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学习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3-01-07 10:05:58 分类:心得体会

一篇让人都能铭记于心的心得,是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的,为了引起他人的共鸣,我们需要记录一份出色的心得,小文学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材料学习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材料学习心得体会8篇

材料学习心得体会篇1

在历经8个多月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之后,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京举行。这是一场致敬英雄、表彰先进的大会,也是一场总结经验、启示未来的大会。在这场举世瞩目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全面阐述伟大抗疫精神。

最高规格 致敬抗疫英雄

在表彰大会上,钟南山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张伯礼、张定宇、陈薇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明确,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国家最高荣誉。

去年9月29日,我国首次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集中评选颁授,8人被授予共和国勋章,6人被授予友谊勋章,28人被授予国家荣誉称号。据介绍,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一般每5年授予1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逢五、逢十”周年时进行,有需要时可以及时授予。时隔一年,打破常规,再次颁授,足见重视。

留心观察,今年的颁授仪式与去年相比,有多处变化。

变化一:颁授场地变了。去年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今年则改在大礼堂举行。场地变化后,与会代表也从去年的约1000人增至约3000人。

变化二:获奖者坐到了主席台。今年,4位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在被颁授勋章奖章后,受邀到主席台就座。

变化三:同场受表彰者变了。与去年不同的是,此次颁授不含友谊勋章。今年还有1499人被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500个集体被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200名共产党员被授予或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50个基层党组织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变化四:颁授乐曲变了。去年颁授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演奏的乐曲是《向祖国致敬》,今年改为《向祖国英雄致敬》。曲名中的“英雄”二字,更加凸显表彰主题。

抗疫大战 打出“硬核”战果

这场表彰大会,是在中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背景下举行的。今年5月8日,习近平曾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介绍了中国抗疫“战果”: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

绥芬河、北京、大连、新疆等地突发疫情不期而至,中国沉着应对。在表彰大会上,习近平这样补充最新“战果”:“进而又接连打了几场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歼灭战,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中国不仅取得了非凡的抗疫“战果”,在经济恢复上也走在了世界前列,不仅守护了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也为全球战“疫”做出了贡献。

表彰大会上,习近平介绍了中国创下的一系列“之最”:我国成为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我们发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中国发挥全球抗疫物资最大供应国作用。

历史大考 铸就抗疫精神

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的座谈会上强调,要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五天之后,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总书记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并首次对其内涵作了阐述。

生命至上

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始终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表彰大会上,他强调,“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从“人命关天”的仁爱传统,到“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生命至上,一以贯之。

举国同心

中国战“疫”是一场人民战争。全国各族人民都以不同方式积极参与了这场疫情防控斗争,绘就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举国同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

舍生忘死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抗疫勇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在表彰大会上,总书记说,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从来都不是因为有救世主,而是因为在大灾大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

尊重科学

面对前所未知的新型传染性疾病,中国在抗疫斗争中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遵循科学规律。总书记多次强调,既要有责任担当之勇,又要有科学防控之智。“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

命运与共

在表彰大会上,总书记说,新冠肺炎疫情以一种特殊形式告诫世人,人类是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才是人间正道。疫情期间,中国倡导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展现了“天下一家”的道义担当。

习近平指出,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伟大抗疫精神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精神的谱系。它和伟大抗战精神一样,都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重要部署 指引全面胜利

当前,中国抗疫斗争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但尚未取得全面胜利。在9月8日的表彰大会上,习近平针对下一阶段工作作出部署。

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总书记强调,要慎终如始、再接再厉,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

奋力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习近平要求,要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要积极构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

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夯实制度保障。这场抗疫斗争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集中检验。总书记强调,要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着力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同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性挑战。总书记强调,中国将继续推进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继续推进经济全球化。我们愿同各国一道推动形成更加包容的全球治理、更加有效的多边机制、更加积极的区域合作。

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习近平在表彰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加强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研究谋划,要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要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斗争策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会是一场持久战。

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给中国带来深刻启示和澎湃力量。从庚子战“疫”洗礼中走来的中国,从5000多年苦难辉煌中走来的中国,定能经受住一次次压力测试,不断化危为机。乱云飞渡仍从容,风雨无阻更向前。

材料学习心得体会篇2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为人师,应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务必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对于一名合格的教师而言,师德并不仅仅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要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润物细无声。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往往是很神圣的。它是职业赋予我们的神圣,而这种神圣更需要我们平时在点点滴滴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加以呵护提升。严于律已,正人先正已,正已是师德的基础和前提。

