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杜绝浪费心得体会6篇
一篇心得体会能够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好的心得体会可以增强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以下是小文学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勤俭节约,杜绝浪费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勤俭节约,杜绝浪费心得体会篇1
___一向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近日针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__再次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作为党员干部,要扎实践行“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社会风尚,带头坚决制止“舌尖上的浪费”行为。
“粮”方一:唤醒忧患意识,让节约成为全民共识。___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是站在全国层面上的战略考量,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对确保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76.33亿人口中至少还有8.2亿人面临饥饿,相当于每9人就有1人在挨饿。今年由于蝗灾和新冠疫情的冲击,给全球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我国粮食虽然连年丰收,看起来供应充足,但中国的食物资源远远少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忧患意识,警醒全民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坚决响应号召,制止餐饮浪费,让节约成为全民共识。
“粮”方二:加强教育引导,让节约成为全民习惯。“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因此,要大力加强教育引导。要从娃娃抓起,纳入课堂,广泛开展劳动教育活动,让孩子们深入农村和田间地头,从小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深刻理解;要在城乡醒目位置张贴、悬挂以“浪费可耻、节约为荣”为主题的宣传标语,要在网络上大力进行制止餐饮浪费公益宣传,倡导新风正气,曝光浪费现象,弘扬先进典型。要从党员干部抓起,对餐饮浪费等享乐、奢靡的“四风”问题要盯住不放,坚决抵制铺张浪费,让节约成为全民习惯。
“粮”方三:培养良好风气,让节约成为全民行动。“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美德,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永远不能丢。___率先垂范,从接待外宾时的陕西家常菜,从21元的“主席套餐”,再到在基层考察调研中的自助餐、大盆菜,处处都以身作则,为党员干部和全国人民树立了制止餐饮浪费的典范。要从公务活动用餐抓起,整治浪费之风,养成节约美德;要抓好单位食堂用餐管理,坚决杜绝浪费现象;要抓好学校用餐管理,强化学生勤俭节约意识,自觉参与“光盘行动”。要努力弘扬传统美德,让节约成为全民行动。
“粮”方四:强化监管力度,让节约成为全民风尚。要制定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建立起长效机制。在执行层面上,要对浪费行为依法依规采取有力、有效的严格监管措施,对公款吃喝行为要露头就打,对失职渎职行为要严肃问责,对严重浪费行为要坚决惩处,对过度消费行为要正确引导。要对农村的撂荒地、闲置土地和可用土地实施严厉政策,做到能种尽种,最大限度保证粮食生产的自给率,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要对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环节加强监管,堵住浪费源头;要对餐饮企业依法监管,堵住浪费的中间环节;要大力培育餐桌文明,管住末端环节,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让节约成为全民风尚。
勤俭节约,杜绝浪费心得体会篇2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共中央__、国家主席、中央军委____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以“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八个字鲜明指出了餐饮浪费的严重性、珍惜粮食的必要性,强调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更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对风险挑战的重要法宝,必须将其发扬光大。党员干部要坚决贯彻落实___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自觉强化忧患意识、厚植爱民情怀,在制止餐饮浪费中扛好旗、带好头,将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进行到底。
不可否认,党的__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整治浪费之风,“光盘行动”掀起一股餐桌新风,餐饮浪费现象有所改观,但近些年“舌尖上的浪费”又有所“抬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餐桌攀比炫富的错误观念依然在滋生蔓延,特别是“光盘”即“寒酸”、“剩宴”是“盛宴”的认知误区还有一定的市场,“爱面子”“讲排场”“搞攀比”的过度消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吃多少点多少”“吃不完兜着走”还没有完全成为国人的就餐习惯,改变浪费的不良习惯依然任重道远。
中国虽然是粮食大国,但粮食仍然不能自给自足,必须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不放松,今年全球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我国粮食安全面临多重压力的情况下,必须保持高度警惕,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节约粮食已形成一种社会共识,无论是民间自发组织的“饥饿体验”,还是官方开展的“光盘行动”,均是对粮食的一种珍视和敬畏。只有让“光盘”成为习惯、成为文化,让节约变成自主选择,让勤俭化为价值追求,才能形成全民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良好社会风气。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虽然忍饥挨饿的时代早已远去,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作为党员干部,更要时刻谨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之告诫,把“光盘行动”作为节约粮食的重要举措,从点滴做起,从细微做起,无论是食堂中的一粒米,还是工作中的一张纸,又或是生活中的一杯水,都要坚持“物尽其用”,在群众中树立勤俭节约的良好榜样,以实际行动引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的新时代新风正气。
