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信》教案5篇

时间:2024-03-27 12:43:08 分类:工作计划

一个精心设计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一个科学的教案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下是小文学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一封信》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一封信》教案5篇

《一封信》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懂得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爱情不仅是异性相吸的爱慕,更是同甘共苦的忠诚和超越生死的情感。

2.掌握抓住关键词或短语,联系上下文品读思考、理解文意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歌德在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中写道:哪个男子不重情,哪个少女不怀春。真是这样的,少男少女到了一定的年龄,开始迈向成人世界,情窦初开,就会思考一个词——爱情。什么叫爱情?爱情是什么?许多年前,有一位14岁的少女向她的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这位父亲并没有像许多家长那样避而不谈,也没有像有些家长那样呵斥女儿,认为她涉足了禁地,而是给女儿写了一封信,真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位父亲就是享誉世界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二、通读全文,思考:爱情究竟是什么?

(一)向14岁的女儿解释什么叫爱情,这位父亲用了什么样的方式?

——童话故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

(二)理出“爱情”的三层内涵。

1.请学生围绕“什么叫爱情”的问题阅读第5—23段,寻找答案,圈画相关语句。

2.学生发言,理出“爱情”的三层内涵:爱情、忠诚、心头的记忆。

三、抓住“眼神”,联系上下文品读,理解“爱情”的三层内涵。

(一)抓住“眼神”

1.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每一次对“爱情”的解释都源于上帝和大天使所看到的——眼神。

2.齐声朗读三处对眼神的描写。

教师引导:仅从这三个眼神中,我们是不是能清晰解释它们所代表的“爱情”、“忠诚”和“心头的记忆”呢?似乎还是很抽象,不容易解释。怎么办?让我们联系上下文来品读。

(二)联系上下文品读,理解“眼神”中所表达的“爱情”的三层内涵。

主要步骤:

教师提出突破口问题→学生联系上下文品读、圈画、思考→学生发言、讨论、教师点拨

1.第一层:突破口问题——上帝为什么惊呆了,并且那么生气?

联系第6段:“当上帝创造人类时……”“你们在一起过日子吧!延续后代……”

第7段:“这种美远远超过蓝天和太阳、土地和长满小麦的田野。总之,比上帝所制作和创造的一切都美……”

第24段:“世上各种有生命的东西生活……但是,只有人懂得爱……”

爱情是青年男女彼此的吸引和爱慕,这种心灵的碰撞、精神的交融早已超越了上帝造人的初衷,在上帝眼中,人就是一种生物,男女在一起就是过日子、延续后代,与其它生物没什么两样,但是人类的男女却创造出“爱情”,这是独属于人类的情感,比上帝创造的一切都要美得多。

2.第二层:突破口问题——你能从第14段“眼神”的上文中寻找到有关内容,帮助你解释“忠诚”吗?

“50年后”、“一座非常好的小木屋代替了原来的小棚子,草原上修起了花园……”、“在小木屋门前坐着一个老头和一个老太婆……”

“忠诚”是经历漫长时间考验的彼此相守,“忠诚”是在漫长的日子里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同甘苦共患难的不离不弃。

3.第三层:突破口问题——你怎么理解“心头的记忆”?

联系第18段:“那好吧,你们的日子不长了,以后我再来,看看你们的爱情将变成什么。”“男人坐在小山坡上,一双眼睛呈现出非常忧虑的神色……”

“心头的记忆”超越了生死界限,永存于心中。

(三)朗读第22、23段,用简洁流畅的语言阐述你从这个童话故事中所悟到的“爱情”的内涵。可请学生稍做准备。

参考:什么是爱情?爱情是青年男女的彼此爱慕,爱情是经历时间磨砺的彼此忠诚,爱情是超越生死的情感记忆。它是人类永恒的美与力量,代代相传,永不衰退。

四、再读课文,理解作者的用意,懂得要明智地爱,明智地生活,才能真正为人,真正获得幸福。

(一)教师引导:什么叫爱情,苏霍姆林斯基已经向女儿解释了,那么这是不是这位父亲写这封信给女儿的最终目的呢?