不能正已,也就无所谓教师的垂范作用。正己则在于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指导学生。教师要以自己合乎规范的道德行为给学生做出榜样。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不让学生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所说的和所做的一致,也就证明所说的是正确的,所做是合理的。这样,教师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教师的榜样作用才能得以发挥。

身为人师,应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各不相同,但作为教师,我们理应立志将自己的所学运用于诲人不倦的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去。做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们刚刚走出高校大门便踏上三尺讲台,长处是知识新、思想活,与学生更亲近,但在教学中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转变纯理论型的思维模式,养成传统儒家的教学思维方式—知识加实践教学。教师要成为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且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

随着形势的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让我们感觉到一停止学习,就会落伍。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潜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教师不但要自身持续一种勤奋学习的潜力,还要把这种学习潜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无怨无悔热爱教育事业,爱学生、尊重学生。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一名教师,言传容易,但是把“仁”、“德”当作自己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很难。作为一名教师,其一生应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的一生。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我觉得教师应该像默默付出的叶,不去计较得失,真心地教书育人,从自身做起,透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

材料学习心得体会篇3

近年来,我校广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深入学习师德规范,涌现了一大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精心育人、开拓创新的先进典型,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广大教师坚持育人为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广大干部勤政、廉政,师德师风的主流是好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教师思想政治观念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学术风气不正等问题,个别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参与赌博、乱收费、乱补课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开展以向开县抢险救灾、保护学生优秀教师群体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弘扬高尚的师德师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新时期教师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要学习开县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爱岗敬业,是社会对公民的要求。一个公民,做到热爱岗位、敬重职业,也就是把自己的理想、追求,与党和国家的事业联系起来了。开县优秀教师群体就到了。

我作为一名教师应做到:

一、 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 崇尚科学、遵守法纪,不参与邪教、封建迷信、反动、色情、赌博或变相赌博活动。

三、 爱风敬业、尽职尽责、不擅自停课、缺课。

四、 关心爱护学生,不侮辱、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五、 把教书育人放在首位,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进步,不敷衍工作、让学生产任自流、自暴自弃。

六、 尊敬家长,不训斥家长,向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

七、 廉洁从教,不强制学生购买上级教育部门规定以外的书籍资料或学具,不得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八、 注重身教,为人师表,不酒后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和上课时抽烟及使用通讯工具。

九、 团结协作,积极向上、不拉帮结派、搬弄是非、打击报复、挟私诬告。

十、 维护教育形象、创文明学校、不损害教育形象和学校的名誉。 如果作为教师不能做到以上十条我认为都是应该为之汗颜的。

材料学习心得体会篇4

9月8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就伟大抗疫精神进行了深刻阐述。他说,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生命至上

——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爱人利物之谓仁。”疫情无情人有情。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不会再来。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果断关闭离汉离鄂通道,实施史无前例的严格管控。作出这一决策,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气,需要果敢的历史担当。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从在华外国留学生到来华外国人员,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人的生命、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得到悉心呵护。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的最好诠释!这是中华文明人命关天的道德观念的最好体现!这也是中国人民敬仰生命的人文精神的最好印证!

举国同心

——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

面对生死考验,面对长时间隔离带来的巨大身心压力,广大人民群众生死较量不畏惧、千难万险不退缩,或向险而行,或默默坚守,以各种方式为疫情防控操心出力。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个人冷暖、集体荣辱、国家安危融为一体,“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迅速集结,“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不退我不退”,誓言铿锵,丹心闪耀。14亿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绘就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

舍生忘死

——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

危急时刻,又见遍地英雄。各条战线的抗疫勇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刻冲得上,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他们中间,有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而自己错过救治的医院院长,有永远无法向妻子兑现婚礼承诺的丈夫,也有牺牲在救治岗位留下幼小孩子的妈妈……面对疫情,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而是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壮举,书写下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壮丽篇章!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从来都不是因为有救世主,而是因为在大灾大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

尊重科学

——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

面对前所未知的新型传染性疾病,我们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决策指挥、病患治疗、技术攻关、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实行中西医结合,先后推出八版全国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的中药西药和治疗办法,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无论是抢建方舱医院,还是多条技术路线研发疫苗;无论是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大数据追踪溯源和健康码识别,还是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有序推进复工复产,都是对科学精神的尊崇和弘扬,都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

命运与共

——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

大道不孤,大爱无疆。我们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不仅对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我们发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充分展示了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大国形象,生动诠释了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材料学习心得体会篇5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记述了40多年前总书记在梁家河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反映了青年习近平重感情、讲情义,勤于思考、善于思辨,志存高远、知行合一的品格风范。