遏止浪费,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推广“光盘”,也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光盘行动”重在行动,贵在“持之以恒”。要使“光盘行动”真正变成广大民众的自觉行动,关键在于各有关部门要把它当作一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放,久久为功。主流媒体要驰而不息地做好宣传,大声讲、经常讲,营造“光盘光荣”的良好舆论氛围,形成舌尖上的荣辱观。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只有大兴勤俭之风,才能生生不息、蓬勃发展。拒绝浪费并不难,只需从点滴做起。吃光盘中餐,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光盘行动”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为,更是一种精神文明的表现,是民族精神的绽放,是全社会节约意识的提倡。
勤俭节约,杜绝浪费心得体会篇3
现在社会上浪费的现象是很严重的,所以我觉得节约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了。我们国家的人口那么的多,就算每一个人每天只浪费一点资源,加起来的数量也是非常的庞大了。所以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要拒绝浪费的现象,做一个节约的人,不管是粮食或者是其它的资源,都应该要节约。我们应该要利用好自己有的一些资源,让这些资源被我们最大化的利用,就能够节约很多的资源。
以前我自己也是一个比较浪费的人,我很喜欢买零食和其它的东西吃,但自己的胃口又比较的有限,所以买了很多自己又吃不完,又因为买的太多所以吃了一些之后就不想吃了,很多的零食往往放到过期了都还没有吃完,在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浪费掉了很多的东西了。现在自己已经意识到了这样的行为是非常的不好的,所以也在有意识的控制自己买零食的数量,现在浪费的现象已经好很多了。但这也只是拒绝浪费的一个方面,还有很多是我现在还没有做到的。
在外出聚餐的时候,应该要做到吃多少点多少。其实我一直都是有这个意识的,但其它的朋友就会因为我的这个想法觉得我非常的小气,其实我只是觉得点太多了浪费了就非常的不好了。所以说觉得应该要让更多的人有这样的一个意识,每次因为不想让他们觉得我比较的小气所以我就会多点一点,最后就会浪费很多的食物。若是大家都有了这样的一个意识的话,选择在不够吃的.时候加菜,而不是在一开始就点很多,我想浪费的情况就会好很多了。
还有很多的资源是需要我们去节约的,比如水、电等,虽然现在浪费的现象依旧是非常的严重的,但一切都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相比之前浪费的现象已经好很多了。现在接受教育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我相信在学校的节约的教育下,新一代的学生一定能够能够做到节约,不再浪费。当有更多的人开始拒绝浪费了之后,我们所生存的环境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的。
节约资源仅靠一个人的努力是不行的,所以应该要大力的去进行节约资源的宣传,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节约的问题。在我们做到了节约之后,就能够去呼吁我们身边的人让他们也不要浪费资源,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节约资源的行动当中,我期待着更美好的未来。
勤俭节约,杜绝浪费心得体会篇4
近日,___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氛围。__的重要指示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行动起来,强化宣传教育,坚持源头治理,注重新风培树,有效净化社会良好风气,培育健康向上的文明风尚,努力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处处激荡、蔚然成风。
强化宣传教育,打牢“粮食消费”的“思想烙印”。___有过艰苦生活的经历,从“吃不饱、饿肚子”岁月中走过,很早就养成了勤俭质朴的生活品质。党的__以来,__更是坚持以身作则,赴广东考察工作时吃自助餐,到河北调研时吃大盆菜,在福建古田时吃红米饭、南瓜汤、观音菜、炒烟笋,回到梁家河后同乡亲们一起吃荞麦饸饹、油馍馍、麻汤饭……这些珍贵而难忘的镜头和瞬间,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要强化宣传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和道德风尚,大力宣扬___所倡导的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持在全社会培养节约习惯。注重将勤俭节约要求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指标体系,开展“文明餐桌”“绿色生活”等活动,组织“节俭养德”“全民节约”等行动,努力在全社会着力培育倡俭戒奢的浓厚氛围,给人们的“粮食消费”打下深深“思想烙印”。
坚持源头治理,扎紧“铺张浪费”的“制度笼子”。勤俭节约与绿色发展理念高度契合,意味着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正能量”。从推动“光盘行动”到推广节能、节水产品,从使用绿色环保家具、建材到倡导绿色低碳出行,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是杜绝浪费的治本之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强化各方面节约管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是遏制浪费现象的有力保障。要坚持从源头上建立杜绝浪费的长效机制,其中包括建立节俭用餐激励机制、建立铺张浪费惩戒机制、建立节俭消费监督机制等,特别是下大力遏制住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真正把公款浪费、剩宴等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集中使用执法力量,充分形成部门联动态势,有效织密法律保障网络,注重加大监管力度,依法打击铺张浪费行为,真正在源头治理中让一粒粒饱含滴滴汗水的粮食走进千家万户,努力让“全民光盘”的餐桌传承中华民族优良品德。
注重新风培树,拓展“勤俭节约”的“家国情怀”。今年以来由于新冠疫情、国际关系、自然灾害等不稳定因素增加,世界粮食供应变数丛生,国际粮食市场暗流汹涌,联合国预警全世界将有25个国家面临着严重的饥饿风险,世界面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粮食危机。同样预计全世界将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受疫情影响陷入极端贫困的人数可能还会新增4900万人。由于供应链断裂和随之而来的恐慌性购买,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和去年三月相比上涨了8%,大米价格上涨了25%。今年我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4281万吨,创历史新高,即便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粮食价格依然保持总体平稳,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要站在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注重培树爱粮护粮的社会新风尚,进一步拓展“勤俭节约”的“家国情怀”,从餐桌抓起、从大学食堂和各个单位食堂抓起、从每一个家庭抓起,在全社会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和消费文化,用实际行动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集聚力量和自信。
