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时健传》读后感7篇

时间:2024-02-04 14:40:04 分类:心得体会

读后感是我们对书中人物命运的思考和反思,让我们更加关注和思考人生的意义,读后感充分展示我们对作品中的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的独特思考和观察,从而提升我们的社会责任感,下面是小文学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褚时健传》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褚时健传》读后感7篇

《褚时健传》读后感篇1

在担任主任工作期间,时常听人说起一个传奇人物——褚时健,昔日红塔集团掌门人和“褚橙”创始人,听大家津津乐道他富于传奇色彩、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尽管跌落谷底,却从不气馁、积蓄力量谷底反弹。从那时起就想要了解他,了解他背后的故事。

工作之余,用了两晚的时间读完了《褚时健传》,细细读着,发自内心的敬佩油然而生!贫苦出生的他对知识的渴望和改变命运的自强不息、不向困难低头追根究底的探索与钻研精神、非凡的胆识和能力、战略性的眼光与商业智慧、以及他对国家、家乡、土地和农民的广博情怀、甚至到了73岁古稀之年,在坠入人生低谷之时,再次进入全新的领域开启他的第二次事业,在贫瘠的荒山上兴致盎然地规划他那宏伟的至少需要花费近十年心血才会有所成果的创业计划的那种坚持与执着、乐观与豁达,至今80多岁还在为如何进一步提高褚橙的品质问题绞尽脑汁,这种穷尽一生去直面和迎接各种问题与挑战的精神深深地感染并打动了我。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褚时健为自己取名的来由,也正是凭着这样一股自强不息的坚持与执着,褚时健的创业故事成为一代神话。为什么别人看来棘手而他经手的事,都能成功顺利的解决呢?

在工作中,他有着一种决不向困难低头,遇到问题潜心钻研的创新突破精神。无论是做糖、做烟还是做橙,他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最初在技术上都是门外汉,但事实证明,不管他做的哪一行,最终他都成为了技术上的行家,进而成为管理上的行家,而这背后是因为他有着一种强烈的顺藤摸瓜的问题意识和应然性的思维方式,付出了常人所不能想象的艰辛努力,他所追求的是“沾着手的事情就要干好,大事小事都一样”,所以他不怕问题,积极寻找问题的突破口,最后跨越重重问题,成为了技术和管理的领先者。而我们在工作中又有多少人还在按部就班、墨守成规,遇到问题退而却步、甚至埋怨推诿,找出一大堆失败或不可行的理由,如果我们都有这种强烈的问题意识,沉下心来潜心钻研,不断突破,像他一样身体力行的去摸索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我们的工作局面是否会有更大的改观,人生价值是否会有更充分地体现呢?

在生活中,面临挫折他有一种永不言弃、主动寻求机会的坚持与执着。他的人生中有过两次大的低谷,1959年被莫名其妙变为右派,下放农场21年之久,但丝毫没有磨灭他的信念与意志,反而在这里他个人的能力与才华得到了练就与施展,将糖厂扭亏为盈提高职工待遇,传为一代佳话;1999年,因分配与经济问题从亚洲烟王神坛跌入谷底,被叛无期徒刑,同年,女儿狱中自杀,承受老年丧女的悲恸。然而种种的不幸并没有阻止他奋斗前进的脚步,让我印象深刻也不得不折服的是,在狱中偶然的一次品尝冰橙竟能启发他的二次创业方向,在服刑期间便开始用脚步在无尽的荒山上丈量果树种植尺寸,身患多种疾病保外就医的他有着与妻子承包20xx亩荒山的雄心壮志,开始人生第二次创业,最终,褚橙风靡全国,成为“云南最好吃的橙子”“中国最励志的橙子”,他本人一举成为亿万富翁。从“烟王”变身“橙王”,是自我价值的证明,更是对人生的重新洗牌。他在面临巨大挫折时,总保持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把跌倒当成爬起,面对重重困难,一次次通过自己的努力点燃希望之火,谁也无法想象76岁的褚老与人谈论六年后橙子挂果的景象。一个已然80多岁的老人,还在为自己的事业兴致勃勃的在山间奔走,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在经历生活中的小小挫折就怨天尤人、甚至放弃呢?