黄土地之子:重感情、讲情义

青年习近平是一个重感情、讲情义的人,他对群众的感情是实在的、具体的,而不是空洞的、抽象的。他把自己称作农民,把这看成很光荣的事。他和群众打成一片,无论是老汉、后生、娃娃、婆姨,他都能跟大家聊到一块儿。他办事有条理,说话有道理,群众把他看成自家人。他眼里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他尊重每个人。他与人交流、谈话的时候,即使对方是再穷的人,他也全神贯注地听。

青年习近平对人民群众的这种感情,从书中可以看到很多例子。比如,年纪轻轻的他就很本能地看重中国的人情,对革命前辈很尊重。他们一帮知青刚到梁家河的一天早晨,习近平和同伴走到一户人家院子里,得知主人的老母亲——一位当年支持革命的普通妇女,因年迈过世,习近平先是客客气气地征求主人家的意见:我们能不能进去看看,然后进到窑洞,面向炕上老人的遗体恭恭敬敬地鞠了几个躬。只要对革命做过工作,哪怕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青年习近平都对她们怀有崇高的敬仰之情。这是一种朴素的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感情,也可以说是流淌着红色血脉的亲情。

青年习近平对人民有感情,人民对他也有感情,1975年在他离开梁家河时,一推开窑洞门,全村男女老少站满一院子自发为他送行,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不舍。村民们唯一一次看到习近平落泪,是他这时赶忙走过去搀扶一位前来送行的双腿残疾的村民。离开梁家河后,他还是念念不忘当地人民,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比如,在厦门工作时他写信给延川县委书记帮忙给村里通电;在福建省委工作时联系给村里办了所学校;他两次帮助一位患骨髓炎的村民治病,救了他一条命。这类例子,不胜枚举。

15岁时,习近平来到黄土地时也曾迷茫、彷徨,然而22岁离开时他已有了坚定的信念,那就是: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走到哪里,永远都是黄土地的儿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干一切事情都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通过《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书中的许多事例可知,这一坚定的理念是有其情感基础的,这和他青年时代对人民的深厚情怀是一脉相承的。

豪放青年:志存高远、善于辨析

青年习近平思想很活跃、很解放,他勤于思考、善于思辨。他头脑中新思想新观点新想法很多,有年轻人特有的激情与闯劲儿。比如,他读诗读到兴奋处,会跑到院子里大声朗诵,有时在山上劳动时也会朗诵。每每读到书中这些地方的时候,一个慷慨激昂、豪放自信的青年形象就跃然纸上。

青年习近平勤奋好学,读书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这在同伴中是有口皆碑的。但重要的是他不读死书、死读书,而是带着问题读、带着思考读,有自己独特的分析对比方法。一方面,他会就一个观点、一个史实找出很多相关的参考书籍来阅读比较,从不同的侧面去了解和分析这个问题。另一方面,他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也会跟别人进行讨论。这样,就历练出他思路宽广、思想活跃、善于辨析的能力。

青年习近平是一个志存高远、有远大抱负、崇尚革命英雄主义,而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有为青年。

在陕北的7年,不论头顶上黑帮子弟的帽子多么沉重,青年习近平追求进步的信念执著而坚韧,他一次又一次地写入团、入党申请书,他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直至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

青年习近平在插队生活中,带头参加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学会地道的延川方言,把每件事都干得很漂亮。他在借调到赵家河大队整队时,把公窑外面又臭又脏的厕所修好了,这看似一件小事,意义却很大。他搞整队成绩出色而被提拔担任了梁家河大队的党支部书记,以满意的答卷踏上他步入政界的第一步。在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他办沼气有模有样,真把农户家的灯点亮了;他亲自下到井里带领村民打水井,解决了全村的吃水问题;他办了一个铁业社,解决了社员劳动工具的需求;他带领村民打坝地,给村里增加了几十亩耕地;他还种烤烟、办代销店、办缝纫社,等等。上世纪80年代,他从耿飚秘书的岗位决定下基层到河北正定做农村工作,也是抱着干好了成就一番大事,干不好就在下面为老百姓做些实事的踏实态度。

人格魅力:言行一致,知行合??

