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家乡看变化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3-09-09 14:03:49 分类: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经历的总结,是对成功和失败的反思,从中我们可以汲取宝贵的教训,心得体会是对生活、工作、学习或其他方面的反思,以获取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智慧的一种方式,以下是小文学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游家乡看变化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游家乡看变化心得体会5篇

游家乡看变化心得体会篇1

啊!终于放假了,我可以尽情地玩了!我兴冲冲地跑回家里,准备告诉爹妈我得奖的喜事。可一下推开房门,我愣住了,只见我家客厅沙发上坐着一个人,他长的很高大,头发虽然有白,但脸上却容光焕发,整个人看起来十分精神。我满脑子疑惑:这是谁呀?我好象在哪里见过他,却一时怎么也想不起来。

爸爸见我一脸的迷茫的样子,就指着那个人对我说:“怎么?连你大伯也不认识了?”我仔细一瞅,还真是大伯。大伯见了,拉我坐下:“阳阳,怎么认不出我啦?是啊,这也不能怪你,几年没见面,咱家乡变化可大了,大伯同乡亲们一起植树养牛,都发财了。”大伯一脸喜气地对我说。

看大伯那个高兴劲儿,我却一脸不相信,离开我的家乡,跟着来城里打工的爹妈到城里读书才短短几年,怎么会变化这么大。大伯又开口了:“这几年农村政策好,老百姓家家养牛养羊,种植核桃树、苹果树,还在季节到山上采药材等,家家都变化不小,村里的小茅屋变成了二层小楼,牛拉车变成了小轿车、摩托车。犁地不用牛了,改用小型犁地机了~~~”大伯一开口,就像天河决了堤似的。大伯见我还不相信,又说:“不信,放假了你可以回去看看嘛!”经大伯这么一鼓吹,我还真有点想回去呢。

第二天,我们一家人坐长途班车,又换公交车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进村之后,我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原先进村的小土路,变成了光滑的水泥路,以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现在什么也不怕了,再往前走,原先的小草房真的被一座座两层小楼房替代了。村里还盖起了养鸡场、养牛场、养猪场~~~走过去时大伯家里,只见电冰箱、电视机、沙发、电话机~~~一应俱全,房子又大又干净又漂亮。

吃过午饭,我又和大伯来到了村头,一眼望去,只见大片的麦苗绿油油的,村头的养猪场里,一位年轻的阿姨正为圈内的大肥猪喂食呢。正看得出神,村头的公路上,突然传来上阵三轮车发动机的声音,等到走到眼前一瞧,原来是村里小超市的叔叔进货回来了。

下午2点多,曾在村里幼儿时的小朋友们找到了我,要我和他们去看一看他们的新学校,边走边说笑,我们来到了距离我村不到二里的学校,走进校园,只见学校里的教室宽敞明亮,什么电教室、活动室、微机室~~~十分齐全,大大的操场上,还有一副崭新的篮球架呢。

看到家乡的变化,不由我发出感叹:“变了,变了,家乡真的变了,这多亏党的富民好政策,多亏乡亲们的辛勤劳动。”我愿我的家乡明天变的更加美好!

游家乡看变化心得体会篇2

我们现在生活的杭州是这么的漂亮,但我们有没有想过,以前的老杭州是怎么样的,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们家乡的变化吧!

以前的老杭州马路上是自行车清一色,一眼忘去,全是自行车,没有电动车,更没有汽车。如果有什么重大的聚会,我想我们看见的一定会是自行车群。有许多的照片记载这这些自行车群,有一张照片就可以非常明显的看见这是一个自行车群,一张照片上只有自行车和人,其他什么东西都没有。和我们现在比起来,那时候是在是差得太多了,我们现在的马路上到处多是汽车、电动车,自行车已经是很少见了,汽车排满队,电动车横冲直撞,自行车已经快被淘汰了。但是大家知不知道,我们现在所用的'汽车,虽然出行方便了,但是却排放了许许多多有毒气体,对我们人体有很多的伤害。但是,以前的自行车就不会排放有毒气体。我现在在这里提倡大家一起来骑自行车,自行车虽然骑起来很累,但是可以排除掉有毒气体的危害,还可以兜风,看风景,这不是很好吗?