合上书本,褚时健常说的一句话依然萦绕耳边,他说“经历对每个人都是一笔财富。但一个被经历的苦难压倒的人,是无法得到这笔财富的。任何时候,我都想干事情,成绩算谁的我不在乎。我觉得,人在任何时候精神都不能跨,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有所作为,这是对自己负责任。人不光要承受苦难,还要有战胜苦难的能力。”

感悟一:活在当下、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褚时健在遭受重重打击后,还能以耄耋之躯创造个人品牌“褚橙”。而我们却总是为自己贴上“90后”“奔三”等等的标签,自困于生活的棋局中瞻前顾后、举步维艰,想要“破局”而出,却缺乏“破局”的勇气,为自己的怯懦和不作为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从褚时健的身上,我们发现原来奋斗不只是年轻人的专利。从现在开始努力,一切都不算晚,忘记昨天和曾经如何,把自己的人生价值体现在当下。

感悟二:褚时健的“应然性思维”——应该怎么做。其特点是无论遇到多大的阻力,只要事情是有价值的、合逻辑的,他就会一定要想办法寻找突破口,正如他自己所说,追求完美、追求卓越,不是目标、不是理想,只是一种性格。正是这种性格让他在任何工作环境中,都能找到突破口,扭转乾坤。

感悟三:工匠精神。从糖厂牛刀小试到铸造红塔奇迹再到打造“褚橙”神话,褚时健成功的秘诀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十六个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精益求精、追求极致。无论是企业发展还是人的发展,贪多求快都是大忌。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与提升,量的积累终能达到质的飞越。

人生总有起伏,于高峰时光荣绽放,在低谷时沉潜内修。今天的宠辱与得失,放长眼光看,都可能是笑谈或是成长的台阶。山高人为峰,浮躁的社会环境中,一位扎实沉稳,不停向前的老人,让我们体会到的是一份为人处世的智慧与勇气——坚持、努力、能力。

《褚时健传》读后感篇2

为褚时健晚年再次书写传奇感到高兴,就像乐见天各一方的情侣终成眷属,流离失散的家人最终团聚一样,圆满一点儿的结局毕竟能够带来更多憧憬。尽管悲剧显得更加深刻,可要是没有这样一个最终传奇,他的晚年该是多么落寞。

76岁种橙,其中蕴藏的意义无须用结果证明,甫一动手就开始自动显现了。它比关于种树的“两个最佳时节”来得更有说服力。听惯了“努力永远都不嫌晚”的说辞,但像褚时健这样晚到古稀之年仍然努力,现实生活中确实少见。通常,30岁即可让人迷茫,40岁即可让人焦虑,50岁即可让人忘掉一切曾经的梦想。而有的人,以76岁高龄还能重新着手构建一个开始。仅此一点,就可以说,76岁种橙才是他一生最了不起的决定和最值得夸耀的手笔。

种橙的4年,展现的又是另外一种精神。在生命的刻度尺上,“10+4”“20+4”与“50+4”“60+4”截然不同。对于前者,我们确信大概率上能够见到那个结果,这也间接说明了“76+4”为什么足够励志。进一步想,“76+4”甚至比“4+76”更难能可贵。“4+76”可以代表一生坚持,如锤炼一项技艺,投身一种信仰,那76年尽管漫长,却不见得非要全部挨完才能受益。与之相对,别说“76+4”,就是“76+2”“76+3”都极有可能成为亏本的买卖,没有足够的自信真是做不来。

还注意到,褚时健最后一役没有选择东山再起,没有选择西山再起,而是选择南山再起。“东山”,已经不再属于他,可回而不可起。“西山”,他岂肯,难免不做宋江,人家岂敢,哪里甘当王伦。“南山”,唯有“南山”才是新的合适的用武之地,一者不拉仇恨,二者可得支援,小则小矣,用心经营亦可成就事业。

才出谷底,又攀高峰,充分说明他身上反映出来的成功的因素信度强、效度高,值得深入学习、思考、借鉴。同时,也不能忽略传记作者的'提醒:当我们探寻一个强人之所以强大时,总是容易把他典型化、独特化,最后得出遥不可及的答案。不错,我们是常常觉得成功路上的荆棘对某些人来说只是装点,毫无凶险,因为强人看起来总是那么的攻无不克、所向披靡,从而忘记他们在大浪淘沙中既是弄潮儿,也是幸运儿。

