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课改心得体会5篇
不管是写什么类型的心得体会,我们都要先明确写作的主题,大家在写心得体会的时候都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受,小文学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新教师课改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新教师课改心得体会篇1
新学期伊始我参加了新课改培训,受益匪浅。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想,这句话对一个教师来说就更具有现实意义,因为教师要面对的学生,是富有时代气息的活生生的人。尤其是现在的大多数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新思想和新主张,他们善于思考,会用自己的双眼看世界。假如我们教师仍然死抱自己的传统,满足于现状,不愿意学习,就会落后于时代,势必跟不上形势。因此,教师的职后再教育再学习就显的尤为的重要。这次培训实际上是一次更新观念的活动。同时,我认识到新课改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自然延伸,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要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为他们今后升学、就业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并使他们具备作为21世纪公民所应有的基本英语素养。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通过学习,我深刻领悟高中英语新课改的理念:
(1)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
(2)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
(3)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5)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我们了解到高中课程的总目标:高中英语课程包括五个维度的基本目标,即语言技能目标、语言知识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策略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它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基础,要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知识和熟练的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则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要培养学生开放的、接纳的文化意识。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要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有了理论上的正确认识,我们的教学就有了依据,我们的教学就更有针对性,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我们在今后开展每项教学活动前,都要充分论证是否符合课改精神,是否有利于课程总目标的实现,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而不是“穿新鞋走老路”,更不是“轰轰烈烈搞课改,扎扎实实搞高考”。要在教学中,大胆实践英语新课标理念,把我们的日常行为变成新课标新理念的具体体现,全力以赴地开展以运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活动,使我们的教学真正成为落实课程理念的战场。通过培训学习,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优化课堂教学。首先,在课堂组织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言的交际性注定了英语课必然是参与型的课堂。英语课堂是学生接触英语的主要场所。只有学习外语的人沉浸在丰富的、强化的、持续不断的外语环境中,才会达到最有效的外语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必须为学生学习创造一种浓厚的英语气氛。教师应从第一节课开始就用英语授课,不能迁就学生。这也是一种听力训练。教师用,学生也会用英语回答问题,用英语去思维。不要怕学生听不懂。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由不懂到懂的过程。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和参与欲,教师提供机会给学生,学生自然会热情投入。活学活用,效果就好。新的中学英语教学动向要求学生扩大词汇量,增加阅读量。这就要求教师适当增加教学内容。每周拿出一节课去指导学生博览课外读物,对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丰富他们的各种文化知识是大有帮助的。其次,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模拟交际,让语言有用武之地是优化教学内容的一个方面。作为高中教师则可抛开现成的表层理解的问题,设计掌握文脉分析句与句、段与段之间关系的问题,并提出深层次理解题,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习策略。提高课堂质量的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培养。新课程增加了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重视的是过程,让学生掌握研究学问的方法。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就是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负责介绍实用的东西给学生。教师应精选相应的内容推荐给水平不同的学生,让他们自学、探究。所选内容要有时代感或选自英文报纸等。学生通过自学,知识面扩大了,英语水平提高了,自学习惯也逐渐形成了。是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开端。所以,我们要消除教学观念中的误区,不要把教学仅仅局限在课堂中,局限在教材上,局限在教室里,局限在教师的水平之内,要有超越意识,才能有超越的发展。
三、重视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结构体系、难易程度与分量以及活动与任务的设计等方面,都力求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注重激发其兴趣,有较强的感染力。教材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文化信息量大;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改变单纯重视讲解与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模式;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地安排语言材料,以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设置真实而生动的情景和“任务型”的活动,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其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提高其用英语做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采取综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和发展能力。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客观地评价传统教学法,让活动课堂真正地动起来,拒绝做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不能夸大,但也绝不可抹杀,不能“不认可教师与文本对话对学生的启迪,不承认教师在课堂对话中具有的组织作用和支撑作用”(周仁良语)。只有教师必要的介入,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讨的兴趣,也才能将探讨引向深入。因此,在新课程的推进中,我们的教师要静下心来,理解课程标准,实践课程标准,发展课程标准。我们在强调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更要注意教师在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作用。新课标指导下的老师,有义务进行正确、深入的点拨和指导,有义务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创新学习习惯的养成,而绝不仅仅只是学生意见的简单欣赏者、总结者,而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所以,仅仅改变座位的安排不是新课改,每堂课上都有几分钟的肤浅讨论也不是新课改,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法更不是新课改。在课堂上,我们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而是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和竞争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我们每周可以安排一组学生进行showandtell活动,学生自由结合,题目自定,分工协作,发挥所长,真正让学生动了起来,达到了活动的目的。新课改的课堂上并非是活动越多越好,学生活动在精而不是在多。传统教学法中也有大量值得借鉴的东西,不能全盘放弃。
