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整本书的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4-04-17 14:42:43 分类:心得体会

通过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不断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撰写一篇读后感能够加深我们对书上知识的体会,以下是小文学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阅读整本书的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阅读整本书的心得体会7篇

阅读整本书的心得体会篇1

书是生活的万花筒,是我们学习的伙伴。也是整个大千世界的缩影。书既像一位慈祥的智慧老师,不断启迪我们,教我们知识和道理,引导我们学习;又如一位真诚的朋友,与我们交流,鼓舞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去追求学习的卓越。

我和爸爸妈妈经常一起阅读一本好书,并一起说说读后的感受,彼此相互交流。上个星期,我和爸妈又读了一本书《神秘岛》。故事讲的是五个美国移民来到了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在我们眼里他们虽然是在孤岛上,但在他们心里却是在祖国大陆上一样。移民们积极能干,把岛上的每一样东西都利用起来,在荒岛上努力工作,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荒岛也慢慢地变得欣欣向荣起来。移民们就像要长期住在哪儿一样,在岛上劳动,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我对爸爸妈妈说:这本书中的五个移民真勤劳啊!他们靠着自己的智慧和才干,把荒无人烟的'小岛创造得一切都欣欣向荣着。你说的只是其中一点,爸爸说,还有移民面临困境时,凭自己的努力克服,重新开始。这更是令人钦佩。是呀!移民们真是又机智又勇敢又勤劳啊!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我和妈妈一起说。

经过这件事我发现:我们小孩子与父母最重要的就是沟通,一起看书就是一个好方法。正如高尔基所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其实书籍不仅是进步的阶梯,也是生活中互动沟通的桥梁。

阅读整本书的心得体会篇2

收敛性的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解;愈是理智地研究这类问题,答案的焦点将愈聚敛而清晰。发散性的问题没有正确而唯一的解;有知识与智慧的人愈是研究这类问题,会发现并提出愈多相互冲突的答案。发现这样的情形,问题不在于这些专家,而是问题本身的性质(p329)。

收敛性的问题也就是不容易受不确定因素干扰的问题,问题的性质比较单一、变量少、且可以通过逻辑表达出来并解决。比如我从哪里来(闵行来),要去哪里(要去徐汇);而发散性的问题是变化的、因个体差异答案也不一样,甚至有些时候无法清晰表达解释的问题。比如我从哪里来,要去哪里(寻找人生的意义)。

这段话解开了一直困扰我这些年的疑惑,为什么总是努力解决了问题之后,觉得新的问题又产生了(或是原来的问题以新的形式继续存在),从而导致自己在问题上一直处于紧张、无力的状态。我之前拼命想寻找一个收敛性的答案,而事实上并不存在,对于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首先就是要接受答案的不确定性。

第一遍读完这本书,在工作方面让我意识到了,由于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组织适应问题的存在(我也明确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另一方面解决了自己目前一些人生方面的疑惑(有点意外),诸如开放性的问题的确没有明确的答案。而且书中也有指出不要一味地依赖系统思考,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开放性答案的体现,系统思维不是万能的',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下会是一种趋势。

这本书存在的意义在400页被指出——传统的组织最初的设计,是为了满足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言人类需求的前三个层次:食物、安全和归属感;这些在现在的工业社会大多已不成问题,因此使得目前组织难以真正要求员工忠诚和奉献。除非组织开始致力于自尊和自我实现这类高层次的需求,否则目前管理方面的纷扰还会继续下去。同时让我惊叹的是,这是一本20年前初版的书,而对于20年后看到这本书的我来说,内容并没有过气甚至读起来非常辛苦。而且东方智慧早就被西方所吸收了,着实让人脊背一凉(因为我还是有点竞争意识的)。当然有前人铺路,学习起来可能也会方便许多。

阅读整本书的心得体会篇3

人生有很多感觉快乐的事情,而陪孩子读书也算其一。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名言道出了阅读的重要性。书籍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虽然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能丰富人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我却认为书中自有乐趣在,特别是陪孩子一起读书的时候。

