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小豆豆的读后感最新8篇
优秀的读后感能够展现出作者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增加读者对作者的信任和认可,只有在读完一本文学著作后,我们才能写出更好质量的读后感, ,小文学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窗边小豆豆的读后感最新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窗边小豆豆的读后感篇1
刚上小学时,教师就经常给我们讲《窗边的小豆豆》的故事,常常使我们捧腹大笑。如今,我最终买到了这本我期待已久的书――《窗边的小豆豆》。我一口气看完了它,因为这本书很精彩。
这本书讲了一年级的小豆豆因淘气被退学,来到了巴学园,这所不一样的学校。孩子们在那里感觉不到学习的压力,孩子们都很欢乐,这都是因为一个人,那就是他们的校长―小林宗作。因为他,孩子们在不知不觉间学会了很多道理和好的习惯。他总是跟孩子们说:“我怎样没有想到呀!呢真聪明!你真棒!”等等鼓励孩子们的话语。
我认为小林宗作是一个热爱教育,把孩子们当做自我的孩子的人。他十分了解孩子们的心,也明白孩子们的心,也明白此时他们最需要什么,他真的是一个很伟大的人,在他的帮忙下,让孩子们欢乐的成长,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最让我敬佩的是当巴学园被炸毁时,他对儿子巴说:“下次我们再举办一个什么样的学校呢?”小林先生如此热爱教育和孩子们的心谁能不敬佩呢?
我从这本书中我学会了克服困难,以前做题时太难的题我就会退缩,可是小豆豆不会,她越来越勇,遇到困难毫不畏惧,而是想办法努力克服困难,这一点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我多么期望巴学园还在,小林先生也还活着呀!可是这是不可能的。可是新的巴学园将会出现,小林宗作这样的人也会出现,因为有我们新一代的少年!
窗边小豆豆的读后感篇2
读了《窗边的小豆豆》后,我深受感动。
小豆豆在学校很调皮,经常把书桌开开关关;把笔记本、文具盒、课本等一样样拿出来,再一样样放回去……就这样,小豆豆就被学校开除了,但小豆豆自己却不知道。
一次机会,妈妈带着小豆豆来到了一个“特殊”的学校——巴学园,小豆豆高兴极了,就可以天天和电车见面了。在校长室,小林校长认真地听了小豆豆4个小时的话小豆豆感到生平第一次遇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人。在巴学院里有着和别的学校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和教育方式;有着能让同学们接受的校规;还有一位温柔的校长;这里简直不是学校,而是一个孩子们的'天堂。
小林宗作是我遇见的一个最能了解孩子的校长。他利用长着绿叶的树做校门和围墙、他用废弃的电车做教室。每天中午让孩子们品尝到“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吃饭前要唱那首改编的《饭前歌》;学完后还可以散步;让孩子们带了毛毯和睡衣住到学校里,让孩子们看到电车的到来;在礼堂里露营;晚上让部分同学装妖怪,试试同学们的胆量。让孩子不知不觉地养成良好的习惯,学到有用的知识。
看完这本书时,我想了想:我们国家为什么没有这样的学校呢?如果我们的老师都想小林宗作一样,那该多好啊。多希望家长和老师们用小林宗作的方法来教育我们,以我们孩子喜欢的方式来爱我们。
窗边小豆豆的读后感篇3
陶行知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做一个教育者必须要永葆童心,小林先生做到了,小林先生想孩子所想,走进了孩子们的世界。
教育的本质不应该是说教,而是一种对孩子的深切关注,应该是一种洞察并理解儿童内心世界的能力。因此,教育者必须以一种开放性的姿态聆听孩子的声音,哪怕是无比幼稚的话语。如果孩子们的想法能自由表达并得到关注,他们也必然会以积极热情的姿态拥抱这个世界。
小林校长从来没有给孩子们灌输任何大道理,他对儿童关怀的示范所产生的榜样力量,却在每个孩子脑海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这样,一个“无法管教”而被退学的孩子,最终成为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
爱默生说:“婴儿是永生的救世主,为了吸引堕落的人类重返天国,它不断地来到人类的怀抱。”每个来到人间的孩子都是天使,但是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却让无数孩子堕落。
?窗边的小豆豆》值得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阅读。虽然在短期内,大多数的孩子不可能享有巴学园那样的自由气息,但是我们应该在每一个可能的细节去了解孩子,让他们感受到成人的信任和尊重,充满自信地拥抱生活。
窗边小豆豆的读后感篇4
读了《窗边的小豆豆》我希望全世界都有“巴学园”。在巴学园里的那群孩子是多么天真可爱快乐呀!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没有考试的压力。在玩中去发现,去思考问题,与我们现在的学习方法大有不同。他们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无论说什么都不会有人责怪他们。他们有团体精神,不会因为某一个同学身体的残疾而去捉弄他嘲笑他,都会去关心他帮助他。