学生再次通读课文,思考圈画。

(二)学生发言,教师点拨。

父亲的这封信用意在于“促使她自己的观点和信念的萌发”,启发女儿懂得爱的真谛,懂得爱是一种人性美,从而明智生活,善于生活,获得真正的幸福。

五、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兼作本课结语。

六、布置课后作业

从身边的人和事或阅读材料中寻找“爱情”,写一篇短文,题为:那就是爱情。

教学建议

如果学生阅读能力较强,在“抓住‘眼神’,联系上下文品读,理解‘爱情’的三层内涵”这一环节中,也可以采取提出总突破口问题的方式,给学生以较大的阅读自由度。总突破口问题为:你最欣赏那一种眼神?为什么?联系上下文分析回答。

《一封信》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1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露西在给爸爸的信里都写了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露西懂得寻找生活中快乐美好的事物的乐观态度。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2.比较露西前后两封信的差别,体会露西心情的变化。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我手上有许多小朋友给爸爸妈妈写的信,你们想不想听一听?(教师读信)

2.你们觉得哪封信写得好?为什么?(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3.接下来我们看看另一位小朋友露西是怎么给她的爸爸写信的。(板书课题:一封信)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

2.同桌轮读,互相纠正错误。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齐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1)露西在给谁写信?

(2)露西写了几次信?露西在信上分别写了什么?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露西的爸爸,要过才能回来,所以露西想给爸爸。

四、指导书写会写字1.观察这几个字的字形结构和笔画、笔顺。(出示生字课件)

2.重点指导易错字。

今:偏旁“人”一撇一捺要写得舒展。

圆:全包围结构,先外后里再封口。

灯:“火”先写两点,再写撇、捺。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如果你有半年见不到爸爸,你的心情怎样?(学生答:非常想念)那么你会怎么做?(学生自由回答)你们还记得露西吗,她给爸爸写了一封信。我们来看看露西的信中都写了什么吧!

二、理解课文,品读感悟

1.出示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有谁来说说:露西为什么想要给爸爸写信?

(3)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你从这段话中知道了什么?

①这段话一共有几个句子?

②露西回到家后做了什么?

③从第1、2句话中可以看出露西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勤劳,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

2.出示第3自然段。

(1)露西在给爸爸的信中写了什么?(不开心、冷清)

(2)为什么露西说“家里总是很冷清”?理解“冷清”一词。(家里只有妈妈和露西,没有人逗露西玩,露西觉得很孤单,很不开心)

(3)你有过和露西一样的感受吗?说一说吧。

3.出示第4~6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

(2)思考:“可是我写得不好。”为什么露西会这么说?你觉得露西写得好不好?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写?

4.出示第7~14自然段。

(1)指名学生开火车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

(2)思考:露西在重写的信里写了什么?

(小狗希比希,螺丝刀,看电影……)

(3)品读妈妈说的话。(课件出示)

①“我们过得挺好。”(“我们”过得好吗?为什么妈妈要这么说?)

“请爸爸告诉我们,螺丝刀放在哪儿了。”(要知道螺丝刀放在哪儿有什么作用?)

②从妈妈的话里,你想到了什么?(要学会自己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困难)

(4)这封信和上一封信有什么不同?(露西写了比较开心的事情)两封信中你

比较喜欢哪一封信,为什么?(学生自由讨论)

5.教师总结。

生活中总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也有许多快乐的事情。我们应该多和我们的亲人、朋友分享快乐。

