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观后感8篇
观后感的写作过程需要我们对影片进行仔细思考和分析,提升我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每次写观后感都是我们对电影中情感表达和情感共鸣的感悟和领悟,以下是小文学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扶贫观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扶贫观后感篇1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提到了两个“最”。其中,最关心的事情:“乡亲们脱贫后,我最关心的是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最重要的政绩:“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笔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个最”诠释的正是脱贫攻坚战中的三个“要点”。
扶贫之“要”,在于既能攻城拔寨,又能守得住“城”,护得了“寨”。《资治通鉴·唐纪》中记载:“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魏征答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自古以来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创业易守成难”。经过四年多的努力,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到了决胜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画卷即将绘制完成。在这关键时期,全体脱贫攻坚战线上的工作者必须静下心想明白一个问题:如何巩固现有的脱贫成果,才能让四年多的努力不会付诸东流?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扶贫路上还需要继续关注这两点:第一点,将巩固扶贫成果与教育扶贫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因此,只有统筹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才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贫困地区稳定而长久的脱贫。第二点,巩固扶贫成果要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扶贫工作要切实改变乡村面貌,建成新时代、现代化乡村,全面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同时为群众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让群众通过自己的双手彻底告别贫困。
致富之“要”,在于既能守城护寨,又能找得到“新路”,上得了“高楼”。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头脑空空,怕的是知识匮乏、精神委顿。”扶贫的根本目的是人民群众在脱离贫困深渊之后,通过群众自己的努力,在致富路上更上一层楼,达到可持续增收致富。因此,扶贫必须要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扶贫先“扶志”,“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干事创业的前提,特别是处于贫困的群众,长期的贫困已经淡化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扶贫第一步,必须要帮他们摆脱“精神贫困”,激发内生动力,让他们的思想从被动的“要我脱贫”转化为主动的“我要脱贫”;扶贫必“扶智”,“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如果单纯为了扶贫成果,短期性地“授之以鱼”,势必会导致返贫,甚至更贫。因此我们要“授之以渔”,真正讲好“致富经”,让贫困群众用知识武装自身,让群众既能“富口袋”也能“富脑袋”,同时为他们“量身订制”具体的脱贫方案,通过多种途径、多举措让群众掌握新技能、新本领,从而达到“放开手还能自己跑”的效果。
为政之“要”,在于既能实绩突出,又能取得了“民心”,顺得了“民意”。管子曾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说过,“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党建立之初就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把实现人民解放和幸福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长期以来,我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脱贫攻坚战中我们的工作也要始终围绕“人民”两字来开展,要把人民群众当老师,人民群众长期生活在基层第一线,对基层生活了解最清楚,感触最深,我们最容易从人民群众口中得知致贫之因、致困之源。因此扶贫干部要多走“泥土路”,广闻“乡土味”,深入到贫困一线,融入群众中,切实从贫困群众角度出发,一切以贫困群众利益为准,真正做到想民之所想,解民之所愁;“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评卷人”,在脱贫攻坚战中,我们还要把人民当成“评卷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这一路线,以群众高不高兴、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作为检验脱贫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
扶贫观后感篇2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中央面向全党8700余万名党员、把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作出的重大部署,亦是推进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重大契机。“两学一做”的成效如何,不仅要看“学”和“做”的效果,更为关键的是,要把“学”与“做”运用于推动中心工作、促进事业发展上。目前而言,就是要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中立攻坚之志、汲脱贫之智,在“做”上精准施策、辨症施治,做到学习教育和脱贫攻坚“两手抓、两手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立下攻坚之志。“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学是基础,党员干部只有真学真懂,方会真信真用。推进“两学一做”和脱贫攻坚,首先要把学习党章党规作为基本功,认真研读、学深学透,深入思考、铭记于心,让党章党规成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通过党章学习,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强化宗旨意识,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观念,把宗旨意识贯穿脱贫攻坚行动始终,引导党员干部在攻坚一线发挥作用、担当作为;通过党规学习,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规矩意识,明晰履职尽责相关的规定和要求,始终把扶贫攻坚的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立下攻坚之志、激发拼搏之力,攻坚克难啃“硬骨”、一以贯之挖“穷根”,不打赢脱贫攻坚战誓不罢休。