女儿很小就喜欢读书,家中书柜上满满的都是她的书籍。只要她喜欢的书,我就毫不犹豫的给她买来,可是在小学三年级之前她读书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对所读过的书只停留在读的层面,不能对书中的内容有很好的领悟。我也常常以工作繁忙和家务劳碌为借口,很少读书或不读书,只是在业余时间和心情好的时间陪女儿读书、看报,没有持之以恒,说起来非常惭愧。

女儿上四年级后,为了做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一致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方法,我开始忙中抽空,每天固定了一个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做孩子阅读的榜样,使之成为习惯,真正做到亲子共读。我们利用午饭后,每天30分钟至40分钟的阅读时间,双休日每天早晚共同阅读一小时左右,就这样经常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讲出来,然后与孩子一起分析、讨论、发表看法,对孩子进行教育。

孩子的世界,充满着纯真,洋溢着快乐。我们要走进孩子的世界,与孩子做到真正地零距离接触。作为家长,我们阅读的过程中,也回味到了童年生活的幸福,同时也能体会孩子们的酸甜苦辣。帮孩子解除莫名的烦恼,促进孩子在德、智、体几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全面关心、培养孩子,从而解决了片面的一半教育和单打一培养的倾向,为孩子身心协调发展和积蓄发展的`后劲奠定了基础。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养成了每天阅读的好习惯。也使她在读书中感悟人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读书中快乐成长。

前两天,我和孩子共同读了一本书,叫做《我会听课我怕谁》,这本书作者是乐多多,里面的主要人物有胡小闹、长安、大筒、小樱桃等。胡小闹将一个错误的听课秘诀教给同学,结果被老师发现叫来了家长,昔日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如今反目成仇。胡小闹发誓一定要找到真正的听课技巧,在班长小樱桃的帮助下,不仅找到了听课技巧让自己的成绩名列前茅,还帮助了差生长安、大筒,让他们成绩也更上一层楼,老师和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

孩子读了这篇文章,也总结了一下听课技巧,分别是:

1、课前预习,要读、写、画、记,听课时候,要把重点知识给予记录;

2、认真听课,在上课时尽量看着老师,不要被其它一些东西给影响了,上课不论是什么人发言,我们都要认真听讲,不要开小差,要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做课堂笔记,课堂需要记录重点内容、老师列出的提纲等;

4、认真完成作业,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不能马虎,遇到不会的题目,自己多读几遍,这样的题目就会了;

5、保持桌面整洁,在上课时,左面只能放课堂要用的东西。这就是孩子通过读书总结出来的听课技巧。孩子做到了:读中学、学中读。同时,深刻领悟到,看书能让你的内心更加充实,可以使人忘掉烦恼。俗话说得好: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人不通古今,就如马牛穿着人的衣服一样。

作为家长的我,能有这些领悟,还要衷心感谢学校,老师的用心良苦,开展 亲子共读活动,你们不止给予了孩子们关爱,更为我们家长增长教育孩子知识搭建了平台,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沉醉于书的世界里,享受读书带给我们的快乐!

阅读整本书的心得体会篇4

说到亲子阅读大家都知道其中的意义和重要性,可往往并不是每一个家长都能做到的。有时小孩并不喜欢阅读,自制力也不够,需要我们稍微强制一下,并要声情并茂的互动一下,提高他的积极性,从而使阅读变得更有趣,久而久之,孩子们会渐渐地爱上阅读的。

最近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随着年龄长大,孩子更喜欢看电视,对阅读的自觉性降低了,我觉得这与家长是否能坚持亲子阅读有很大关系,家长应当以身作则,在固定的时间里持之以恒地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如果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孩子是不可能培养出阅读习惯的.。