早年烤酒贴补家用时,他就是个爱观察、爱琢磨的人。这样的人哪里都能找到几个,只不过少有人把天分栽种下去好好培养,用到那些最重要的事情上。褚时健的过人之处,在于从烤酒这个偶然的成功案例中,凭借着对事物细节的天生敏感,自发地认识到成本核算、产品质量与物质生产活动的关系,并在后来的具体工作中举一反三、推及其他,不但成功地运用了规律,还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与性格气质。至此,仿佛少年的心里已经无意间种下魔豆,只消顺着巨大的藤蔓抓上去,就能到达巨人国。然而不是,尽管有征粮、土改的成绩,还是敌不过特殊的年代与叵测的人心。

当能力被捆在后台无处伸展时,意志品质就会赶出来救场。被命运一路推搡着走进破败的糖厂,褚时健依然选择认真踏实地做事。他顺命,相信朴素的道理,听从内心的声音,因此在机会第一次敲门时,就能将其拥进怀里,得以走上与众不同的路。

也许逝去的青春让他加倍珍惜难得的舞台,也许刺破乌云的金光让他一时忽略了风暴可能依然存在,长袖善舞中连下三城,一手建立红塔帝国后,他仍然盘踞其中迟迟不肯退去。上有挽留、下无接替,仔细追究其实都是站不住脚的理由。不论选储弃储,还是中纪委进驻次日才赶到,种种细微之处已见凶险预兆。很难想像他这样的人意识不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可反过来想,古往今来懂得功成身退的能有几人?没有永不停息的精神,又哪来后面的褚橙?

跌宕起伏的人生,旁人看得或群情激愤,或欢欣鼓舞,个中滋味,唯有自知。人上了年纪,就真的能把一切看淡吗?“对得起做过的事,对得起相处过的人”。他不遗憾,我空感叹。原本想从传奇人物身上一窥成功的奥秘,却望见了高阁晚景中的老人。

《褚时健传》读后感篇3

用了九个多小时看完这本书,我本想马上就写点评,内心太激动,眼泪叭喳的,写了删删了又写,很担心评语对不起这本书。

此时,心情稍见平静,可以好好的表达一下颇深的感触。

首先,一本书长达一千多页,却可以让读者废寝忘食的看下去,我觉得可以体现作者的实力以及用心,无论是描写手法与内心的感受,都很打动人,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也是激动澎湃的。

然而,对于主人公的人生经历,让我对这个国家制度深感疑惑,政府辜负了一位赤诚忠心的老人,若以这个标准就可以判刑,那得有多少人正逍遥法外。

对于一位深受伤害的人来讲,家是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因为家有温暖,有爱;有的爱情会不堪一击,有的爱情坚不可摧,像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这一说法只是针对能力欠佳的人才奏效,对于积极向上,渴望进取的上进者,爱会是一种责任与动力,对老两口坚不可摧的情谊深受教育。

一个人成事与否,并非偶然。拿得起放得下,跌倒能爬起来,需要一个坚毅的信念。我们无颜抱怨生活带给我们什么,答案隐藏在自己的行为之中,自己还在骑驴找驴。

我极力的推荐这本书给朋友们,我希望研读之后自省,让生活多一些希望,让自己多一份干劲,让爱情可以永恒。

《褚时健传》读后感篇4

书中褚时健关于企业经营方面的话虽然不多,但都很朴实,直白,很容易看懂,比如关于品牌,他说“要说对品牌的认识,最早还是来自于和我母亲去集市上卖酒的经历。卖酒的人不止一家,同是自家烤的酒,买的人是有选择的,要闻,要尝,好的酒才卖得上价。就是这种经历,让我认识到品牌的价值。”褚时健这种化繁为简的解释,即便是对于商业一无所知的人,听完也能懂个大概。而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企业经营的深刻理解基础之上的。与之相反,一知半解的人恐怕无法用寥寥数语讲透一个道理,只能靠一些晦涩的名词来装点门面。

记得有一次听一位投资经理讲一家公司,大体是说了如下这段话:“我很看好xx公司,它所在的赛道非常好,它属于新物种。我们复盘了它的成长路径,基本上是颠覆了我们的传统认知。投资人要理解它的底层逻辑,首先要重装自己的思维系统,更新思维模型”一句话听完让人摸不着头脑。

