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30周年学习心得7篇

时间:2023-02-10 16:07:02 分类:心得体会

只有用心记录的心得才能打动读者,端正好个人的写作态度是首要的,大家在准备下笔写心得体会的时候,一定都有说不完的话语,小文学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浦东30周年学习心得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浦东30周年学习心得7篇

浦东30周年学习心得篇1

30年,历史长河一瞬间,上海浦东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变。

“站在地球仪旁边思考浦东开发”

30年来,浦东在改革开放中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在荆棘中闯出一条条新路,创造了全国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等53个“第一”,一大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

是改革开放改变了浦东的命运,让她昂首站在世界面前。时任浦东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启正参与并见证了浦东开发开放早期波澜壮阔的奋进历史,他回忆说,“浦东开发者提出了一句自勉的口号:‘站在地球仪旁边思考浦东开发’,还把这句话贴在食堂,时刻提醒大家”。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我国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的开发区,在规划设计阶段采取国际咨询方式,为中国的城市规划开辟了新理念,树立了新标杆。因为这份坚持,才有了今天世界金融机构、跨国公司总部汇聚陆家嘴的功能集聚,才有了这里的崭新城市天际线。站在浦东陆家嘴环形天桥“明珠环”上,环顾林立的高楼,可以感受到这座永不停歇的金融城在不舍昼夜地为中国经济畅通血脉、激发活力。

浦东已成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丰富、金融机构最聚集、金融交易最活跃的地区之一,通过集聚上交所、期交所等要素市场,强化了全球金融资源配置能力;通过将海港、空港打造为世界级枢纽,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机场货邮吞吐量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三;通过发展服务贸易、高技术产品贸易等高能级贸易,不断增强全球贸易资源配置能力……

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当年浦东拓荒者筚路蓝缕、奋勇拼搏、敢闯敢试,他们的奋斗精神、责任担当,激励着今天的开发者更好地发挥突破攻坚与示范引领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陈高宏说,“浦东显示出了其应有的国际效应。从‘站在地球仪旁边思考’,到陆家嘴规划设计阶段国际咨询,到保税物流园区,再到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一带一路’建设等多项开放举措的实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形象”。

浦东30周年学习心得篇2

那本合同如今被收藏在中信银行上海分行本部大楼的行史馆里,作为“001”号展品。这是一份房屋租赁合同,立于1988年3月26日,出租方为坐落在延安东路上的上海联谊大厦,这是上海金融商务区在改革开放中建立的第一幢现代化大楼,也是由荣毅仁先生亲自选定作为中信银行(原名中信实业银行)上海分行的办公地点。从这一年11月起,中信银行上海分行就迁入了大厦16楼的四间办公室,将这里作为开业网点。弹指一挥,32年倏忽而过,中信人始终牢记“为上海发展多做贡献”的使命。浦东开发开放30年,东方明珠、“三桥两隧”……那些标志性的建筑和设施上,都留下了中信的印记。

“存外币,找中信!”

在联谊大厦16楼的4间办公室,总共租用面积287.8平方米,每月租金总计8337.57美元,就此中信成为该栋涉外楼宇里的首家中资企业,与之为邻的企业均为包括ibm在内的知名外企。中信银行上海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贺劲松向记者介绍,“荣毅仁老董事长之所以在第一次为分行视察选址时就敲定了联谊大厦,就是为了充分践行中信当时作为改革开放窗口的定位和上海分行服务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

作为股份制银行在上海设立的第一家分行,中信也是当时上海的银行系统里罕见地将营业网点设在办公楼的一家。这种模式国外却很常见,员工们自豪地对外介绍,这就叫做“office banking”。上海分行第一任行长,是曾在纽约从事银行外汇交易的老银行家陈容。上海分行的经营指导思想是为振兴上海做出贡献,其辐射面主要是上海经济区(沪、苏、浙、闽、皖、赣等五省一市)。上海分行兼营人民币、外币业务,着重于外汇经营,为上海发展外向型经济服务,大力扶持上海的出口创汇企业。