汲取脱贫之智。党的以来,围绕治国理政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这些论述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把系列讲话作为“两学一做”的重要内容,就是要以此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尤其在脱贫攻坚中,关于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就是党员干部推进工作的“指明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学习领会系列讲话与推进脱贫攻坚、产业转型升级、群众矛盾化解等结合起来,在学习中深刻理解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掌握脱贫攻坚的具体措施、践行群众路线的方式方法,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把脱贫智慧在攻坚一线运用起来、实践开去。
做到辨症施治。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是贫困群众的殷切期盼,也是每名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做合格党员”是学习教育的根本落脚点,在脱贫攻坚一线,广大党员干部更要把“合格”的标准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要坚持扶真贫、真扶贫,主动入户排查、有效对接谋划,积极排忧解难、真诚帮扶解困,率先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出真招、出实招、出硬招,瞄准目标干、盯着问题改,不断在“做”中炼就精准识别的火眼、强化脱贫攻坚的本领、打出辨证施治的实招,当好地方发展“主心骨”、群众脱贫“领路人”,坚决不让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实效是检验的标尺。新形势下,“两学一做”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新要求,推进脱贫攻坚每位党员干部责无旁贷,让我们在“学”中强化脱贫攻坚的思想自觉,在“做”中强化脱贫攻坚的责任担当,常怀忧民之心、常思富民之策、常尽惠民之力,通过“两学一做”助力脱贫攻坚,用脱贫攻坚的成果检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成效。
扶贫观后感篇3
懂乒乓球的人都知道现在有一种打法叫“拧拉”,“拧拉”既体现选手打球的本领和技巧,也使得比赛更加精彩。“拧拉”关乎输赢,人生贵在“拧拉”。如果把决战脱贫攻坚比喻成一场球赛的话,高低好坏甚至成败输赢便在“拧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对于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年轻干部来说,唯有铆足一股“拧拉”劲,用过硬的本领“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才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贡献青春的蓬勃力量。
从“会拧拉”的劲中锤炼脱贫攻坚的硬本领。拧拉不是人人都会的一门技术,必须得下笨功夫苦功夫。对年轻干部来说,要想提升过硬本领,唯有到脱贫攻坚的“火线”上勤学苦练,栉风沐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干部明知自身缺乏脱贫攻坚的本领,非但不接受脱贫攻坚的锤炼,反而挖空心思搞“纸上扶贫”“形式脱贫”;还有些干部喜欢只动手不动脑,企图通过简单的送钱、送物、送“富”方式让贫困群众脱贫等等。脱贫攻坚是锤炼干部本领的“练兵场”、密切干群关系的“大熔炉”。年轻干部作为党的事业的新鲜血液,应当自觉投身其中,在脱贫攻坚实践中经受考验、接受锻炼,砥砺品质、增长才干、锤炼作风,不断提升自己。唯有如此,才能练就担当大任的“铁肩膀”“硬脊梁”,才能不负韶华,有所作为。
从“敢拧拉”的劲中增强啃脱贫攻坚硬骨头的铁胆识。有拧拉本事的人,未必都有胆识放手拧拉,有的或因丢过球变得格外谨慎、瞻前顾后起来,担心拧出台、拧失误;有的会变得妄自菲薄;还有的面对强大的对手,会产生惧怕心理等等。对年轻干部而言,胆识是极其重要的。狭路相逢勇者胜。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倘若我们没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勇气,没有铁的胆识,就不能兑现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践行初心和使命更无从谈起。因此,年轻干部要拿出敢为人先的铁胆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勇往直前,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英雄气概,一鼓作气拔掉“穷根”、炸掉“碉堡”,夺取脱贫攻坚决胜之年的全面胜利。
从“善拧拉”的劲中掌握决胜脱贫攻坚的好方法。拧拉是有讲究的,不是说每个球都可以随意拧拉的,得把握好时机,得讲科学的接球方法,这个道理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道理如出一辙。众所周知,脱贫攻坚是一项“技术活”,不仅需要国家的好政策,更需要好的工作方法。俗话说:“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其实就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目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发起总攻的冲刺阶段,这场硬仗能否如期打赢,方法尤为关键。作为年轻干部,要讲究科学、讲究方法、科学施策、有效应对,瞄准主攻方向,决不能把群众割裂开来,自娱自乐、盲目蛮干。要从群众的角度看问题、作决策、抓工作,多听取群众意见,汇集群众力量,携手并肩,厘清可为、可不为和不可为的事情,以科学的思维方法引领脱贫攻坚。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还要继续付出艰苦努力。但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就一定能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扶贫观后感篇4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扶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这是习近平常说的一句话。一直以来,习近平带着一心为民的家国情怀,关心贫困地区的发展、贫困百姓的生活、扶贫工作的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天寒地冻的太行山区,到荒凉偏僻的陇西荒原;从巍峨险峭的大山深处,到透风漏雨的棚户陋室,习近平多次到我国最贫困、最落后的地区,察真情、看真贫。精准扶贫,真正为群众办好事。
5年前的深秋,习近平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思想。5年后的初夏,在十八洞村,亲眼目睹了中国贫困偏远地区的扶贫成效,“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中方‘精准扶贫’的做法和经验,争取到2020年摆脱国家欠发达状态”。扶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扶贫史是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创造史。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对这场硬仗,广大党员干部要抢时间、响重锤、加速度,持续拧紧脱贫攻坚“发条”。