褚时健看很多书,但看完后总能够与自身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从表象中找到根本的原因。比如,为了存放橙子,果园里面建了一个冷库,技术人员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结果入库的水果大量腐烂。后来请来了专家,专家也只是按照说明书的操作步骤检查一遍,也没解决问题。褚时健找来了与水果储藏和冷库相关的书籍资料,自己阅读钻研,并结合当地的气候和温度进行重新设定,最终调节出来的冷藏温度和湿度很好的解决了橙子的存放问题。

创业的时候虽然已经一大把年纪(七十多岁),但褚时健仍保持持续学习,更新知识,不迷信老经验,坚持用科学的方法来搞种植。比如行业传统经验认为一颗橙子树到了10年,就该换掉了,因为之后橙子的产量就会下滑,品质也会下降。但褚时健不迷信,他通过钻研发现,只要让老的树根上长出新的根,肥料吸收好了,同时也剪掉一些老枝长出新芽,产量和品质就不会下降,那么果树也就不用10年就换一次。所以果园的老师傅感叹说老褚干了几年总结的东西,比他们干了二三十年的人还多。后者虽然有二三十年的工作经验,但可能只是拿一两年的工作经验重复干二三十年而已,根本上来讲是没有持续的学习,更新知识。

行行出状元,优秀的企业并非一定出自所谓的“好行业”。时不时的能听到“投资就是要选好赛道”这样的话。或许当有些人提到“赛道”的时候,他们可能指的是某一个细分行业或者某一个细分领域吧。那我就暂且把这话翻译为“投资就是要选好的细分行业”吧。如果说烟草行业因为一定垄断,算是个“好行业”的话,那么种植橙子绝对算不上是个“好行业”,看上去也不像是门“好生意”。种植橙子几乎没有门槛,从种植到产出橙子之间有很多变数,橙子作为新鲜水果,存放周期比较短,很难作出稳定的差异化。尽管看上去困难重重,褚时健却把企业做起来了,而且做的还挺好。如果说玉溪烟厂的成功还算是靠了一点所谓的垄断,那么褚橙的成功则完全是靠褚时健的经营能力,以科学的管理工业品生产的流程来管理农产品生产,是企业家精神的很好体现。

企业要走的远,离不开一个眼光长远的企业家。褚时健从73岁再次创业开始,用了近10年时间专注橙子本身的品质,靠橙子稳定的美味度来建立品牌,10年磨一剑,而不是着急的去打广告。在立足长远的基础上“把每一天过好,把每一件事做好”,踏踏实实的把手头的活干完,把活干好,那么结果自然就不会有太大的偏差。比如,褚时健把一年到头要干的农活细化到日历上的每一天,什么时候该施肥,什么时候该修剪枝条,什么时候该采摘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果农们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好,就会获得不错的收成,最终获得不错的家庭收入。如此一来,企业的长远目标与员工(果农)的个人目标相一致,果农在日复一日的劳动中也不需要太多的督促,极大的调动了果农把种植工作按要求做好的积极性。

褚时健一生历经坎坷,也经历了多次把企业(农场)从破产倒闭边缘拯救回来,并发展至经营非常好的局面。不论是为公家干活,还是离开体制在外自己创业,他每次都做的很成功。这一切离不开他的责任感和不惧困难的精神(我觉得不妨把褚时健身上这种优秀的品格统称为“褚时健精神”)。正如褚时健说的:“我这一生就只讲一点,要负责任。任何情况下,我都要有所作为。只要活着,就要干事,只要有事可做,生命就有价值。不管情况如何变化,对自己,对事业,对家人,对社会的责任心不变”

褚时健走了,但“褚时健精神”却不会过时,它值得新一代的企业家们去学习。

《褚时健传》读后感篇5

一生都是个传奇,不论做什么都体现了自己独特的精神与极强的意志力,将工匠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创造了一生的奇迹。

少年丧父,作为长子,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为母分忧,照顾弟妹,从小就体现了异于常人对品质的追求,对酿酒的反复研究,能通过观察比较,创造出高于平常的出酒率,赛过了多年的老师傅,并且在卖酒上也体现了自己的商业头脑,光凭敲几下就能判断酒的度数,进而根据度数来调整价格,创造出了最大价值。

