色,部分同学还得到实习单位的挽留,希望他们能够延长实习期。
四个月来,同学们凭借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品格赢得到了实习单位的信任。在《新京报》评论部实习的史会元同学、在儿童杂志《动动漫》实习的马妍同学被实习单位再三挽留,希望他们能够延长实习期。在《精品购物指南》实习的张蕾同学则获得实习单位聘任工作的邀请。
三点收获是实习的目的
成果有形,成长无形;成果有限,成长优先。实习不仅仅让同学们有机会通过现实的新闻工作环境对学校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动手能力增强,而且磨砺了同学们的品性,使同学们的专业思想更为稳固,心态更为成熟。总结而言,同学们在实习后主要有三点收获。
一、树立专业精神
通过实习,同学们深知,记者的荣誉就在于深刻地关注和记录人类社会正在发生和形成的历史,不断地揭示历史进程中的瓶颈因素和问题所在,深刻地反映社会制度与政策的弊端,从而以新闻的力量推进社会的进步与文明。张大伟在实习感悟里如此表达自己的心情:六月,我最怕六月来了。学了三年新闻,看了三年古往今来记者,现在自己扮演了四个月的记者,我也喜欢上了这个角色。让王夕最开心的一件事是台长听了她做的一期节目,说很不错。虽然有老师指导的成分,但是她感觉很有成就感。因为那期节目她做得很辛苦,光是跑顺义就跑了两趟。在那一刻,她觉得辛苦是值得的。
王黎莉在5月12日那天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媒体的责任。当时她正在中新社里实习,整个社里乱了一下,也听到楼下有跑出去的人惶惶不安,但是马上每个人都忙了起来——没有人忙着给家人打电话,听到的是马上联系地震局、快发通稿、五要素齐了就发稿、派记者去四川……那一刻,记者的职责这个词那么清晰的展现在我面前。对传媒来说,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可以确定为三个境界:人性境界——对人类价值的追求;理性境界——对真理价值的追求;超越性境界——对生存价值的追求。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文化关怀。二、情感关怀。三、成长关怀。四、社会关怀。这就要求自己在文章中,力求跳出小我,获得一个大我的人类意识,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己的倾吐表达出人类共同的情感与思考。
?精品购物指南》虽然是一家娱乐服务性较强的媒体,但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随便,很注重消息来源,很注重媒体的公信力,张蕾说:就像主编经常教我的:任何一个信息渠道都要进行核实,我们必须对受众负责。这时候,她深刻认识到,真是诚之精髓。大真无言,大真为美。诚信自古就是核心道德之一,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新闻事业正常运行的道德基础。
美国新闻界巨擘普里策在一篇名为《新闻学院》的文章中曾大力提倡新闻学教育:铸就未来共和国的力量就掌握在未来一代的记者手中。同学们在实习中逐渐意识到,真正成功的、对人类进步事业有贡献的传媒都是以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制度安排为己任。为之而奋斗应该是一个真正的记者毕生的追求!真正有良知的记者应记录真实的中国,并以其人文理想推动中国的文明与进步。这种传媒人之爱有三个层面:第一、无私忘我之爱。第二、物我合一之爱。第三、天人合一之爱。史会元说:新京报是一家京城的新兴媒体,由于南方报业集团参与管理,其理念有别于京城的各家老都市报,更加亲民化,尤其是其言论更加大胆、新锐。逄成欣说:在实习单位,感受到中青报能做出冰点时评与之正气、严谨的作风分不开,既耐心细致,少说多做;处理问题时又灵活应对,不拘泥形式。
二、磨砺职业心态
通过实习,很多同学把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真正结合起来,他们更热爱新闻,更愿意通过努力,成长为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中新社的吕可珂说:实习前的我并不想今后从事新闻方面的工作,但经过两个月实习,我的想法在变化,现在感觉当记者也挺好的,能让我把自己感兴趣、喜欢的事儿写出来告诉大家,向大家传播好的消息、好的心情,这个过程很开心、很温暖,我喜欢。张大伟同学说:实习已经近两个月了,一开始的兴奋也慢慢归于平淡,感觉自己也渐渐融入了中新社的经济部的工作氛围,像一块干枯的海绵拼命的吸收来自外界的一切信息和知识,每一天的醒来都让我兴奋,我迫不及待要面对今天的挑战。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名目繁多的各种会议,国家领导到普通市民,从五星级酒店到市井胡同,开阔了眼界,长了见识,更多了一份成熟和自信。现在,我觉得做一个记者很快乐,像镜子一样反映着这个城市,这个国家的点滴变化。有时候看镜子,我分不清自己是个学生还是个记者,我想,我喜欢上了这个工作。我很快乐,我不喜欢重复。
实习中,同学们对新闻操作技巧,新闻从业环境、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等也有更深思考,实习使同学们对行业环境更为了解,对新闻的理解也从书本上应然的讨论到实然的思考。
逄成欣同学说:在实习单位,感受到中青报能做出冰点时评与之正气、严谨的作风分不开,既耐心细致,少说多做;处理问题时又灵活应对,不拘泥形式。
不过,并非所有同学的实习都一帆风顺,也有一些同学在实习遇到困难时难以自我调整和适应。实习工作指导小组针对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类指导。对于个别由于个人原因不能很快适应实习生活,甚至产生负面心理的同学,实习工作指导小组根据具体情况帮助其转换了实习岗位。对于由于私人理由要求提前结束实习的同学,实习工作指导小组则提出了严肃批评,并再次申明实习纪律。此外,实习指导老师还建议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实习成果观,帮助同学们摆正实习心态。
三、锤炼事业品格
实习是同学们从校园里走出来,接触社会的开始,特别是新闻工作本身是需要广泛社会交往的工作,同学们深切感受到通过实习,他们还得到了很多关于人生的培训。
在《精品购物指南》实习的黄鸿毅说:我觉得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关系,与周围的人事关系是良性的,才能在集体中找到安全感、归属感和荣誉感。林芳斐也认为,两个月下来,她学到最多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如何与人交往。
