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夕拾的读后感7篇

时间:2024-01-22 15:43:21 分类:心得体会

读后感是一种个人的阅读体验,它可以反映我们的独特视角和感悟, ,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表达我们对书籍中人物性格和行为的看法,小文学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花夕拾的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花夕拾的读后感7篇

花夕拾的读后感篇1

书题中“朝花”是指散文记述的对象——孩童时期和青年时期,“夕拾”是指鲁迅主体的写作时间与方式。这本“朝花夕拾”每篇都带有导读,能让读者更深层的邻略文章的精华。

?狗·猫·鼠》中表达了鲁迅对猫的仇视,书中有一段道“此刻说起我仇猫的原因来,自我觉得是理由充足,并且光明正大。一、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一样,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我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它不是和狮虎同族么?可是有这么一副媚态!”从那里面能够看出鲁迅仇恨猫是因为猫对弱小的欺凌。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以猫的特质讽刺某些人一旦抓住别人的弱点或不足之处,就想尽办法慢慢折磨别人。

这本书里我印象最深的是《风筝》,讲述的是鲁迅小时候不太懂童心,认为玩风筝的小孩长大后没出息,从而折断了弟弟辛辛苦苦做的蝴蝶风筝。长大以后在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籍上看到,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悔及想去弥补时,可他却也长出了胡子。问及此事,他已全然不知,不怨了。遗憾深深地埋在鲁迅心里。此刻也有这样的事情,大人认为对学习无用的东西都是垃圾,扼杀了孩子们的天性。

?朝花夕拾》是一部很棒的散文集,我买的是同心出版社,封面很美,能让人静下来慢慢品味书香。

花夕拾的读后感篇2

记得小时候上初一语文课的时候,就被迅哥儿文中提及童年趣事感到兴味,也许因为这是他一生最童真的时光,没有国仇家恨,没有忧国忧民,更没有艰辛救国和唤醒无知国民的无奈;又抑或只是羡慕他当时的童年美好时光罢了。

如今,终于有幸能到一代文豪的故乡一探究竟,寻觅他当年的踪迹,我想,能埋葬神话般的人物大禹,孕育出王羲之这样的大书法家,出现鲁迅这样一代文豪,并见证陆游,唐婉这样才子佳人爱情的地方,必定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如今一探,果然没有让我失望,此地到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浓的似乎能将一介武夫熏陶成那之乎者也的书生了。原本酷爱书法的我,在这里似乎也淹没在人海书卷中,这里的书法风格与羲之的笔风一脉相承,楷书,行书各有特色,还有康乾的御碑,更让此地的书生气里增添了些许贵气。

言归正传,来到鲁迅当年的上学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他的课桌真正在一个小角落里,不过,不要以为这样就可以偷懒,虽然他背对着寿老先生,看不到老师,但老师却能察觉他的一举一动。当年迟到被老师批评之后,刻下的“早”字,至今仍在,不禁让人感叹物是人非的苍凉,我想,他当年刻这个字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如今会有几代,几十代的人前来勘探并学习呢?鲁迅是不在了,不过他却让如此多的人记住了他,他的文章,他的精神影响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至今仍在传承。虽然当时读书很枯燥,但孩子们还是能在课间到后园的玩耍,摘摘桑葚,爬爬树,其乐无穷,但是亲眼到后园一瞧,只是一个小小的墙角,一两颗并不高大的树木而已,不得不再次感叹,鲁迅的文笔,果真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啊!

坐了传说中的乌篷船,看到当年的设戏台,眼前仿佛浮现当年情景,身临其境,不知为何,看到此景,内心忽然有种想流泪的冲动,或许只因触动了内心的那一片柔软,又抑或只是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吧。鲁迅之所以后来弃医从文,与他的母亲是分不开的,他很幸运,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鲁瑞自己称要通过自学达到看懂书的目的,而她做到的又岂止如此!她的好学,她的贤惠,她的教诲,都给鲁迅以深远的影响。他们这个家就是靠她支撑着。

朝花夕拾,也许只有经历过,回首之时才会无限感慨,但此时往事却了无痕迹了。有朝花可寻很幸运,为了让花更美,唯有珍惜现在。

花夕拾的读后感篇3

鲁迅先生,他的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众所周知。而我对鲁迅先生的认知依旧停留在语文书上的资料中——“文学家”、“思想家”……提到“鲁迅”,自然就想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做孺子牛”,因此心中始终存着对鲁迅先生的敬畏之心。