第三任分行行长冯杰从筹备阶段就加入中信,在他的回忆中,那个中山装遍布大街小巷的年代,西装笔挺、衬衣领带和公文包成了中信人的形象标签。他记得当时分行员工每月有一笔洗衣费,要求所有的员工要保持着装干净整洁。这些着装上的细节要求被视作与国际接轨的一个小小缩影。

彼时的上海蓄势待发,对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需求迫切。《关于上海产业政策的研究报告》特别建议上海市委、市政府“欢迎中信公司到上海投资开发”。此后不久,市委、市政府向中信集团发出邀请,表示“欢迎中信公司到上海设立机构”。

中信银行上海分行成立后,以办理外汇存贷款、进出口开证及外汇买卖、外币兑换等国际业务为特色,并最早在上海地区推出外汇存款、外汇票据快速托收、即付、旅行支票等业务,迅速打开市场。分行资深外汇资金交易员金琦记得,

“分行开始只做外币存贷款,两三年后才开始做人民币业务。那时淮海路办事处(后更名为淮海路支行)周围的居民属于比较富裕的人群,手中有较多外币。分行一方面制定了专门的美元存款产品,另一方面积极宣传。很快,就受到上海市民的认可,成为他们心目中一块响当当的牌子。”

上世纪90年代初,“存外币,找中信!”几乎和那句著名的“我只爱力士”的香皂广告语一样为上海人所熟知。

加入银团为东方明珠贷款,“中国的项目中国人自己解决”

1990年,浦东正式开发开放。当时确定的第一个重点工程,就是建造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在此之前,上海人看电视全靠南京西路上的老电视塔发射信号。就像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影片——《我和我的祖国》“夺冠”的那段故事所描画的,靠手工调整天线位置接收电视信号,成了那个年代上海人的一种时代记忆。

为了解决千万上海市民收看电视的问题,东方明珠电视塔的规划施工迫在眉睫。然而筹措资金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最初确定建造东方明珠的项目时,原计划使用加拿大政府提供的贷款,初定贷款总额为4000万美元,但对方在两年后毁约。最后,是由国内共12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分三期,自愿向东方明珠股份有限公司发放了总额为3760万美元和29000万元人民币的本外币贷款。

在当时,国内极少有多家银行联合发放贷款的银团贷款先例,而东方明珠电视塔银团贷款成为了全国第一个全部由中国银行业参与的本外币银团贷款。

在这次银团贷款行动中,中信银行上海分行主动参与承担340万美元、2300万元人民币的贷款投放。

据老员工回忆,东方明珠项目原来由外资机构提供贷款,但由于东南亚经济危机的爆发,外资贷款项目停滞,整个工程项目的推进面临搁置。

经由人民银行发起,沪上多家银行达成一致,决定组成银团共同出资筹建。

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项目1850万美元银团贷款协议(1993年)

虽然东方明珠电视塔在盈利模式、还款来源及贷款额度测算上尚未形成明确的计划和方向,但在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强面前,大家不约而同站到了一起。经历过项目的老行长冯杰说,

“我们当时还开玩笑,东方明珠建成后,以上海人口计算,假设每个上海人带一个朋友去一次东方明珠,一张门票20元,一杯咖啡10元,多久可以覆盖成本,还想出很多盈利模式。当然这是玩笑话,其实还是因为大家都有爱国情怀,觉得责无旁贷。”

当时贷款的期限是十年,但仅用了四年东方明珠项目就实现了成本回收。

在联谊大厦16楼工作的中信银行上海分行员工们,见证了东方明珠拔地而起的全过程。

对他们而言,这不是一个简简单单造一座电视塔的故事,东方明珠从无到有,经历曲折,融资方式既有创新性,又书写了一段传奇故事,这座标志性建筑代表了浦东的开发和崛起。事实上,在浦东开发开放的背后,是中国令人惊叹的发展速度和巨大的市场空间。

