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音乐课教案推荐6篇
教案写好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通过教案的编写,教师可以更好地规划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小文学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秋音乐课教案推荐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秋音乐课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动脑为歌曲编创歌词、动作;
2.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与表演的优、缺点;
3.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节拍韵律;
2.能生动地歌唱《小麻雀》,歌声轻盈、跳跃,富有美感;让学生有爱护
小动物的意识。
教学难点
1.准确、合理地对他人的演唱进行评价,能指出演唱中的优、缺点。
2.歌曲编创和音乐的表现。
教学方法
听唱法、合作表演法、练习法、启发引导式、竞赛活动……
教学准备
手风琴、课件、打击乐器。
养成教育训练点
逐渐培养学生养成勤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请同学们听音乐,和着音乐的节拍,按照老师说的内容进行表演,例如:
说小白兔就跟着音乐节拍模仿小兔子跳;说小鸟就一起做小鸟飞的动作等等。
2.谈话
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小鸟的种类?(如:鹦鹉、麻雀、喜鹊等)并让
小朋友学一学它的叫声。
二、寓教于乐
1.老师边放录音边读歌谣(歌曲歌词):小麻雀,喳喳叫,走起路来蹦蹦跳,见了妈妈唱只歌讶,见了小朋友问声好。
2.请小朋友说一说这只小麻雀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
(活泼的、调皮的、懂礼貌的小麻雀等)
3.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读一读歌谣,边读边指导。
4.请同学们为歌谣编上动作边做边读,加上表情读。
5.听录音读歌谣。
6.自选打击乐器为歌谣伴奏,注意要符合歌谣的节拍。(可以多请几位同学来示范,其他同学可以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用动作表示)
7.启发同学用不同的方式读歌谣.
(请大家说一说除了加动作读,加打击乐器读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8.想一想除了为读小麻雀的歌谣,我们还可以把歌谣编成哪种小动物的歌?(如:小猫、小狗、小鸡等)然后请同学们两人一组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配上歌谣,大体不变,按课本上的要求来变。
三、创造表现
1.然后出示电脑课件
2.老师范唱,请大家为老师打节拍,注意歌曲三拍子的感觉。
3.听音跟唱歌曲。
4.老师弹琴,请大家小声跟唱,老师大声唱。
5.师重点强调歌曲要唱的轻盈而富有弹性.多练习几遍.
6.边唱边打节拍,注意三拍子韵律特点。
7.把自己刚才创编的新歌词加入唱一唱,可以边唱边表演,也可以同位两个一起配合着表演。
8.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9.全班分成两个大组:一组唱,一组打乐器,和着同学们的歌声听听演奏的效果怎么样。
一组玩后,交换玩成。
10.个别抽查
学生自评,互评.(师指导学生准确、合理地对他人的演唱进行评价,能指出演唱中的优、缺点。
四、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首新歌,而且还为歌曲编上了新的歌词,还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了伴奏,大家的表现很好,表演的很精彩,同学们之间配合的也很好,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学会更多好听的歌曲。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小麻雀》,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小动物。
2.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小麻雀》,并和《早上好》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3.能创编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二、教学重点: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教学难点:能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四、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五、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歌曲。
3.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表演《小麻雀》
a.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课题是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然后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b.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c.唱会歌曲后在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2.表演《小麻雀》
a.完整地聆听范唱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
提示:注意听,是谁在说话,使学生集中听歌曲。
b.再听范唱。
c.尽快用听长发学会歌曲,再试着将“沙沙沙”轻轻配入歌曲演唱,使歌曲更有意境。
d.分小组创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三)结束部分:
小结。结束全课。
篇三
教学目标:
1.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
2.动脑为歌曲编创新词、动作。
3.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与表演的优、缺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评价自己、评价他人,逐渐形成一定的竞争氛围。
教学难点:歌曲3/4、2/4变拍子的正确演唱。
教学过程:
一、表演《小麻雀》教学基本要求
1.听歌曲录音拍节拍,感受歌曲。
2.第二次边听录音边拍节拍,用以轻声哼唱。
3.听教师范唱,小声跟唱歌词。
4.听教师弹琴,边唱边看图、做动作,用动作帮助记忆。
5.听录音,分小组编创歌词和动作。
6.将四组学生编的歌词和动作综合成四段,分段表演。
二、编创与活动
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小麻雀》伴奏。
第一行图谱:可选择木鱼或双响筒。
第二行图谱:可选择串铃或沙球。
第三行图谱:可选择三角铁或碰钟。
1.选择打击乐器可让学生自行选择。可分组选择,每组选择三种乐器搭配在一起,演示给大家听,尝试搭配的效果。
2.合着同学们的歌声伴奏,看哪一组做得协调、好听。
秋音乐课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身体动作进行情感交流。
2、尝试创编声势动作,感受四三拍的强弱规律。
3、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中美好宁静的意境。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
1、歌曲《梦》。
2、帮助幼儿了解有关"梦"的一些知识。
活动过程:
1、老师介绍自己所做的梦,激发幼儿说出自己梦中的事情。
老师:小朋友们做过梦吗?梦见到过什么?