勤俭节约,杜绝浪费心得体会篇5
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连年丰收,人均粮食占有量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何我们仍然反复强调要厉行节约,保障粮食安全?衣食无忧的外表下,潜藏着怎样的危机?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粮稳则民安,食安即民福。粮食安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时代要求,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粮价稳则百价稳,粮价稳则百姓安。粮价作为百价之基,粮食价格稳定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民生大计的大事。一方面,粮食价格的上涨,必然影响到整体物价的上涨;另一方面,粮食价格走低,又势必打击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够感受得到,但一旦遇到异常情况,粮食供应始终是维持社会稳定最基本的物资。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第一层次是生理需求,也是最低级的需要。食物需求虽然级别低,但它在人的需要中最重要,最有力量。联合国的报告显示,新冠疫情可能导致全球在2020年新增1.3亿名饥饿人口,全世界将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在我国,今年的洪涝灾害已导致603.26万公顷农作物受灾,其中绝收114万公顷。而根据水利部的报告,汛期仍未结束,预计下阶段华北、黄淮、东北地区及华南、云南等地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仍然很大。一方面是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停止出口,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净进口国,我国的粮食缺口压力加大;另一方面,我国部分主要粮食产区农业生产活动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粮食产量不容乐观。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一边是供应紧张、危机暗伏,另一边却是粮食浪费这一世界难题。据统计,在消费环节,我国每年浪费的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为1000亿斤,大约是3.5亿人一年的口粮。作为党员干部,我们绝大多数人力所能及的是从自身做起,公务接待也好,私人就餐也罢,党员干部都要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挺在前面,争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先锋,就餐时先少点一些菜,有吃不完的要习惯打包。干部带好了头,群众自然也会跟着干。只有党员干部自己先做到把“光盘”当成习惯,才能带动社会形成节约粮食、文明用餐的时代风尚,才能为维护我国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存粮如存金,有粮不担心。只有坚持一手狠抓粮食生产,一手狠抓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才能确保我们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才能真正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勤俭节约,杜绝浪费心得体会篇6
所贵惟贤,所宝惟谷。___在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重要指示中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压舱石”,要端好端牢“中国饭碗”,就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走好“一根弦”“双防线”“三思维”程序框图,输出粮食安全的大文章。
要有“慎防”的粮食安全防范意识,绷紧粮食安全发展“一根弦”。古语云:“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充分体现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重要性。慎防方可无患,有备方能无忧,面对未知的自然灾害和严峻的风险挑战,要时刻绷紧粮食安全发展“一根弦”,增强粮食安全防范意识,将粮食安全风险防范的经验置换为防范粮食安全风险的本领,不断提高“深挖洞,广储粮”的储量治理能力,实现社会化的储备“大容量”,藏粮于仓、藏粮于民、藏粮于市、藏粮于企,在国家需要时有备无患,让“米兵粮将”调得动、用得上,确保手里有粮、心中有底。
要有“稳定”的粮食安全供产常态,筑牢粮食安全发展“双防线”。今年以来,我国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米袋子”“菜篮子”供给保障有力,供产的“双实心”扛起了粮食安全的“硬杠杠”,实现了粮食安全的可持续性。切实抓好粮食的“出入端口”,筑牢粮食产量和供量的“双防线”,才能确保稳定有序的粮食安全供产常态。“产”是源头、是根本,要夯实设备设施的“墙基”,立住三农政策的“墙面”,搭好法治保障的“墙檐”,确保粮食生产多产、高产、精产;“供”是终端,是粮食是否顺畅流通的“反射弧”,要保证市场粮食供量充足、价格稳定,严惩违法经营和哄抬粮价者,确保终端输出有序有力。严把“出入端口”,为粮食安全的生产常态上好“双防护”,稳定粮食“供应链”。
要有“科学”的粮食安全发展模式,导出粮食安全发展“三思维”。树立科学的粮食安全观,要导出三种思维,即积极主动的战略思维,分层推进的结构思维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靠别人解决吃饭是靠不住的”,粮食的安全发展要从“我”出发、立足实情,不等不靠不依赖,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粮食的安全发展战略要分层推进,要着力生产、加工、储备、运输等环节的分层落实,也要注重不同地区、不同情况的因地制宜;粮食安全发展要注重创新,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方式转变,由粗放向集约的发展路径转向,让粮食的数量和质量并行,产品安全与资源节约并重。
仓廪实,天下安。要把粮食安全的“一根弦”“双防线”“三思维”落到实处,全力守护好“中国饭碗”,让老百姓的“米袋子”更充足,不断开创粮食安全发展新局面,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