拧紧脱贫攻坚“发条”要抢时间,“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已到最后最紧要关头,越到最后越要绷紧思想的弦。剩余贫困致贫因素复杂、贫困脆弱性与返贫并存;疫情带来的企业复工复产问题、疫情对产业结构性影响带来的务工结构性调整等问题,这些都加大了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因此,党员干部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也不能停止脱贫攻坚的脚步。要摆脱应付式思想、抵触式心态,采取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做好结对帮扶、助学帮扶、家庭圆梦等帮扶工作;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帮助贫困劳动力有序返岗,落实强化稳就业、加快推动扶贫企业复工复产。分级实施防控策略,整合资源提高扶贫效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两手硬。
拧紧脱贫攻坚“发条”要响重锤。有些干部在脱贫攻坚的最后关头,出现了松懈麻痹的思想,抓不住重点,甚至就是表面化、形式化扶贫,只见“水花”,未闻“水声”;对于贫困户不关心、不尽心、不用心,未深入研讨本地资源,就“乱开方、瞎吃药”,不但不能为扶贫增添助力,甚至会适得其反,影响脱贫攻坚的进度。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克服思想上的错误,敲响思想上的重锤,强化意识责任,尽锐出战、狠抓实效,将各种资源、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焦、聚合、聚力,确保脱贫攻坚标准不变、焦点不散、靶心不变,把脱贫攻坚当做政治大考验来抓。
拧紧脱贫攻坚“发条”要加速度。古语云,“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脱贫攻坚要着重引导贫困户产生脱贫的强烈愿望,给与贫困户对应的贫困措施,把贫困户的愿望转化为实际行动,做到帮扶和激发内生动力有机结合,确保贫困户能够真正脱贫、不返贫,给脱贫攻坚发条“加速度”。党员干部要做脱贫攻坚的“领头羊”,加大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的教育,转变群众脱贫致富的观念,引导贫困户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深刻从群众的利益出发,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的认可。
2018年6月世界银行发布了最新一期《2019世界发展报告(初稿)》,本次发展报告着重关注科技对未来就业和经济的影响,探讨个人、企业、政府该如何应对被重新定义的新“工作”浪潮。世界银行作为以消除贫困、促进世界共同繁荣为使命的国际发展组织,在报告中例举了诸如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企业在技术扶持农业方面的典型案例。
如何让脱贫攻坚经得起检验?这是我党,乃至全世界都必须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新时代革命的浪潮推动着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坚持树立每日学习的目标。我们必须认识到,从产业扶贫到消费扶贫,“互联网+”模式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如今,消除贫困依然是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贫困及其衍生出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等一系列难题依然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对很多家庭而言,拥有温暖住房、充足食物、稳定工作还是一种奢望。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脱贫经验对全世界都具有借鉴意义。今年6月,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本扬访华,专程来到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
为帮助国内外读者学习研究习近平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了解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会同国务院扶贫办编辑的《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一书已在全国发行。
问责1.65万人,力度明显加大。2018年上半年,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4.53万个,处理6.15万人。其中,在查处的4.53万个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中,腐败问题占42.16%,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占35.51%,失职失责问题占22.33%。
农村体制机制不断放活,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目前已推动吉林、江苏、山东3个省、河北省石家庄等50个地级市、天津市武清区等150个县(市、区)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13万多个村组完成改革。
如何让脱贫攻坚经得起检验?结合当下实际,2018年北京清水梁家庄村依托红色资源及自然资源打造精品民宿和党建教育基地。作为今年新入村的党建助理员,我将用行动检验最美乡村的精彩脱变!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又受到疫情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日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我们深切感受到,近年来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每一份战绩,离不开广大扶贫干部强烈的政治担当、过硬的业务水准和严实的工作作风。收官之年最考验干部作风,党员干部必须绷紧思想弦,执行军令状,严明纪律、尽锐出战,以作风硬确保脱贫赢。
吹好从严治党的党风。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离不开从严治党,离不开坚定不移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忠诚干净担当,离不开政治、纪律、作风建设,离不开持之以恒的自我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干部作风关系着人民的心气,关系着党和人民的距离,关系着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我们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也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关键时期、紧要关头,管党治党只能'逆水行舟用力撑'。
吹好廉洁修身的清风。
