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西藏精神的心得体会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智慧和经验,心得体会是我们对生活中的快乐和烦恼的深入思考和领悟,小文学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老西藏精神的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老西藏精神的心得体会篇1
会议强调,要按照省委十三届十四次全会部署,咬定年初既定目标,以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统揽,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产业培育升级、重大项目建设、区域协调发展、营商环境优化、民生品质改善上取得新突破,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工作作风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老西藏精神的心得体会篇2
二、坚持凝聚人心,汇聚民族团结的磅礴力量。我们要深刻认识凝聚人心对实现西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极端重要性,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
老西藏精神的心得体会篇3
我已深刻理解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西藏工作的重大任务。以后我要进一步把握工作方向,始终把十个必须作为日常工作的指针和标尺,尽自己所能推动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第一,要准确把握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这个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更加注重加强反分裂斗争,形成维护稳定的铜墙铁壁。
第二,要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重要要求,从增进五个认同的高度,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第三,要准确把握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帮助西藏夯实全面小康成果,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四,要准确把握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这个重大论断,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红线,共同巩固好生态安全屏障。
本人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充分认识西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牢把握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原则,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上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老西藏精神的心得体会篇4
2021年,我们迎来了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70年风雨兼程,其中老西藏精神让我感受颇多,老西藏精神的核心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在西藏,有三条路见证着老西藏精神的起源传承发展。
1954年的进藏公路,铺平了西藏的开拓路。史书中记载着,十八军进藏时困难重重,要修着公路进藏,之前的西藏这片净土与内地是没有公路的。十八军顶着严寒气候,冒着地质灾害风险,吃着雪水煮饭,克服了一个个难关,牺牲了三千余官兵,终于修成了了康藏公路,也铺平了西藏的开拓路。在1954年的康藏公路建成后,一批批党的先辈们走着这条路来到了西藏,他们不怕条件艰苦,不惧环境恶劣,扎根雪域,为西藏的民主改革、社会主义建设奉献了整个青春。西藏百万农奴得到解放,人民分到了土地与牛羊,西藏的发展跨上了新台阶。这是老西藏精神的起源,颂扬了西藏开拓路建设的宏大史诗。
2006年的青藏铁路,联通了西藏的建设路。韩红的一首《天路》唱出了青藏铁路通车后藏族人民的心声,人民欢喜之心随着歌声肆意飘扬。一代代铁路人克服了缺氧、冻土、运输带来的困难,不畏艰险,一步步将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青藏铁路修到了藏家儿女的家乡。青藏铁路的通车,西藏与内地的联系更加紧密,联通了西藏的建设路,越来越多的内地人来到了西藏,来旅游、来就业。党员先锋们在西藏把老西藏精神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紧跟时代潮流、牢抓发展机遇,毅然决然得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历程中。西藏经济开始腾飞,人民生活越来越好。这是老西藏精神的传承,奏响了西藏建设路的嘹亮号子。
2021年的拉林铁路,架起了西藏的发展路。国铁集团官宣复兴号动车组将于7月1日之前开进拉萨,适应拉林铁路运营需要。拉林铁路是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建造的新天路,建造存在的困难五花八门。铁路工人用巧妙的方案设计,统筹发展与施工难度的关系,在付出辛苦与汗水后,将拉林铁路建成了交通的快速通道,也是发展的快速通道,架起了西藏的发展路。吃苦奉献是老西藏精神,创新发展也是老西藏精神,它在西藏发展的道路上被不断充实,赋予新的含义,永不会过时。这是老西藏精神的发展,描绘了西藏发展路的壮阔蓝图。
作为西藏基层公务员,我们要把老西藏精神贯彻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既要继承又要发扬,让老西藏精神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成为我们修身正己的指路明灯。
老西藏精神的心得体会篇5
新闻来源:校办 胡松培
责任编辑:宣传部 何佳玲
来源:藏大发布
老西藏精神的心得体会篇6
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就是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在长期奋斗过程中凝炼出的宝贵财富。
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我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学习活动,其间涌现出了一大批典型代表人物,为西藏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践行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树立了榜样。
榜样力量激励前行
榜样就在身边,他们用实际行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生动诠释着两路精神的深刻内涵。
自治区公路局拉贡机场高速公路管理分局养护中心桑达养护站副站长扎西林具,秉承两路精神,成为身边人的榜样,积极影响着每个人。