以前的杭州人民过的生活很艰苦,要是那户人家有这么一个小小的广播,别人都会说那户人家有钱,是大户人家,而我们现在呢?每一户人家都可以在以前说是大户人家,都很有钱,家中的家具都崭新崭新的,有一点旧就跑到家具市场去买新家具,根本不把钱当回事。而且现在几乎所有的人家都有了自己的汽车,坐公交车的人也越来越少。难道我们就不能学得节约点吗?我们现在的孩子在家长的眼中都是宝贝,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也可以说是不把钱当回事。

我们现在虽然在21世纪,在发达的世纪我们照样也要节约,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这来之不易的生活是怎样得到的。我们应该学会节约,让我们做一个节约的孩子吧!

游家乡看变化心得体会篇3

我的故乡是在福建省罗源县起步镇,三十年前,这里没有超市,没有卡拉ok,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机动车,没有铁路火车,没有私家车、没有运动场、没有??,总而言之,现在有的那时很多都没有。然而,时光荏苒,日月穿梭。弹指一挥间,三十年过去了,时间进入20xx年,30年里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每年每月都被家乡的新变化感动着、震撼着,内心有说不出来的激动。

也许有人会说,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镇,能有什么变化?是的,照比全国有名的大城市上海、香港等等,我的家乡实在是微不足道。然而,若是和过去相比,你就会发现,我的家乡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家乡所在的罗源县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84年罗源湾经省政府批准列为二类通商口岸,1988年罗源被国家列入沿海开放县份;1992年成立了省级罗源湾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年摘掉贫困县帽子;1997年基本实现小康,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小康的原贫困县;1999年4月国土资源部在罗源湾建立了全国首个土地综合开发整理示范区;1999年8月国家科技部等5部委批复罗源为全国科技兴海示范基地;20xx年7月罗源湾被省政府确定为福州外港。从1993年至20xx年,连续八年被评为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20xx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5.09亿元,工农业总产值70.20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1.0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9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96万美元,外贸自营出口总值347.20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66元。目前,全面开发建设罗源湾的条件已成熟,罗源湾将成为东南沿海最具生机活力的投资热土之一。

暂不说这些我们不熟悉的数据,那毕竟离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有些远。就从我们身边从我们平常所接触的事物,你也能对感受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跟随我漫步小镇,你会对家乡的变化有更深刻的体会。

“要致富,先修路”。家乡的人民从实践中体会到了修路的好处。在过去,家乡人民深受路途之苦。坑坑洼洼的泥土路,走起路来拌跟斗,一下雨更是泥泞不堪。世世代代的家乡人民终于告别了那“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路滑,费时费力”泥土路,一条条宽敞的柏油路、水泥路遍布了大街小巷。从摩托车代替自行车,到现在许多家庭都开上了汽车,路修好了,随路而建的桥也一座挨一座。一座座气势磅礴,华美绚丽的大桥代替了历史悠久的石拱桥。一条条宽阔平坦的路,一座座华美壮阔的大桥就是家乡人民通往小康的坦途!

进入村口,一幢幢崭新漂亮的楼房跃入眼帘,一改村民过去所居住的泥砖瓦房等危房险舍,村民不再因每逢刮风或暴雨天而临时转移住处了。大多数村民圆了“安居”梦。这些楼房的建成,既有省政府实施安居工程,给予贫困户补助兴建的,也有农户因发家致富建设的。改革开放前,几乎家家户户住的房子都是茅草房,下雨天的时候,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后来用砖砖瓦瓦建了个土砖房,下雨天依然受此待遇。现如今,一踏进村庄,一幢幢二、三层高的新楼房,展现在眼前。每户人家一块五、六分土地的宅基地,.四面用宅沟围起来,沟水清澈,鱼翔浅底,既可捕食,又可防火。宅前宅后,还种上了花果林木,绿树成阴、鲜花争妍,家家住的是个鸟语花香、环境优美的“农民别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乡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助下,家家接通了水、电,既可饮上洁净的自来水,