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树立标杆,用先进典型引导大家正心修身、律己持家、清廉为官,自觉抵御歪风邪气的侵蚀,强化党的纪律和管理制度,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一份力量。当前,脱贫攻坚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一些党员干部在面临复杂情况时的本领恐慌,遇到问题无从下手,对待群众工作不知如何开展,听取群众诉求置若罔闻,这些,正是我们部分党员干部'修身'存在短板的缘故。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党员干部更要加强对自身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为人民的幸福奋斗,为自己的幸福奋斗,切实做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用'绣花功夫'描出脱贫攻坚'工笔画'。
吹好催人奋进的暖风。
脱贫攻坚既是一项系统性的大工程,也是一场输不得的硬战争,需要的是每名党员干部为了最终胜利而奋斗。要奋斗,必然有所牺牲。据媒体统计,在决胜脱贫攻坚的征程上,已经有700多名扶贫干部用生命兑现了党旗下的铮铮誓言,在中国的脱贫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保持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坚强信心,强化使命担当,与贫困群众一起找'穷因'、拔'穷根'、治'穷病',引领贫困群众摘贫帽、换新颜,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曙光在前,重任在肩,进入决战决胜阶段,党员干部更需树立必胜信心,一鼓作气、顽强作战,高质量地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扶贫观后感篇5
全面实现小康,各族人民一个也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要以时不我待的担当精神,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确保如期啃下少数民族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确保各族群众如期实现全面小康。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扶贫开发第一村”福建宁德市的批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部脱贫也仅仅剩下一年实限,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齐心协力、共同担当。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这是21世纪以来第16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其中内容包括聚力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可见解决好脱贫问题是落实“三农”政策的前提。
为此我们应该为拓宽扶贫脱贫道路,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献计献策。当下,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携资投身乡村建设,激活了乡村经济和文化的一池春水。发展农村、农业特色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挑选资源禀赋好,品质高的农产品,大力发展,创立品牌化和专业化。明确发展思路,因地制宜,打造田园综合体,坚持农业富民为重心,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顶层设计上,要采取更加倾斜的政策,合理规划农村建设,鼓励社会资金融入农村建设,发挥乡村自然资源优势,保护农村风貌,推动农村旅游业发展。
鼓励优秀人才投入农村发展建设。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深入基层,加强对基层服务人员和党员干部的物资和精神保障。基层人员更因该俯下身子深入人们群众,走在田间地头与农民老伯聊一聊粮食的种植与收成,坐在贫困人员家庭炕头与他们聊一聊生活的不易,抱起留守儿童让他们感触到家人的温暖。充分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发展当地农业经济。
在2020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个目标实现起来不容易,需要全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发力。心存梦想,扬帆起航。
扶贫观后感篇6
黄文秀同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6月16日,在赶回百坭村防范洪涝灾害的路上不幸遇难,因公殉职,年仅30岁的人生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黄文秀同志在脱贫攻坚一线倾情投入,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作为一名基层扶贫干部,我们知到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时刻,在此关键时刻,黄文秀同志遇难,是百坭村人民的损失,是全国人民的重大损失。我们不能沉浸在悲痛中空喊哀悼,一个黄文秀牺牲了,千千万万个黄文秀要站起来,我们要向黄文秀同志学习,用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精神武装自己,继续投身到脱贫攻坚一线上来。
1、学习黄文秀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黄文秀同志毕业后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到边远的深度贫困村任第一书记,以扶贫事业为己任,将全部心思放在了村里,生动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
2、学习黄文秀同志饮水思源、不改本色的赤子之心。黄文秀同志在读高中时就因家境贫困接受国家资助,从此她感恩在心。黄文秀家是脱贫户,她牢记父亲“脱贫不忘共产党”的叮嘱,毕业后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脱贫攻坚一线尽职尽责,青春无悔扎根基层、深情奉献回报乡土,铭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以实际行动诠释饮水思源、不改本色的赤子之心。
3、学习黄文秀同志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黄文秀同志到百坭村后,主动贴近贫困群众,不再说普通话改说方言,两个月访遍全部贫困户,与贫困群众打成一片,迅速赢得贫困群众由衷信任。她和村两委班子立足百坭村实际,发展杉木、砂糖橘等扶贫产业,带领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帮助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享受政策,过上有保障的生活。在一点一滴的细致工作中展现出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
4、学习黄文秀同志心系群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为了百坭村和贫困群众脱贫,黄文秀同志经常长时间不回家,殉职当日,她割舍下患肝癌的父亲,带着愧疚毅然回村。因为太忙又经常住在村里,她的终身大事一直没有解决。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将自己的私家车开到了村里。她把脱贫攻坚事业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舍小家为大家,用生命讴歌心系群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5、学习黄文秀同志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使命担当。黄文秀同志说,对于扶贫,我们青年一代责无旁贷,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有信心的领导下,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把扶贫当作新的长征,埋头苦干、持续奋斗,带领百坭村88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她用短暂的一生、一年多的扶贫,书写出的是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使命担当。