青年习近平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特别善于做人的思想工作,既有执行力又有很强的战略定力。

他刚上任要办铁业社,村子里的能人根栓尥蹶子不干,他通过谈心谈话,把工作做通了,铁业社的事办成了;他办沼气,从四川来陕北帮忙的技术员要回老家,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技术员最终没有半途而废;改造村里一个二流子,在批斗会上他不仅没有骂人家,而是一条一条说理,最后还让这个有艺术特长的二流子在会上唱了一曲信天游,后来,那个50多岁的二流子转变成了一个好社员。

青年习近平从来不说过头话,但该做的事说一不二,丁是丁,卯是卯。当时有些人当领导,裙带关系严重,把亲戚朋友照顾得很好,多吃多拿多占。青年习近平当书记后对知青、社员一视同仁,绝不用公家的资源额外照顾朋友,绝不做不公正的事,所以大家都信服他,认为他公正,没有私心。

习近平自己也说:要当好一个村的领导,必须一碗水端平。群众最讲究的就是squo;公道squo;二字,最信服的就是公正的人。哪怕一毛钱的事,你处理得不公,群众也不答应;10块钱的事,你处理得公道,群众也不会有意见。无论大事还是小事,该咋办就咋办。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青年习近平身上体现的品格风范仍然是非常宝贵的,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的。

材料学习心得体会篇6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困难了。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热爱教师的职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天天与学生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同学们的纯真,即使是最顽皮的学生,他们的可塑性仍是非常大的,只要多关心,从爱护他们的角度去教育他们,他们都会变成很有出息的人材。问题是我对他们关心太少了,作为一个物理专职教师,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感受到教师的爱心,的确有些困难,因为我要面对的是三个或四个班级的学生,精力较为分散。而在学生眼里,教师是完美的化身,是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学生的关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使教学双方互相了解、互相配合,更好地搞好教学工作,并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思想认识问题,使他们健康地成长。也就是说,课堂不仅是教师教书的场所,也是教师育人的场所。

教学过程本身是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接触学生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有不良习惯或行为,应该及时加以制止并正确引导,指出其错误之处和危害;如果学生在生活方面有什么因难,也应该多加以关心和帮助。从我的亲身经历来看,坦诚对待学生,真心面对学生,是教师受学生欢迎的重要法宝之一。通过学习结合自己教学经历的体会,针对当前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师德师风教育是极有必要的。

教师师德的自觉性,是行风的建设的关键,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成为一个良好口碑的教师,重温天底下最灿烂的工作。

材料学习心得体会篇7

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时代。之后,人生历程中拉开的差距,除了所处的不同客观环境、客观条件影响外,很大程度上与青年时代的主观世界、主体努力与人格状态不同直接相关。习近平同志之所以在今天能担任我们党的总书记,并明确为全党的核心,应当说,与他在陕北延安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辛磨炼、积极努力,以及之后的历练密切相关。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民王宪平一语中的:习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曾任延川县革委会通讯组组长、1975年采访过习近平的曹谷溪说:陕北七年是习近平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曾任延川县文安公社党委书记、县教育局局长的白光兴也说:入党、提干、上大学都是习近平奋斗的结果。这些亲眼看见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锻炼且成长的人这样来评价习近平,充分展现了习近平真实的知青岁月和成长历程。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年出版),习近平知青岁月的整体形象,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有追求

大部分人不同程度上都会有艰难困苦的人生历程。艰难困苦可以成就一个人,它可以锻造你的心智和心志,也可以毁害一个人,它可以成为摧毁你的借口,究竟如何,关键看你的人生态度。要么在困境中崛起,要么在困境中毁灭。习近平是在困境中崛起的人。之所以如此,关键在于他有追求,志存高远。曾任延川县文安公社知青专干的刘明升说:近平立志办大事,不搞形式主义。与习近平一起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的知青王燕生说: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在梁家河7年,习近平立志办大事,要给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这种毅力和决心,是一般人少有的。他在困境中完成了一次蜕变,实现了精神上的升华,这就是养成了他胸怀为民谋福利的信念和抱负,这就决定了他所走人生道路的不同。习近平后来返回北京,又有了有前途的工作,但他反而放弃了看似更平坦舒适的道路,下沉到基层,沉到社会实践的最前沿去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走得很充实。这是有大抱负、有大气魄、有大本事、有大勇气、有大使命感的人,才能做出的选择。为什么?这与他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信念和抱负直接相关。一句话,在农村7年,习近平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人生理想,这就是要为老百姓办实事。7年知青岁月,是习近平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对他整个成长、成熟、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之所以能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一是与他这7年努力拼搏、自强不息、刻苦锻炼有关,他不甘于平淡生活,认为人活一世,要做一番事业,要在修齐治平方面有所作为,这是他成长的内因;二是外部因素。如党组织的培养,家庭与环境的影响,陕北老乡的关怀教育,等等。今天,习近平总书记的有追求,主要体现在为民族担当为人民担当为党担当。