又能用上电灯、电话,还可上网、看电视,过上了现代化的城市生活。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是家乡的厕所。大多是用黄泥砖头砌成的。那是一个很无奈有些很滑稽的玩意。首先,是一条非常泥泞的小路,干的泥,湿的泥,黄的泥,黑的泥。小道两旁,杂乱地长着叫不出名字的小花小草。杂草堆上,立着两排整齐而非常丑陋的房子。那些黄泥砖头,没有一点结实的感觉,用指甲轻轻一刮,泥粉就会刷刷的落下来,总让人担心,一下雨就要融化,这就是那畏人的茅厕。人,可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而茅厕,更是可以未见其屋,先闻其臭。小时候,每次不得已经过那条小路,都要捂着鼻子,以尽可能快的速度逃离!站在茅厕口,第一次见的人大概都没有进去的勇气:只见昏暗而浑浊的粪池散发出阵阵恶臭,阳光透过屋顶上唯一的一片光瓦射下,照在搭在粪池上的那两条细窄的木梁上,谁都忍不住担心那木梁的久远能否承受住自己的重量;不要以为茅厕是寂静的,苍蝇是这里的主角,“嗡嗡”地没头乱撞,其间还夹杂着猪圈传来的“呜呜”声!而在昏暗的角落,有着苍蝇的盛宴:堆得高高的手纸和竹条在猥琐地微笑!而今那令人生畏的厕所再也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新房里的厕所:贴着光滑的瓷砖,有u型水管把臭气隔离!厕所里残留着沐浴露的香气,有时老阿公阿婆还会在里边哼着听不懂的歌儿。今年春节回家,遇到一件非常可爱的事:年近七十的邻居大伯风风火火地过来帮忙卸年货,嘴里啊,还哼着庾澄庆《热情的沙漠》!大伯是从来没有读过书的人哪!仔细一问,原来是大伯听dvd机里唱着好听,偷偷叫小表弟教着唱的!这不常说嘛!物质与精神不可分割,现在的乡亲们已经不满足于电视这点娱乐了,随着生活的逐步改善,人们对生活质量和水平

有了新的要求。人们在有了dvd机,看着自个儿喜欢的电影开心地笑,有了麦克风,欢天喜地地直起腰板唱一唱的同时,为了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还采取“村民筹一点、出外乡贤捐一点”的集资方式,组织演黄梅戏、播放露天电影、英歌队、舞龙、舞狮、彩旗队等一系列文娱活动,昔日历久得见的演大戏为主的欢乐庆典,今年在家乡大饱眼福。切实为偏僻的山村平添了几分热闹。据悉,村里每年春节前后都要举行一次这样的盛典,扬洒丰收喜悦,憧憬美好前程。

过去,村里的年轻夫妇迫于无奈出外打工,男的出远门谋业,逢年过节都很少回家团聚,女的则就近县市打钟点工或当保姆,一家人“各奔前程”,许多孩子就只能寄住在爷爷奶奶家,造成孩子的许多教育问题的出现。如今,有很多农户在家里兴起了家庭养殖业,圈养良种猪,多则近100头,少则10多头;承包土地,开始规模化种植,运用新技术进行大棚种植;还有的兼承包鱼塘圈养起罗非鱼;各家各户拥有1—2台电车,为周围的制衣厂针织手套、短裤,去肉松厂包装肉松等服务,每天轻轻松松的针织活也能攒上百来十元,一家人不用外出也能在家攒钱。可谓过上了“男耕女织”的生活。过年走在小镇上,你随处可见热情好客的乡亲们,大家脸上无不洋溢着喜悦的笑容。“现在社会风气好了”、“党和政府的真正关心到农民的心坎上”、“村里的贫困户生活得到保障”、“读书免费,种田免税”??成了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欣看家乡的变化,只不过是中国新农村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乡镇,随着时代发展的潮流而进步,随着时代发展的脉搏而跳动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新自然,在清新自然中又富有现代气息。

三十年来,家乡的变化真的很大,三十年变化当刮目相看。我为自己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小镇、这样的一个年代而感到自豪,更为自己是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而感到骄傲,我们缔造着改革开放的辉煌,我们享受着改革开放的硕果。对比三十年前,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工作,因为我国开放的脚步时刻没有停息过。我们没有理由放低对自己的要求,因为时代的脚步不允许我们停滞不前。三十年后的家乡是大自然的天堂,是幸福的乐园。三十年,可谓弹指一挥间!虽然没有坎坷的个人经历,没有耀人的工作成绩。但30年的变化足以让我们触摸到了社会前进的脉搏,感受到了时代跳动的音符。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惠及了每一个国人的生活,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滋润了每一个国人的心田。