我们身为基层党员干部、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坚守初心,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积极履职,要打通与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我们应该俯下身去,沉下心来,了解群众诉求,敢于担当、奋发有为,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永葆初心牢记使命,就是对黄文秀同志的纪念。
扶贫观后感篇7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了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对加强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出明确要求。他强调,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目的就是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取得最后胜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加强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出明确要求,坚定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决心,吹响了决战决胜的总攻号角。
决战决胜,党员干部就要锻造“慎终如始”的作风。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也许有的党员干部认为胜利在望,歇歇脚、松口气也无所谓,其实不然。“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到了冲刺时刻,越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要时刻绷紧弦,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一鼓作气攻下贫困最后“堡垒”。
决战决胜,党员干部就要锤炼“舍我其谁”的担当。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急难险重更检验党员干部的担当。有人说,党员干部是“特殊材料”做成的,党员干部的“特殊”就体现在,平常时候要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要能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要能豁得出来。所以在冲刺的关键阶段,党员干部更要冲在决战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当好攻城拔寨的排头兵,当好群众的主心骨。
决战决胜,党员干部就要练就“统筹实施”的能力。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年,收官之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广大干部群众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定不移把党中央的政策落实好,全力攻坚,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挑战的同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既要有统筹兼顾之谋,又要有组织实施之能。对脱贫攻坚的困难和问题不能低估,对存在的矛盾要敢于面对、敢于破解,对各项决策部署要不折不扣落地落实。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把工作节奏掌控得更紧一些;要坚持精准施策,把政策措施运用得更准一些;要突出问题导向,把短板弱项补长补强一些。
决战决胜,党员干部就要涵养“枝叶关情”的情怀。打赢脱贫攻坚战,就必须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党员干部要当好贴心人和领路人,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拧成一股绳。要带着感情做工作,把脱贫攻坚主战场作为检验初心使命的考场,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他们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要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群众需求,实施产业扶贫,激发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凝聚起决战决胜的磅礴合力。
一以贯之不中道而辍足,一鼓作气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总攻的号角已经吹响,剩余的52个贫困县、2707个贫困村就是战场。有党的坚强领导,有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有贫困群众积极参与,就一定能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就一定能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拍摄了6集大型电视纪录片《为了和平》。作为一名公安干警,在收看的过程中,我们又一次走近重温了这段硝烟弥漫、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志愿军战士舍生忘死保和平的精神士气让人几度哽咽落泪,更觉荡气回肠、热血沸腾,更加深刻的感受和领悟到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党中央审时度势,毅然决然地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极大激发了全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举国上下、同仇敌忾。广大志愿军指战员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牺牲烈士197653名。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千方百计克服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的种种困难,全力支援前线,当好坚强后盾。
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面对美国侵略者的先进装备和陆地、空中、海上优势,志愿军在小米加步枪和极端恶劣的条件环境下,不畏强敌、敢打敢拼、所向披靡,打得侵略者闻风丧胆,打出了国威军威,锻造了威武之师、文明之师。毛主席用诗意的语言总结胜利之道:敌人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
