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孩子读后感优质8篇
在读后感中,可以探讨书中所传达的社会问题,在写读后感时,可以先简单概括书的主要内容,下面是小文学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坏孩子读后感优质8篇,感谢您的参阅。
坏孩子读后感篇1
大家肯定听说过胖孩子、瘦孩子、大孩子……等孩子的称呼,但你听说过水孩子吗?
在《水孩子》中,就有这样的孩子。它讲的是一个英国孤儿汤姆的故事。汤姆和他的师傅住在一起,他的任务是扫烟囱。因此他浑身上下都是煤灰,他的师傅格林姆斯对他很粗暴,天天打汤姆。
水中的仙女找到了他,用魔法让汤姆变成了一个只在水中生活的水孩子。汤姆设法找到了其它水孩子,生活得很快乐。
一天,汤姆看到师傅格林姆斯在偷钓畦鱼,却不小心失足掉进了水里。他吓一跳,生怕格林姆斯也变成水孩子追他。他转身游走,仙女们便悄悄把师父抓走了。格林姆斯被卡在第 345 号烟囱监狱里,只有头露出烟囱。并且这里每天都下冰雹,接二连三地落在他头上。
后来,汤姆得知师傅被抓去了“乌有乡之彼端”。虽然师傅原来天天打他,但汤姆还是不记前仇,历尽千难万险找到了他。最终格林姆斯决定悔改,而汤姆回到了水孩子的居住地——圣·白兰登岛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一开始,汤姆很可怜。在窄窄的烟囱里,他会擦破胳膊和膝盖的皮,煤灰还会迷到他的眼睛,进入他的鼻子里。师傅动不动就打小汤姆,汤姆还吃不饱饭。但虽然这样,他仍是一个好孩子,他并不记恨师傅,尽管他曾经虐待过汤姆。汤姆善良、宽容、乐观,虽然他不识字,没受过正规教育,但他特别懂礼貌,我要向他看齐。
这本书作者查尔斯·金斯利的写作手法特别好,展开自己的想象,像什么水孩子、海糖果、海冰激凌、海牛乳、水猪。
坏孩子读后感篇2
经常听大人们说你要做个好孩子,可是怎么样才算是好孩子呢?这个暑假刚好让我们读《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于是妈妈赶紧在网上帮我买了一本,很快就收到了。捧起这本书我津津有味,一鼓作气的读完了它,让我深受感触。
这本书的的主人公金玲是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她有着一颗坚强高尚的心灵,她那乐于助人,。金铃的父母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父母本已为女儿会继承他们的聪明头脑,但他们错了,金铃在班里语文和英语不错,但数学顶级差,总体来说属于中等生。这让父母大失所望,所以金铃发誓要做一个好孩子。金铃成绩差并不代表她没努力过,再被同学的妈妈勒索去三千块,她的父母才明白女儿的`心里是有很多很多委屈的,多年来不被看重,不被称赞的平淡无奇的生活,其实是深深地刺痛了孩子的心灵,她真的努力过,但因年龄,性格,能力等种种原因而无法比别人做的更好。她常常用快乐把自己掩盖起来,而实际上她心里很在乎别人的态度和看法,盼望着父母得宠爱。
同时让我开心的是妈妈也很喜欢看这本书,妈妈当时就表态说,以后不会再吝啬她的“表扬”,再我什么事没有做好时她要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再想办法耐心的帮助并教育我。我希望更多的家长和小朋友能看到这本书,做个好孩子!