为家庭分忧几年之后,经过堂兄的一席话,唤醒了心中一直的想法,重新进入学堂,并且在战火纷飞的时期,逐渐走向了共产党,一步步的成长,将自己的所有心思都投入到了工作中,并且出色的完成了每一次交付的任务,在工作中体现了自己独到的处事方式,换位思考,以理服人,不强制。

人生的第一次坎坷也从这里开始,被划为右派,与妻儿分离,被派往农场工作,险些丧命,而能挽救性命也正是因为以前积累的关系,才能在最危险的时刻,得到别人尽心的救治。在农场工作的这段时间,平和的心态帮他度过了这段难熬的岁月,等到了熬出头的那天。

平反以后被派往糖厂工作,开始了其对企业管理的历程,充分将自己的.匠心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从一穷二白,人心涣散,通过自己的铁腕,通过自己的不断研究,不断改进,创新管理,起死回生,创造了一个个的奇迹,也为后来在烟草界的传奇奠定了基础。打铁仍需自身硬,始终将技术摆在第一位,如果自己都不懂,就无法去管理别人,这是一直坚守的一个信念。

进入卷烟厂,面对与糖厂同样的条件,甚至更为恶劣,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能力与高超的自学水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将事业推向了顶峰,将自己的匠心精神与对品质的追求发挥到了极致,为了目标的实现,用尽一切可行的办法,未曾为自己考虑过,选择退休的时候,得不到批准,不能急流勇退,也为自己的第二次坎坷埋下了隐患。

花甲之年,锒铛入狱,女儿自杀,妻子坐牢,儿子不能回家,孙子无人照顾,对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来说,没有什么比这个是更严重的打击了。

但是传奇也未因此而终断,假释出狱与妻子团聚,开始了新的人生追求,回归自己最爱的农业,继续发挥着自己的匠心精神,从门外汉到比几十年经验的人还要有对问题的敏锐度,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创新管理方式,耕作方式,这是一个七十几岁老人做到的,到现在能做到年产上万吨的橙子,人生与事业在八十多岁的时候,又再次在最低谷,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不得不叹服其传奇的一生,起起落落,不断的追求卓越,在最严重的打击之下,依然从未放弃自己内心的追求,创造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传奇。

真正体现了新时代要求的匠心精神,将事情做到了真正的小而精,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达到了巅峰。

对于做人方面,其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也给自己积累下了无数的人脉,在最困难的时候最能体现身边人的价值,最能体现是否是真交情,正因为自己的付出,诚恳的待人,才能在自己最难的时候依然有无数的人来帮助自己,没有因为自己的苦难而被抛弃,有了重新创业的资本,人脉与资金。

看待变故的平常心使他自己在最难的时候,依然能直视苦难,不放弃,有了创造新辉煌的机会。

《褚时健传》读后感篇6

在读《褚橙你也学不会》这本书之前,褚橙的故事给我最大的震撼是一位75岁的老人敢于重头开始的勇气,而读完这本书后,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褚时健的四段创业经历。

他14岁那年成为村里最好的酿酒师傅,他的出酒率比别人高15%~20%,酿出的酒口感更清冽。他只不过是在苞米恒温发酵过程中,采用了从老师傅那听来的用木炭和炭灰保温的做法,可至始至终老师傅也从没有这么做过,因为每隔两个小时就得倒腾一次炉火,晚上几乎睡不踏实,没人愿意这么麻烦,除了14岁的褚时健。

文革时,他负责县里的制糖厂,在他经营期间,这家糖厂从每年亏损30万变成每年盈利30万。听起来很传奇,可是当追踪到他的经营细节时,发现褚时健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神力,只是因为他能把认真做到极致。担任厂长后,他很快发现榨出的甘蔗渣很甜,这说明压榨不充分,于是他把压榨机中3个滚筒改成9个。出糖率提升了,但甘蔗渣还是很甜,他又申请去广州糖厂学习,用新技术把甘蔗渣在40°的温水中再次压榨,终于把糖分全部榨干。又发现太耗燃料,性价比不高,他又去广州把人家废弃的真空蒸发设备拿回来实验,通过抽真空,降低水的沸点,利用水蒸气循环加热,大大提升了热能利用率。最终使得能耗降低到原来的15%,出糖率提升30%!省里30几家糖厂都来跟褚时健学习过,却没有一家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太麻烦了。

后来褚时健出任红塔山烟厂厂长期间,云南省的财政收入由全国倒数第七,变成全国正数第三,红塔山烟厂给云南省税收的贡献几乎50%!

