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服务课心得体会8篇
心得体会有时也被用于反思道德和伦理问题,提高道德意识,我们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启发他人,帮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更加自信和坚定,以下是小文学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校园服务课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校园服务课心得体会篇1
大学是我们学习的最后阶段,我是非常希望能够过的多彩多姿的,我认为自己是一个饿的敢于尝试的人,大学期间无论是做什么事情我都会带有去做好,也有很多时候是我的需要认真去面对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会发生很多有趣的事情,我从来不敢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面,我积极的去参加类似活动,我也一直是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现在我能够非常清楚的看到这一点,志愿服务结束了,我认为自己能够帮助到别人,影响到比人们而且一切都是积极的,这个过程对于我来讲是非常美好的,现在我也在不断的加强自己的能力,虽然说我不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但是我愿意去让自己的主动接触新的事物,只有让自己体验到了这些才能够进步。
这次的志愿服务,我之前都没有尝试过,现在我也很感激这个机会,我要做好的事情有很多这也只是其中之一,当然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把志愿做好,现在我一直很强调这些,我很自豪的说我成长了,大学是各方面发展的平台,在这里能够学习知识,也能够让人懒散,充实自己的生活才是上策,志愿服务的机会不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当中我还是会积极参加的,我认为这严格的的来讲也是一种学习,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子啊这个过程当中能够有所体会,有所学习,我个人感觉自己没有常识过的事情,都是一种学习,我感激这次志愿服务活动,未来我还需进步,还能够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校园服务课心得体会篇2
经过一天的志愿活动,身体上虽然很疲惫,但在精神上却是很享受的。把志愿者活动和做环保结合在一齐,不仅仅能够学习发扬吃苦耐劳,无偿为人们服务的精神。同时还帮忙我们身旁的环境做出了一些小小的贡献,不仅仅是这样,最重要的还是透过我们的发奋。也能给身旁的人带来一点点感化。
跟着我们的思路走,保护我们的家园,人人有责。这是需要大家长期不断发奋才行的,因此,这次活动虽然结束了,但环保意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就应无时无刻,无时无地的发扬我们的环保精神。争做一个环保先锋。另外,我觉得要从根本上提高环境质量,需要依法治理,全民共同参与环保户外的实践,从小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但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我们大家的发奋来慢慢地来到达这个目的,我们还能够像一些环保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国家取经,比如说德国,在德国许多旅馆的卫生间里都贴有一行醒目的提示语:“亲爱的客人,环境保护从点滴做起,为了节约能源,减少毛巾的更换次数,您是否能够重复使用毛巾?”
从这个小小例子能够看出德国在环保方面的发奋和成效。我个人觉得政府能够适当加大破环环境所应受到的惩罚,但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得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校园服务课心得体会篇3
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经常参加入学校和社会的志愿服务活动,可以说是志愿服务给了我这个大学生最好的锻炼机会和实践舞台。突出的感受就是通过志愿服务平台,眼界更加开阔,心灵更加清纯透彻,对奉献过程中得到的快乐感受也更加深刻。正如经济系志愿者服务口号“助人助己,乐人乐己。”以助人为快乐之本为座右铭。
做志愿者工作,在工作的时期里,我们在他人还在睡懒觉的时候,便已经出现在了校园里,经受阳光的洗礼。所以,当别人问起我们是否疲累的时候,我感觉到了自己身上的重担。整个工作过程中,我们所代表的其实并不是个人,而是我们漳州师范学院经济系的声誉。所以你做得越好那么这所学校,这个系给他人的映像也就越好。我们对每个人都一直在微笑着,衣着整齐的做自己的工作,在他人需要时总是第一时间给予他们帮助。
也许他人会认为,我们所要完成的工作是很简单的,但是简单中的学问却真的不少。我系志愿者组织与社区孤老户建立了长期“包户服务”,每周四都有组织成员进社区服务。我们所要做的不过是为他们打扫房间,清洁家具;提水,将水缸装满以供日常生活所需;用闽南话聊天,慰问老人,表示关怀,还有听老一辈讲故事等。这些工作在每一个人看来都是极其容易的,起初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不过在工作久了后,我便有了不同的想法。因为看似简单的事情,要做好,却是不那么简单的。
志愿者当以爱心为前提。服务社会,帮助他人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发自内心,要用真心去关爱需要帮助的人,哪怕是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关爱的手势,都能给予人温暖的感觉,因为爱心最具魅力。
志愿者当从点滴小事做起。并非所有人都能成就惊天伟业,大多数人都在默默无闻中度过一生,工作着,奉献着,只要你不计得失地付出,那么你就是社会的志愿者,公共场所少吸一支烟,你就为净化环境出了一份力;办公室内少开一次空调,你就为节约能源献出了一份力;多一句劝慰和祝福,你就为社会和谐出了一份力,如此尔矣。