2、老师范唱。(清唱)。
(1)老师:"刚才小朋友都做过各种各样的梦。小草、天空、星星也会做梦,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梦是怎样的.,好吗?"出示歌曲内容的图片,引导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学习有节奏地朗诵诗歌。指导幼儿发音要清晰准确、有节奏感。
(2)"老师还会唱一首好听和梦有关的歌曲呢,请小朋友们听一听,歌曲中谁做梦了?"
3、引导幼儿逐句梳理歌词,巩固学习。
(1)"歌曲里边谁做梦了?它们的梦是怎么样的?"(逐句提问,集体模仿唱)
(2)老师用轻柔的声音问答式的歌唱。
老师唱:小草的梦,幼儿唱:绿绿的;老师唱:天空的梦,幼儿唱:蓝蓝的;老师唱:星星的梦,幼儿唱:亮亮的;老师唱:宝宝的梦,幼儿唱:甜甜的。
(3)为幼儿唱的应答部分加入声势动作,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并将创编的声贽动作加入歌唱中,每创编一个声势动作,唱一遍歌曲。
如:绿一绿|的--|拍手拍腿拍腿|拍手拍腿拍腿|拍手拍肩拍肩|拍手拍肩拍肩|
4、谁愿意到前面和老师一起来唱问的部分?小草的梦……天空的梦……宝宝的梦……
(1)请愿意的幼儿一起来唱间的部分,其他幼儿继续唱答的部分,并做声势动作。
(2)逐步鼓励更多的幼儿尝试去唱问的部分,老师逐渐退出来唱答的部分。
5、集体演唱。
6、小朋友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吗?请大家猜一猜。对了,这首歌曲的名字叫《梦》,它还是一首好听的诗歌呢!下次老师把诗歌带给大家听。
秋音乐课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能学会《春晓》,并尝试用该曲调举一反三。
过程与方法:在学唱的过程中了解古诗新唱这一音乐体裁形式,通过音乐的旋律感去感受古诗所要表现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音乐与古诗的完美结合,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现代音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点
能够学会歌曲《春晓》,寻找古诗中的音乐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声音去表现古诗中的音乐意境。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尝试探究法、合作学习法以及形象欣赏法、适时点拨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找春天
同学们,在这节课的一开始老师要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学生答:春季)
那春天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在《春天在哪里》的歌声中去寻找春天,看看是不是和大家想象的春天一样呢。(出示图片,播放音乐)
学生用词语,句子来描述春天。
教师小结:刚才大家说的都非常好,用大家的话概括春天就是: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到处都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2、引导学生对古诗新唱的认识
刚才大家一起跟着演唱了歌曲《春天在哪里》,而且还欣赏了春天的照片,那大家想不想用另外的方式来赞美春天的美呢?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唱法:(出示古诗新唱)。同学们可以想想,在以往的学习中有没有接触过这样的歌唱形式?对,以前学过的《咏鹅》《游子吟》都是这种诗与歌的`完美结合。那好,既然今天这节课的主题是“春”,那大家先回顾下以前学过的哪些古诗是赞美春天的呢?学生举例。让学生分别朗诵学过的古诗。
现在就让我们来学唱这首根据家喻户晓的唐诗改编的歌曲——《春晓》。
二.古诗新唱《春晓》
(一)1、初次欣赏童声合唱《春晓》 (播放音乐)
提出欣赏要求:在这首歌曲里面,你觉得与平常学过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呢?学生回答:(出现了二部合唱和古诗朗诵) 回答给予小星星奖励
再提出问题:为什么作曲家要把合唱与古诗朗诵融合在一起呢?这样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
2、带着问题再次听赏《春晓》感受音乐与古诗的完美结合
学生回答上一个问题:加入古诗朗诵后,整个歌曲更加地优美动听,很有诗意。很有画面感,把春天的美表现的更加生动形象。回答给予小星星奖励
(二)按节奏朗诵古诗
2 ∕4 x x | xx x ∣ xx xx ∣ x 0 ∣
春 眠 不觉 晓 ,处处 闻啼 鸟,
x x | xx x ∣ xx xx ∣ x 0 ‖
夜 来 风雨 声 ,花落 知多 少。
教师领读,学生模仿。
小组练习,给予小星星鼓励。
(三)1、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学生可用“呜”哼唱旋律。
(要求:随节奏晃动身体,感受节奏的平稳,速度要徐缓,曲调要流畅、柔美)