58亿借款和收购三桥两隧专营权

进入开发开放进程的浦东,打开大门,欢迎中外企业入驻。

处处是工地,遍地是机遇。有些项目在新建,已有的则需要扩建。

中信银行上海分行积极为这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包括以贷款支持地铁2号线、浦东国际机场通路配套工程建设,为上海贝尔公司的浦东扩建项目提供2000万美元贷款等。

中信银行上海分行发放2000万美元贷款,支持上海贝尔浦东扩产项目

2001年,中信银行上海分行与上海申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磁悬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举行了10亿元人民币贷款合同的签约仪式,成为了第一家与磁悬浮项目正式签定放款协议的银行。

浦东浦西,隔江相望,然而滔滔江水在多少年里阻隔了两岸的来往,也阻滞了浦东的发展。在30年前,仅有分别建成于1971年和1989年的打浦路隧道与延安东路隧道这两条线连接两岸,然而这两条通道远不足以解决通行需求。浦东开发开放后,南浦大桥于1991年通车,杨浦大桥很快又动工。这些基础设施建设耗资巨大,加之浦西的重建同样不能耽搁,一时间政府财政捉襟见肘。

1993年5月,在国内基建项目融资困难的环境下,中信集团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中信泰富有限公司,与上海市黄浦江隧道建设公司正式签订合作协议,组建上海中信隧道发展有限公司,以外资身份在境外融资(约等于58亿元人民币的美金),通过bot模式投资上海市政项目建设。在1993至1996年期间,先后与上海市政府相关企业通过组建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方式,收购 “三桥两隧”项目(“三桥”即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及徐浦大桥,“两隧”即延安东路隧道、打浦路隧道)的专营权。

助力浦东开发开放的30年,也是见证中信银行扎根上海,成长壮大的30年。

近年来,中信银行上海分行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金融工作方针政策,积极践行立足区域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战略,依托中信集团综合化经营优势,主动融入浦东科创产业建设,围绕浦东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及六个“千亿级”规模的硬核产业集群,创新金融服务机制,支持助力浦东一大批业内标杆性科创企业成功上市,成为他们忠实的合作伙伴。

“中信银行上海分行的变迁史,只是中信在上海与浦东共同成长的一个缩影。30年来,不仅仅是中信支持了浦东发展,浦东的兴盛也反哺了中信。”中信银行上海分行行长贺劲松说,“未来,我们仍将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充分融入上海经济社会建设和改革开放创新的发展大局,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科创板、自贸区新片区等国家战略实施和重点项目建设的有力契机,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为浦东开发开放及上海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浦东30周年学习心得篇3

9时30分,大会开始。全体起立,高唱国歌。

会上,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上海外高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宏,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原所长陈凯先先后发言。

李强主持大会。丁薛祥、刘鹤、陈希、何立峰出席大会。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上海市和浦东新区有关负责同志,江苏、浙江、安徽和深圳经济特区、河北雄安新区有关负责同志,浦东新区先进模范及建设者代表,参与浦东建设的外籍人士代表,上海市和浦东新区各界代表等参加大会。

浦东30周年学习心得篇4

我听爷爷说:“以前没动迁的时候,周围还是一片农田,一条终年污水黑臭的河横贯新村内住宅区,即使在春天,当大家还捂着棉被睡觉时,仍能听到蚊子‘嗡嗡’声,居民们都身受其害。那时居民的生活真是处处难,小村里没有路灯,夜间行路难;小区里也没有公用电话,有急事找人都很难;周围又没有医院,生病就医打针难;商业设施太少,买个东西都很难,要跑到大城市里去买,农村买不到,很少有人家有电视,更别说电脑了……”

现在农村都有公路了,河流也变干净了,蚊虫也少了,农民的身体再也不会被蚊虫迫害了,现在农村生活也比较发达了,大马路上也有路灯了,比以前亮多了,农村的家里几乎都有电话了,有些有钱的还有手机,超市也多了,买日用品也方便多了,不用去城里就能买,医院也多了,还有私人诊所农民求医也方便多了,现在人们富裕了,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电脑了,能更多的了解周围发生了什么大事了……