要成为一个出色的志愿者,就要在各个方面要求自己严格一点。虽然有的时候在工作中有所松懈,但是惟独在工作中成长起来,才能磨砺出一个成功的自己。还有不到二年的时间,你就要踏进社会,从事工作。从每一次的志愿者工作中逐渐地积累起今后所必须的社会经验和阅历,是你现在所需要的。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惰性,如何控制自己的惰性,调整自己,克服自己的困难,是今后面对生活和学习的必要途径。志愿者工作就如同你今后的工作,如果你对待每一件事情都能像志愿者服务时这么认真的话,我相信,成功的喜悦其实离你很近很近。我们是一个团体,需要每个志愿者辛勤的努力和有效的协作,才能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在我每次在那里工作时,时刻都把工作作为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无论如何都尽一切努力做的更好。因为这是我自己所选择的,我已做好的思想准备,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做好。其实,活也不是很累,就是累心里总是觉得很知足了。做志愿者就好像是一个工作岗位的小型平台,真正全身心投入地去工作,因为我们每一个志愿者都明白,此时此刻我们需要的,是社会经验与公共关系。
作为志愿者,辛苦之余,颇有感想:志愿者,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以尽忠人民为职责;勤于行动、善于关爱、乐于奉献、尽己所能;不计报酬、立足身边、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每个人之于社会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创造了多少物质财富,同时也在于为社会创造了多少精神财富。在付出爱心、奉献社会的同时,人生的价值就会得到充分彰显。
每位志愿者之于社会,无异于沧海一粟,而正是这无数的沧海一粟,构成了川流不息,构成了波澜壮阔。社会需要志愿者,人类的发展需要志愿者。
志愿服务是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一种方式,是传递爱心、播种文明的过程。对被服务对象而言,它是感受社会关怀、获得社会认同的一次机会。对社会而言,它是提升社会文明风气、促进社会和谐的一块基石。
校园服务课心得体会篇4
春节,是一个万家团圆的日子,也是一个考验铁路人的日子。游子归家的时候,正是铁路人最忙碌的时候。
为实现旅客安全、方便、温馨出行,兴安站组织团员参加春运志愿者活动。我非常荣幸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并在这一活动中受益匪浅。
在春运服务现场,离家在外的游子们对家、对亲人、对团聚的渴望深深地感动着我。有天晚上,一名旅客急匆匆找到我问能否买到回乡的火车票,那种焦虑的神情让 我动容。他说他刚拿到工钱,就直奔火车站买票,希望能早点回家和家人团聚。看到他充满期待的眼神,我安慰他:“放心,一定可以回家过年的。”并把他带到售 票窗口,当他顺利买到车票脸上露出兴奋的笑容时,我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把一位重点旅客送上车后,为表谢意,她拿出个红包硬要塞给 我,被我拒绝了。
这次春运志愿者活动,让我体会到了铁路工作的艰辛,也体会到了服务旅客所带来的快乐,春运,让我们累并快乐着。为了让每位旅客安全、顺利地回家过年,我们 积极引导旅客进站上车,耐心解答旅客问询,无论多累,服务旅客时脸上永远保持微笑。目送旅客踏上归乡的征程,我们的心是快乐的;听到旅客说一声“谢谢”,那时候我们的心是满足的。
校园服务课心得体会篇5
新华社北京9月12日电 题:美丽中国展新颜——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述评
新华社记者高敬、胡璐、黄垚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绿色答卷”令人民满意、世界瞩目
夏日的白洋淀,碧波荡漾,荷红苇绿。辽阔的水面上,一群活泼可爱的青头潜鸭幼鸟跟随“父母”在芦苇丛中穿梭。这意味着,世界极度濒危物种青头潜鸭将白洋淀作为了繁殖地。
这是在白洋淀淀区拍摄的青头潜鸭与白眼潜鸭混群(2022年7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近年来,通过系统治理,“华北明珠”白洋淀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Ⅲ类,进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生态环境治理实现阶段性目标。
白洋淀的生态之变,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一个生动缩影。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这是武夷山国家公园腹地桐木村景观(2021年5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写入党章;生态文明写入宪法……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从历史长河来看,如果说我们这一代人能留给后人点什么,我看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生态文明建设最能给老百姓带来获得感,环境改善了,老百姓体会也最深。”
9月1日,2022年服贸会,首钢园里一个展位上,3000多张照片引人注目——
从2013年开始,北京市民邹毅坚持每天早上拍摄同一地点的天空。2013年2月的照片里,灰蒙蒙的色调占据了大多数画框。今年2月,蓝天已经成为照片中最亮丽的风景。
10年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断取得新成效——
天更蓝。与2015年相比,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下降34.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高到87.5%。
水更清。2021年,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84.9%,比2012年提高了23.3个百分点。
家园更美。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森林蓄积量达到194.93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连续保持“双增长”。