三、拓展课文,实践体悟

你在生活中有碰到哪些快乐的事情?你最想和谁分享?那么我们也来写一封信吧。可以写给爸爸妈妈,也可以写给同学和朋友,还可以写给老师哦。

《一封信》教案篇3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书信体格式和语言特点。

2.感知作者对儿子的殷殷期望,进而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深情。

二、学习重难点

1.在平常的语句中读出浸透在其中的父爱。

2.理解“儿子变了朋友”的含义,从文中读出父亲与儿子交流时的恳切、真诚与平等的心态。

三、学法指导

1.先自读课文,初步理解信的内容。

2.再了解背景,阅读《傅雷家书》、《傅雷遗书》、《干干净净的傅雷》等文。

3.精细阅读,咀嚼课文中的平常语句,不仅读出深沉的父爱,而且透过文字表面,读出深藏其中的父亲与儿子交流时的恳切、真诚与平等的心态。

四、预习内容

1.读课文,看注释,了解作者、《傅雷家书》、傅聪、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多夫》等相关材料,理解相关生字词的音形义。

2.了解书信格式。可参看《同步课课练》本课基础练习。

2.填空:

⑴傅雷是著名的________家、文艺评论家。其翻译作品共34部,代表作有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巨人三传”《_______

_____》、《米开朗其罗传》和《________________》等;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

⑵解释下列词语。

①惆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升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①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相思难见面,时展尺书看。(岑参《虢州酬辛侍御见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学习内容

1.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的笔墨用意和思想情感。

⑴“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得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关键词:“没一天不”、“翻来覆去”。

⑵“只是你的一切会终身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关键词:“随时随地”、“又快乐又惆怅”。

⑶“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还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 “儿子变了朋友”文中具体表现在哪里呢?

⑷“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关键词:“悲喜交集”。

⑸“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然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关键词:“毕竟”、“永远”、“圣洁的、慈爱的”。

2.比较阅读:阅读《傅雷家书》中那些“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雅,又微妙又率真”的信件,体会深沉的父爱。

六、巩固练习

?同步课课练》中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题(p26-30)。

《一封信》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战士们的细心和对英雄母亲的深情厚意,感悟蒙生妈妈强忍失子之痛,佯装不知,坚持给战士们写回信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教学重难点:

1、理清事情的发展的顺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明白“不平常的信”指的是哪封信。

2、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英雄母亲托人代笔的最后一封信,体会英雄母亲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教学准备:

教师:可通过上网或到图书馆收集抗日战争的相关资料。

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抗战资料。走访家长,了解书信常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理解“殊死”等词语。

2、再读课文,理清事情的发展顺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弄明白“不平常的信”指的是哪封信。了解事情的起因。

预习学案:

1、预习本课生字新词。

(结合课后第二题进行,方法:可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完成任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

1、辩词导入,引生入文

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说谎”对不对?为什么呢?(不对,骗人,不诚实等)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有一大群人在说谎。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师板书课题(“不平常”用红色粉笔写)学生读课题。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题,挖出题眼“不平常”留作悬念激趣。

(信为什么不平常呢?)

二、预习交流: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拿出预习笔记,交流字词的预习情况。

3、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词语的预习情况,并强调学生应该注意的地方。

(“寡”字在书写时,注意下面是“刀”,不要写成“力”了。)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如:“敌众我寡”、“殊死”、“惨烈”等词,师引导学生一起品味体会词语的意思。

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小组内交流预习笔记。

(“我”的战友赵蒙生在一次战役中牺牲了;为了不让英雄的妈妈伤心,战友们代赵蒙生给母亲写信。而这位英雄妈妈在接到第一封信时,就知道自己的孩子不在了,为了让战士们安心打仗,她强忍失子这痛,坚持托人代笔回信的感人故事。)

5、全班汇报总结,初步明白课文内容:他们不是撒谎,而是为了安慰抗日英雄赵蒙生的妈妈不要伤心难过而写的信,这是善意的谎言。

三、质疑探究:

师:初读课文,我们已经明白了这些人写信“撒谎”的原因,故事了解到这里,孩子们,你有什么疑问吗?

师生共同质疑:

1、文中写了几封这样的信?这些信是是谁写给谁的?

2、“不平常的信”到底指的是哪封信?

过渡:同学们提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那么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一定不逊色,下面请孩子们发挥小组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小组内合作学习以上问题。看看谁是最棒的!