为了尽快的让徐诚励喜欢上阅读我每天坚持陪小的在睡觉前读书,第一本书是从他最喜欢的赛尔号开始的,大家都说这种书应该让小的少看,一点好处都没有,可是我觉得只要肯看肯读就是一个好的开始。接着慢慢的我们开始读一些少年读物,采用巧妙的引导方式如《海底两万里》从他读一段,我读一段。不过方法是因人而异,现在我家小的已经喜欢上的阅读了,每天睡前都会自觉的在床上看书半小时,自己享受阅读的乐趣了。

通过培养阅读的习惯和兴趣带动识字量,从以前识字少之又少,到现在识字量多了好了。即培养了独立阅读能力,又扩大了知识面。

和孩子一起阅读图书的过程,真是一次愉快的情感体验,家长们请加入亲子阅读的队伍中吧!让阅读净化孩子们的灵魂,滋养孩子们的心灵,陪伴着宝贝们的茁壮成长。

阅读整本书的心得体会篇5

“好书是一味心灵良药”,曾在浏览网页时看到这样一句话,当时只觉得这是一句不错的话,看了作者写的故事稍稍感动了下,觉得他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

以前有“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说法,到我这里就变成“书非买不能读也”了,在今天这个书价飙升的时代,买书已成为了一种很“奢侈”的消费行为,很多人宁愿在网络上读电子图书,也不愿意花这个“冤枉钱”。但是我却一直保持买书的“奢侈”习惯,我喜欢在书店里淘书带来的乐趣,更喜欢把买来的书捧在手中任意找一个时间来细读品味,思随书动,灵随书行,那种恬静、惬意的感觉是任何事情也比不了的。

从最初的《读者》、《散文诗》、《青年文摘》等一些期刊的订购,到现在的诗歌散文、随笔小说、文史哲类的书籍,总之都是些人文类的,买书十几年下来豁然发现自己的书柜已多达六七百册了。男人买书犹如女人上街买衣服,不光是注重样式更注重质量,如果遇到一本品质高、内容丰富,很符合口味的书就像如获至宝一样。

我是从来不买盗版书的,这也是真正读书人应该具备的原则,但我也很少去一些综合性的大书店买书。我还喜欢逛一些小书店,无论走到那个地方,我首先想去的就是这个城市的书店,因为那样的书店不乏青春的`气息,在那里更容易找到有激情、有深度甚至是有些批判性质的书籍。

书买回来自然是需要读的,但是渐渐的我发现,读书的速度往往是赶不上买书的速度,直到现在书橱里依然有好几套书还没有与我有过“亲密接触”,有时候越放越不想读了,面对这样的书,自己心里也很愧疚与自责,怪自己当初就不应该草率的买回来,又对人家置之不理。好在我的书八成是都读过的,不然买书只是为了摆设,那就真成为附庸风雅的人了。

读书可以净化心灵,亦可改变人生。这里我还要说一个观点,那就是读书人往往一味的追求精神的富足,而忽视了身体的健康。“读书养心,锻炼强体”,因此我希望大家不要因为读书而忽视了身体的健康,如今的很多近视、腰椎、颈椎不好的病都是因为上学时候长久不良的坐姿引发的。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读书不行走,真的是人把书读死了,甚至会造成书把人读死。

其实生活本身就是一本书,一本无形而博大的书,一本丰富而耐读的书,这本书同样需要我们用精力去购买,用心智去品读,最后用记忆来久久珍藏。

阅读整本书的心得体会篇6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快乐读书吧”推荐了整本书,意图是让语文老师带领学生读整本书。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的读整本书,带有鲜明的教学特色。一是要教学生读整本书,二是教会学生读整本书,三是教会学生通过读整本书去学习。读整本书教学,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要在阅读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形成阅读能力,发展阅读素养。

读整本书因为阅读材料的不同,具有了不同于课文教学的特殊性。一是因为整本书字数多,包含内容广,教学时间上存在困难;二是因为整本书包含的意蕴深厚,具有更开放的时空,教学重点上存在选择困难;三是整本书的语言具有鲜明的作者个性,教学实践上存在和学生语言理解水平的差距。