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志愿军战士笑对战场上极端的苦和穷:一把炒面一把雪,枕着石头盖着天志愿军不怕困难多,经得起寒冷经得起饿。两条腿撵上四个轱辘,翻了高山过大河。广大志愿军指战员上下一心、同甘共苦,顶住了敌人狂轰滥炸,克服了高山、严寒、武器落后、后勤供应进展等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性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赢得了最终胜利。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引用了杨根思三个不相信的英雄宣言:在革命战士面前,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我们的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人民利益而战的军队,一切听从党的召唤,一切听从党的指挥。如果没有对信仰和理想的忠诚,没有对党、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何来最可爱的人的光荣称号,何来在冰雪中卧伏、在饥饿中冲锋,舍身堵枪眼、誓死保坑道的壮举,何来向死而生的无畏、敢于牺牲的壮烈。
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面对美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人民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征战朝鲜,完全是为了反抗侵略、保卫和平。中国人民志愿军充分发扬国际主义精神,以鲜血和生命捍卫世界正义与和平,捍卫中朝两国人民的独立和自由,涌现出被中朝两国人民共同敬仰、永远铭记的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崇高风范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永远是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2020年10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时强调,要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惟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了70年,而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依然如星光般闪耀,一直在激励和鼓舞着全中国人民、所有华夏儿女,在复兴路上只争朝夕,砥砺奋进,胸怀和平正义理想,勇敢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
70年过去了,世界形势、国际格局和新中国综合国力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英雄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实现了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和迎来了中华民族的三次伟大历史飞跃,即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正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大国崛起的新征程上。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当此滚石上山、爬坡过坎之际,最需要激发精神的力量、坚定必胜的信心,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为此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就是要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初心使命,坚定必胜信念,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不懈奋斗,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和平年代,人民警察牺牲最多、奉献最大,常常要面对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用辛勤的汗水乃至宝贵的鲜血和生命,为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筑起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用鲜血与汗水书写公安工作新篇章,以强大的正能量书写人民公安的新时代荣光,就必须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尤其要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在面对重大考验时必须旗帜鲜明、挺身而出,在面对歪风邪气时必须敢于亮剑、坚决斗争,在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必须豁得出来、顶得上去。必须用铁肩膀担负起硬任务,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今年是实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年为期目标的决胜之年,除恶务尽是实现目标任务的必然要求,更是人民群众的深切期盼。公安机关和公安干警更需要在深挖根治上发力攻坚,要紧盯重大案件、黑恶势力经济基础、背后关系网保护伞不放,在打防并举、标本兼治上下真功夫、细功夫,确保取得实效、长效,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x年以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中央、省、市、县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相关要求,抓实脱贫攻坚工作,现就20x年上半年脱贫攻坚工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中和镇位于岳池县东南边陲,距县城约50公里,地理位置偏僻,共有20个行政村,常住人口约6000余户,20000多人,贫困户共456户,1473人,其中14年脱贫176户468人,15年无脱贫人口,16年预计脱贫82户303人,摘帽贫困村金顶山村,金顶山村是20x年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村。17、18年预计全面脱贫。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和闲时务工为主。辖区属丘陵地带,无优势自然资源。中和镇党委政府全面创新脱贫攻坚机制体制,巩固提升扶贫攻坚成效。建立完善帮扶责任一对一,帮扶措施3+n,帮扶成效四个好,帮扶资金五条腿(基础建设财政兜、环境改善个人筹、产业发展企业帮、公益事业集体补、爱心帮扶社会捐)等工作机制,强化攻坚保障,提升脱贫实效,形成全员参与脱贫攻坚,共同奔康圆梦的生动画卷。
(一)贫困户危房改造情况
全镇20x年计划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10户,目前正在筹备,预计今年年底完成。全镇规划异地扶贫搬迁户36户、71人,20x年计划实施5户、22人,目前已搞好规划选址和户型设计等前期工作开始开工建设,预计12月底前完成。
(二)五个一驻村帮扶情况