坏孩子读后感篇3
这本书很小,一会儿就读完了。但是不到四百页的这本小书我标注了许多段落。这是龙应台从安德烈两岁到青少年的一小部分手记,轻描淡写地娓娓道来,温和而细腻,没有讲什么大道理,却把一切都叙述的那么清清白白。书尾两个男孩回忆童年的文章真的太美好了。我一口气读了两遍,好像眼前走出来一位极有修养的母亲,牵着她一大一小两个儿子。这个时候读到这本书真是幸运,刚好龙应台也生活在海外,刚好那个年代的台湾经济发展和现在国内的发展速度相似,刚好她也在异国他乡为孩子讲述着中国的古老传说,刚好此刻我的登登也两岁了,我开始遇到相似的情景。孩子开始用他的思维来解释他周围的世界,有的时候他就是故事,说一些在我看来啼笑皆非的话,试图建立他自己的逻辑和联系,会执拗的做一些和大人的时间、常理都不合拍的事,我经常一会儿生气一会儿又觉得好笑。我读了很多育儿书,学了很多操作和方法,可是孩子的状况何其多啊。简单有效的操作方法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去爱、如何去尊重,如何去观察他理解他。懂得是最好的爱。那么最好的爱是什么?最好的爱是无私,无私是忘我,也就是在和小小朋友交流的时候可能需要暂时的忘了自己,忘了我是个大人,我是他的妈妈,走进他的世界,做他的朋友,做一个天真可爱的两岁孩子。读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有一种深深的幸福感,后来我想起了《我与地坛》里史铁生说的,“一个幸运的孩子应该是一个会有点分寸的'闯祸的,有点野性的孩子,但是他要有一个知识分子的爹,让他无论野到哪里都不会忘记崇尚知识。”如果一切都回归原点,知识是为了人的生活质量而服务的,幸福的人一定是懂得热爱的,要能够有炙热的爱恋就一定是个自由的生命,一个充分感受了没有负担的感知着的灵魂。我希望我的孩子是个幸运的孩子,我希望他健康幸福,我希望他享受成长的节奏,从容不迫内心平安。他犯错了,我就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他不配合,我可以继续邀请也可以干脆和他一起坐下来;她成功了,我祝贺他;他失败了,我陪他一起沮丧然后告诉他原本就没有结束这回事,什么事都是这样的一遍又一遍;他没有准备好,我就和他一起等,就像序言里那个小故事里那样“回教徒和犹太人在彼此屠杀,埃塞俄比亚的老弱妇孺在一个接一个地饿死,纽约华尔街的证券市场挤满了表情紧张的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坏孩子读后感篇4
我读了黄蓓佳著的《我要做好孩子》,我被书里面精彩的故事、人物深深地吸引着,一口气读下来,很是喜欢。
书里讲的是一个六年级学生金铃如何面对学习、生活的故事。金铃她是个“自来熟”,她走在马路上,就能和一对陌生的男女聊起天来,还坐别人的车回家。她心地善良,为人宽厚。邢老师对她并不好,可在邢老师生病时,她还主动送花给老师;当朋友遇到困难时,她会拔刀相助;她很喜欢小动物,有一次,她看见一个顽皮的孩子将一只小鸟弄死了,金铃为此很伤心,便为小鸟写了一篇《我真想为你造一片森林》。
金铃她最大的特点就是乐观、开朗。她的成绩一般,不好也不坏。语文常考在85分左右,高也高不过90分;数学也不理想,她很粗心,十道计算题能算错六道;英语还可以,常考在90分左右。虽然成绩不怎么样,但是她从不灰心。
我对书中印象深刻的`是最后金铃妈妈的话“跑吧,孩子,冲刺吧!”是我喜欢的也是最感动的。金铃的妈妈——子卉坚信金铃很优秀,可前半部分妈妈子卉对金铃一点信心也没有。但现在妈妈坚信金铃是优秀的,是因为金铃的乐观,坚持改变了妈妈对她的看法。
读完整本书,发现我有许多地方和金铃很相似,也坚信自己也会做一个像金铃那样的好孩子,也让妈妈坚信她的女儿是优秀的。加油,小莹莹。
坏孩子读后感篇5
今年暑假,我读了老师推荐的一本书——著名文学家黄蓓佳的作品《我要做好孩子》,我深深地被小说里的情节所吸引,感到收获很多。
这本小说主要写的是一个刚上6年级的小女孩金玲在学习上和生活中遇到的的重重困难,以及她付出了许多努力。虽然,作者最后没有写到金铃期末考试是不是理想,但我相信,只要金铃付出了努力,即使成绩不理想也不会使她伤心,因为她已经懂得要努力学习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我们都会有不同的烦恼,快乐和烦恼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体。没有烦恼又何谈快乐呢?