2、难点解决:
a.感受歌曲第二乐段音乐,引导学生感受旋律如春风轻轻吹拂。
发“呜”哼唱旋律。学生模仿,教师示范。
b.(加入古诗朗诵)
c、结尾句的学习,自由延长,声音越来越弱,切分节奏表现回味无穷,意犹未尽的感觉,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3、歌曲中加入动作丰富表演。
加入动作:听、摇头。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听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摇头)
共同演唱歌曲《春晓》并加入动作。
4、合伴奏演唱,加动作,分配演唱角色。给予小星星奖励
(四)、古诗新唱(举一反三)
任选一首符合该旋律意境的五言绝句进行演唱练习。小组比赛,回答给予小星星奖励
例如: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三、总结归纳:
1、小结
这节课通过古诗新唱这种新颖的歌唱方式,让我们一起感受了春天如诗如画般的美。更让我们知道音乐不仅是一首歌,它还是一首诗,一幅画。现在让我们闭上双眼,聆听这优美的歌声,感受这诗情画意般的春之美,尽情地把心中对春天的那份热爱之情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表现出来。(听歌加舞蹈)
2、课外延伸
任选一首符合该旋律意境的五言绝句进行演唱练习。感受音乐与古诗结合的魅力。
秋音乐课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感受4/4拍歌曲的强弱特地点;学习领唱与合唱,并能与同伴协调一致地演唱。
2、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感情,激发我是中国人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教师教学资源《山谷回音真好听》(音频)《国家》(音频)
活动建议:
一、 听《山谷回音真好听》音频,玩发声游戏。
将幼儿的作为排成半圆形,教师引导幼儿科学发声的方法,双臂自然下垂,眼睛平视,保持发声时的口型。注意:呼吸、咬字、吐字、口腔共鸣、轻声等方法。
(1) 先听音频,然后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2) 老师弹唱前半部分,幼儿唱回音部分。
二、 熟悉歌曲《国家》旋律,感受4/4拍歌曲的特点。
(1) 教师播放歌曲音频,请幼儿认真倾听。
(2) 引导幼儿感受4/4拍歌曲的强、弱、次强、弱的弱点。
(3) 请幼儿表达感受,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意思,重点在“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
三、 带领幼儿学唱歌曲《国家》
(1) 教师清唱,引导幼儿念歌词。
(2) 教师引导幼儿采用领读+齐读的方式,感受歌词,为领唱和合唱打下基础。
(3) 教师弹琴,幼儿站直身体,用自然的声音跟唱。
(4) 教师领唱前四句,请一名幼儿领唱第五句到第八句,其他幼儿合唱后面的部分。
(5) 鼓励两名幼儿演唱前八句,其他幼儿合唱后面的部分。
(6) 教师引导幼儿看指挥,准确进行领唱和合唱。
四、 欣赏歌曲《国家》mv,进一步理解歌词的含义,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感情。
小结: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爱自己的祖国,祖国强大了,我们才会更加幸福快乐。
秋音乐课教案篇5
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经常能听到幼儿哼唱:“你是我的玫瑰,你是我的花……”或“月亮之上”等流行歌曲,而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正逐渐受到孩子们的冷落。民族音乐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幼儿从小接触民乐,喜欢民乐,不失为传承文化艺术精髓的好办法。新疆民乐有着火焰山一样的热力,它曲调活泼,节奏鲜明,情绪欢快,符合幼儿好动、好模仿的年龄特点,因此,以新疆音乐为切入口激发幼儿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应该是一个可行的途径。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新疆乐曲的特点,尝试打新疆乐曲的基本节奏
‖× × × | × × |× × × | × × ‖
2.在音乐活动中感受民族音乐的美,激发幼儿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活动准备
音乐:介绍新疆的vcd短片,阿凡提进场曲、无歌词乐曲《尝葡萄》、新疆歌舞曲等。
道具:骑毛驴的阿凡提。
乐器:铃鼓及自制手鼓,幼儿新疆服饰若干。
环境布置:塑料葡萄,有关新疆特产、人物穿着、乐器等方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随着有新疆特点的音乐,做骑毛驴动作进入场地。
师:孩子们,阿凡提要带你们去新疆旅游,你们想不想去?(想!)那我们走吧!