在贵州省贵阳市国家级森林公园,村级林长郭健用手量一棵树的直径(2022年7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2%,是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
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我国在续写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同时,交上了一份令人民满意、世界瞩目的“绿色答卷”。
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前些年,贵州的母亲河乌江一度拉响生态警报。经过多年治理,2021年乌江流域水质总体为“优”。
乌江流域磷矿资源富集。乌江治污,难在治磷。贵州在磷矿、磷化工、磷石膏库“三磷”整治上突出刚性措施,通过实施一揽子污染防治举措,从根本上解决乌江磷污染问题。
运载磷矿石的货船沿乌江航道顺流航行(2021年11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着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为换回蓝天常在,全国近10.3亿千瓦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6.8亿吨左右粗钢产能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
为守护碧水长流,各地新建污水管网9.9万公里,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4088万吨。
为留住鸟语花香,约1/3的行政村深入实施环境整治,农业生产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
10年来,越织越密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可靠保障——
制定修订了土壤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长江保护法等多部法律,覆盖各类环境要素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河湖长制、林长制、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等一系列重要制度,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更加健全。
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内,一只大熊猫在树上休息(2022年4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生态环境需要保护,生态警钟需要长鸣。守护绿水青山,要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初秋,祁连山北麓的大马营草原依然绿意葱茏、生机勃勃。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石门沟景色(2022年6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这里地处祁连山生态系统中重要水源涵养和补给区。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一度无序无度开发,造成冻土破碎、植被稀疏,局部生态破坏。2017年7月,中办、国办通报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上百人被问责。
痛定思痛,甘肃以“断腕”决心狠抓整改。如今,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陕西延安削山造城、浙江杭州千岛湖临湖地带违规搞建设、腾格里沙漠污染、洞庭湖区下塞湖非法矮围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严肃查处,扭住不放,一抓到底,不彻底解决绝不松手。
坚持问题导向、曝光典型案例、精准有效问责……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敢于动真格,不怕得罪人,咬住问题不放松,成为推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党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在海南,约七分之一的陆域面积圈进了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保护区内,山里农民搬出来,小水电站退下来,电子围栏架起来。
今年初,喜讯传来:雨林“精灵”海南长臂猿再添一只婴猿。这一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从之前的只有不到10只恢复至5群36只。
拼版照片:左上图为2021年5月拍摄的海南长臂猿b群幼猿(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右上图为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海南长臂猿(2019年10月25日新华社记者蒲晓旭摄);左下图为在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姬蛙(2019年10月26日新华社记者蒲晓旭摄);右下图为在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蛇雕(2019年10月26日新华社记者蒲晓旭摄)。 新华社发
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大山深处的毛纳村不砍树、不占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和茶叶特色产业。村民王琼香说,她的茶园每年有10多万元收入,毛纳村家家户户种茶脱贫致富。
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茶农在茶园采茶(2022年4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