如何进行读整本书的教学设计成为语文教师必须要面对的课题。下面以《长袜子皮皮》这本书的设计为例,谈谈读整本书教学的设计理念和设计过程。

?长袜子皮皮》是一部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作者是阿斯特利德·林格伦,她被称作“瑞典的民族英雄”。可见这部作品在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位置。

一、发现教学价值

教学价值是一个多元的范畴,任何一种教学价值都不可能成为唯一。同样一个教材,不同的人来教,教学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来读,读书的感触也不一样。那么教师做整本书阅读的设计时,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考虑呢?接下来我从教学价值的两个层面、四个角度、教学价值的实现和教学策略四个方面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教学价值的两个层面

1.理解内容,获取意义

如果阅读一本书后读者不能理解内容,显然阅读就没有真正起到作用。所以,一本书的教学设计应首先指导学生理解内容,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获取意义--比如书本的文学价值,这本书倡导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文中出现的语言现象等,教学时根据教学目标的侧重点进行适当的选择。

2.领悟表达,发展语言

普通读者一般较少去关注所读的故事是什么结构,故事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但是在课堂上发生的、在语文老师带领下学习的,必然要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第一是它的结构,它是怎么建立的;第二是它的细节,它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去描写的。通过这些文本结构和细节的不断探究,学生的语言表达才能产生实质性的变化,在他用词、用语的时候,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这是教学和一般家庭式阅读、消遣式阅读、娱乐性阅读不一样的地方,也是在学校里教师的价值所在。

实现从教内容、教能力到发展阅读素养这个更大的方向,大家一定要转变的是教学思维定势,不要像教一篇课文一样局限在设计这样的问题--书中有哪些主人公?她们干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靠这种碎片式的、散乱的设计想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在这种教学设计的指导下,班里领悟能力一般的孩子可能终身都不能悟出某些道理来,也不可能发展出某项能力。阅读素养从何而来?就是你阅读的多种多样的书,不断地形成交集、再交集,最后获取的那个一生能带得走的东西东西就是素养。

(二)教学价值的四个角度

1.思维价值

语文学科,有它基本的思维,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看作者是怎么想心思的。作者隐藏在书的背后,作者是怎么想心思的需要通过人物、通过情节去推断,所以一本书的思维价值需要执教者去挖掘。以《长袜子皮皮》为例,这本书的思维价值可以有两个方面: (1)多角度思考

皮皮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表现,她不是一个单一性格的人。教学设计中通过让学生来发现,皮皮在不同情况之下有什么不同的表现,从而来思考皮皮是什么样的人?能不能简单地定义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吗?通过《长袜子皮皮》,学生就能学会看一个人要多角度地观察,多角度地思考,全面了解情况后再做出判断,这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锻炼。所有人看待同一个问题是不一样的,角度有时候比深度更重要。

(2)超能力的作用

当然,也不能忽略思维深度的作用。《长袜子皮皮》一书中皮皮是具有超能力的,她把这些能力都用在哪了?--几乎都是用在保护别人的时候。在“我”具备了超能力的情况下,“我”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做一些事?这就引发学生深度思维。

2.情意价值

(1)好孩子的标准

乖孩子就是好孩子吗?历史发展的今天,大家都认为乖孩子没有什么创造性。到底是什么样的标准可以称之为好孩子?教师做《长袜子皮皮》的教学设计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在师生、同伴观点的碰撞下,学生的认知一定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

(2)同伴相处的方式

现在的家庭相对来说都比较封闭,家庭与家庭之间交流也相对地变少。到底怎么与同伴相处?这就可以引导学生从书中找到答案。皮皮去别人家做客、别人来她家做客,她们是怎么相处的,她们有没有矛盾?一定是有的,遇到矛盾,她们是怎么化解的?从《长袜子皮皮》中学习同伴相处的方式对孩子们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3.文体价值

(1)童话中的夸张

夸张是童话的一个根本性的特点,因为大家都崇拜夸张以后的人物以及场景,这样她们阅读起来才比较轻松,也能得到阅读的疗愈。

(2)童话的故事结构

一般的童话主人公要经历一些困难,最后有一个美好的结局。《长袜子皮皮》一书中童话的故事结构并不是特别明显,这本书显然和《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白雪公主》不太一样,做教学设计时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一下这本书和他们以前读过的童话的单篇或者童话书有什么不一样。

4.语言价值

书中典型的、有特色的语言的描写也应该被关注。

(1)描写人物的语??