以前,人们住的都是平房,交通也不发达,出行用自行车,有的人甚至用步行出行的,吃的东西也不怎么好,所以都瘦骨嶙峋的。

现在的浦东一片繁华,交通也发达了,几乎城里人都有“私家车”了,还有电车、兹悬浮、飞机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人们的生活也好了,吃的也健康了,高楼的“顶”非常特别,它们造型千姿百态,没有相同的,有的圆形,有的半圆形,有的三角形。有的像利箭直插云霄,还有的挂出一个方框,像是一幅幅雕刻的艺术品。浦东陆家嘴还造了东方明珠、从1995年开始建造,到1998年完工,高240。5米的金茂大厦,还有很多现代化的建筑,据说还要造世界第三高楼——环球金融中心,估计到2014年建成,我多么期待到了2014年我亲自去一睹它的风采。

浦东的变化真大啊!不过我相信,浦东还会变的更加发达的。会有更多的高大的建筑造起来的!啊,我多么期待看到美好的浦东的未来啊!!

浦东30周年学习心得篇5

5月27日下午,在上海解放71周年纪念日,离退休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暨老龄办党支部在老干部活动室举办“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专题学习会,通过观看专题纪录片《浦东之路》了解上海,尤其是浦东改革开放史;以“我与浦东”为题座谈交流,纪念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学思践悟开展“四史学习”活动。

近一个小时的三集专题纪录片,从浦东改革开放亲历者、参与者、受益者的视角讲述了浦东新区在交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产业转型等方面的发展路程和今天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片后,同志们感慨万分,纷纷交流自己的观看心得。有同志讲到,小时在杨浦区和老浦东有许多交集,过江要轮渡,浦东大道也只有81、82路,周边都是工厂和仓库,杂草丛生就是农村,房屋低矮、设施落后。30年说短不短,但若从十年前的世博会说起浦东开发,时间虽不久但变化真的是难以想象。浦东的成就源于中央的正确决策, 大家也提到,在浦东开放开发之前,对浦东很是陌生,通过参观活动了解了现在浦东的发展成就,浦东新貌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目光,这不仅归功于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也离不开上海人民,尤其是浦东人民的付出与奉献。30年弹指一挥间,浦东的发展越来越好,期待下一个30年,浦东更辉煌。 浦东开始了开放开发之路,在诸多领域取得成绩有目共睹,尤其是金融领域的成绩,更是让上海成为了全国的领跑者,随着南汇并入浦东,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扎实的基础,期待第二轮的浦东开发开放,有着更辉煌的未来。

随后,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大家开始了知识竞猜,借助一张张浦东和未来新浦东的地标性建筑照片,直观增进了对当今和未来浦东发展面貌的了解。通过这次活动,通过浦视频讲述的小故事,同志们了解了浦东抓住机遇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浦东精神”,成就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的伟大和正确。

浦东30周年学习心得篇6

党中央对浦东开发开放高度重视、寄予厚望。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指出“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要求“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

党的十四大强调,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要求浦东在扩大开放、自主创新等方面走在前列。

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继续对浦东开发开放提出明确要求,党中央把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首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一系列国家战略任务放在浦东,推动浦东开发开放不断展现新气象。

30年来,浦东创造性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亿元跃升到2019年的1.27万亿元,财政总收入从开发开放初期的11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逾4000亿元,浦东以全国1/8000的面积创造了全国1/80的国内生产总值、1/15的货物进出口总额。改革开放走在全国前列,诞生了第一个金融贸易区、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第一家外商独资贸易公司等一系列“全国第一”。核心竞争力大幅度增强,基本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承载了上海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功能。人民生活水平整体性跃升,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1647元,人均预期寿命从1993年的76.10岁提高到84.46岁,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1993年的15平方米提高到42平方米。

30年披荆斩棘,30载雨雪风霜。经过30年发展,浦东已经从过去以农业为主的区域,变成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可谓是沧桑巨变。浦东开发开放30年取得的显著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供了最鲜活的现实明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最生动的实践写照!