推动划定和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刚性约束。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划分4万多个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基本建立起一套全地域覆盖、跨部门协同、多要素综合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深入推进,我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建立,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启动了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共同推动形成较为完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乡勒那村,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生态管护员在巡护(2021年10月20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这是2021年9月27日利用“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监测到的野生东北豹影像(视频截图)。 新华社发
一系列制度举措有力护航,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游客在位于北京的国家植物园入口处参观(2022年4月18日摄)。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这是2022年7月11日拍摄的华南国家植物园(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下,我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这是中国的庄严宣告: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事不避难,久久为功。我国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陆续发布“双碳”目标下的“1+n”政策,加快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努力推动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追求。
这是贵州省威宁县平箐光伏电站和大海子风电场(2018年3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全民义务植树蓬勃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遍布山林,节约粮食、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越来越多的人用实际行动守护着美丽中国。
新征程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保持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定力,锲而不舍,接续努力,必将汇聚起更加磅礴的力量,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清洁美丽的家园。
海报设计:赵丹阳
校园服务课心得体会篇6
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6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驱车来到湘钢一中。身为学校家委会和膳食委员会顾问的我,此行的目的便是到学校陪餐,实地了解学生食堂伙食情况,听取学生意见。
11点50分,我来到了食堂二楼大厅,学生还未下课,整个大厅看上去干净整洁,宽敞明亮。食堂的电子屏上显示着今天中餐的菜谱,有淮山炒肉、魔芋烧鸭、玉米猪脚、孜然牛肉、木耳炒鸡……走进操作间,食堂的工作人员都已做好了开餐准备。饭菜直冒热气,一看就来食欲。一位服务员还告诉我,今天还会给每位前来就餐的学生免费发一个苹果。我问为什么发苹果呀?她忙告诉我说,今天是毛主席的生日。顿时让我觉得湘钢一中的领导真心不错,这是一所很有情怀和温度的名校。
没过多久,就有学生来食堂就餐了。孩子们的素质都很高,个个自觉排队,秩序井然。这时,工作人员也忙碌起来了。我递给服务员一张陪餐劵,打了一份饭菜,也在食堂吃了起来。和我同坐一桌的是几个女孩,边吃也边聊了起来。她们反映学校的伙食还不错,味道也不错,特别是今天,学校还给她们每人发了一个苹果。我看着她们的脸蛋,此时都笑得跟苹果似的了。我告诉她们说,今天是毛主席的生日,我们是主席家乡人,可不能忘了一代伟人毛主席呀。她们连连点头,看得出她们都很崇拜毛主席。
饭后,我遇见了学校食堂的负责人罗老师,把今天的陪餐感受告诉了他。他告诉我说,这学期由于肉价疯涨,导致成本增加很多,食堂也一直是在亏本经营。尽管如此,为了让学生吃饱吃好,学校食堂还是经常给学生提供免费的蒸红薯和水果。我不禁为学校点了一个大大的赞。学校时时处处都在为孩子们考虑,实在太难得了,我们的家长把自己的小孩送到这样一所学校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感谢食堂的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感谢学校领导对孩子们无微不至的用心关怀。
刘昌越
校园服务课心得体会篇7
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 题:凝心聚力担使命 奋楫扬帆新征程——2022年宣传思想工作综述
新华社记者王子铭、孙少龙、张研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在党和人民的奋斗历程中写下历史性的一页。
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引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年来,宣传思想战线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守正创新,紧紧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以愈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同心唱响时代奋进凯歌,汇聚起亿万人民团结奋斗、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
筑牢理论基础,汇聚思想共识