三十年前,当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的时候,百废待兴;三十年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欣欣向荣。基于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和辉煌成就,摆在中国人面前的是一个更加艰辛和充满机遇的未来。任重而道远,我们还应该不断努力,继续改革的步伐。历史也已经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挥写中华民族振兴的辉煌。面向未来,我们仍需代代努力,不懈奋斗,生生不息。在曲折中发展,在发展中强大!我们农村的这部故事,将伴随着祖国续写着无尽的繁荣与富强!

游家乡看变化心得体会篇4

我的家乡在离市区几百公里的山区,是一个风景优美,风景秀丽的地方,人们安居乐业。

以前老家的路都是坑坑洼洼,全是泥路。道路寒冷而畅通,很少有车辆通过。每个人的梦想都是拥有一辆自行车;人们住在瓦房里。遇到刮风下雨的气候,就钻进水里,房顶被掀掉,四角被淹,让人终日忧心忡忡;至于厂矿超市,那就只能想象了。衣服穿不上,“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吃穿基本靠天。饭碗里只有玉米米饭和土豆。吃饱是最大的奢侈。能在节假日做一顿“丰盛的饭菜”就不错了;对外界信息的理解,取决于外出人员的口述。

然而,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们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一个繁荣、美丽、富裕的地方。当时泥泞的小道变成了宽阔的柏油路,车辆川流不息。大部分人拥有摩托车,部分人实现了家用车;家庭结束后,基本实现了做饭电气化,用柴火取暖;人们的饭碗不再单调,每顿饭也讲究营养;穿着也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而更新,有时候可以穿时髦的名牌;在政府的关注下,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也发生了变化。有的种上了“泡核桃”、“脱毒马铃薯”,有的学会了科学的种田技术,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

家乡的变化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也离不开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汗水。作为小学生,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长为对社会和家乡有用的人,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建设家乡,让家乡更加美丽,成为中国最耀眼的明珠。

游家乡看变化心得体会篇5

我的老家是湖北省浠水县巴河镇。爸爸说,以前老家特别穷,只有一条房屋歪歪斜斜、路上满是泥巴的小街,街上只有几家很小的商店,人们的穿着破烂不堪,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生活特别的贫困。

改革开放以后,勤劳的家乡人民逐渐走向富裕。家乡的巴水河蕴藏着丰富的优质黄沙资源,这些年家乡大力发展黄沙经济,形成了采、运一条龙的发展模式,黄沙远销上海、江苏等地,很多农民摇身一变,成了腰缠万贯的“沙老板”。还有的人自己购置船只,在长江上跑运输,很多人都拥有了自己的船队。我还听老家的叔叔说,以前这里湖多地少,湖面都进行围湖造田,如今大家响应党的号召,退田还湖,发展特色养殖,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连灭绝多年的鄂东一绝“巴河贡藕”也终于重见天日。

这几年,每次跟爸爸回去,都感觉家乡在不断变化。以前破烂的平房大多变成了高楼大厦,窄小的泥巴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大道,大道两边还修建了漂亮的花坛,街上的商场、超市一家挨着一家,非常的热闹。

回想30年前,很多人吃不饱穿不暖,大多数人家一年吃不了两回肉,一日三顿吃咸菜萝卜干,如今每天都能吃上新鲜的肉;过去家乡人穿衣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而现在旧的没烂,新的又买了,年轻人还紧跟时尚,穿着非常时髦呢。

富裕了的家乡人民,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有了更高的精神上的追求,镇上建起了图书馆、文化馆,忙碌一天的农民,可以看书、参加一些有益的文化活动。家家都安装了闭路电视、有的家庭还买了电脑,足不出户就知道天下大事,开阔了视野。

我的家乡在变化,我的祖国也在变化。祝愿家乡更加富裕文明,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游家乡看变化心得体会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