“巴学园”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进入的学校,可是世界上像“巴学园”的学校太少了。大多学校都是传统的教育方式,不是像“巴学园”那样以每个孩子不同的`特性来定制不同的教育方案。而我们大多数的父母和老师都是注重孩子的考试分数,不重视孩子真正喜欢什么。只希望孩子能够考上好的大学找份好工作,并没有重视孩子想学什么喜欢学什么想做什么……我希望我们中国的学校都能像“巴学园”一样,不要只注重考试,要注重孩子的兴趣来学习。小林校长的独特教育方式,能让每个孩子用心去学习,用心去说话,用心去聆听,并且不会嘲笑集体里的每一个人。在“巴学园”里学习,大家感觉很轻松,很快乐,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我非常向往这种学校,如果以后长大有能力时,我一定会创办一所有独特教育方式的学校。
窗边小豆豆的读后感篇5
?窗边的小豆豆》是一本记录作者黑柳彻子真实经历的作品,作者清新有趣的文字,让我在阅读时真正融入了淘气女孩小豆豆的世界,感受她的欢乐与童趣。小豆豆是个很淘气的女孩子,才上一年级,就被退学了。这时候,小豆豆的父母应该会很生气,会狠狠教训自己的孩子一顿,怪她为什么那么不懂事。但小豆豆的妈妈却没有这样做,她选择保护小豆豆幼小的心灵,不动声色地带着她转学到巴学园。巴学园是个名字怪怪的学校,小林校长也和别的教师完全不一样。
淘气的小豆豆在这里,并没有被当成异类,而是和大家一起融洽的相处着。巴学园的午餐真有趣啊,小林校长给它们起名叫“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巴学园的教育模式也真的很令我羡慕,小孩们可以自由自在地选择学习自己喜欢、感兴趣的科目,上午学习,下午就可以出去走走,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听小林校长讲述那些妙趣横生的故事。
在这里,有一个天生矮小的高桥同学。但是小林校长经常对他说:“你真是个好孩子啊!”在小林校长坚持不懈的关爱和鼓励下,他并没有觉得自己和其他的孩子有什么不同,自卑感渐渐离他远去。高桥同学拖着残疾的身体,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开始过上了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在巴学园里,大家都努力的.成长,奔向不同的方向,让自己变成想要成为的人。在巴学园,从学生到老师,大家互相帮助,每个人都在努力散发着自己的光辉,用爱治愈着彼此的心灵,温暖了所有人的梦想。
读完这本书后,我有了许多的感想。除去羡慕巴学园独特的教育氛围外,我还下定了决心,要让自己变成一个温暖善良,独特包容的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每个人的梦想都值得被呵护。我们要学会彼此包容,互相成就,温暖且坚强,去做彼此人生中的那一束光。
窗边小豆豆的读后感篇6
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流行于很多国家,作者被认为“再也没有比她更了解孩子的了”。许多孩子看了这本书后,很羡慕小豆豆能有那么好的机会去巴学园,能碰到像小林校长那么好的老师。在我们看来小豆豆纯粹是“问题”孩子,在巴学园每一个孩子都是我们眼中的“问题”孩子(比如秦明和高桥君)。
我们为什么羡慕小豆豆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小林校长是怎样教育她的吧!小豆豆因为淘气被原学校劝退,来到一所新学校——巴学园,到巴学园的第一天,不是妈妈当着校长的面“揭疮疤”,更没有说“你再那样就没有学了”之类的危言耸听的话。而是校长把妈妈打发走之后,把椅子拉到小豆豆面前,面对小豆豆坐下来,说:“好了,你给老师说说话吧,说什么都行,把想说的话全部说给老师听。”然后,小豆豆就把陈谷子烂麻的事都说出来,甚至把“拧鼻涕”“钻篱笆”的事也说了出来。当小豆豆因绞尽脑汁仍找不到有什么可说的而伤心时,校长摸着她的脑袋说:“好了,从现在起你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了。”
校长一上午四个小时的时间就这样“浪费”了,但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校长先生不但一次呵欠没打,也没有露出一点不耐烦的样子,而且像小豆豆那样把身子向前探过来,专注地听着小豆豆讲话。
小豆豆感觉以前从来没有一个大人像校长这样认真地听小豆豆讲话,和这所学校的校长在一起,她感觉非常开心,非常温暖,心情好极了,能和这个人永远在一起就好了。
小林校长很好,但我们的数学老师——陈老师也很好啊!刚开学时,我们学校让每个班选出16个红领巾监督岗的同学,别的班选出的都是成绩好的.,而我们班选的都是成绩不好的,我认为陈老师这样做是为了利用这次机会让他们找回自信。陈老师从来不对学生耍态度,对调皮的孩子很有耐心。陈老师能理解、包容一般人不能接受的事情,同时恰当的引导、处理,丝毫没有让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
陈老师还能把数学转化为兴趣,让我们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我很荣幸成为他的学生!