作者塑造皮皮的形象让人有过目不忘的作用,和从头发一直写到嘴巴的描写人物的方式截然不同,所以说这是需要探究的一点。

(2)对话的作用

对话对童话中刻画人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显然在这本书当中,对话并没有占特别重的分量。所以对话到底起什么作用,在这本书当中又起什么作用,也是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去探讨的。

二、确定教学结构

教学的价值要根据文学的价值和学生年龄特点以及一本书本身的特点去确定。在教学设计实现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困难,比如想教的东西直接讲出来,希望把它讲明白,比如让学生去做一个任务,学生把作业呈现出来,老师做对比点评。显然这两种方式的教学效果都不是很好,因为学生在学的过程当中,没有得到老师有力的支持。想让学生学有所获只有方向没有方法是远远不够的。

(一)确定教学目标

体现一本书的教学价值的这样一个过程。第一就是一本书的价值,就是教什么,这个教学目标的确定,第二是怎么教,就是教学过程的设计,第三是教得怎么样,就是教学评价。凭借这样一个简单的结构,就可以确定一本书的教学目标了。

面对一本书,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学点都挖掘出来。所以教师要学会根据书本的教学价值和文学价值来确定一本书的教学目标。

(二)准备教学材料

第一是作者背景。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有什么样的经历,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她自己是怎么评价这本书的,一般在书中不太会出现这些线索,需要老师下工夫搜集。

第二就是时代背景。故事发生在哪个国度,大概的写作时间和这本书所呈现的时代事怎样的。老师需要为学生再现那个时代的社会、历史、文化情境,教学才顺理成章。当然随着年级的增高,这些任务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

(三)设计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的目标和选择的材料,才能设计教学的过程。教学过程不只是几个板块的罗列,它应该是一个有组织、有设计的教学流程。

1.结构

第一介绍作者,第二探究人物--皮皮有哪些方面的特点,第三得出结论,--大家来反思评价,多角度思考我们怎么做。

2.工具

有时候我们太重视互相的谈论、交流,而忽略了学生要有一些支撑的工具,

工具有哪些呢?第一是人物特征的图表--皮皮有几个特点,每个特点下边的证据是什么。第二是故事的结构图--故事是怎么发生的,有多少个小的故事组成,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的。通过填写这样的图表,学生就会明白故事是可以架构的。

3.任务

读整本书是一个比较大的工程,所以要有一个核心的任务让学生去完成,这样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在课堂上得以实现。

课堂的核心任务,可以确定为皮皮是怎样的一个人,理由是什么?引导同学们带着这个任务去读,学生就比较容易整合起来阅读,而不至于掉在细节中。

教学的过程重点有两个方面。第一,就是任务,到底要完成一个什么样的任务?第二,就是工具,使用什么样的学习工具,支持学生去完成这个任务? 三、选择教学策略

(一)设计任务

任务设计就是要把这个任务要求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后按这个任务去做。这个任务设计我将它分为两方面。

1.任务时间。

(1)读前任务

这本书拿到了,学生还没有开始阅读,老师就要布置任务,这样学生读起来,目标比较明确。

(2)读中任务

学生读了一段时间,我们发现可能学生读的不太深入或者学生读的没有多少兴趣没有多少挑战,这时适当布置一个任务,引导学生往下进行。

(3)读后任务

整本书读完了,设计一个综合的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学生自然能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

这三者布置时间不同,目标也是不同的。读前任务是指导着学生去怎样读这本书;读中任务是增加阅读的乐趣或者说是阅读的挑战;读后任务,就是非常整合,检验学生读书的效果,加深学生对书的理解。 2.任务的形式