普通的鲁迅先生却又不普通,他以笔代枪抨击了多少社会的黑暗,揭露了多少丑恶的面孔,说了多少人不敢说的话。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仍是用率真的笔锋书写儿时的人物。因此在鲁迅先生笔下,人物是多面性的,是有血有肉的。鲁迅先生描写人物并不是一味地夸赞、捧吹,光写“优点”。而是将人物原原本本,毫不掩藏地还原到书中,以最本真的姿态大方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例如“长妈妈”——一个守旧的妇女。平时喜欢切切察察,睡觉摆“大”字型,有一堆麻烦的礼节……读的过程中,自己的心情也随着鲁迅先生的回忆活泛起来。到后面长妈妈为“我”买“三哼经”(山海经),我也与鲁迅先生一起,因为这个心地纯朴的长妈妈小小地感动了一把。

黄昏,夕阳西下,残阳的余辉温柔地洒在地上,弯腰拾起地上散落的落花,低头细细地端详,此时落花早已丧失清晨时的娇嫩、鲜美,只余一抹若有若无的残香,勾起尘封已久的记忆……再转身,交付给每一个活在当下的人。

“朝花夕拾”顾名思义,清晨盛开的鲜花,傍晚时分再去将它拾起。意为回忆往事,旧事重提。这么温柔诗意的名字正是鲁迅先生取的。

在读了《朝花夕拾》后,鲁迅先生的形象在我心中顿时柔和了许多。这样一个看似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大人物,原来孩童时期也同普通人一样,天性爱玩,时常流连、嬉戏于田园间,与花草为伴,与鸟虫为友。

鲁迅先生在世几十年,遇到的人,看清的事,不计其数。记忆中那些善人及美好的记忆更是显得弥足珍贵。

花夕拾的读后感篇4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组散文集,虽然我并不是很明白这篇散文的意思,有很多阅读障碍,但是在读《朝花夕拾》时,曾发生了一件小事,让我记忆深刻。

?狗·猫·鼠》——这是《朝花夕拾》里的第一篇散文,也是我认为最有趣的一篇。鲁迅先生在这里写了他仇猫的`原因:它有一副媚态;它捕捉雀鼠,必要玩弄一番……最重要的原因是长妈妈说猫吃掉了他的宠物隐鼠。最近我也有过一次类似的经历,不过“受害”的不是“隐鼠”,而是一株植物。

有一天,爸爸在小院里喊我:“快过来看番茄长得怎么样!”正巧桌上有一碟生花生,我盯着它,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如果像爸爸一样,把它种下去,会怎么样?我小心翼翼地剥开花生,在土里挖了一个坑,把花生放在坑里,再埋上。每天我都给它浇水,希望花生能活下来,结果花生居然真的成活了!开始只是一个小芽,后来慢慢长出了好几株茎叶,早晨在露水的点缀下闪闪发亮,像极了鲁迅先生说的“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

有一天早晨,我起来看看花生的长势,突然发现花生已经被连根拔起了!爸爸告诉我,是野猫在土里刨来刨去,把花生刨出来的。正如鲁迅所说:“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

这样的结果便是:只要有野猫走进小院子来,我必定拿出水管用水浇它们,浇的它们垂头丧气地逃离。虽然后来我才知道是爸爸为了种花把花生无意拔起来的,但是我对猫的仇恨一点没有减轻。

花夕拾的读后感篇5

?朝花夕拾》是鲁迅在晚年的时候,回忆过去写的一本书。从书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早晨的花,到了晚上再把它拾起来。多么美妙的名字!

鲁迅先生是近代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不求语言华丽,只求能抨击人心。在朝花夕拾这篇文章中,《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令我感触很深。一开始,我并不认为藤野先生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但是后来经过鲁迅先生的描写,我深刻的体会到藤野先生的为人,他和其他日本人包括有些中国留学生不一样。他并没有嘲笑或者看不起中国人,而是很认真的教每一个学生,他教学很认真严谨,哪怕是鲁迅先生的一个血管图画的不准确,他都要亲自告诉鲁迅。因此我很佩服藤野先生。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联想到了在中国抗日战争以前,有一位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来到了中国,他兢兢业业的工作,“救死扶伤”成了他的最高使命。在面对即将爆发的战争时,他也毫不退缩,丝毫没有回国的意愿,而是坚持留在了中国,最终在为病人手术时不幸被感染,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藤野先生和白求恩医生,他们都为了自己的使命拼搏着、奋斗着,而且有着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这不仅让我感动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我想:我们现在作为一名学生,最大的使命不就是利用这青春的大好时光好好的学习吗?就像鲁迅说得那样:“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便使我忽有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再继续写一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在想要放弃时,我们应想想身边辛勤的老师时、我们应该想想身边含辛茹苦的父母时,便更应该努力的学习,努力完成作为一名学生的使命——好好学习!