2022年10月22日上午,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灯光璀璨、气氛热烈,党的二十大在这里胜利闭幕。
闭幕会上,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一致同意把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发展写入党章。这一刻,现场掌声如潮,见证思想的光辉,礼赞真理的力量。
伟大时代催生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时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年来,宣传思想战线将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有机结合,不断夯实理论基础,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
注重生动鲜活,推动理论武装向基层延伸——
2022年11月9日,湖南省长沙市暮云街道莲华村党员学习室内,不时传来阵阵掌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宣讲团成员与基层干部、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进行理论宣讲。
在村里宣讲,“乡村振兴”自然是高频词。宣讲团成员围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话题,紧扣党的二十大报告和莲华村实际,引发现场干部群众的强烈共鸣。
用接地气的形式宣讲党的政策主张,以生动的群众语言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百姓心田。
一个多月时间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宣讲团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作报告80余场,举办各种形式互动交流活动50余场,直接听众101万人,通过电视直播、网络转播等渠道间接收听收看人数达2200多万。
以中央宣讲团为参照,各地也纷纷抽调骨干力量组成宣讲团,在与干部群众互动交流中,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清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透彻,“两个结合”日渐耳熟能详,“六个坚持”不断入脑入心。
从北疆大地到彩云之南,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原,各级各地宣讲队伍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城乡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进网站,让党的“好声音”唱响基层每个角落。
丰富研究视野,为思想阐释提供坚实学理支撑——
在全党全社会喜迎党的二十大之际,《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中英文版出版,面向海内外发行。
作为集中展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权威著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四卷已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理论学习的案头卷、必读书。
从习近平同志《论党的青年工作》《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等著作问世,到《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等书籍出版,伴随着研究视野的不断丰富,一个个理论成果帮助人们更加全面准确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深邃内涵。
?百年大党面对面》聚焦“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一根本问题,语言通俗耐读,栏目设置多样,更加入了许多深度阅读的扫码链接;《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百年初心成大道——党史学习教育案例选编》等书籍相继问世,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提供了丰富材料。
一本本通俗理论读物广受读者青睐,成为宣传思想战线在推进理论建设中紧跟时代步伐、回应热点关切的生动写照。
创新形式载体,理论传播广度不断拓展——
一年来,主流媒体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报道,既致力于打造重磅力作、奏响黄钟大吕,同时又主动顺应媒体融合之变,将镇版和刷屏相结合,打造令人眼前一亮、传播广泛的新媒体作品。
中央主要媒体持续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报道,推出电视专题片《领航》、系列纪录片《情怀》、融媒体产品“近镜头·温暖的瞬间”等新闻力作,多维度、立体化展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思想、情怀风范,引导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思想伟力激荡神州,党心民心极大凝聚。如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已化作人民心声,成为不可撼动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展现十年成就,提振精神士气
2012—2022,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里,新时代十年踔厉奋发,镌刻着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铿锵足迹。
2012—2022,在幅员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新时代十年成绩斐然,书写下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东方传奇。