2015年4·25地震,樟木镇房屋倒塌、山体崩裂、交通中断。接到抢通道路命令的扎西林具不顾危险,火速赶往灾区一线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道路被堵,救援人员和物资进不去,作为抢险救灾队员的扎西林具心急如焚:受困的人怎么样了?伤员没药怎么处理伤口?老人孩子会不会挨饿受冻?当时脑子里只有这些。回忆起当时场景,扎西林具至今仍眉头紧锁。
时间不等人,虽然危险,但我相信自己平时练就的技术。深吸一口气,我就直接上了。为了尽快救出被困人员,扎西林具第一个开挖掘机进行作业。
飞石四溅,路基塌陷,情况危急,时间紧迫。看着扎西林具谨慎、熟练地操作着挖掘机,原本紧张慌乱的其他救援队员也就定下了心,一铲一铲地清除泥石。
连接樟木的道路终于被打通,亲眼看到受困人员一一脱离险境,精神高度紧张的扎西林具终于舒了一口气,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了。
危险时刻冲锋在前,日常工作兢兢业业。
在拉贡机场高速路段巡护、捡垃圾、检查,他每日不辍。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看似简单枯燥,但非常重要。一点点垃圾就可能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绝对不能掉以轻心。扎西林具说。
危难时刻冲在前,生死置之度外,工闲时刻不放松,巡查公路保安全,扎西林具秉承着两路精神,默默奉献。
通过媒体,扎西林具的故事不断传播,传递出源源不绝的社会正能量,激励着每个人。
各行各业都有榜样,各个群体都有典型。整个西藏都被榜样们感动着,榜样的力量不断引领着社会价值的导向,使践行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成为每个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行动。
学习参观点滴浸染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西校区院内的谭冠三纪念园自2009年建成后,就颇受附近居民的喜爱。
我从大一起就在纪念园里当义务讲解员。要把这里的每一张图片,每一个实物、雕像讲解得清楚明白、生动有趣,少不了多看多学多记,为此我还参加了学校的squo;老西藏精神squo;传承社团。每一次的练习和讲解过程,都让我对squo;老西藏精神squo;的理解更深一层。squo;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squo;,老西藏精神深刻地影响着我,让我在平时的生活中不畏艰难。说完,王莎莎便对参观者如数家珍般地介绍起了身旁的黑白照片。
除了谭冠三纪念园,每逢劳动节、建党节、建军节等节日前后,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内的两路精神纪念馆和拉萨河畔的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前也十分热闹。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两路精神纪念馆的80后讲解员齐天舒告诉,她的爷爷曾经是从甘肃征召的2000名驮工中的一员,当年牵着骆驼加入青藏筑路大军。
爷爷说,在沱沱河沿岸筑路时,每个人都带着白酒。到河里搬石头前喝两口,上岸后再用白酒擦身体,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正常体温,否则就会被冻僵,再也醒不过来。齐天舒还清楚地记得爷爷故事里的每一个细节。爷爷还时常教导她,要铭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
记忆里爷爷的故事,一点一滴的教诲,听着两路故事长大的齐天舒,如今,以一名讲解员的身份,传承发扬两路精神,续写着新的故事。
矢志践行谱写新篇
绵延数千里的川藏、青藏公路,实乃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
修筑川藏铁路相当于在高山峡谷之间修建世界上技术难度最大的巨型过山车。
踏入当地人都不敢进的深山勘查,登上牦牛都不愿去的荒岭测量。川藏铁路勘察设计者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走过、确认过线路,才能放心地让火车从这条线路上开过。沿线环境复杂多变,高寒缺氧,地质灾害多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川藏铁路铺设者才能将铁轨铺下。
工期紧、任务重,加班到深夜是常事。这边高原缺氧、气候恶劣,身体抵抗力跟着下降。鼻子出血,嗓子肿痛都不碍事,多喝点水,吃点润喉片就好了。中铁十一局集团桥梁有限公司拉林铁路质检女工班成员崔欣说。
有好几次同事发烧都没去医院,只说吃点药就好,生怕耽搁了工作。说着,崔欣挑了挑眉,用眼神示意,这位生病不肯去医院的同事就是坐在一旁的颜双燕。
当年修筑川藏、青藏公路时,前辈们比我们更艰苦,这点事比起来根本不够谈。颜双燕淡定地说。
我们会经受考验,克服困难,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轨枕的质量检测,为拉林铁路段圆满顺利完工打好基础。阳光下,颜双燕微笑着说,脸颊上的高原红仿佛是盛开在高原上最美丽的格桑花。
60多年,弹指而过,但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从未因时代的变迁而褪色,一代又一代人不断丰富和发展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为西藏的未来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不忘感恩,翘首未来,秉承两路精神和老西藏精神,西藏将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老西藏精神的心得体会篇7
老西藏精神的心得体会篇8
令人欣慰的是,近些年来,不断涌现了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的许多新范例。如享誉全国的模范共产党员、优秀领导干部孔繁森;全国道德模范、一等功臣李素芝;爱党报国的优秀藏族青年军官、一等功臣江勇西绕;查果拉高原红色边防队;高原铁骑——西藏军区摩托化步兵团以及不胜枚举的建藏、援藏先进人物等。在许多地方,学习、发扬老西藏精神已蔚然成风,老西藏精神正不断延续和发展。
我在学习、实践老西藏精神方面也有一些亲身经历和体会。我从1959年学习藏语到参与西藏工作,至今与西藏已有了半个多世纪的不解之缘。1964年于中央民族学院毕业后,即主动要求进藏,在西藏最艰苦的那曲地区坚持工作了20年之久。由于受党的多年教育和老西藏前辈们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已逐渐把老西藏精神作为精神支柱,真正体验到报效祖国、边疆为家、艰苦为荣、以苦为乐的自豪滋味。增强了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克服各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尤其通过经常下乡,坚持与群众实行四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注意多办实事、好事,逐步实践互相尊重、互相了解、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乃至互相融合的过程。这不仅有利于搞好工作,还使我得到藏族父老的关爱,在远离家乡的情况下,感受到家乡亲人般的温暖。由此也体验到在与群众的关系上,也是心诚则灵的道理。
调回北京乃至退休后至今,一直心系西藏,保持退休不退色的精神,坚持为西藏的发展进步尽微薄之力。2009年,我因此曾被评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希望并坚信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导和鼓舞下,在今后的西藏工作以及其他各项工作中,这朵老西藏精神的传统之花,必将在更多的青年人身上,不断结出新鲜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