花夕拾的读后感篇6

当我捧起鲁迅先生的著作——《朝花夕拾》开始细细品读时,发现了一种奇妙的感觉,如小桥流水般沁人心脾……

?朝花夕拾》这本书主要讲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对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表达了最炽热的情感,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时的生活画面。举几个例子吧:《故乡》中生动地写了鲁迅和闰土的童年,鲁迅家条件不错,但他没有自由;闰土家很穷,他拥有自由,可却向往过上好日子。长大后,两人才发现自己与对方之间隔着一层厚厚的墙,美好的童年再也回不来了;《药》,则通过对茶馆主人老栓夫妇为儿子小栓买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反映出了愚弄人民的罪恶行为和革命者那无私的献身精神。从这两个事例来看,我们都看出了旧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平的评判。相比之下,我们现在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美好生活,相比之下真是天壤之别。坐在干净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有点同学还不完成作业,有的还甚至不肯做作业,想想真是不应该啊!现在的我们没有不公平的法律,我们没有提心吊胆的生活,我们没有饥寒交迫的日子,我们也没有外强的侵略。我们有的是丰衣足食的日子,让老百姓心安理得的生活,强大富饶的国家……我们在这二十一世纪过得无比快乐与甜美。想吃什么,想穿什么,想去哪儿玩,想干什么,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动动手指头就能实现。但假设放在鲁迅小时候那个年代呢?能实现吗?不,很难实现。对于富有的大户来说,可能可以,但对于穷苦的人家来说,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何来的去实现那些根本不敢想的愿望呢?如今我们应该体谅父母,不能再任性了,要放在以前,哪有可能去容你幻想呢?说不定连书都没法读。

?朝花夕拾》这本书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无比悲伤,却又让人无奈。时而喜悦,时而不乐,让我记忆犹新。

花夕拾的读后感篇7

不明白鲁迅为什么把“旧事重提”改成了“朝花夕拾”,但不得不说,夕拾的朝花,不仅是旧事的,反倒是心事,开心事,伤心事。

这篇文章可分为五种味道:酸、甜、苦、辣、咸。

酸。的确,鲁迅的文本有点酸,什么酸?心酸。

你看到《父亲的病》,作者从不正面写家道衰败的颓唐,仅从父亲口里说的嘘嘘的话,作者在左右奔波瞻前顾后的疲态,表面上是祥和安平,但心里却按捺不住,到最后,衍夫人唆使作者喊父亲,却遗留给作者的“最大的错处”。

感人肺腑的是,暗地里不乏对衍夫人自私的多话做出不良形象的讽刺。

甜。不要说阿长与过年行礼的温馨,也不要说,也不说看社戏、看五猖会时的快活热闹,单提起百草园“油蛉在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的童趣,一切心里感受的天真浪漫,一切体味的亲切柔情,又似乎搭上了独特的鲁氏桥,进了甜美的童年故乡。

苦。成了“名人”“君子”的仇是苦,阿长,父亲的死是苦的,藤野先生的死是苦的,跳进了老家里的“大染缸”不自由,是苦的。辛亥革命苦了,人民苦了,鲁迅苦了,也苦出了这本书,在暴虐、黑暗、瘴气的旅途中《朝花夕拾》。

辣。鲁迅的本色。辛辣的笔风,自然会有它的笔尖指向人群。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形象塑造了一个坚强的男人,对反对派、保守派势力的攻击和奚落是无情的。

比如,对陈、徐的尖酸刻薄的讽刺在嘴里有点辣,但入肚却穿肠荡胃,甚是寻味。

咸。眼泪的味道。简单感人的散文,足以让人流泪。老一点一点的,是《朝花夕拾》能被啜泣的盐,染咸的是回忆,溅起的是读者深思的心。

读过回忆录的人,也都是风月残花,追风寻影的闲情逸致,却没有看到夕拾的朝花也别有一种味道,也就是,百味不离其宗,朝花夕拾一样艳。

《花夕拾的读后感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