五、开展教育科研,实施课堂观察,倡导反思性教学。课堂是一个特殊的场景,教师在课堂上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在与学生的频繁互动中,教师的注意力都集中于学生以及学科知识传授上,这使他们很少对自己的行为有自觉意识,无论这些行为是有效还是无效。课堂观察是教师从事课堂研究较好的起点。正是通过教师对自己和同事的课堂观察,增进了教师对自己行为的意识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责任心,促使其系统地、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和教学行为,发展其自主性的专业判断力,并通过观察研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校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使自己的职业成为一个自我发展的过程。
精心设计、打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虽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是适当的模式有利于新老教师的共同进步。我们提倡在模式基础上的个性张扬,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推陈出新,保持活力。因此,我们要集中全体英语教师的智慧,设计出不同课型的基本模式。如阅读课模式,词汇课模式,语法课模式,复习课模式等等。比如在阅读课上,我们应形成通过跳读、速读和精读由浅入深地获取信息,并通过不同的学生活动获得情感体验,以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发展,依托课文并超越课文的情景教学模式。
总之,这次培训使我学到了很多,我明白了新课改下教师职责的转变,明确了新课改所倡导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对于这一主体要利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如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运用多种学习策略等。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贯彻新课改的要求,真正全面地推行,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9篇《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新教师课改心得体会篇2
本人在数学新课程培训中认真听取专家讲课,对于新课标有一定的心得体会,现具体汇报如下。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一门主要课程,它从国际意识、时代需求、国民素质、个性发展的高度出发,是对于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它是学习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也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意义。
重视数学思维方法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着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数学思维的特性: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数学思维的结构和形式: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关联系统,可分成四个方面:数学思维的内容(材料与结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维方法)以及个性品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互素的临控等);其基本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
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观察与实验,比较、分类与系统化,归纳演绎与教学归纳法,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一般化与特殊化,模型化与具体化,类比与映射、联想与猜想等。思维品质是评价和衡量学生思维优劣的重要标志,主要表现为: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批判性、独创性。
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师有责任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时空,指导学生撷取现实生活中有助于数学学习的花朵、启迪学生的应用意识,而学生则能自己主动探索,自己提问题、自己想、自己做,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本人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在日常教学中,就要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争取早日成为合格的、成熟的数学教师。
新教师课改心得体会篇3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
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新教师课改心得体会篇4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已经感受到了一些变化:各地用的课本是不完全一样的;老师上课不是“紧扣教科书”了;学生的“问题”多起来了;“中考”改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了;高中录取不是只看分数了。
新课改在我省已开展了一年多,可这期间我一直没有机会真正的接触新教材,仅对新课程理念有一些了解。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我恍然大悟,开始真正的了解了新课改的实质。以下是我这几天的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通过本次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我了解到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本次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的基本理念与追求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习方式,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坚持评价方式的改革等等。新课程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没有交往发生的教学不能叫做教学(最多可以叫做报告)。“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因此,我们广大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人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学生实践,更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评价,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强的创新型人才。
第二、拓宽知识结构。
作为教师,不仅仅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更重要的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拥有广博而精湛的知识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要给人一杯水,不仅自己要有一桶水,最好还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教师知识的渊博,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因此,我们老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博览群书,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新课程改革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第三、积极探索,创新教法学法。
新课改不仅体现在教学观念、教材体系、教学评价方面的改变,更重要的还体现在教法学法的创新上,推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改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法的设计和学法的指导上。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而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二者只通过知识和技能等信息媒介进行沟通,很难形成互动、合作的关系。而心理学和学习科学的研究表明,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观念,去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
新教师课改心得体会篇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的全称,建国以后课改已有过好多次。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
二、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题目——实验探索——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预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夸大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改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往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往做。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三、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希看、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