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读后感6篇
写读后感时,可以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表达方式,一篇成功的读后感应在总结书本要义的同时,提出个人的独到见解,以下是小文学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刚刚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刚刚读后感篇1
这段时间拜读了教育专家孙云晓主编的《这样爱你刚刚好》这本书,从中我受益匪浅。这本书针对各个年龄段孩子和家长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帮助父母了解孩子在各个成长阶段可能出现的变化和问题。读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父母爱我并不是简单的事,他们也要学会怎样爱;学会怎样爱我刚刚好。
现在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书中所说的我成长中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我意识到的,也有我爸妈意识到的。比如“是否应该陪写作业”这个问题,我一直持否定的态度,从我有作业开始,我就不喜欢别人盯着我写作业。因为我觉得,家长大部分不是陪孩子写作业,而是盯着孩子写作业,这样做,父母累,我们更累。这本书让我明白了陪伴的目标不是陪,陪伴的目的是让我们独立。首先,父母不能单纯的陪同,这样空间太小了,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并且要学会放手,在我们想独立的情况下,逐渐减少陪同时间,使我们真正的独立,这样才是爱我们刚刚好。
对于“叛逆期”这个问题,我和父母都很苦恼,然而,这本书中给父母的方法是部分忍让,不要硬碰硬。如果以硬碰硬,无异于杯水车薪,只会使孩子更加叛逆,部分忍让也会激发出孩子心中的童真,使孩子也会隐现出忍让,从而将父母与孩子间的冷战扼杀在摇篮中。
所以,我很感谢这本书的编者,让我能迅速成长起来。
刚刚读后感篇2
在开始今天书评之前,开心爸爸想感叹一下,最近读客家的书,阅读难度是有着肉眼可见的上升。前段时间开心爸爸读了一本获奖无数的《送奶工》,其中充满了意识流的内容,充斥着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自己推理的,以及脑海中脑补别人的内容,各种内容交叉互补,明明说的是一件我们都知道的事情,但就是用了一种我们不熟悉的方式来呈现。
有着同样阅读困惑的,还有这本《刚刚》。
据说作者表示,看过这本书的人,有相当一部分人根本没看懂,只是看别人说什么,自己也就跟着说什么。并不是真正理解到了这本书的内涵。
那么,这本书到底是哗众取宠呢,还是刚刚好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好好分析一下。
写作能不能拘于一格
昨天脱口秀大会3如期上演,其中王勉的作品又一次引起了争议。
其实大家争议的点,更多的是同一种方式不断的重复,就一个理发的事情,和工作,和人生,和女朋友都连起来了。争议时挺大的,但效果也是挺好的,至少5位领笑员有4个给他拍灯了。
这其实也就说明了,不管是什么行业,都需要有新的构思,沿袭之前的老一套真的会让大家审美疲劳。脱口秀是这样,写作也是这样。
翻开这本《刚刚》,硬着头皮看了3页,开心爸爸真想扔下书,说一句“这是什么呀?”这么多刚刚发生的事情,愣是前言不搭后语,愣是把一个画面切割的七零八落,愣是让读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到底是什么风格呢?