读了这篇小说,我知道了做父母的良苦用心,他们希望我努力学习,长大以后能有所作为。含辛茹苦把我抚养长大,每天,不论刮风下雨,都按时送我上学,每天回家还要辅导我家庭作业,遇到我不会的问题,一遍一遍的分析给我听,直到我完全明白为止,我就是他们的一切。我真心的感谢父母对我的付出,我也要像金铃一样,一定要做个好孩子,努力学习,让他们少为我操一点心。
读了这篇小说,我还知道了老师的伟大,他们平时工作很辛苦,每天要批改大量的作业。金铃的语文老师由于作业批改的太多,以至后来,一见到字就发晕,虽然回家养病,但心里仍牵挂着学生们,不知道他们的成绩有没有下降,作业有没有完成。还要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我再也不会由于老师对我的严格要求而记恨,而是从内心深处敬重她,感谢她,我永远都会记住你们——我敬爱的老师。
从现在开始,我一定努力做一个好孩子,努力学习,尊重父母、老师,长大以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坏孩子读后感篇6
这是一部既有儿童情趣又有文学气息的作品,它的内容非常贴近孩子的生活。主人公金铃天真纯洁,善良正直,是个积极要求进步的好孩子,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要做好孩子》是一部适合少年儿童、家长和老师共同阅读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艺术地展示了一个小学毕业生的学校、家庭生活,成功地塑造了金铃、于胖儿、尚海、杨小丽等小学生和妈妈、爸爸、邢老师等大人的形象,情节生动,情感真切,语言流畅,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并能给读者以思考和启迪。
首先是关于作者的'必要介绍。
黄蓓佳,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出版《黄蓓佳文集》等小说集、长篇小说、散文随笔集、儿童文学作品20余部。其中儿童长篇小说《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分别获得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冰心图书奖等奖项。
作者黄蓓佳阿姨的笔下跳出了一个活泼可爱、善良宽容的小女孩——金铃。她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金铃,是一个学习成绩中等,但机敏、善良、正直的女孩子。
她为了做一个让家长、老师满意的“好孩子”,作出了种种努力,并为保留心中那一份天真、纯洁,和家长、老师作了许多“抗争”。最后,她和同学们一起充满信心地走进升学考试的考场……
主人公金铃与我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她与我一样善良;她也像我一样特别喜欢小动物;当我看到她写的那篇以《我真想为你造一片森林》为题的文章时,我默默地和她一起流泪;我们的学习习惯都不是很好;上课有时会不专心……在这本书中映出了许多我的影子,所以我特别喜欢这本书。
虽然文中的主人公金玲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 ,但她的心灵里拥有一个美好的愿望 :成为好孩子 。
这难道不是一个孩子最最纯真的愿望吗? 这个精灵似的孩子宽容大度,悲天悯人,有着高贵的心灵,丰富的内涵,她一直为实现目标而坚持没有放弃。书中的每个故事都很平常,很普通。每天,我们的身边也在不断上演这样的情节。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好孩子的内涵非常丰富,学习成绩优秀是好孩子的一种标准;兴趣广泛、知识丰富、才华横溢也是好孩子的一种表现;而像书中的金铃那样,虽然成绩并不是名列前茅,但她善良正直、宽容大度,又有一颗悲天悯人的高贵心灵,也可以成为一个好孩子……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好孩子,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并且拥有一颗金子一般的美丽心灵!