3、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句子在小组内与合作伙伴交流。

4、班内展示:

(1)生汇报:课文中一共出现了三封这样的信。

a、分别指名读一读这三封信。

b、这三封信分别是谁写给谁的?(第一封信是排长替牺牲的战友赵蒙生写给母亲的;第二封信是赵蒙生母亲请人写给儿子的;第三封信是替赵蒙生母亲写信的大叔写给战士们的。)

(2)生汇报:“不平常的信”具体指的是第三封信。

(3)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第三封信,谈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从中感受到英雄母亲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4)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条理。

引导学生沿着“起因(赵蒙生牺牲)――发生(排长写信)――发展(英雄母亲托人代笔回信)――结果(最后一封信)”这一线索,理清文章的条理。

5、了解故事的起因。

师导读:同学们,现在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回到战友赵蒙生牺牲的那次战役中去。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想象画面。

(2)同桌交流:听同学读了这两段话,你们脑海里呈现出什么样的画面?

(一个是战火纷飞的画面,一个是战士们因为战友赵蒙生牺牲了的悲痛场面。)

(3)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殊死”、“至关重要”、“尽管……但……”、“非常”、“落荒而逃”、“光荣牺牲”)

四、达标检测: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封信为我们阐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2、出示词语,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五、总结拓展:

总结:同学们,赵蒙生牺牲了,他死得悲壮、死得光荣。但对于失去战友的战士们来说这是一件悲痛的事情。这要是让赵蒙生的母亲知道了,她该有多伤心啊!所以才有了战士们定期给英雄妈妈写信的“欺骗”行为。从这些欺骗行为中,我们也感悟到战士们对英雄妈妈的敬重。

拓展:生活中你们有过这样类似的“欺骗”行为吗?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以及课后练习2的词语。

2、有感情地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不平常的信

赵蒙生牺牲

(起因)

排长写信

(发生)

英雄母亲回信

(发展)

最后一封信

(结果)

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自学,让学生了解这是一封什么样的信,问什么说它不平常,了解信中的内容,知道生活中会有善意的谎言,一定要了解情况,做好自己的判断。让学生也感悟到战士们对英雄妈妈的敬重。

《一封信》教案篇5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跟家人写过信吗?露西正在给出远门的爸爸写信。让我们看看她都写了什么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一封信》)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课件出示1)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课件出示2)

fēnɡ xìn jīn zhī yuán zhū bǐ dēnɡ diàn yǐnɡ

封 信 今 支 圆 珠 笔 灯 电 影

各自拼读,读好前鼻音“信、今、电”,后鼻音“封、灯、影”以及整体认读音节“圆”。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3)

一封 削土豆 朝外 一沓 刮胡子 修台灯 冷清

肩膀 一团 一束 鲜花 星期

借助拼音,开展读词游戏。

开火车读,再读。

小老师领读,齐读。理解、记忆。

(3)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通课文。

①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②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

3.整体感知内容。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课件出示4)

故事讲的是谁的故事?

(露西和妈妈一起给爸爸写信的故事。)

露西的信写了几遍?(两遍)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5 )出示生字:

封 信 今 支 圆 珠 笔 灯 电 影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加一加:“火”加“丁”是“灯”。

(2)换一换:“株”减“木”换“王”就是“珠”。

(3)猜谜语:“令少一点”就是“今”;“俺家大人不在家”就是“电”。

2.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信、珠、笔”并讲述:(板书:喝 井)

“信”右边的三横中,第一横最长,下面两横稍短。“口”要写的扁一些。

“珠”王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提。右边的“朱”上面的撇是短撇,下面的撇要穿插到王字旁的提下面;竖是最长的笔画,写在竖中线右侧。

“笔”竖弯钩是难点,竖要靠近竖中线,转弯要圆润,下面的部分要平,钩朝上。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提出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四、总结交流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认识了露西小朋友,并了解了她的故事。下节课我们接着学。

《《一封信》教案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