但当我继续硬着头皮,继续看下去的时候,柳暗花明的转机出现了。刚刚发生的'事情,可以看作是刚刚出现,可以看作是刚刚走开,读后感m可以看作是刚刚想起,可以看作是刚刚做到,可以看作是刚刚回来,可以看作是刚刚发生。这每一个详细的具象,是意识的不断流转,也是生活中道理的隐喻,只不过用了一种更加放肆,更加奔放的方式写了出来。
这是不拘一格,更是一种形式甚至是意识上的创新。
生活更需要仔细观察
当然这本书,给开心爸爸的另外一个体会是观察生活。
说实话,作为一个育儿领域创作者,开心爸爸觉得自己观察生活已经够细致了,毕竟写作者么,不观察生活哪来的写作素材,哪来的感悟给大家分享啊!但是看完这本《刚刚》,开心爸爸汗颜了,自己那点水平,哪能称得上是观察生活啊,充其量就是个看到而已。
比如“刚刚,一阵风吹乱了一个女孩的头发,遮住了女孩的脸,她任由头发遮住自己的脸,在那短暂的一刻,这个女孩闭上了眼睛,她在静静的等风过去。”
寥寥几句话,把一个在风中独自凌乱的女孩子的形象,勾勒的生动且形象。而作者想表达的东西,其实就是在这种表面之下,需要读者顺着这个场景深入下去,才能和另外一个刚刚发生的情景联系起来,才能略微理解作者的用心所在。
最后
创新是进步的基础,走出舒适圈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写作如此,思想如此,生活也如此。
刚刚读后感篇3
假期里,我看了《我们的友谊刚刚好》这本书,书中讲述的是两个上小学的孩子逐渐成长的故事,他们的每一个行为都是为别人着想,有着深厚的友情。
是啊,友情是当你生气时,朋友来陪你,哄你开心。当你伤心时,朋友来安慰你,替你出气。当你觉得无聊时,朋友跟你玩的痛痛快快。当春游你没带午餐时,朋友把自己的午餐分给你吃,而朋友却饿肚子。当你功课不好时,朋友帮你补习。当你委屈时,朋友永远站在你这边。当下大雨时你有没有带雨伞时,朋友把雨伞借给你,而自己却被雨淋。
有些有钱人会觉得:“有朋友算什么?钱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有一大把金钱,而却没有一个朋友有什么用?一位哲学家曾说过:“金钱买不到三样东西
1、婴儿的笑;
2、青涩的爱情;
3、永久的青春。”
没错!金钱买不到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当你贫困潦倒时,你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朋友而你一个朋友都没有,你那时就知道友情的.珍贵了!
友情是买不到的,只有你善解人意,心胸宽大,才是最大的一笔财富!友情是比什么东西都珍贵的,比什么东西都值得珍视的!友情是比任何珍珠。宝石还要珍贵的宝物!!
刚刚读后感篇4
这本书里写了两位主要人物,那就是马一左和马一右,有马一左的地方少不了马一右,有马一右的地方呢,肯定也少不了他的存在,谁叫他们是双胞胎呢!
马一左是当中的哥哥,他不敢独立睡觉,喜欢晒太阳,喜欢看各类书籍,是一个文静的小男孩;马一右的.性格比较粗野,如果高年级的胡子原欺负马一左,他会和他拼命。他喜欢胡思乱想,想象力很丰富。
有一次,班里来了一位新同学叫龙骨,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于是小乔老师命令马一左去帮助龙骨的学习。一开始龙骨还是很认真的听着,过了一会儿他对马一左说:“我不想学了,你走开。”马一左偏偏不走,于是龙骨推了他一下,没想到撞到了墙,老师把马一左送去了医务室,老师回来之后,把龙骨骂了一顿。放学了,马一左和马一右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却发现后面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原来他是龙骨。马一右挡着马一左,不让他看,还对他说:“走开,你把我哥哥的脑袋撞痛了,要是严重的话,你就完蛋了,我们不想看见你”。说完,他们走了。龙骨还是跟着他们,到了他们家,马太太留龙骨下来吃饭,在饭桌上,先是一声不响地坐在那里吃,没过多一会儿,马太太说:“男孩子之间未免会有跌跌碰碰是正常的。”后来他们又渐渐地成为了好朋友。这告诉我们友谊是最重要的。
这本书我最大的体会在于不管两个人之间发生多大的矛盾,中间只要有友谊,就会成为朋友。
刚刚读后感篇5
这个假期我又重新读了商晓娜姐姐写的《绝佳拍档》全集,在这套全集中我最喜欢《我们的友谊刚刚好》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发生在马一左和马一右身边的友谊事件,书中讲的这些小故事也似曾在我们的身边发生过。
这本书每一篇故事里都无处不在的展示着马一左兄弟俩和朋友们之前的友谊!在我们的友谊刚刚好这个小故事中,米小小带香味的珠子一不小心打翻了马一左去一颗一颗的帮她捡回来,当马一左把墨汁蹭在了手背上米小小急忙找来纸巾为他擦拭等等,当然马一左兄弟和他的朋友们之间也有战争,但不管什么样的战争最终都被珍贵的友谊而打败。
同样在我们身边有因为坐位空间的大小而闹别扭,同桌过线而吵架~~~不说别人就说说我吧!在一次全班大调位中我换到了我们班的希望之星薛宇鹏,一开始我特别不喜欢这个同位,我还常为这件事而抹眼泪,甚至刚开始时无论怎样我一句话也不愿对他说,虽然不和他说话但我心情也没好到哪去。回家也总是说他不好的地方,妈妈对我说,你一定要和同学友好相处尤其是同位,你要多多帮助你的同位。听了妈妈的'话我下定绝心要和新同位建立新的友谊,去多多帮助他。他做动作总是比别人慢半拍老师批评他动作慢时我就立即去帮助他收拾好,并告诉他应该怎样正确的摆放物品,他有不会的题时我也主动教他,他忘带文具时我就主动借给他。虽然现在我们已经不做同位了,但我和薛宇鹏却成了好朋友!