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完全正确的;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

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是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30年。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国际格局深刻调整,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为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越是面对挑战,我们越是要遵循历史前进逻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呼应人民群众期待,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新征程上,我们要把浦东新的历史方位和使命,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中加以谋划,放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予以考量和谋划,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党中央正在研究制定《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将赋予浦东新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浦东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

第一,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幸福安康。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为确保全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多作新贡献。

浦东要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要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疏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的快车道。要聚焦关键领域发展创新型产业,加快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同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加强分工协作,突破一批核心部件、推出一批高端产品、形成一批中国标准。要积极参与、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开展全球科技协同创新。

第二,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聚焦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打通理顺许多堵点难点,很多领域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要聚焦基础性和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浦东要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率先试、出经验。要探索开展综合性改革试点,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产业发展的全链条、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出发来谋划设计改革,加强重大制度创新充分联动和衔接配套,放大改革综合效应,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第三,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增创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当今时代,任何关起门来搞建设的想法,任何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做法,任何搞唯我独尊、赢者通吃的企图,都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当前,经济全球化遇到一些回头浪,但世界决不会退回到相互封闭、彼此分割的状态,开放合作仍然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依然是人心所向。要敞开大门欢迎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凡是愿意同我们合作的国家、地区和企业,我们都要积极开展合作。

浦东要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提供高水平制度供给、高质量产品供给、高效率资金供给,更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要更好发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作用,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实行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在若干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要加快同长三角共建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提升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要率先实行更加开放更加便利的人才引进政策,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拔尖人才和团队特别是青年才俊。

第四,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我说过,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我还要说世界经济也是一片大海。世界大海大洋都是相通的,任何人企图人为阻碍世界大海大洋相通,都只能是一种不自量力的幻想!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资源配置能力,提高对资金、信息、技术、人才、货物等要素配置的全球性影响力。

浦东要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更好发挥龙头辐射作用。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机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支持浦东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跨境贸易结算和海外融资服务,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更好服务和引领实体经济发展。要发展更高能级的总部经济,统筹发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重要枢纽。

第五,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要坚持广大人民群众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超大城市发展之路。要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推动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率先构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

推进城市治理,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要构建和谐优美生态环境,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要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把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作为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环,着力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要站在全局高度、聚焦国家战略,会同上海市做好顶层设计,积极研究制定支持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具体举措,共同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

明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海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要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不断提升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确保改革开放正确方向。广大党员、干部要勇于担当、敢为先锋,奋力创造新时代新奇迹。

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上海是一座光荣的城市,是一个不断见证奇迹的地方。浦东开发开放30年的历程,走的是一条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之路,是一条面向世界、扩大开放之路,是一条打破常规、创新突破之路。展望未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壮阔征程上,上海一定能创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一定能展现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气象!

浦东30周年学习心得篇7

上交所党委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推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30年前,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党中央全面研判国际国内大势,统筹把握改革发展大局,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向世界宣示中国坚定不移推动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掀开了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新篇章。上交所在“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的时代大潮中应运而生,在浦江之畔敲响了新中国资本市场第一声开市锣。十八大以来,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赋予资本市场更重大深远的时代使命。成立30年来,上交所秉持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浦东精神,奋勇开拓,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发展主旨、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担纲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以沪港通开启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之先河,推出首个交易所场内股票期权,平稳实施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努力成为服务国民经济的主战场。

一是凝聚共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党对交易所事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积极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赋能。

二是大力弘扬浦东改革开放精神。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积极借鉴国际最佳实践,紧密配合上海市委、市政府工作,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将上交所建设成为全球一流创新资本要素集聚高地。主动融入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三是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服务科技自立自强。坚守科创板定位,发挥科创板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集聚效应和示范效应,支持和鼓励更多“硬科技”企业上市,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在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方面展现更大担当作为。

《浦东30周年学习心得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