能吃苦

在困境中生存和生活,首先意味着要经受苦难。能吃苦者,就能经受苦难的考验,能磨其心志,苦难会成为他人生成长的教科书和难得的精神财富。怕吃苦者,会整天处在抱怨之中而不可自拔。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就是说,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和担子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们的内心痛苦,使他们的筋骨劳累,使他们经受饥饿,使他们受到贫困,通过这些来使他们内心警觉,使他们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们原来所不具备的才能。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在书中提到,习近平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习近平把7年最珍贵的青春岁月,留在梁家河这个山沟里。7年艰难困苦的知青岁月,为习近平担当党和国家大任,奠定了坚实的人格基础。延川县梁家河村民张卫庞、吕侯生、刘金莲说:近平与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1969年在延长县插队的知青孔丹说:陕北七年,他真是不容易也真是不简单。这些朴实的话都是真实的写照。习近平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一开始要过四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应当说,这四关过得很艰难。就是说,要找出一条从梁家河走出的路,对那时的习近平来说,实在太难了。如果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得不到升华,就会处处怨天尤人。别人是从零开始,而习近平要从负数开始。然而,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习近平没有消沉,他不对身边的人抱怨什么,不向别人倾诉自己的苦闷,反而比较坚强,能吃苦,能顶住压力,这使他度过了这四关,也使他的精神得到了升华,思想得到了提升,认识得到了提高,这就是:贴近黄土地,贴近农民,下决心扎根农村,立志改变梁家河的落后面貌。今天,习近平总书记的能吃苦,主要体现在他为民族、党和人民的事业夙夜在公、竭尽心力。

爱学习

学习是人生进步的阶梯,学习能改变命运。这是不争的事实。与习近平一起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的知青戴明说: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另外两个与习近平一起到梁家河插队的知青赵华安、张春富也说:近平很喜欢读书学习,也喜欢写东西。习近平到梁家河插队期间,装满了两个箱子的书。他在田间地头休息间隙抓紧读书,干了一天活再累,晚上也要看书到深夜。他勤奋好学,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他读的书有政治、历史,有文学、哲学、军事,他还注重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经典古籍。政治能帮助他明确政治方向,哲学能帮助他抓住事物的矛盾、本质、问题、重点,历史能使他看到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并从中汲取历史智慧,文学能丰富他的精神世界,了解五彩缤纷的人生。他读书注重分析对比,力求知其所以然。当今,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之所以具有哲学的眼光、底蕴和智慧,之所以能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之所以常常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就与他注重学习、读书有关,与他厚积薄发的积累有关。而这,对他今日治国理政,尤为重要。今天,他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建立在他对中国优秀文化和历史传统的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担当大任,不仅需要劳其筋骨,还要博览群书,掌握认识世界的方法。好比领导干部完成工作任务是过河,而过河需要船,需要桥,这里的船和桥,就是思想方法,就是工作方法。这种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既从实践经验中来,也从学习、读书中来。习近平说得好: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办实事

只有心里想着、装着群众,才会想着为群众办实事,进而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期间,一心想着为当地群众办实事,试图改变当地落后面貌。为群众做实事,是他矢志不渝的信念。无论是在当知青的时候,还是在当大队书记的时候,习近平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人民服务。要为群众办实事,就要先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了解当地实际情况。一个党的工作者,只有真切了解基层群众的疾苦和贫困地区群众生活的艰难,才能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才能够有正确的工作方法,才能真正为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当习近平越来越多地了解当时农村的落后与老乡生活的艰苦,就越激发他为群众做实事的激情。习近平说:我到梁家河毕竟好几年了,老乡对我不错,我不能就这么走了,得帮助老百姓做点事儿。他认为,是陕北人民收留了他,爱护他也保护了他,他要为民办事。