坏孩子读后感篇7
儿童,孩子,幼儿,看到这几个字眼时,我们常常会联想到他们往往是需要被照顾、被包容、被保护的对象,但其实并不然。孩子“真实的一面”应该是怎样的呢?父母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呢?我们又如何做好一个幼儿教育者呢?在读完蒙台梭利的《发现孩子》这本书后,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玛利亚·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的安科纳地区,意大利教育家、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第一所“儿童之家”的创办者。她的教育方法源自于其在幼儿工作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儿童自发性学习行为总结而成,提出了“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概念。
在《发现孩子》这本书籍中,它揭示了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去观察、对外界作反应、去学习、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让自己独处的需要。她描述了儿童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激发和利用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热情。
她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这应该就是孩子“真实的一面”—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
很多时候作为成人的我们,常常会忽视幼儿的生命力,我们会把孩子随心所欲的特性,误认为是任性的表现,其实孩子一点也不任性,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了解还不够罢了。
在本书“对儿童的家庭教育”这一章中也指出,任何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实施之前,都要先观察和了解孩子,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的试验才能总结出来。在这章的后半部分中中也清楚地描写了真实案例,在一些言传身教中,父母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有些大人的行为极有可能给孩子原本具有的天赋带来负面的影响。在与儿童的沟通中要尊重孩子正在进行的所有合理行为,并设法了解孩子的活动目的。走进幼儿内心,善于观察发现孩子的真正需要,给予孩子充满爱的关怀。
其实,作为教师的.我们常常也会找不到作为教育者与儿童内在发展的平衡点。在这本书中我得到了很好的答案——教师并不是幼儿成长中的领导者,而是陪伴者。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我们必须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应尽可能地把一切留给自然,才能为孩子设计出一-套科学的、有利于其身体成长的方案。唯有自由才能引导孩子的性格、智力与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自由还要求我们教育者应该以一种宁静的心态去关注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所有奇迹。自由的原则并非是放任的,而是引导我们从幻想进入现实,指导我们积极有效地照顾儿童的原则。
如果教师能够尊重孩子的自由对孩子有信心,如果教师能够把自己的所学暂时放置-边能谦虚一些不把自己的指导当成是必要的;如果教师懂得耐心等待,一定会看到孩子所发生的全新转变。
?发现孩子》这本书带我真正地了解到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一位真正理解了教学之道的老师,才更懂得用比强迫压制更有效的办法来陪伴孩子,毫无疑问,这有赖于随时的观察以及持续的付出努力。
坏孩子读后感篇8
龙应台的书一直是我喜欢的,理由是什么,没有……
可能是因为她的笔法,也可能是她的书真的很吸引人,或者很难说……
孩子,你慢慢来,是朋友推荐的,在此之前,我好想压根就不知道这本书的存在一样,周四在当当下订单,周五收到书,或许是因为“乐学会”,所以我花了3小时不到,就把这本书看完,当合上书的那一刻,我就问了自己一个问题,这本书到底在讲什么?散文或记事文?可是,当我闭上眼睛的时候,书中那一幕幕的场景即刻呈现在我眼前,八个月大的华安,和父母一起旅游,爸爸第一次教华安用英语说bird,华安第一次认识各种各样的车车,华安第一次认识龙……
许许多多的第一次,作者用一种仿佛似跟你说话的语气,和一个个小故事,描述了一个叫华安的中外混血儿的成长记。书,其实很薄,内容很简单,可是,当看到如此简单的文字,在我面前流淌时,我却感觉到了满满的爱,一种无处不在的`淡,却又异常香厚的母爱。时间没有让这爱停留,反而使她越来越浓厚。我想凡是有孩子的妈妈或者爸爸,都会感叹一个小生命的成长,从像热水瓶大小的它,慢慢的长大,高大到可以为他的父母遮阳挡雨;从第一次会爬会走,到最后稳健的搀扶着他年迈的父母走路;从第一次开口叫妈妈,到后来站在台上流利的用各国语言演讲;从第一次自己拿筷子吃饭,到最后,站在妈妈曾经最爱的厨房里做饭……
曾经的第一次,到后来的无数次,曾经的手把手,到后来他带着曾经那个年轻的你,走过一段又一段属于他的人生……
是的,孩子,的确需要慢慢来,慢慢的长大,慢慢的成为那个我们所想的他,或者他希望的人生。看着他第一次慢慢的系鞋带,小小的手指慢慢的穿过那两根比他的小手粗不了多少的带子,看着他那个小小的慢慢的动作,还真担心他会做不好,但是心理的那种成就感,可能要远远的超于他本人……
孩子,需要我们用一种慢慢的心去陪伴,陪伴他的成长,陪伴他所有的慢慢来……
当时间一点点慢下来,我们静静的和孩子一起,用慢慢的等待,等他长大的那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