我觉得小林校长和陈老师处于在一个山峰。
窗边小豆豆的读后感篇7
或许是因为自己教小学生的缘故吧,对于儿童文学很感兴趣,遇到好的书籍总会读一读。以前曾经读过《窗边的小豆豆》一书,感触很深,而且还从教师的角度进行了思考。今日偶然间又看到这本书,忍不住再次借来一读,内心的感受依然深刻,觉得不吐不快。黑柳彻子笔下所叙述的巴学园的教育环境是一种理想的教育环境,也是我一直神往的一种理想的教育境界。巴学园是一所开放、自由,没有束缚的的学校,一如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它的课程、纪律,甚至班级,都与正规的学校不一样。它的大门是两棵非常矮的树,而且树上还长着绿色的叶子。
学校的教室是由废弃的“电车”形成的。上课的内容是在一开始就安排好的,想先上哪门课都可以,如果你非常努力,在上午就完成了一天的学习任务,下午就可以做自己喜欢读额事情,比如去寺庙或田野里散步看蝴蝶。每周有两次涂鸦课,每天午餐必须有“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平时还可以露营、野炊、茶话会等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那是孩子们最开心的事情,在散步中,孩子们看到什么,老师就相应地渗透相关的知识。再与大自然的亲密的接触和实际的观察中,现实的变化引导着学生们的好奇心和兴趣感,在与大自然那么亲密、融洽地接触中,孩子的思想也被放逐了,心灵被解放了,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那是在学校里永远也学不到的。
读这本书作为教师的我最大的感受还是教育的特点:就是对孩子的尊重。也正是这一点使巴学园显得与其他学校与众不同。校长和小豆豆的第一次见面就认真倾听了小豆豆的长达四个小时的“长篇大论”;开运动会保护了永远长不大的高桥君;当小豆豆的钱包掉到粪池里,没有伸手去帮助他,去骂她,而是让她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游泳课上让泰明的自尊受到了保护……扪心自问,有多少人会像小林校长一样耐着性子听孩子将一些漫无边际的、在大人看来是极其无聊的事情。试想,一个上课就跑到窗边给屋檐下的小燕子、窗外的宣传艺人打招呼的孩子,一个上一节课将课桌噼里啪啦开关几十次的孩子如果在我们班,我会怎样对待她?我无法想象。从小林校长的教育中,我看到了宽容,看到了博爱。我喜欢巴学园,喜欢小林校长的`教育理念,喜欢这个不起眼的小老头形象,甚至喜欢顽皮可爱的小豆豆。“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着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凭着小林宗作校长独到的教育方针和不懈的努力,他把巴学园打造成了孩子们的理想乐园。我想,如果今天还有巴学园的话,可能就不会有孩子讨厌上学了吧?
但愿我们学校能变成孩子们心中向往的“巴学园”。
窗边小豆豆的读后感篇8
我翻开了它,去体味内容的情趣,去寻找它的精华,去挖掘它的“宝藏”,去结识故事中的主人公。
静静的课堂上,孩子们都在写作业,小豆豆突然站起来,跑到窗边同燕子说话,全班哄堂大笑,这种情况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把抽屉盖子打开,又“啪”的一声关上;用蜡笔满桌子画画;提一些古怪的问题让老师头疼万分......经过这么多稀奇事儿,学校决定让她转校。当看到这儿时,我忍不住“咯咯咯咯”地笑起来,可后来一想,我刚入学时还不是和她差不多!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形象跃然纸上。
后来,小豆豆进了一所由电车做教室的“巴学园”,这座特殊的学校全校只有50人,教育方式更是别出心裁:每天上课的科目由同学们自己选择;去散步,到野外郊游,吃饭要吃“山的'味道,海的味道”,还必须唱歌“好好嚼啊”......我深深地被这精彩的故事情节打动了,读得如痴如醉,满口余香,不知“今夕是何年”了!
读着读着,就读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巴学园”被美国“b29”飞机摧毁了!我第一次感到战争的残酷、可恶,第一次感到和平的幸福与温馨。
这本书吸引我的一个原因是黑柳彻子写出了我们儿童的真实面貌,这种真实的面貌在其他教育方面的书籍里很少见,可在现实生活里,在每个孩子的身上又都似曾相识。
记忆可以传染,当看到作者把记忆翻新的时候,我也跟随作者回眸我的当年。小豆豆向往穿有很多褶皱的灯笼裤。因为她羡慕穿着灯笼裤的大姐姐,一跺脚,露在外面的大腿就会颠悠一下。而我小时候很想穿高跟鞋,以为穿上它不仅能够显出成熟,而且感觉特别美。于是每当妈妈休息时,我就赶紧从床下找出要比自己的脚大好几码的高跟鞋套在自己的脚上,然后得意地在屋里“哒啦、哒啦”地走上那么几圈,那神情绝不亚于现在走t台的模特。
我还特别喜欢小豆豆的妈妈。现在,大多数家长都习惯为孩子承包一切,不让孩子玩、做家务,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错错错,应该把孩子放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让他们去发现、探索奥秘......别把孩子整天锁在书房里,使他们失去好奇心与童心,变成一个实实在在的书呆子。
在我伤心、难过时,它给了我快乐;在我闲暇时,它给了我充实的生活;在我遇到困难时,它给了我勇气......这种种体会正是它带给我的。它就是——《窗边的小豆豆》。