时光无言,山河为证。回首伟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聚焦十年来的战略性举措、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宣传思想战线各领域广泛宣传、立体呈现,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提振信心士气,以昂扬姿态奋进新征程、再创新辉煌。
坚定自信,全景展现伟大历程——
2022年国庆假期,秋日暖阳里,北京展览馆“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涌动着参观的热潮。
从“奇迹号”巨轮模型扬起的风帆上追寻新时代中国的腾飞轨迹,通过四川凉山州“悬崖村”今昔对比照片体悟脱贫攻坚的伟大意义,透过“何以中国”线上展览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徜徉展厅,精彩纷呈的实物展陈和图文并茂的全媒展示,铺展开新时代气象万千的宏阔画卷,令人们深切体会到神州大地处处涌动的生机与活力。
自9月27日开幕后,“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吸引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6个展区、6000多项展览要素浓缩十年时光,全方位、全景式展现了新时代走过的光辉历程。
“成就辉煌、体验丰富”“深感震撼、鼓舞人心”“祝愿我的祖国繁荣昌盛越来越好”……展览留言簿上,观众们热情感言,表达着对发展成就的由衷赞叹与对党和国家的深情祝福。
书写巨变,生动刻画非凡成就——
积极深入调研、不断锤炼“四力”,新闻战线用务实作风、清新文风讲述奋斗征程,用融合手段、全媒呈现描绘出壮美图景。
2022年2月17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
新闻战线分地区分领域分行业开展报道,广大新闻记者用手中的笔和镜头,满怀自豪记录伟大时代的历史跨越,满怀热忱展现伟大人民的不懈奋斗,充分反映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非凡成就和宝贵经验。
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开设“老区新貌”“大美边疆”等栏目,组织开展行进式、互动式采访,生动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革命老区和边疆地区的精彩故事。
与此同时,中央和地方层面举办“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60个中央部门出席36场中央宣传部新闻发布会,31个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在当地出席省级党委新闻发布会,全面展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
党的二十大新闻宣传给国人和世界留下难忘回忆。大会现场直播庄重大气、盛况传遍全球,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报道生动立体、催人奋进,2场新闻发布会、5场记者招待会、8场外出参观采访活动丰富多彩,党代表通道、首设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引人注目,“二十大时光”专题专栏有声有色,网络传播平台精彩纷呈,各类融媒体产品直抵人心,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民主务实、自信自强的形象。
讴歌时代,精彩演绎十年蝶变——
借一家肠粉店的命运起落从百姓视角反映中央八项规定带来的重要影响,以江南水乡为切入口讲述乡村振兴的故事……电视剧《我们这十年》火爆荧屏,通过11个单元将伟大变革落在一个个具体人物身上。有网友表示:“每个老百姓的获得感诠释出伟大变革,这是剧中人的故事,也是你我的生活。”
从纪录片《这十年·幸福中国》、综艺《这十年·追光者》热播,到电影《奇迹·笨小孩》《平凡英雄》上映,再到电视剧《人世间》《县委大院》上演,一部部影视作品在细微处见真情,以小人物折射大时代。
从“筑梦——我们的新时代美术摄影作品展”开展,到“时代交响——全国优秀乐团邀请展演”举办,来自各个领域的文艺工作者,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刻画时代风貌、定格美好瞬间。
坚持与时代同频、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宣传思想战线各领域以一个个有温度、有筋骨、有力量的精品佳作,提振了精神力量、擦亮了奋进底色。
服务发展大局,凝聚信心力量
2022年12月9日,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一架搭载着江苏苏州商务经贸团近190人的包机缓缓降落。他们带着各色礼品和生产样品,赴欧洲多地开展订单洽谈和招商活动。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浙江、江苏、四川等多地外贸企业在地方政府支持下,掀起组团“出海招商”的热潮,按下经济复苏“快进键”。
这是长期以来,我国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一个缩影。
一年来,宣传思想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做好正面宣传引导,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进一步稳预期强信心。
“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深入宣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精神,宣传思想战线站在全局高度深入解读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重大判断,阐释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建设农业强国”的决策部署,展现特殊背景下中国经济的韧性、潜力和活力。《一图看懂202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点》《中央定基调,明年经济工作这么干》等生动活泼的融媒体产品,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经济发展趋势、就业增收、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关切,增强了砥砺前行的信心,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