(1)问题探究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或者几个问题,学生顺着问题去研究。

(2)整合作业

不要让学生只去谈问题,引导他们把自己的见解通过完成整合的作业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就方便教师了解--学生是怎么思考,学生是怎么搜寻信息的,学生是怎么样来形成解释的,学生对一个人物的看法到底是什么样的。

(3)实践活动

知行合一,阅读是为了思考,也是为了行动。针对一本书开展实践活动是学生个人能力发展的延伸。当然在课堂上,教师经常用到的是前两种,就是问题探究和整合作业式。

(二)思维工具

1.把握作品主要特征的工具

比如,将皮皮和阿妮卡进行比较:她们都是女孩,她们都喜欢吃,喜欢游戏,喜欢刺激,喜欢做手工……那她们的不同点呢?比如,皮皮力气很大,而阿妮卡不是,皮皮非常勇敢,而阿妮卡并没有体现这个特点。这张表格在阅读中或者阅读后给学生都可以,阅读中提供学生可以边读边记录,随时补充。阅读后提供,学生可以对她脑中形成的形象进行整合。我想用这三张图表告诉大家,在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都可以给学生什么样的任务,这种任务是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出现的。相信大家也有了一个基本的感受。

2.人物特征图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她们显然是会关注到人物的,这本书当中的主角是谁,她们做了哪些有趣的事,这是她们最关注的,故事的结构是需要老师去教的,一般的学生不太容易提炼出来,需要教师指导的也正是课堂上要教的重要部分。

这张图表就是多角度理解一个人物。最中间这个部分是角色,如,皮皮。特征一,比如说皮皮的力气大,证据是什么?证据一,她举起过一匹马,第二,她推倒了一头牛,第三,她举起了鲨鱼等等这些,再注上页码,哪一页的时候,写到了她做了这样的事情。特征二,说她是关心其她小朋友,然后有一二三,三个证据。特征三,她不爱学习,特征四,她喜欢做饭,类似这样的特征。因为要让小孩子去总结特征的时候,过去经常是概念化的,如,勇敢、坚强、自信、友善等等这样的词。在这里填特征的时候,老师们不要要求得过于死板,死板以后学生就把一个人物格式化、概念化了,如,善良、勇敢、友爱之类的,这样范围就窄了,希望她填的时候会更有生动的表述。所以说人物的特征还有5还有6,还怎么样呢?还可以添加。

比如,说上面特征一和特征二之间,我们还可以画一个表格,比如,说左边、右边,再有下边,都可以再加也可以改,特征的一二三四,也可以改这样的顺序。大家发现这张表格的好处,就是过去学生填人物特征的时候,有时候就是会比较笼统,如,说皮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大家说皮皮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好孩子,好表现在哪些方面,如,说她爱帮助别人等等这些。皮皮,她有没有用好不能形容的这一方面呢?如,说她不爱学习,你说她是好还是不好,有时候不能是二元对立的这样的观点,所以应该是多元的。所以这张表格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多元的去看待一个人物,去了解一个人物,所以这张图表其实是在我们四年级以上的这个人物的阅读和分析当中经常会用到一张图表,看起来简单,用起来比较好用,学生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丰富它。比如说我这里画的是方框,学生还可以画椭圆还可以画花朵,还可以把它变形,变成思维导图的形式,但它的实质是不变的,就是这些都是在这个角色身上的一种体现,我们可以多角度的去理解这个人物。

每一幅作品做完,不管是图画还是表格还是什么,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署名。署名是一种权利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这是你的作品,你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任,你不要瞎写乱写,写一些你没有经过思考的东西。老师教学生就要全方位地教。

3.故事结构图

故事结构图也就是故事的骨架。完成这个结构图是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的。第一,让她们去看看作者是怎么思考的。第二,学生作为读者怎样思考要通过结构图表现出来。四年级的同学,应该会归纳一本书的主要的内容,这是一种逻辑思维的能力,是一种提炼和概括的能力。