按照上级相关要求,县级联系干部、各村帮扶单位、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及农技员,切实履职尽责,扎实开展帮扶工作。坚持到岗到位,和村两委成员一道,研究制定完善全村发展规划,协调解决全村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各村选派的第一书记,结合岗位实际,建立了工作台帐和民情日志,制定了工作日程和计划。坚守工作岗位,坚持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切实做到情况清、底数明。全力谋划全村发展,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主动协调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乡镇对第一书记的到岗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各村第一书记下村时间每个月到达了2/3以上,较好的履行了工作职责。
(三)贫困村规划情况
一是对今年摘帽的贫困村进行了项目规划,编制了贫困村十三五规划方案,重点围绕道路建设、农网改造、水利设施、通讯设施、电子商务、种养业、农户环境建设、农户能力提升、社会事业等,规划投资1100万元左右。通过规划项目的实施,达到项目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同步发展,民主管理不断完善,乡风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主导产业规模发展,使全村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力争达到5000元。非贫困人口实现年均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力争达到8000元。二是按照贫困村摘帽要求,按照一低七有标准,重点就发展集体经济、道路建设、安全饮水、生活用电、卫生室、文化室、宽带网等,制订规划措施,确保完成贫困村摘帽任务。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改善。由于我镇地处偏远,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基础设施较差,表现为群众分散居住、交通不便、水利、文化、卫生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不到位等,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和当地经济发展。
(二)发展集体经济难度大。主要原因:一是干部思想不解放,对发展集体经济存在畏难情绪。二是土地流转存在困难。个别群众对产业发展持怀疑态度,不愿意将土地进行流转。三是区位优势不明显。因中和处偏远乡镇,很多业主不愿意前来投资兴业。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农户自筹、社会捐助,以及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补助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改善贫困村道路、水利、电力、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
(二)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利用各村资源优势,加快土地流转,动员在外知名乡友回乡创业,或引进业主来乡投资兴业,切实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三)创新扶贫思路,完善扶贫机制。做好结队帮扶工作,发挥好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作用,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引导资金、技术等各种资源向贫困村倾斜,形成输血与造血、帮扶与协助的扶贫工作机制,加快推进贫困村发展,实现贫困脱贫奔康。
扶贫观后感篇8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为党中央适时宣布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数据支撑,确保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用唯物史观考察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会得出中国历史是由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国人民是中国历史上的真正英雄的必然结论。
如今,实现近1亿人的脱贫壮举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中国千百年来的历史进程也未曾有之。不过英雄的中国人民终会创造奇迹,广大贫困群众即将用自己的双手实现整体脱贫,他们的非凡成就将会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脱贫路上仍有许多硬骨头要啃,已脱贫的群众近200万人有返贫风险,需要及时巩固脱贫成效,全国有52个县还未实现脱贫,其中的贫困群众更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老年人、患病者、残疾人的比例达到45.7%,加之受疫情影响,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增添了难度。
作为贫困群众“知心人”与“领路人”的帮扶干部,自然有义务和责任在脱贫攻坚决胜之时扶上马,送一程,协助他们扫清黎明前的黑暗,让作为历史创造者的贫困群众能够书写好中国脱贫致富的好故事,心无旁骛答好最后的“脱贫考卷”。如此才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经久不衰”的数据支撑。
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现在,广大帮扶干部无需隐藏实力,要以“两不愁、三保障”为出发点,尽锐出战,展现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观念,发挥脱贫“多面手”的能力,拿出永不言弃的干劲,并以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作风,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力克扶贫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协助好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同时,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是识别锻炼干部的最佳试炼场,帮扶干部要沉下去,用实践检验自身能力。要亲自尝一尝贫困群众餐桌上的饭菜,检验群众是否愁吃;瞧一瞧贫困群众的衣柜,检验群众是否有衣穿;看一看贫困群众的房屋,检验群众住房是否跑风漏雨;陪一陪贫困群众到医院看病,检验群众是否看病难……如此检验,就能查出各项脱贫风险,使得帮扶措施更精准、帮扶成效更突出、帮扶信心更充实。
并且要将“话筒”交给贫困群众,让他们像竹筒倒豆子一样,直截了当把脱贫中还存在的困难以及自身脱贫所总结的经验方法讲出来。这样既能摸清脱贫中所存在的“隐形顽疾”,找到“接地气”的脱贫方法,从而以点带面,惠及其他贫困群众。又能拉近干部同贫困群众之间的距离,提升脱贫满意度,激发贫困群众改变落后现状的内生动力,达到扶智与扶志,实现全覆盖、无死角解决脱贫各项短板问题。
当贫困群众不再烦恼“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帮扶干部的协助工作就落到了实处。这极大锻炼了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也磨炼了干部的脑力、脚力、眼力、笔力。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更为后续衔接乡村振兴发展筑牢了干部基础,让英雄的中国人民能够真正将脱贫致富的壮举写入历史,让振兴梦根植于农村大地,实现幸福的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