了解了这些背景之后,再来看褚橙的成功就顺理成章了,上天更愿意把成功托付给靠谱的人来成就!当然创业成功有很多偶然因素,尤其是褚橙,比如独特的地理优势,比如褚时健的人脉积累为他带来充足的创业资金,比如独特的故事引爆了网络营销,这些都是一般的创业者无法复制的。这也正是《褚橙你也学不会》这本书的意义所在,黄铁鹰老师将这些偶然因素剥离开,把必然因素呈现给我们,这些才是创业者应该学习以及传承的精神。

我认为褚橙的成功主要有三点:数字化分析、可量化指标和标准化操作,而支撑这三点的就是一个精神——认真!

褚橙建立了自己的化验室——这在全国冰糖橙种植基地中绝无仅有。为了找到最适合的土壤、肥料结构,褚时健对不同的生产技术同时进行对比试验,然后对结果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进而找出最优的解决方案。褚橙果园有自己的肥料厂,并且做到对肥料结构、用量、施肥时间和频率的精细化管理。

褚橙一改我国传统农业靠感觉、靠经验种田的做法,尽量为每一步操作建立可量化的指标,比如施肥时距离果树的位置、沟渠的长宽和深度;间伐时每亩的植株数量;控梢时的具体枝长……这些在国内同行中大都没有标准可依,而在褚时健那里都一一摸索出了最佳数值。

有了可量化指标,果农的操作就可以做到标准化,果农的工作也更容易评估。这才使得在两千多亩地,两百多户果农种出的褚橙口味近乎一致,这在国内也是绝无仅有的。

支撑起数字化分析、可量化指标和标准化操作的是褚时健的极度认真的精神。这也使得他在十年间从一个冰糖橙的外行变成顶尖专家,他没有停留在感性经验的层面,而是深究每一个问题最底层的原因,让科学的方法在果树种植中得到落实,这使得他超越了很多有二三十年冰糖橙种植经验的老师傅。

最有震撼力的一句话:什么是生命的质量?生命的质量就是一个75岁的人,同一个25岁的人,在同一个起跑线起跑;10年后,85岁的人把那个35岁的竞争者远远抛到了身后!

《褚时健传》读后感篇7

生命轨迹接近一个世纪,从15岁开始接受生活的第一个磨砺,荦荦少年被迫担当起整个家庭重任,到21岁遭受第二个重创,因为坚持原则,未满足小人自私的要求,被惦记,被“右派”,被下放农场,不断转移,二十年左右的光阴,家庭不离不弃,用真诚和坚韧咬牙坚持,辛辛苦苦十七年将玉溪一个小城的一个小工厂打造成国际品牌,为千万人谋福利,为国家创利税800亿元,自己收入仅80万元,最终却因为,毫无利益关系的朋友送的改善生活的区区400万,无法解释资金来源,承担牢狱之灾,引起国家对国企收入的改革,从无期徒刑到五年减刑出狱,归来已是不惑之年。

人生三大打击,因为积极、认真的生活和工作态度,在人生的低谷却总能结交纯朴、共患难的朋友,即使在监狱中,仍有曾经被帮过的很多人,来探望时留下一些钱,五年出狱时,仅这块钱将近100万元。

人无论做什么都要有一颗敬畏心,遵守自然和市场规律。要努力,要全心全力达到自己的目的`,但同时也要实事求是,学会利益平衡,学会舍得。

一个人工作、过日子都要认真,对周围的人也要认真,对得起做过的事,对得起相处过的人,在每一个工作的地方都能留下人生的记号。

在褚时健身上,所谓的“烟草王国”、“褚橙”等产业、财富都是可触摸可计算的东西,他的精神和想法、做事的方式,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真正的传承之物。

岁月就像一条河,不由分说向前奔腾而去。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告白头。

《《褚时健传》读后感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