师:新疆到了!我们一起看一看美丽的新疆有什么特产?
2.和幼儿一起欣赏介绍新疆的vcd短片,让幼儿了解新疆的特产(葡萄、哈密瓜、羊肉串……)。
师:新疆不仅是一个“瓜果之乡”,还是一个“歌舞之乡”。新疆的小朋友也像我们一样爱唱歌,爱跳舞,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新疆的乐曲,感觉一下是什么样的?
3.欣赏新疆乐曲《尝葡萄》,启发幼儿初步感受新疆乐曲的特点。
师:你们觉得新疆的乐曲听起来有什么样的感觉?(快乐、优美、好听、想跳舞。)
4.用乐器铃鼓随音乐感知新疆乐曲的节奏。
师出示铃鼓:你们瞧!这是新疆小朋友喜欢的乐器,用它可以打节奏。我们一起试一试用它给这首乐曲打节奏好吗?《幼儿自选乐器随乐曲打节奏。)
5.引导幼儿听音乐,自由探索乐曲中的基本节奏型,并尝试打曲中节奏。
师:小朋友,仔细听,这首曲子里有一个乐器一直打着节奏,它是怎样打的?
6.引导幼儿用手拍打基本节奏型,启发幼儿除了用手拍节奏还可以用身体哪个部位打节奏(弹舌、脚尖、拍腿等)。师:刚才小朋友的节奏都打得很好,有几个小朋友是跟着乐曲里的节奏打的,我们请这几个小朋友打一下刚才的节奏,别的小朋友拍着手学一学,好吗?
‖× × ×| × × |× × ×| × ×‖
7.用卡侬节奏练习巩固基本节奏型。
师:我把新疆的特产也编进了节奏里,你们听听(师边拍手边说,引起幼儿想说节奏的兴趣)。新疆还有什么特产?谁能试着用这样的节奏说一说?
‖× × × | × × | × × × | × ×‖
如:葡萄呀 葡 萄,好甜呀 好 甜。哈密瓜 哈密瓜,味道呀 不 错。
8.幼儿跟着新疆乐曲《尝葡萄》用乐器打节奏,进一步感受新疆乐曲的基本节奏。
活动结束
幼儿自由选择新疆服饰进行装扮,用舞蹈的形式进一步感受新疆乐曲的节奏特点。(一位教师装扮成新疆小伙子,另一位教师装扮成新疆姑娘和幼儿一起跳新疆舞。)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幼儿园大班孩子,经过在园两年的学习,对部分少数民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故事里阿凡提的形象尤为熟知和喜爱。
为音乐打节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的打节奏活动教学方法单一:使用示范教学,只注重幼儿机械的模仿,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幼儿情感教育和感受力、表现力的培养。如何在艺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及美好事物的感受力,激发他们表现美的愿望并帮助提高他们的技能,我在这次活动中做了以下尝试:
1.环境的创设
(1)在一日生活中营造民族音乐氛围。我利用晨间接待、进餐、午睡前、起床后以及自由活动时间为幼儿播放优秀民族乐曲,如:《半个月亮爬上来》、《吉祥三宝》等,让民族音乐时时萦绕在孩子身边。
(2)活动前在教室挂上塑料葡萄,活动墙上贴上有关新疆特产、乐器、人物穿着等方面的图片。
(3)在区域里渗透民族文化。如手工区,可用黑毛线作小胡子,正方形彩色卡纸作新疆的四角帽;音乐区,投放一些民族乐器,如,铃鼓、自制手鼓等。
2.不用节奏谱
传统的节奏活动中,老师通常用标记把节奏普画好,让幼儿跟着老师反复地练习。本次活动中我使用卡侬节奏突破活动难点。用卡侬有规律的曲式,稳定、轮回的形式,把新疆特产套入节奏型里说节奏,更具有趣味性,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切分节奏。
3.调动幼儿各种感官感受节奏
启发幼儿用身体各部位打节奏,如:拍手、弹舌、拍腿、脚尖拍打等来帮助幼儿感受新疆乐曲特点,并愿意参加打节奏。
4.装扮民族服饰
让幼儿自由装扮新疆民族服饰:戴上小花帽,贴上小胡子……在新疆舞曲欢快的节奏下很多幼儿不由自主地和着节拍手舞足蹈起来,使幼儿进一步感受新疆乐曲热情、活泼、风趣的特点。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的情绪高涨,兴趣极浓,个个跃跃欲试。虽然,有些幼儿的动作做得并不到位,舞姿也并不优美,但我觉得让幼儿大胆表现,培养幼儿自信开朗的性格更为重要。
面的图片。
秋音乐课教案篇6
设计思路:
在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如:日常用具、交通工具、甚至是人体内轻微的声音,我们都可以让幼儿通过乐器来表现,而且我们还可以根据不同故事情节中角色的情绪变化来配上相应的乐器。如:故事《老鹰捉小鸡》,以“老鹰捉小鸡”为故事情节,让幼儿通过操作摆弄乐器,来探索发现故事中的各种不同的声音,如:小鸡出壳时的声音;小鸡被老鹰捉住时的哭声;母鸡与小鸡啄米声、笑声;老鹰飞来时的沉重情绪变化,等等都可以配上相应的乐器。
随着幼儿摆弄操作乐器的熟练程度以及对不同乐器声音的听辩力的提高,我组织幼儿进行类似“乐器故事”这样的活动。从一开始探索“天气变化时的声音”到现在探索“故事中的各种声音或是角色的情绪变化”,我发现,小朋友们参与的积极性是相当高的,因为这样的活动“自由度”比较高,活动过程中,常常通过幼儿讨论或是协商、合作等方式进行,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同时结合活动还能发展幼儿的探索、表现、创造、想象、口语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所以,今天再次进行这样的活动,一方面是进一步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另一方面则是让幼儿继续探索和发现活动中存在着的更多的学问和奥秘。
目标:
1.能创造性的选择不同音色的乐器来表现“老鹰捉小鸡”的故事情节。
2.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培养幼儿合作及协商、探索和创造、口语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3.复习歌曲《许多青蛙呱呱呱》,巩固歌曲中出现的轮唱及合唱的指挥和演奏方法。
重点与难点:
能创造性的选择不同音色的乐器来表现“老鹰捉小鸡”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老鹰捉小鸡的图片6张,各种乐器若干,十五音琴若干。;
流程:
复习歌曲《许多青蛙呱呱呱》--乐器故事《老鹰捉小鸡》--游戏《大灰狼和小白兔》
过程:
(一)复习歌曲《许多青蛙呱呱呱》
1.幼儿集体边唱一个音,边拍一下手。
老师:池塘边有许多青蛙在说悄悄话呢,我们拍拍手,唱着音宝宝把他们请出来,好吗?
2.幼儿演唱歌词一遍。
要求:老青蛙和小青蛙可高兴了,我们把他们高兴的样子唱出来。
3.分角色演唱。
1)一半幼儿做老青蛙,一半幼儿做小青蛙,请两位小朋友做指挥。
(提醒:老青蛙说悄悄话时小青蛙不唱,而要仔细地听。小青蛙说话时老青蛙仔细地听。一起说悄悄话时注意自己扮演角色的节奏。即:提醒幼儿轮唱、合唱时注意看好指挥的动作)
2)评价幼儿的演唱及指挥的指挥动作后,换角色,换指挥继续演唱。
4.演奏:
1)幼儿选择喜欢的角色,在十五音琴上演奏旋律。
2)评价幼儿演奏的情况,特别针对幼儿轮奏及合奏进行评价。
(二)乐器故事《老鹰捉小鸡》
1.引起兴趣,引出主题:
出示图片,上次我们看过了老鹰捉小鸡的图片,小朋友们还看着图片编了好听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讲讲这个好听的故事,好吗?
2.找声音:
1)今天老师想请你们找找故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声音,可以用什么乐器来表示?
2)你为什么要用这个乐器来表示?(引导幼儿根据不同乐器的音色来选择)
3.幼儿分组讨论操作
1)幼儿分成五组,自由讨论、协商,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及选择的乐器。
2)教师巡回指导,适时参与幼儿的讨论,对幼儿乐器与角色的选择的了解和帮助。
4.表演:
请一到两组幼儿上前进行表演,其他幼儿评价。对于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引导幼儿讨论自己解决。
(三)游戏《大灰狼和小白兔》
幼儿跟着老师钢琴上弹的旋律的变化或是老师边弹琴边讲述的内容,来创造不同的动作进行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