?长袜子皮皮》这本书,角色有皮皮、杜米、阿妮卡等。她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发生的变化是什么?故事的结局是什么?这里提醒老师们注意的是发生的变化,这个角色在故事的情节中有哪些成长,这其实是所有的童话故事非常关注的。比如主人公皮皮杜米和阿妮卡进入皮皮的生活给了她很多启发,也给了她很多学习的榜样,也给了她很多发展的机遇。

4.故事主题图

除了对故事、情节、人物进行探讨之外,不要忘了关注它的主题。

长袜子皮皮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善良、勇敢、自由……如果要选一个最核心的放在中间,那一定是--皮皮的自由。自由就有六个方面可以进行讨论,这也是美国“六面体”的一个讨论方式。比如说一个组分六个人,也可以把全班分成六个组,每个组都有一个侧面,

分析,你是从哪里看出皮皮是自由的。

联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看看皮皮是不是自由的,或者从学生的角度来证明皮皮是自由的。

描述,就皮皮的自由有哪些,有哪些自由可以把它写出来,一二三四,通过细节这种形象的描述。

比较,和书中其她的人物进行比较,说明她到底是不是自由。

应用,我们能不能从皮皮身上学习到什么呢?学习到什么,有哪些可以应用到自己生活当中去? 争论与反驳。我认为皮皮也是不自由的或者我认为皮皮这种自由是不好的等。

课堂上可以做一个色子,决定不同组的探究方向,各组从书中找出对应的答案向大家汇报自己的发现。大家可以看到,这个过程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同一个问题,对整本书的主题进行这样的讨论是非常有意思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会在课堂上出现意想不到的收获。

整本书的语言环境不同,语料很多,学生关注和选取的事件和表述方式不一样。有的学生愿意画图表示,有的学生愿意书写来表达。用图表示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结构化,用文字书写有利于学生形象地表述,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方式。一本书的教学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但是有一个基本原则,老师不要将整本书条目化、表格化。一本书两个表格就可以了,如,关于人物、关于故事结构的,老师做教学设计时需要做选择,本次教学想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是故事的结构还是故事的细节?是人物的性格特征还是人物的外貌语言?抓大放小,选择最适合的教学设计而不是选择教学点最多的设计。

原载《中小学教材教学》2019年5月刊 作者简介:

李怀源,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叶圣陶研究会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阅读分级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北京大学“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名师工程”实践导师;首都师范大学“特级教师工作室”实践导师;中国教育报“2015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

主持完成的“小学单元整体课程实施与评价体系”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完成的“小学语文整体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研究”获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课题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读整本书’课程实施与评价体系研究” 。

在《课程·教材·教法》《语文教学通讯》等刊物发表文章百余篇。出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理论与实务》《每个孩子都能学好语文》《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构建艺术》;选编《叶圣陶谈阅读》《叶圣陶论写作》。总主编《小学语文单元整体课程实施与评价》6本课程方案。

阅读整本书的心得体会篇7

在这个烈日炎炎的暑假终日沉浸在书海中,享受着书籍给我带来的快乐。我带着强烈的好奇品读了《巧克力味的暑假》这本书。

这本书说的'是小学毕业生项心仪,虽然通过了毕业考,但也尝到了毕业的独特滋味。曾亲密相处了六年的四个好朋友,在毕业之后劳燕分飞,心中那无限的孤独和无奈,只有自己才能体会。所幸的是他又到了新同学和朋友……友谊的滋味,对她来说,犹如巧克力一般苦涩而又甜美。

虽然我不是毕业生,但却能体会到暑假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我的暑假也是多姿多彩的呢!我每天都按时按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此外妈妈还帮我安排了许多课外小练习,因此我的暑假生活是十分充实的,而我最开心的事就是去哥哥、姐姐家作客,我们在一起互相玩耍,别提有多开心了,我会珍惜自己的每一个假期,争取成为时间的主人。

她有巧克力味的暑假,我也有丰富多彩的暑假!

《阅读整本书的心得体会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