小学的时光是短暂的,只有短短的6年时间。但如今我们已经过去了4年的时间,接下来的2年里我们要向马一左、马一右、米小小他们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更加团结,珍惜和同学们之间的友谊!
刚刚读后感篇6
读了这本书,我感觉收获很多,其中培养孩子专注习惯这一点,我觉得很有借鉴意义,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培养孩子,父母先行
要想培养孩子的专注习惯,首先父母得做到做事专注。父母可以与孩子提前约好完成一件事情的时间,并引导孩子在规定时间里认真做事,培养孩子的时间意识。
如果孩子很好地完成了,父母要及时表扬,强化孩子专注的行为。如果孩子在同一时间专注某事(如专心写作业、专心朗读等),事后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及时的鼓励和肯定。这可以让孩子明白专心做事是正确的、值得肯定的。
如果孩子只能专心10 分钟,父母可以鼓励他“要不要再延长5分钟”,慢慢可以延长到15 分钟、20 分钟。可在书桌前放定时器或闹钟,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目前的“定力”。
二、投其所好,事半功倍
孩子具有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的能力。你可能会发现,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孩子是不会厌烦的。在对这些东西的探索中,孩子能体会到最多的乐趣,所以能保持惊人的耐心、细致。
因此父母要允许孩子自主地探究事物,让他们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当孩子能够自己完整地、不被打扰地看一本书、玩一个玩具,和朋友有始有终地下一盘棋、拼一个拼图,他才会慢慢地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性,保持探究的欲望和耐心,哪怕是孩子正专注地观察一只蜗牛,我们都应该支持他,鼓励他,因为他觉得很有趣。
三、过分关注,反成干扰
其实,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多时候是父母的不良习惯造成的,这个坏习惯就是——打扰孩子。我想问一下群里的爸爸妈妈们,当孩子正专注做一件事的时候,你们是否有过以下举措:一会儿问“你要不要喝水啊”,一会儿又问“你要吃点儿水果吗”,一会儿又说“该吃饭了”。
试想一下,在这种不断被打扰的情况下,孩子能专注做事吗?更遑论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了。如果孩子真的能专心做一件事,只要事情合理安全,父母都应该支持他,不要去打扰他。坚持不懈,孩子的注意力就被培养起来了,晚吃一会儿饭、少喝一口水又算得了什么呢?您说是不是?
四、父母有规,孩子有律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父母要先从自己做起,父母专注,才能给孩子做出榜样。如果在孩子面前父母从来不能定下神来专注地做一件事,孩子又怎么可能专注呢?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小小的案例:
有一位父亲从女儿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带着她做模型,孩子只是在旁边看着,间或也会去玩别的,但是爸爸坐在那里做模型几小时不挪窝。爸爸这个时候不需要告诉孩子:“你看爸爸多专注啊,你也应该像爸爸一样。”他只需要这样去做就可以了,孩子看到的是爸爸用了几小时做出了一辆漂亮的卡车,由此懂得了专注的价值,这就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不知道大家看完这个案例有何感想?我自己看完这个案例的第一反应,脑海里出现了四个字:言传身教。“言传身教胜过一切说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