在凤凰卫视的胡晓和李晨平日较文静,她说迄今为止,我想我们最大的收获其实是懂得了怎么与别人有效的沟通、交流。但是,就在一个月前她们还为此焦头烂额。第一次老师让我们去找嘉宾的联系方式时,我们甚至不知从何入手,以前都以为联系这样的事应该是有专门的部门或工作人员去做,心想这些人以前闻所未闻的,突然要让去把他们的电话号码找出来岂不是很不可思议?现在她们已经拥有更主动更积极的心态,懂得沟通、交流在任何时候都很重要。后来我们在录棚的时候,还会主动跟那里的灯光师、摄像师等老师交谈,问他们一些专业方面的问题,这在一个月前的我们是不可能的。
韩雅堃同学说,一个真正优秀的记者是一个具有开放性格的人。这种开放,不仅是指要有开朗的性格和善于与人交流的能力,而且要有开阔的眼界和活跃的思维。更重要的是要有不屈的精神和韧劲。在这段实习生活中我实实在在体会到了老师所说的开放的含义和真谛。
胡晓无比珍惜在凤凰卫视实习的4个月:这是实习的最后1个月,我们的实习开始倒计时。随着天数一天一天的减少,我们因不舍而更加珍惜所剩的为数不多的实习时间。四个月的时间,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在这个团队里,我们真的吸取了很多的养分。如果说,在学校我们的知识是老师传授的、给予的;那么在社会上,那些技术、经验、方式却是我们踮着脚尖摘来的。态度决定一切。你有多积极,你就有多少收获。
康燕清同学说:四个月的实习,增长的不只是经验和阅历,还有心智,在实习的过程中经历了迷惘、挣扎、追求然后思索的心理成长的四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有看不懂稿件的痛苦,也有做出采访的快乐,有连转四趟车的辛酸,也有半夜一个人赶不上公交车的恐惧,但感受最深的还是在学到新知识时的充实。
实习总结新闻篇7
1 实习目的
1.1
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从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更好的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初步的知识。
1.2
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亲身感受到由一个学生转变到一个职业人的过程。
1.3
本次实习对我完成毕业实习报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 实习时间
20xx年2月8日—3月31日。早上9点上班到12点,下午2点上班到6点。周三晚上加班,周六停一天,挺轻松了。
3 实习地点
福建省xxxxxxxxxxx
4 实习单位
?石狮侨报》社。
关于《石狮侨报》,由石狮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主管、石狮侨报社主办,是一份周报,每周三出稿,周四见报,所以,相比日报,就不会那么忙碌与紧张。对于我这个初学者来说也蛮好的,至少不会有太大的压力。报社里现在的工作人员将近20人,有采编部、广告部、办公室、美编部等,虽然比不上大报,但也很不错了,而且正在向大报靠近。而我实习的部门就是采编部。
5 实习主要内容
5.1
“天下英雄皆我辈,一入江湖立马催。”从学校到社会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领导,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
实习过程中有件事对我触动挺大的。当我满怀信心第一天上班,我刚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一个同事就问我:“你学什么专业的?”答曰新闻学。“你会写稿子吗?写过稿子吗?”看着他那一脸茫然与不屑,任何解释都是多余的,我决定用实际行动证明给他看看。
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我总是不失时机地展现自己,工作中领导安排给我的写稿和改稿,以及校稿的任务,我都认认真真的完成,从来不敢马虎。工作一两年胜过十多年的读书。两个月的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
“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很少。平时我在修改稿件时,只能在自己以前的基础上努力自学尽快掌握有关新闻学的知识。平日里勤动脑、动手、好学多问。
由于住的地方离实习单位比较远,所以每天8点不到就得起床,留给个人支配的时间更少。我必须克制自己,不能随心所欲地不想上班就不来,而在学校可以睡睡懒觉,实在不想上课的时候可以逃课,自由许多。
5.2
实习,就像进了社会大熔炉一般,就算在学校是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在社会里自己就像是空气中一粒微小的尘埃,也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识的匮乏。实习这两个月期间,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体验到社会竞争的残酷,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为将来自己就业之路做准备。千淘万漉虽辛苦,但也要摩拳擦掌,做好又一次投身熔炉的准备。
在我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我就听别人说过,这个职业需要很广的交际圈。这次参加实习以后我真正体会这一点。“人不熟,谁会主动给你提供素材啊!”是啊,朋友圈广,哪里有事哪里就会主动打电话找你,这样就不用担心丢失了大事件。然而要有这样一个成功的朋友圈需要自信、开朗、真挚为基础。我在采访的时候经常会脸红,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这样容易让采访对象产生紧张,影响采访效果。所以接下来我需要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我学过《新闻采访教程》,里面有个引用“事先有研究、有准备,是采访深入、效率高的关键”。在实际采访活动中,我深刻感受到访前准备的重要性。无论是哪个记者老师,在出访前必定会通过各种手段了解采访对象。举个例子:3月15号,是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当时要做这篇稿子的是张记者。但他突然有其他新闻要采,于是叫我去狮城国际广场采访消协现场咨询会。因为接到通知很突然,对这方面的资料没有准备。所以临时在网上查了一些相关信息,还好在开幕前赶到了现场。现场咨询了很多工作人员,拍了一些照片,拿了很多资料,了解了不少事情。那次采访很成功,有了采访的侧重点,避免了无谓的话题。
5.3
后来渐渐多了自己采访的机会,每次的采访回来,都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幸好记者们都很乐意帮助我,告诉我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需要改进,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