习近平曾自述: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通过调研研究了解实际情况后,习近平就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并脚踏实地去做,去苦干实干。习近平在梁家河的7年,靠自己的苦干实干作出了一番成绩。他带领干部、群众打坝、挖井、办缝纫社、代销点、铁业社、磨坊、办沼气。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去办。从刚到梁家河才几天就去吊唁一位老党员过世的母亲,到对智力有点缺陷的灵娃之包容、关心;从把娘的心针线包送给村民张卫庞,到帮助果农提高苹果产量质量;从把好点的粮食分给老乡吃,到对贫下中农、老人、儿童、残疾孩子的真诚相待;从倾其所有把一切有用的东西给讨吃老汉,到慷慨助他人,目的都是为了让群众过上美好的生活。这样,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近平的为民情怀。习近平认为自己就是个普通农民,还经常说他是老陕,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这说明他已经完全把自己融入农民之中了。当今,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三番五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强调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强调要把人民作为我们力量的源泉,之所以经常到那些贫困地区体察民情,与他这7年知青经历所培养起来与人民的深情有关,与他在梁家河插队所形成的为民情怀直接相关。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扶贫要攻坚、扶贫要精准,就是因为他曾经就是一名农民,他懂农民。1969年到延川县段家疙瘩大队插队的知青陶海粟说:为群众做实事是习近平始终不渝的信念。与习近平一起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的知青黑荫贵说:我和近平一起到四川学习办沼气。延川县梁河家村民石春阳说:群众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梁家河村民武晖也说:近平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这些都道出了习近平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的务实精神和开拓精神。正因如此,习近平入党、当村支书、上大学,大家都拥护他。

重辩证

习近平所读的书,最多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唯物辩证法。习近平认为,简单孤立地谈论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不顾其他方面,是片面的。如果认为辩证法仅仅是一个斗字,就把整个问题简单化了。习近平强调,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还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习近平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处理各种矛盾,做各种细致的工作。他做群众工作很注意方法,也很人性化,从不采取强势、高压的做法,总是尽量做思想工作,认为把人的思想做通了,心理疙瘩解开了,事情也就顺理成章做好了。习近平看问题,习惯从多方面考虑,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方式,针对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反复推敲,互相印证,而不是简单地只从一个方面刻板地考虑问题,更不自以为是。这使他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雷平生说,习近平对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有较多思考。当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树立辩证思维,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就与他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注重学习唯物辩证法有关。

敢担当

敢担当才能办大事,敢担当才能成伟业,敢担当才能为人民。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能解决过去长期想解决但没有解决好的难题,办成许多过去想办但没有办成的大事,就与他这种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气概相关。

梁家河村民梁玉明说:近平敢说敢做敢担当。习近平做事情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一旦担起责任,就有自己的想法,就敢干事,敢干大事。敢于担当与具有战略定力有关。不论大事小事,习近平遇事总是沉着淡定,始终保持情绪上的冷静,因为他认为,做大事者要具备冷静的心态和自控能力,这样即使事务再紧急,也可以条分缕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当今,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具有敢于担当和战略定力的品格,就与他在梁家河7年知青岁月所养成的担当精神和战略定力是直接相关的。

:

材料学习心得体会篇8

近日,记者从陕西师范大学了解到:由百篇学生学习心得集结而成的《理想信念与卓越教师人才培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将要出版发行。

从2017年秋季开始,陕西师范大学为新入学的免费师范生开设理想信念与卓越师范人才培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通识教育核心必修课,并逐步将范围扩大到了全体免费师范生。

课程主要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代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意志和品格的奋斗故事,引导和激励大学生以青年习近平为榜样,自觉树立squo;扎根西部、脚踏实地;爱岗敬业、服务教育;心系人民、矢志报国squo;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早日成长为优秀教师,为未来成为教育家奠定基础。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任晓伟说。

自2007年国家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实施以来,陕师大每年承担2000余名免费师范生培养任务,占年度本科招生总人数的45%左右,其中80%来自中西部地区,75%来自西北地区。根据相关政策,这些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将回到生源地从事基础教育工作。

课程设计了4个由专家团队开设的专题讲座,分别为理想信念的生成学习青年习近平的扎根精神学习青年习近平的谋事干事思想以及学习青年习近平的报国情怀。专题讲座之外,每15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由主讲教师指导,一位教师和一位研究生担任助教,引导学生开展读书沙龙小组活动,活动包括教师讲授、小组主题交流讨论、小组研讨总结汇报。

我感到习总书记离我们更近了。外国语学院2016级英语专业卓越教师实验班学生冉秘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后,写下了这样的体会。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了解了总书记的成长经历,也了解了历史、国情,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任晓伟说。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学生的千余篇心得体会进行了梳理,从中遴选100篇归类,分为像青年习近平那样去吃苦像青年习近平那样去奉献用青年习近平的精神激扬青春的梦想等4个篇章结集出版。

《材料学习心得体会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