新闻媒体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等方面,播发“走进县城看发展”“江河奔腾看中国”“新征程·高质量发展谱新篇”等专题专栏报道,各路媒体记者访基层、看收获、谈发展、析经验,记录乡村振兴新变化、介绍科技创新新成果、展现改革发展新作为。
围绕“二十条”“新十条”“乙类乙管”等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各地有关部门,持续举办新闻发布会,就预防措施、感染后科学用药、康复后注意事项、老年人出现症状何时需要就医等群众关心的防疫热点问题,组织权威专家和专业人士,第一时间给予详细解答和分类指导,给人们吃下“定心丸”。
新闻媒体积极开展宣传引导和心理疏导,充分解读防疫政策优化调整的科学性、合理性、必要性,及时反映党委政府已经做了什么、正在做什么、还要做什么,生动展现全社会团结一心、守望相助、共渡难关的最美画面和感人瞬间。一系列回应关切的详实数据、鲜活案例、专家采访,一个个传递温暖和力量的短视频、微影像、网文评论,缓解了焦虑、带来了信心、凝聚了共识。
无数挺身而出、迎风逆行的志愿者,奔忙在抗疫一线,在网上、在线下全面搜集百姓的困难和需求,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一袋米、一捆菜、一盒药,物虽平常,皆是温暖。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新闻舆论工作守正创新,文化文艺领域百花齐放。
近来,重大文化工程《复兴文库》出版发行,引发国人广泛关注。
这部卷帙浩繁的丛书,全五编包含60多卷、300多册、1.1亿多字,已出版三编共计37卷、195册、6190万字,时间跨度百余年,字里行间回响着一个古老民族走向复兴的铿锵足音。
“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一个传统。”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复兴文库》作序,发出“坚定历史自信、把握时代大势、走好中国道路”的时代强音。
今日之中国,传承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从中国国家版本馆开馆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文化工程即将结项,一项项重大文化工程护文明之火种,传永续之文脉;
从良渚、殷墟等遗址考古取得重要进展,到清代晚期木质沉船“长江口二号”出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取得丰硕成果;
从首届全民阅读大会成功召开,到“时代楷模”“中国好人”不断涌现,精神文明之花更加灿烂,道德的力量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一年来,宣传思想战线坚持以文化人、凝心聚力,为中华文明注入新的时代活力。
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筑同心,需要统筹网上网下,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生态。
一枕临流水,一网通天下。2022年,水乡乌镇再次吸引世界目光。
2022年11月9日,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成立后的首届年会,以“共建网络世界 共创数字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成功举办。
峰会上,新潮技术轮番亮相、智慧火花闪耀碰撞,关于数字未来的讨论和畅想正从乌镇传向未来和远方。
一年来,无论是举办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等活动,还是中央网信办出台加大治理网暴力度、整治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领域乱象等具体措施,宣传思想战线积极推进互联网内容建设,构筑向上向善的网络文明新风尚。
在各部门通力合作下,网络空间更加清朗,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加速培育,相关法规制度体系更加完备,有力维护了亿万网民共同的精神家园。
奏响中国之音,展示国家形象
“中国14亿多人口实现现代化将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
2022年1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泰国曼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书面演讲,深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世界意义。
从巴厘岛到曼谷再到利雅得,党的二十大圆满落幕后,中国元首外交的繁忙程度一路延续,不仅展示了大国外交的魅力,也为世界更好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打开了一扇扇窗。
紧跟习近平主席全球步伐,中国媒体全方位报道、多角度呈现,推动中国理念、中国主张走向世界。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这些凝结着中国智慧与担当的理念和愿景,经过话筒、镜头和网络,不断让国际上更多的人所了解、所熟悉,为动荡的世界注入宝贵信心和力量。
一年来,宣传思想战线在外宣领域结合中国不断推动全球发展、开展国际安全合作的生动故事,坚持国家站位、树立全球视野、创新话语表达,多语种、多渠道、多媒体向国际社会开展积极宣介,推动中国理念深入人心,渐成世界共识。
奏响中国之音,既要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方案,又要敢于亮剑、敢于斗争。
2022年6月23日,瑞士日内瓦,中国常驻日内瓦代表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同举办的“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涉疆视频宣介会如期举行。
宣介会现场,与会嘉宾和专家学者高度赞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持在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和保护人权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对一些西方国家基于谎言和虚假信息诬蔑中国的恶劣行径,予以深入揭露和驳斥。
一年来,针对一些国家在涉疆、涉藏、涉港、涉台、涉疫情等问题上对中国的攻击抹黑,宣传思想战线敢于发声、善于发声,以充分的事实依据、丰富的表现形式,有理有利有节戳穿虚假谎言,令中国声音在众声喧哗中始终清晰响亮。
一声声有力回击掷地有声、激浊扬清,一场场主场盛会尽显大国风范、笑迎四海宾朋:
早春,片片“雪花”飘进“鸟巢”,八方来客汇集在五环旗下,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写下“一起向未来”的崭新篇章;
夏季,第五届中非媒体合作论坛等活动如期而至,在彼此交流中,为促进民心相通、共谋合作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金秋,“新技术”首秀、“新鲜货”云集,第五届进博会为共创开放繁荣的美好世界凝聚强大正能量;
冬日,第五届“阿拉伯艺术节”、“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第二届理事会议等活动,为密切人文交流搭建起友谊的桥梁。
宾朋满座、济济一堂,宣传思想战线用真诚联接中外、用真情沟通世界,让国际社会更加清晰地看到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2023年的大幕已经拉开,历史写下辉煌过往,时间掀开崭新一页。
回望过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号召:“我们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
站在新的起点上,肩负着“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崇高使命,宣传思想战线意气风发、昂首前行,踏上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
校园服务课心得体会篇8
近几年来,我校的青年志愿者工作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共建、互助、共享”为主题,围绕扶贫帮困、社会服务、文化教育、美化环境等方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青年志愿服务活动。
一、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组织体系,为青年志愿者行动持久健康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几年来,坚持因地制宜、因需制宜、因人制宜的组织设置原则,合理设置青年志愿服务组织机构,努力形成青年志愿服务组织正规化、多元化的新格局。一方面,依托团支部和团总支层层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组,志愿者的组织培训和日常活动的开展由各团支部和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统一负责管理,面向校内外广泛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和组织各团支部的志愿者队伍立足校内,面向社会开展服务,进一步增强了各团支部青年志愿服务组织间的交流和合作,扩大了志愿服务的效果和影响,加大了参与社区服务的力度,保证了各项服务活动有的放矢,不走过场。
二、逐步发展壮大志愿服务队伍,为青年志愿者行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人员保障。
我们通过实施“注册志愿者制度”,严把“两关一统一”,进一步壮大了志愿者队伍。“两关”:一是,青年志愿者关。在青年志愿者招募中严格执行青年志愿者章程,以志愿为前提,确保每一个青年志愿者都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从事技术服务的青年志愿者还必须执技术资格证明和具有相关工作经验。二是组织管理者关。在志愿服务活动管理人的任用上,重点选用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精力充沛的团干部或志愿者担任。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服务队负责人的任用上,还必须是精通相关行业的.青年团员。把严“两关”,确保了志愿人员具有较高素质,增强了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的战斗力,志愿服务的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一统一”是指队伍管理的统一。我们严格执行“四有”标准,即志愿服务队和学校团委有志愿者的档案,有专门负责人,每次活动有明确的主题,活动有详细的活动记录,制订了活动后给予团支部及志愿者个人加分标准。这一标准的执行对于加强队伍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以及进行工作考核和评选表彰提供了保障和依据。
三、立足校园开展服务。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从学生的安全着想,青年志愿者活动主要立足于校内。
1、长期性地开展校园卫生维持和督导工作,我校由团委统一安排,每天由四个班的青年志愿者同学佩戴志愿者标志利用下课时间进行校园卫生维持和督导工作,使我校的校园卫生天天、时时保持干净和整洁;
2、每周五由团委统一安排对教学楼和宿舍楼的走廊和楼梯进行冲洗;
3、结合节假日安排青年志愿者开展服务,如教师节前安排志愿者到老教师家进行清洁卫生和扶家人到校园逛逛等活动,感恩节组织xx同学到xx公司清洁卫生等,xx同学到省军区xx干休所搞卫生等;
4、建立校内“一助一”送温暖工程制度,学校把“一助一”的拓展,建立一所学校帮助一个学生:如今年x月份我校学生xx同学得了重病,我校组织全校师生员工举行爱心捐助,共捐助xx元帮助度过难关,目前xx已出院在家休息。建立一个支部帮助一个学生、建立老生支部帮助一个新生支部:帮助新生尽快度过“想家关、生活自理关、学习方法关”,各班分别从生活上、学习上、经济上建立一助一制度,除了从经济上一助一外,更多从精神上、心理上开展一助一活动;
5、学生自我服务中心长期在校内开展服务,配合总务部门维修学校宿舍和教室的灯、帮助学校师生维修家电等活动深受全校师生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